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系统基础知识

电气系统基础知识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rar
资源大小:52.21 KB
标准类别:电力标准
资源ID:407929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部分内容预览:

电气系统基础知识

电气系统是现代工业、建筑和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涉及电能的产生、传输、分配和使用。电气系统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电能的产生:电能通常通过发电厂中的发电机产生,常见的发电方式包括火力发电(煤炭、天然气等)、水力发电、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和核能发电。这些发电方式将机械能、化学能或核能转化为电能。

2.电能的传输:电能从发电厂传输到用户端需要经过输电系统。高压输电线路用于长距离传输电能,以减少能量损耗。在到达用户之前,电压会通过变电站降低到适合使用的水平。

3.电能的分配:配电系统负责将电能从输电网络分配到最终用户。这通常包括中压和低压配电线路yb/t 4864-2020 钢材仓储管理规范,以及变压器,用于进一步调整电压以适应不同设备的需求。

4.电能的使用:电能在用户端被各种设备和系统消耗,如照明、家用电器、工业设备和通信系统。为了确保安全和效率,电气系统设计时需要考虑负载特性、保护措施和节能技术。

5.电气系统的保护与控制:为保证电气系统的安全运行,需要配备保护装置(如断路器、熔断器)和控制系统(如继电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这些设备可以检测故障并迅速采取措施,防止事故扩大。

6.基本概念:电气系统涉及许多基本概念,如电压、电流、电阻、功率和频率。了解这些概念对于分析和设计电气系统至关重要。

总之,电气系统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和管理,实现了电能的有效利用,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掌握电气系统的基础知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其工作原理和实际应用。

3.对电力系统提出的要求(1)保证供电可靠性(2)保证电能质量(3)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经济性(4)环境保护问题

4.1.2衡量电能质量的指标

4.1.2衡量电能质量的指标

4.1.2衡量电能质量的指标

3.电压闪变负荷急剧的波动造成供配电系统瞬时电压升高,照度随之急剧变化,使人眼对灯闪感到不适,这种现象称为电压闪变。4.不对称度不对称度是衡量多相负荷平衡状态的指标,多相系统的电压负序分量与电压正序分量之比值称为电压的不对称度,电流负序分量与电流正序分量之比值称为电流的不对称度,均以百分数表示。

4.1.2衡量电能质量的指标

4.1.2衡量电能质量的指标

4.1.2衡量电能质量的指标

4.1.2衡量电能质量的指标

6.频率偏差频率偏差是指供电的实际频率与电网的额定频率的差值。我国电网的标准频率为50Hz,又叫工频。频率偏差一般不超过±0.25Hz,当电网容量大于3000MW时,频率偏差不超过±0.2Hz。调整频率的办法是增大或减小电力系统发电机有功功率。

4.1.2衡量电能质量的指标

7.供电可靠性供电可靠性指标是根据用电负荷的等级要求制定的。衡量供电可靠性的指标,用全年平均供电时间占全年时间百分数表示。

4.1.3电网接线方式与特点

电力系统的接线方式大致分为两大类:(1)无备用电源接线(2)有备用电源接线具体表现型式有(1)放射式(2)树干式(3)混合式(4)环网式

4.1.3电网接线方式与特点

1.无备用接线(开式电力网)方式无备用接线包括:(1)单回放射式(2)树干式(3)链式网络a)放射式b)干线式c)链式

4.1.3电网接线方式与特点

2.有备用接线(闭式电力网)方式有备用接线方式包括(1)双回放射式(2)树干式(3)链式(4)环式(5)两端供电网络a)放射式b)干线式c)链式d)环式e)两端供电网络

4.1.3电网接线方式与特点

有备用接线的双回放射式、树干式和链式网络用于一、二级负荷。环式接线,供电经济、可靠,但运行调度复杂,线路发生故障切除后,由于功率重新分配,可能导致线路过载或电压质量降低。两端供电接线方式必须有两个独立的电源。

1.电网的额定电压线路首末两端电压的平均值应等于电网额定电压。此电压做为确定其他电力设备额定电压的依据。2.用电设备的额定电压用电设备的额定电压等于电网额定电压。3.发电机的额定电压发电机的额定电压规定比同级电网电压高5%。补偿电压损失。

4.电力变压器的额定电压电力变压器的一次绕组的额定电压根据连接情况不同分为两种:当变压器直接与发电机相连时,其一次绕组的额定电压与发电机的额定电压相同,即高出同级电网额定电压5%;当变压器直接与电网相连时审计心得(精华版),其一次绕组的额定电压与电网的额定电压相同,即等于同级电网额定电压。

电力变压器的二次绕组的额定电压是指一次绕组在额定电压作用下,二次绕组的空载电压。当变压器满载时,变压器的一、二次绕组的阻抗将引起变压器自身的电压降(大约相当于电网额定电压的5%),从而使二次绕组的端电压小于空载电压。为了弥补线路中的电压损失,变压器的二次绕组的额定电压应高于电网额定电压5%,因此变压器二次绕组的额定电压规定比同级电网额定电压高10%;若变压器靠近用户,供电半径较小时,由于线路较短,线路的电压损失可以忽略不计,这时变压器的二次绕组的额定电压应高于电网额定电压5%,用以补偿变压器自身的电压损失。

4.1.5电力系统的中性点运行方式

1.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系统中性点不接地是指系统中性点对地绝缘。当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后系统的三相对称关系并未破坏,仅中性点及各相对地电压发生变化,中性点的电压上升到相电压,非故障相对地电压值增大为倍相电压,故对于该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可以带故障继续运行2小时。故障相接地点的对地故障电流为正常运行时对地电容电流的3倍。在我国配电网电压在10~35kV之间的架空线路多采用此接地方式。

4.1.5电力系统的中性点运行方式

2.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系统中性点经一无阻抗(金属性)接地线接地的方式成为中性点直接接地。此接地系统一般应用在接有单相负载的低压(380/220V)配电系统和电力系统高压(110kV以上)输电线路上。

4.1.5电力系统的中性点运行方式

3.中性点经阻抗接地系统在系统中性点与大地之间用一阻抗相连的接地方式称为中性点经阻抗接地。根据接地电阻器电阻值的大小,接地系统分为高电阻接地和低电阻接地。(1)高电阻接地:此种方式接地电流较小,通常在5~10A范围内,但至少应等于系统对地的总电容电流。保护方式需要配合接地指示器或警报器,保证故障时线路立即跳脱。(2)低电阻接地:增大接地短路电流,使保护迅速动作t/zzb 1096-2019 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切除故障线路。电阻值的大小,必须使系统具有足够的最小接地故障电流(大约400A以上),保证接地继电器准确动作。目前我国大城市10kV配电网的接地方式大多采用经低电阻接地的方式。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