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建筑照明效能及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研究

地下建筑照明效能及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研究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rar
资源大小:15.33 KB
标准类别:电力标准
资源ID:408099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部分内容预览:

地下建筑照明效能及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研究

凤凰山王台子沟工程楼梯踏步抹灰技术交底地下建筑照明效能及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研究

摘 要:与地面建筑相比,地下建筑最大的特点是没有天然采光,主要依赖人工照明。长期以来,地下建筑的照明设计沿用地面建筑的设计标准,照明效能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导致工作人员工作效率下降,身体健康受损,影响了地下建筑战略功能和经济效能的发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对照明系统的节能和科学管理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地下建筑照明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电光源的不断发展、新型光源的出现及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的诞生,为解决以上问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与地面建筑相比,地下建筑最大的特点是没有天然采光,主要依赖人工照明措施,因此,地下建筑的照明使用时间长、照度和可靠性要求高,潮湿对灯具及线路影响较大。长期以来,地下建筑的照明设计沿用地面建筑的设计标准,照明效能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工作人员长期在这种环境中工作,不但使工作效率下降,而且会出现视觉疲劳、头昏、神经衰弱等症状,严重影响了地下建筑战略功能和经济效能的发挥,因此,必须对地下建筑的照明效能做具体深入的研究。   传统的建筑自控系统一般只包括计算机网络、设备监控、火灾自动报警、安全防范等子系统,智能照明系统的发展相对滞后。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对照明系统的节能和科学管理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尤其是地下建筑照明能耗占电力能耗的比重大,照明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在我国,照明能耗约占电力能耗的10~12%,而地下建筑照明能耗所占的比例更高,根据笔者统计,约占35%左右。因此,在地下建筑中,应把智能照明作为智能化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来考虑,合理选用光源、灯具及性能优越的照明控制系统,提高照明质量和节能效果。   1 地下建筑照明效能探讨   照明可以人为地创造良好的光照条件,使人眼既无困难又无损伤、舒适而高效地识别所观察的对象,从事相应的活动,并保证身心健康,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产品质量,减少各种事故。采用不同形式、不同大小的灯具,利用光照的方向性和层次性等特点还可以渲染建筑的功能,烘托环境的气氛。   1.1 做好深入细致的效能研究,为照明设计提供科学的依据   照明质量的评价是一个十分复杂、涉及诸多因素的问题。长期以来,照明设计一直是以照明的照亮度、均匀度、立体感、眩光、显色性指数和物体的颜色参数等物理量为标准进行设计和评价照明效果。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照明设计不仅在数量指标方面应达到标准的要求,更要综合考虑人的视觉特性、舒适感、建筑照明艺术和节能等因素。不同亮度和色彩对人具有不同的视觉感受,不同人、不同时间、不同场所,甚至人的不同情绪都会反映出对亮暗和色彩的不同感受,照明设计要体现人和环境相互关系,营造一个舒适、明亮并富有艺术魅力的照明环境。   到目前为止,地下建筑照明效能的研究近乎于空白,缺乏科学合理的照度标准和以人为本的环境模式,再加上设计人员的水平、经验参差不齐,使得照明效能的实现得不到保证,甚至会因为设计和运用不当,产生光污染,如眩光、频闪、显色失真,产生一些人们不需要的热量、红外线和紫外线等。   时代的发展要求我们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如果因循守旧,照搬照抄前人的成果,或只做表面上的修修补补,那样我们的认识水平永远都停留在当前的高度上,裹足不前。从事照明研究和设计的人员要到工程实践中去,实际调查地下建筑的性质、规模、特点和要求,认真听取用户的感受和建议,切身体验照明效能的实现,通过大量的试验,得出不同地下建筑、不同功能单元及同一地点不同时间、不同人流量时的照度标准和环境模式。总之,提高认识的高度,把握以人为本的理念,在设计中兼顾科学性和艺术性,体现人和环境的相互关系,使工作人员乐于身临其境并自觉维护,而环境有利于保护人的身心健康和提高工作效率。

