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部分内容预览:
防雷接地问答防雷接地是保障建筑物、设备和人员安全的重要措施,主要用于防止雷电对电气系统及建筑结构的破坏。以下是关于防雷接地的一些常见问答:
1.什么是防雷接地?防雷接地是通过将雷电流引入大地,从而保护建筑物和设备免受雷击损害的一种技术手段。它包括外部防雷装置(如避雷针、引下线)和内部防雷系统(如接地装置、等电位连接)。
2.防雷接地的作用是什么?其主要作用是引导雷电流安全进入大地,避免雷电能量在建筑物或设备中引发火灾、爆炸或损坏电子设备。同时,它还能减少电磁干扰,保护通信和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
3.接地电阻的要求是多少?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对接地电阻的要求有所不同。一般情况下,建筑物的防雷接地电阻应小于10欧姆;对于高灵敏度设备或特殊场所(如计算机房、变电站),接地电阻需更低,通常小于1欧姆。
4.如何选择合适的接地方式?接地方式分为独立接地、联合接地和混合接地。独立接地适用于对干扰要求较高的场合;联合接地则适合现代综合布线系统,能有效降低地电位差;混合接地结合两者优点,灵活应用于复杂环境。
5.防雷接地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安装时需确保接地体埋深足够,材料耐腐蚀性强,并定期检测接地电阻值是否符合标准。此外,还需注意等电位连接,以消除不同金属部件间的电位差,避免反击现象发生。
总之,科学合理的防雷接地设计与维护,能够显著提升建筑物及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规范未强调“必须”,而用“宜”在各引下线距地面的 1.5~1.8m 处设置断接卡,这里“宜”有双重含义:
(1)并非有多根引下线时,都必须设置断接卡。例如,利用建筑物柱头内主钢筋作为防雷引下线,并利用混凝土桩内钢筋作为接地极时,不应该设置断接卡。为了测量接地极电阻,在混凝土桩打入地下后,测量每根桩的接地电阻,然后把 所有桩用圆钢(直径最小为 10mm,通常用 16mm)或扁钢(最小截面为 25mm×4mm,通常用40mm×4mm)连成一体,再测量总接地电阻。为了在建筑物投入使用后,检查接地电阻,可在建筑物近地端引出检测点,即从引下线主钢筋上焊出接地线至检测点,此检测点可为钢板并外露。
(2)断接卡并非一定要设置在 1.5~1.8m 处。一般在公共场合,如住宅区,防雷引下线明敷时,应把断接卡设置在 1.5~1.8m 处;暗敷时,为不影响建筑物的外观,断接卡可设在近地端的墙内(一般为距地 300~400mm)。当防雷引下线既未设置断接卡、又未设置检测点时,若检查接地电阻,可用导线把建筑物顶上的避雷带或避雷针引至地面进行测量,测量结果需减去导线的电阻。
3.利用建筑物钢筋混凝土中的结构钢筋作防雷网时,为什么要将电气部分的接地和防雷接地连成一体.即采取共同按地方式?
当防雷装置受到雷击时,在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极上都会产生很高的电位。如果建筑物内的电气设备、电线和其它金属管线与防雷装置的距离不够时,它们之间就会产生放电。这种现象称之为反击,其结果可能引起电气设备绝缘破坏,金属管道烧穿,从而引起火灾、爆炸及电击等事故。 为了防止发生反击,建筑物的防雷装置须与建筑物内外的电气设备及其它接地导体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但在工程中往往存在许多困难而无法做到。当利用钢筋混凝土建筑物的结构钢筋作暗装防雷网和引下线时,更难做到。如电气配管就无法与结构钢筋分开到足够的绝缘距离。 当把电气部分的接地和防雷接地连成一体后,就使建筑物内的钢筋间构成一个法拉第笼,在此笼内的电气设备和导体都与笼相连接,就不会受到反击。
4.周围无高层建筑。低压架空线引入建筑物时,为什么要将进户杆的瓷瓶铁横担接地?
5.装有避雷带的屋顶上,安装风机等电气设备后,如何进行防雷措施?
建筑物屋顶上装有风机、热泵、航空灯等电气设备时,把设备外壳与避雷带连成一体这是通常的做法,但往往忽视了重要的一点:即这些电气设备的电源线未加防护不能直接与配电装置相连接。
与屋顶避雷装置已连成一体的电气设备的外壳,如再与屋内的接地线相连是更严重的错误。因为屋顶遭到雷击时,雷电流就会从避雷带→屋顶电气设备外壳→屋内电气设备外壳,使屋内电气设备外壳出现高电位,这是极其危险的。因此屋顶电气设备的外壳已与避雷装置连成一体后,不允许再与屋内接地线相连。
6.装有避雷带的水塔顶上有一只航空灯,该航空灯的电源线敷设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装有避雷带的水塔,落雷时,雷电流除了沿着避雷引下线入地外,还有可能沿着航空灯的电源线进入室内。因此航空灯的未加防护电源线不能直接进入室内,而应采用带金属护层的电缆或穿入金属管的导线,且金属护层或金属管必须接地,埋入土壤中的长度应在 10m以上,方可再与电源或低压配电装置相连接。
当航空灯采用光导纤维传送光时,则不必采取上述措施。例如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的航空灯,强光从下面通过不导电只导光的光导纤维传送到高空,向天空发出强光信号,对这种光导纤维就不必采取避雷措施了。
预制楼梯、休息板及垃圾道安装工艺安全技术交底7.多层建筑的防雷装置如何施工?
沿屋脊、屋檐及屋面两侧的斜边上装避雷带;若屋面为平顶,则沿屋面四周或女儿墙上架设避雷带,避雷带距外墙边的距离宜小于或等于避雷带支起的高度。
为避兔接闪部分的振动力,可将避雷带支起 10~20cm,支点间距不应大于 1.5m,一般取 1m。若屋顶有水箱,因水箱高出屋顶,因此在水箱顶部四周亦应安装避雷带。采用避雷带防雷时,屋面上任何一点距避雷带的距离不应大于 10m。如果屋面宽度超过20m 时,可增加避雷带,用避雷带组成 20m×20m 的网格。
避雷带一般用 25mm×4mm镀锌扁钢做成,女儿墙上的避雷带也可用装饰金属栏杆。避雷带至少有两根引下线和防雷接地极相连,引下线应对称设置。引下线之间距离对于一般建筑不大于 24m。引下线可明装亦可暗装,明装一般用 25mm×4mm 镀锌扁钢,明装引下线与建筑物墙面间隙一般不小于15mm。明装引下线是在建筑物外墙土建施工完后进行的。当引下线与支架焊接连接时,在引下线与墙之间应衬垫铁皮,避免焊接飞溅沾污墙面。焊接完后再拿走铁皮。暗装引下线则利用柱头主钢筋,这在土建施工时完成。
接地极通常每组用两根,相距 5m,两者用扁钢相连。接地极可用 50mm×5mm 角钢或 φ40mm 钢管(厚3.5mm)长2500mm 制成,埋深不宜小于 0.6m。有多根引下线时,在引下线距地面 1.5~1.8m 处,宜设置断接卡,断接卡以下的明敷引下线应用绝缘管(如 PVC 塑料管)加以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