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部分内容预览:
并联电容器装置设计规范并联电容器装置设计规范是指导电力系统中并联电容器装置设计、安装和运行的重要技术文件。该规范旨在提高电网的功率因数,降低线路损耗,优化电压质量,并确保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适用范围:规范适用于各类电压等级下的并联电容器装置设计,涵盖工业与民用供电系统。
2.设计原则:设计应遵循安全性、经济性和可靠性原则。需综合考虑电网结构、负荷特性及谐波水平等因素,合理选择电容器容量、分组方式及补偿方式。
3.设备选型:根据系统要求选择合适的电容器、串联电抗器、断路器及保护装置等关键设备。串联电抗器用于抑制谐波放大和限制涌流,保证系统稳定。
4.布置与安装:装置布置应满足电气安全距离要求,避免电磁干扰;同时注重通风散热条件闽95j14:钢质防火门,以延长设备寿命。
5.保护与控制:配置完善的保护措施(如过电压、过电流保护)及自动化控制系统,确保异常情况下快速切除故障设备,保障电网安全。
6.谐波治理:分析电网谐波状况,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谐波对电容器装置造成损害或引发谐振现象。
7.环境适应性:充分考虑外部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海拔高度等),确保装置在各种条件下可靠运行。
通过严格执行并联电容器装置设计规范,可以显著提升电力系统的效率和稳定性,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变压器回路装设限流电抗器时,应计入其对电容器分组回路的影响和抬高母线电压的作用。
当采用电压互感器作放电器时,宜采用全绝缘产品,其技术特性应符合放电器的规定。
放电器的绝缘水平应与接入处电网绝缘水平一致。放电器的额定端电压应与所并联的电容器的额定电压相配合。
放电器的放电性能应能满足电容器组脱开电源后,在5s内将电容器组上的剩余电压降至50V及以下。
当放电器带有二次线圈并用于保护和测量时,应满足二次负荷和电压变比误差的要求。
避雷器用于限制并联电容器装置操作过电压保护时,应选用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与电容器组并联连接的避雷器、与串联电抗器并联连接的避雷器和中性点避雷器的参数选择,应根据工程设计的具体条件进行模拟计算确定。
单台电容器至母线或熔断器的连接线应采用软导线,其长期允许电流不应小于单台电容器额定电流的1.5倍。
电容器组的汇流母线和均压线的导线截面应与分组回路的导体截面一致。
双星形电容器组的中性点连接线和桥形接线电容器组的桥连接线,其长期允许电流不应小于电容器组的额定电流。
并联电容器装置的所有连接导体,应满足动稳定和热稳定的要求。
用于高压并联电容器装置的支柱绝缘子,应按电压等级、泄漏距离、机械荷载等技术条件选择和校验。
用于高压电容器组不平衡保护的电流互感器,应符合下列要求: 5.8.6.1 额定电压应按接入处电网电压选择。 5.8.6.2 额定电流不应小于最大稳态不平衡电流。 5.8.6.3 应能耐受故障状态下的短路电流和高频涌放电流。并应采取装设间隙或装设避雷器等保护措施。 5.8.6.4 准确等级可按继电保护要求确定。
用于高压电容器组不平衡保护的电压互感器,应符合下列要求: 5.8.7.1 绝缘水平应按接入处电网电压选择。 5.8.7.2 一次额定电压不得低于最大不平衡电压。 5.8.7.3 一次线圈作电容器的放电回路时,应满足放电容量要求。 5.8.7.4 准确等级可按电压测量要求确定。
6 保护装置和投切装置
电容器故障保护方式应根据各地的实践经验配置。
电容器组应装设不平衡保护,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6.1.2.1 单星形接线的电容器组,可采用开口三角电压保护(图A.0.5-1)。 6.1.2.2 串联段数为二段及以上的单星形电容器组;可采用电压差动保护(图A.0.5-2)。 6.1.2.3 每相能接成四个桥臂的单星形电容器组,可采用桥式差电流保护(图A.0.5-3)。 6.1.2.4 双星形接线电容器组,可采用中性点不平衡电流保护(图A.0.5-4)。 采用外熔丝保护的电容器组,其不平衡保护应按单台电容器过电压允许值整定。采用内熔丝保护和无熔丝保护的电容器组,其不平衡保护应按电容器内部元件过电压允许值整定。
6.1.3 高压并联电容器装置可装设带有短延时的速断保护和过流保护,保护动作于跳闸。速断保护的动作电流值,在最小运行方式下,电容器组端部引线发生两相短路时,保护的灵敏系数应符合要求;动作时限应大于电容器组合闸涌流时间。过电流保护装置的动作电流,应按大于电容器组允许的长期最大过电流整定。
高压并联电容器装置宜装设过负荷保护,带时限动作于信号或跳闸。
高压并联电容器装置应装设母线过电压保护,带时限动作于信号或跳闸。
高压并联电容器装置应装设母线失压保护,带时限动作于跳闸。
