架空绝缘配电线路施工及验收规程

架空绝缘配电线路施工及验收规程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rar
资源大小:169.93 KB
标准类别:电力标准
资源ID:408174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部分内容预览:

架空绝缘配电线路施工及验收规程

架空绝缘配电线路施工及验收规程是电力工程领域中的一项重要技术规范,旨在确保架空绝缘配电线路的施工质量、运行安全和使用寿命。该规程涵盖了从设计、施工到验收的全过程管理,对材料选择、施工工艺、质量控制以及验收标准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1.适用范围该规程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架空绝缘配电线路工程,电压等级通常为10kV及以下。它明确了施工过程中需要遵循的技术标准和操作流程,以保证线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施工工艺施工环节是规程的核心内容之一,主要包括路径选择、基础施工、杆塔组立、导线架设等步骤。规程强调:路径优化:尽量避开树木密集区和易受外力破坏的区域。基础稳固:确保杆塔基础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导线架设:严格控制弧垂和张力中山厂房钢结构屋面施工组织设计(带安全图例),避免因过紧或过松导致导线损伤或脱落。接头处理:采用可靠的连接方式,保证电气接触良好且防水性能优良。

4.质量控制施工过程中应实施全程质量监控,包括隐蔽工程检查、中间验收和竣工验收。重点检查项目包括杆塔垂直度、导线对地距离、绝缘层完整性等。此外,还需进行电气试验(如绝缘电阻测试)以验证线路性能。

5.验收标准验收阶段按照规程规定的标准逐项核查,确保各项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对于不符合要求的部分,必须整改后重新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运行,并将相关资料归档保存。

6.安全与环保规程还特别关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防护措施和环境保护要求,禁止随意砍伐植被或污染环境。同时,施工人员需佩戴必要的劳保用品,防止触电、坠落等事故的发生。

总之,架空绝缘配电线路施工及验收规程通过科学合理的规范,保障了线路的建设质量和运行效率,为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了坚实基础。

b)直线杆:卡盘应与线路平行并应在线路电杆左、右侧交替埋设;

c)承力杆:卡盘埋设在承力侧。

4.6 电杆组立后,回填土时应将土块打碎,每回填500mm应夯实一次。

4.7 回填土后的电杆坑应有防沉土台,其埋设高度应超出地面300mm。沥青路面或砌有水泥花砖的路面不留防沉土台。

4.8 采用抱杆立杆,电杆坑留有滑坡时,滑坡长度不应小于坑深,滑坡回填土时必须夯实,并留有防沉土台。

4.9 现场浇筑基础

杆塔和拉线基础中的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验收,除应遵守本标准的规定外,并应符合我国有关国家标准的规定。

4.10 基础钢筋焊接应符合我国有关国家标准的规定。

4.11 不同品种的水泥可在同一基础中使用,但不应在同一个基础腿中混合使用。出现此类情况时,应分别制作试块并作记录。

4.12 当等高腿转角、终端塔设计要求采取预偏措施时,其基础的四个基腿顶面应按预偏值,抹成斜平面,并应共在一个整斜平面内。

4.13 浇筑混凝土的模板宜采用钢模板,其表面应平整且接缝严密。支模时应符合基础设计尺寸的规定。混凝土浇筑前模板表面应涂脱模剂,拆除后应立即将表面残留的水泥、砂浆等清除干净。当不用模板进行混凝土浇筑时,应采取防止泥土等杂物混入混凝土中的措施。

4.14 浇筑基础中的地脚螺栓及预埋件应安装牢固。安装前应除去浮锈,并应将螺纹部分加以保护。

4.15 主角钢插入式基础的主角钢应连同铁塔最下段结构组装找正,并应加以临时固定,在浇筑中应随时检查其位置。

4.16 基础施工中,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应根据砂、石、水泥等原材料及现场施工条件,按有关国家标准的规定,通过计算和试配确定,并应有适当的强度储备。储备强度值应按施工单位的混凝土强度标准差的历史水平确定。

4.17 现场浇筑混凝土采用人工搅拌时,应先将水泥、黄砂、石子搅拌数次后,再加水搅拌均匀。浇筑混凝土时,每隔300mm厚度捣固一次,以保证浇筑质量。

4.18 混凝土浇筑质量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

a)塌落度每班日检查1~2次;

b)混凝土的强度检查,每项工程试块取1~2组,当原材料变化、配比变更时应另外制作。

4.19 现场浇筑基础混凝土的养护应符合下列规定。

4.19.1 浇筑后应在12h内开始浇水养护,当天气炎热、干燥有风时,应在3h内进行浇水养护,养护时应在基础模板外加遮盖物,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表面始终湿润。

4.19.2 混凝土浇水养护日期,对普通硅酸盐和矿碴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得少于5d,当使用其它品种水泥时,其养护日期应符合有关国家标准的规定。