  2.1.1 集中控制   与地面建筑相比,大多数地下建筑轴线长,各功能单元分布较为分散,都在现场进行照明的控制、巡检很困难。设置集中控制以后,问题将迎刃而解。   在中央控制室设一台智能照明中央监控计算机,在该计算机上用图形模拟显示照明设备平面布置图,在图上以形象直观的方式实时动态地显示各区域的照明设备使用状况。操作人员可通过界面监视整个智能照明系统的运行状态,根据需要用鼠标点击图形来进行控制。中央监控计算机具有历史数据存储能力,能实时提供智能照明系统的资料,并生成和打印各种报表,为设备维护提供依据。   系统采用专用的编程软件,操作人员可对系统进行程序修改或编程。   通过手持式编程器插入网络上的编程接口,就可修改照明工作状态的参数。   2.1.2 现场控制   在一些人员经常工作的地方(如会议室、控制室、主要通道、重要办公场所)设置智能开关代替普通的机械式开关,中央监控计算机不工作时也可在现场控制灯光。它由230V的交流电源直接供电,按动开关上的按钮,可作为一个普通的开关使用;同时,有一个内置的接收器可以接收遥控器或无线探头发出的信号,使用遥控器可以对电子开关进行控制。   现场智能开关可设定密码保护功能,避免无关人员操作。   2.1.3 多种控制功能   中央监控计算机和现场智能开关均可实现多种控制功能,包括全开全关,无级连续调光、缓和场景切换等。全开全关功能可确保人员离开地下建筑时,那些受智能系统控制的灯具停止工作。在工作时经常需要多种环境模式的场所,如在人防、国防工程的会议室、作战指挥室设置缓和的场景切换控制,使用时只需选择相应的场景按键,会自动按设定好的方式打开相应区域的照明回路,实现适合开会、放映投影或研究地图等功能的环境。   2.1.4 遥控功能   一般情况下,地下建筑尤其是地道式和坑道式地下工程,轴线长,支坑道多,有必要装设遥控装置。遥控器或无线探头可以发出无限射频,这种无限射频能穿越障碍物,被智能开关上的接收器接收,无线接收器可把无线信号转换为电力载波信号,并发送到220V电力线路上。   2.1.5 人体感应功能   在卫生间或一些通道处装设感应开关或有红外线探测功能的灯具:当探测到人体移动时,会自动发光照明,人走灯关。同时宜设并联定位开关,以便必要时解除感应或探测功能。   2.1.6 灯光软启动、软关断   地下建筑的照明条件远不如地面建筑,为保护人员的身体健康,特别是眼健康,在那些人员长期工作的场所,灯光可实现软启动、软关断。开灯时,灯光由暗渐渐变亮;关灯时,灯光由亮渐渐变暗。软启动、软关断还能保护灯泡,延长使用寿命,节约维护经费。另外,灯光可配备亮度记忆功能,以免进行重复性设置。   2.1.7 火灾应急照明控制   地下建筑防火要求很高,发生火灾时,应自动启动相应区域的应急照明,强行关闭一般照明回路。事故照明可选择仅用消防中心的计算机控制而禁止用监控计算机或现场控制,也可选择都有控制权。   另外,控制系统要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开放性和电磁兼容性。   智能照明控制系统是整个地下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子系统,可以通过标准接口与其他控制系统兼容进行互联。   为了抑制电磁干扰,使系统具有良好的电磁兼容性,总线传输距离较远,可采取以下措施:与附近可能产生电磁干扰的电气设备(如电动机、电力变压器、复印机等)保持必要的隔离;对系统进行连续、有效的屏蔽;上升时间,即电压从额定电压的5%上升至95%所用的时间,应超过200μs。   2.2 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的效益和展望   采用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带来的好处主要表现在:照明控制智能化;照度的一致性;场景变换灵活;可观的节能效果;延长光源寿命;提高管理水平,减少维护费用。因此,智能照明控制系统自诞生起就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并具备良好的发展前景。

 今后,它将继续朝着智能化、小型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网络系统更加优化,功能更加完善,扩展更加便捷,保护更加可靠,节能更加可观。值得一提的是,当前的控制系统中,照明控制箱和智能控制器都是独立运行,给生产、设计、用户使用与维护都增加了不必要的麻烦。把两者集成到一个箱体内,做成一体化照明智能控制箱,使用时只需连接外部连线,安装更方便,使用更可靠,也更加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实用价值更高。   参考文献   1 姜豫新.照明作用、设计和关系.《照明》2004;2   2 何若愚.谈校园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的设计.《照明》2004;2   3 陈大华.光源科技的发展及其在城市亮化工程中的应用.《照明》2004;2   4 澳大利亚邦奇电子北京代表处.邦奇电子照明控制系统产品的特点.2003;12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