容量为0.18MVA及以上的油浸式铁心串联电抗器宜装设瓦斯保护。轻瓦斯动作于信号,重瓦斯动作于跳闸。
低压并联电容器装置,应有短路保护、过电压保护、失压保护。并宜有过负荷保护或谐波超值保护。
高压并联电容器装置可根据其在电网中的作用、设备情况和运行经验选择自动投切或手动投切方式,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6.2.1.1 兼负电网调压的并联电容器装置,可采用按电压、无功功率及时间等组合条件的自动投切。 6.2.1.2 变电所的主变压器具有有载调压装置时,可采用对电容器组与变压器分接头进行综合调节的自动投切。 6.2.1.3 除上述之外变电所的并联电容器装置,可分别采用按电压、无功功率(电流)、功率因数或时间为控制量的自动投切。 6.2.1.4 高压并联电容器装置,当日投切不超过三次时,宜采用手动投切。
低压并联电容器装置应采用自动投切。自动投切的控制量可选用无功功率、电压、时间、功率因数。
自动投切装置应具有防止保护跳闸时误合电容器组的闭锁功能,并根据运行需要应具有的控制、调节、闭锁、联络和保护功能;应设改变投切方式的选择开关。
并联电容器装置,严禁设置自动重合闸。
7 控制回路、信号回路和测量仪表
7.1 控制回路和信号回路
220KV变电所的并联电容器装置,宜在主控制室内控制,其他变电所和配电所的并联电容器装置,可就地控制。
高压并联电容器装置的断路器,宜采用一对一的控制方式,其控制回路,应具有防止投切设备跳跃的闭锁功能。
高压并联电容器装置的断路器与相应的隔离开关和接地开关之间,应设置闭锁装置。
高压并联电容器装置,应设置断路器的位置信号、运行异常的预告信号和事故跳闸的信号。
低压并联电容器装置,应具有电容器投入和切除的信号。
高压并联电容器装置所连接的母线,应有一只切换测量线电压的电压表。
高压并联电容器装置的总回路,应装设无功功率表、无功电度表及每相一只电流表。
当总回路下面连接有并联电容器和并联电抗器时,总回路应装设双方向的无功功率表,并应装设分别计量容性和感性的无功电度表。
高压并联电容器装置的分组回路中,可仅设一只电流表。 当并联电容器装置和供电线路同接一条母线时,宜在高压并联电容器装置的分组回路中装设无功电度表。
低压并联电容器装置,应具有电流表、电压表及功率因数表。
高压并联电容器装置的布置和安装设计,应利于分期扩建、通风散热、运行巡视、便于维护检修和更换设备。
高压并联电容器装置的布置型式,应根据安装地点的环境条件、设备性能和当地实践经验,选择屋外布置或屋内布置。一般地区宜采用屋外布置;严寒、湿热、风沙等特殊地区和污秽、易燃易爆等特殊环境宜采用屋内布置。 采用屋外布置;严寒、湿热、风沙等特殊地区和污秽、易燃易爆等特殊环境宜采用屋内布置。 屋内布置的并联电容器装置,应设置防止凝露引起污闪事故的措施。
低压并联电容器装置的布置型式,应根据设备适用的环境条件确定采用屋内布置或屋外布置。
屋内高压并联电容器装置和供电线路的开关柜,不宜同室布置。
低压电容器柜和低压配电屏可同室布置,但宜将电容器柜布置在同列屏柜的端部。
高压并联电容器装置中的铜、铝导体连接,应采取装设铜铝过渡接头等措施。
电容器组的框(台)架、柜体结构件、串联电抗器的支(台)架等钢结构构件,应采取镀锌或其他有效的防腐措施。
高压电容器组下部地面和周围地面的处理,宜符合下列规定: 8.1.8.1 在屋外电容器组外廓1m范围内的地面上,宜铺设卵石层或碎石层,其厚度应为100mm,并不得高于周围地坪。 8.1.8.2 屋内电容器组下部地面,应有防止液体溢流措施。屋内其他部分可采用混凝土地面;面层宜采用水泥沙浆抹面并压光。
低压电容器室地面,宜采用混凝土地面;面层宜采用水泥沙浆抹面并压光。
电容器的屋面防水标准,不得低于屋内配电装置室。
房建基础工程施工方案8.2 高压电容器组的布置和安装设计
电容器组的布置,宜分相设置独立的框(台)架。当电容器台数较少或受到场地限制时,可设置三相共用的框架。
分层布置的电容器组框(台)架,不宜超过三层,每层不应超过两排,四周和层间不得设置隔板。
电容器组的安装设计最小尺寸,应符合表8.2.3的规定。
表8.2.3 电容器组安装设计最小尺寸(mm)
屋内外布置的电容器组,在其四周或一侧应设置维护通道,其宽度不应小于1.2m。当电容器双排布置时,框(台)架和墙之间或框(台)架相互之间可设置检修走道,其宽度不宜小于1m。 注:①维护通道系指正常运行时巡视、停电后进行维护检修和更换设备的通道。 ②检修走道系指停电后维护检修工作使用的走道。
电容器组的绝缘水平,应与电网绝缘水平相配合。当电容器与电网绝缘水平一致时,应将电容器外壳和框(台)架可靠接地;当电容器的绝缘水平低于电网时,应将电容器安装在与电网绝缘水平相一致的绝缘框(台)架上,电容器的外壳应与框(台)架可靠连接。
电容器套管相互之间和电容器套管至母线或熔断器的连接线,应有一定的松弛度。 严禁直接利用电容器套管连接或支承硬母线。单套管电容器组的接壳导线,应采用软导线由接壳端子上引接。
电容器组三相的任何两个线路端子之间的最大与最小电容之比和电容器组每组各串联段之间的最大与最小电容之比yb/t 4445-2014标准下载,均不宜超过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