4.19.3 基础拆模经表面检查合格后应立即回填土,并应对基础外露部分加遮盖物,按规定期限继续浇水养护,养护时应使遮盖物及基础周围的土始终保持湿润。

4.19.4 采用养护剂养护时,应在拆模并经表面检查合格后立即涂刷,涂刷后不再浇水。

4.19.5 日平均气温低于5℃时不得浇水养护。

4.20 基础拆模时,应保证混凝土表面及棱角不损坏,且强度不应低于2.5MPa。

4.21 浇筑铁塔基础腿尺寸的允许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

c)同组地脚螺栓中心对立柱中心偏移:10mm。

4.22 浇筑拉线基础的允许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

b)基础位置偏差:拉环中心在拉线方向前、后、左、右与设计位置的偏差:1%L,L为拉环中心至杆塔拉线固定点的水平距离。

4.23 整基铁塔基础在回填夯实后尺寸允许偏差见表2。

4.24 对混凝土表面缺陷的修整应符合有关国家标准的规定。

4.25 现场浇筑基础混凝土的冬季施工应符合有关国家标准的规定。

表 2 整基基础尺寸施工允许偏差 mm

注:1.转角塔基础的横线路方向是指内角平分线方向;顺线路方向是指转角平分线方向。

2.基础根开及对角线是指同组地脚螺栓中心之间或塔腿主角钢准线间的水平距离。

3.相对高差是指抹面后的相对高差。转角塔及终端塔有预偏时,基础顶面相对高差不受5mm的限制。

4.高低腿基础顶面标高差是指与设计标高之比。

5.1 混凝土电杆及预制构件在装卸运输中严禁互相碰撞、急剧坠落和不正确的支吊,以防止产生裂缝或使原有裂缝扩大。

5.2 运至桩位的杆段及预制构件,放置于地平面检查,当端头的混凝土局部碰损时应进行补修。

5.3 电杆起立前顶端应封堵良好。设计无要求时,下端可不封堵。

5.4 钢圈连接的钢筋混凝土电杆,焊接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a)应由经过焊接专业培训并经考试合格的焊工操作,焊完后的电杆经自检合格后,在规定位打上焊工的代号钢印。

b)钢圈焊口上的油脂、铁锈、泥垢等物应清除干净。

c)应按钢圈对齐找正,中间留2~5mm的焊口缝隙。如钢圈有偏心,其错口不应大于2mm。

d)焊口符合要求后,先点焊3~4处,然后对称交叉施焊。点焊所用焊条应与正式焊接用的焊条相同。

e)钢圈厚度大于6mm时,应采用V型坡口多层焊接,焊接中应特别注意焊缝接头和收口的质量。多层焊缝的接头应错开,收口时应将熔池填满。焊缝中严禁堵塞焊条或其它金属。

f)焊缝应有一定的加强面,其最小高度和宽度见表3。

表 3 焊缝加强面的最小高度和宽度 mm

g)焊缝表面应以平滑的细鳞形与基本金属平缓连接,无折皱、间断、漏焊及未焊满的陷槽,并不应有裂纹。基本金属的咬边深度不应大于0.5mm,当钢材厚度超过10mm时,不应大于1.0mm,仅允许有个别表面气孔。

i)焊完后的电杆其分段弯曲度及整杆弯曲度不得超过对应长度的2/1000,超过时,应割断重新焊接。

5.5 当采用气焊时,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a)钢圈的宽度,一般不应小于140mm;

b)尽量减少加热时间,并采取必要降温措施。焊接后,钢圈与水泥粘接处附近的水泥产生宽度大于0.05mm纵向裂缝,应用环氧树脂补修膏涂刷;

c)电石产生的乙炔气体,应经过滤;

d)氧气纯度应在98.5%以上。

5.6 电杆的钢圈焊接头应按设计要求进行防腐处理。设计无规定时,可将钢圈表面铁锈和焊缝的焊渣与氧化层除净,先涂刷一层红樟丹,干燥后再涂刷一层防锈漆处理。

5.7 铁塔基础符合下列规定时方可组立铁塔。

5.7.1 经中间检查验收合格。

5.7.2 混凝土的强度符合下列规定:

a)分解组塔时为设计强度的70%;

b)整体立塔时为设计强度的100%,遇特殊情况,当立塔操作采取有效防止影响混凝土强度的措施时,可在混凝土强度不低于设计强度70%时整体立塔。

5.8 自立式转角塔、终端塔应组立在倾斜平面的基础上,向受力反方向产生预倾斜地方病预防控制所包虫病信息化管理平台软件采购项目公开招标,倾斜值应视塔的刚度及受力大小由设计确定。架线挠曲后,塔顶端仍不应超过铅垂线而偏向受力侧。当架线后塔的挠曲超过设计规定时,应会同设计单位处理。

5.9 拉线转角杆、终端杆、导线不对称布置的拉线直线单杆,在架线后拉线点处不应向受力侧挠倾。向反受力侧(轻载侧)的偏斜不应超过拉线点高的3%。

5.10 塔材的弯曲度应符合GB2694的规定。对运至桩位的个别角钢当弯曲度超过长度的2‰时,可采用冷矫正,但不得出现裂纹。

5.11 铁塔组立后,各相邻节点间主材弯曲不得超过1/750。

5.12 铁塔组立后,塔脚板应与基础面接触良好,有空隙时应垫铁片,并应灌筑水泥砂浆。直线型塔经检查合格后可随即浇筑保护帽。耐张型塔应在架线后浇筑保护帽。保护帽的混凝土应与塔脚板上部铁板接合严密,且不得有裂缝。

5.13 电杆立好后,应符合下列规定:

金属扣件双排脚手架拆除安全技术交底记录5.13.1 直线杆的横向位移不应大于50mm;电杆的倾斜不应使杆梢的位移大于杆梢直径的1/2;

5.13.2 转角杆应向外角预偏,紧线后不应向内角倾斜,向外角的倾斜不应使杆梢位移大于杆梢直径;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