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地距离保护反事故技术措施

接地距离保护反事故技术措施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rar
资源大小:5.84 KB
标准类别:电力标准
资源ID:408160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部分内容预览:

接地距离保护反事故技术措施

接地距离保护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中的保护措施,用于检测输电线路的接地故障。为提高其可靠性和安全性,采取反事故技术措施尤为重要。以下是对接地距离保护反事故技术措施的简要介绍:

接地距离保护通过测量线路电压和电流的幅值及相位关系来判断是否发生接地故障。然而,在实际运行中,可能会因设备缺陷、环境干扰或人为操作不当等原因导致误动或拒动。因此,需要采取一系列技术措施以防止事故发生。

首先,应优化保护装置的整定值计算,确保其灵敏度和选择性满足要求。例如,合理设置接地距离保护的动作阻抗,避免因过渡电阻过大而降低灵敏度。同时,采用多段式保护策略,如配置I、II、III段保护,增强保护范围的覆盖能力。

其次,加强二次回路的设计与维护。电缆屏蔽层接地不良或接线错误可能引发信号干扰,导致保护误动作。为此,必须严格检查并改进二次回路的绝缘性能和接线工艺,确保信号传输的准确性。

此外,定期开展保护装置的校验工作,及时发现并消除潜在隐患。利用在线监测技术实时监控保护装置的状态,结合离线试验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可有效提升设备的健康水平。

最后,完善管理制度,强化人员培训。制定详细的运行规程和技术标准,规范操作流程,并对运维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使其能够熟练掌握接地距离保护的原理及异常处理方法。

综上所述,通过科学合理的整定、严谨的二次回路设计、定期的校验维护以及完善的管理措施,可以显著降低接地距离保护的事故风险,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2)与变压器配合时,应考虑在接地故障时,K值不同对测量阻抗的影响。

§7.两段式的距离保护,其两段对本线末端的灵敏度应不小于1.5。对于短线路应适当增大,以考虑接地的影响。

§8.用作接地距离保护的方向阻抗元件,在反方向出口附近发生两相短路经电阻接地时,其故障领前相的元件可能误动作,故对保护的瞬时段应采取防止误跳闸的措施(如用零序方向元件闭锁),对延时段,一般来说由于动作时间与反向相邻线保护的瞬时段能配合,可不采取闭锁措施以提高动作的可靠性。

§9.用于短线的接地距离保护的第一段曾多次发生超越误动,其原因之一是试验测量问题,如没有进行整组模拟试验,试验电流过小定值误差大等。因此在进行试验时应保证试验方法的正确性,阻抗元件的Z=F(I)特性误应满足规程要求,整定时所通入的电流不小于二倍最小准确工作电流。(整定时要注意校验准确工作电流)。

§10.经零序功率方向闭锁的接地距离保护曾多次发生由于零序方向元件接线错误而造成的拒动事故,因此各网应制订相应的反事故技术措施,其原则要求如下:

(1)竣工试验和电压互感器检修后应检查电压互感器的二次及三次端子到保护盘的整个电压回路结线是否正确,实际极性与端子排标号是否一致。

(2)用极性试验和导通试验的方法检查接到方向元件的电流、电压结线是否正确。

(3)临时利用电压互感器的三次电压和线路负荷电流轮流试验方向元件动作情况。然后根据线路负荷(有功、无功电力)送受情况复查方向元件的电流、电压回路是否正确,测量结果应与予期结果相符合,如遇问题应作详细分析,查找原因,不应盲目地改变电压或电流回路的结线。

§11.整流型零序功率方向继电器的电压线圈回路热稳定性低,曾多次发生电压线圈烧损拒动,因此除要求制造厂设法解决外,对已运行的保护应注意检查电压线圈有无烧损,试验时通电时间不要过长。

db3302t 1093-2018标准下载三、保护装置结线回路的改进

2.仍保留接地与相间距离共存的方式,但将振荡闭锁改为负序电流增量起动,当有负序电压与无零序电压时略带延时切换为相间保护。(整定时应考虑负荷影响)

(1)第一段应经零序方向元件闭锁。

(2)后加速回路在线路重合时投入,待保护整组复归后才退出。

(3)振荡闭锁应在距离元件处于不动作的状态下才具备整组复归的条件。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