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部分内容预览:
楼宇对讲系统培训资料(内部使用)楼宇对讲系统培训资料(内部使用)
一、系统组成楼宇对讲系统主要由门口主机、室内分机、管理中心机、电控锁及传输线路等部分构成。门口主机安装在建筑物入口处,用于接收访客呼叫;室内分机则安装在住户家中,方便住户接听来访信息并远程控制门锁开关;管理中心机通常设置在物业办公室,用于紧急情况下的集中管理和监控。
二、系统功能1.双向通话:实现访客与住户之间的实时语音沟通。2.视频监控:部分系统配备摄像头,支持视频对讲,提升安全性。3.远程开门:住户可通过室内分机或手机APP远程开启大门。4.安防报警:集成多种报警功能dbj50-255-2017标准下载,如非法入侵报警、紧急求助等。5.数据记录:自动保存访客呼叫记录,便于后续查询和管理。
三、日常维护为确保系统稳定运行,需定期检查设备状态,包括清洁主机和分机表面、检测线路连接是否正常、测试通话和开门功能是否灵敏。同时,应关注软件升级,及时修复潜在漏洞,保障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通过本次培训,希望各位员工能够熟练掌握楼宇对讲系统的操作与维护技巧,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体验。
1.6.5.1 室内机(有存贮功能):静态≤120mA
工作≤600mA
室内机(无存贮功能):静态≤10mA
工作≤500mA
1.6.5.2 层间解码器:静态≤30mA
工作≤80 mA
1.6.5.3 门口机控制器:静态≤30mA
工作≤100mA
1.6.5.4 门口机(小区门口机):静态≤30mA
工作≤450mA
1.6.5.5 小区门口机控制器:静态≤15mA
工作≤65mA
1.6.5.6 小区管理机(可视):静态≤200mA
1.6.5.7 小区管理机(非可视):静态≤200mA
工作≤300mA
1.6.5.8 视频切换器:静态≤10mA
1.6.5.9信号控制器:静态≤10mA
工作≤25mA
1.6.5.10 计算机接口:静态≤30mA
工作≤50mA
1.6.5.11 工作环境
温度:室内机 –13℃~57℃
室外机 –28℃~72℃
1.7.1 水平进户线
采用六芯线一条,加上一条视频线或仅布一条五类线。
1.7.1.1 信号线
六芯线RVV或RVVP,线长≤30m时,每芯截面≥0.3mm2;线长30~50m时,每芯截面≥0.5mm2;线长≥50m时,每芯截面≥0.75mm2。
1.7.1.2 视频线
1.7.1.3 五类线
采用五类线时,线长不应超过20m。
一条四芯线+两条两芯电源线+一条视频线
1.7.2.1 四芯总线
采用RVV或RVVP,线长≤30m时,每芯截面≥0.5mm2;线长30~50m时,每芯截面≥0.75mm2;线长50~80m时,每芯截面≥1.0mm2;线长≥80m时,每芯截面≥1.2mm2。
1.7.2.2 两芯12V电源线,规格参照四芯总线。
1.7.2.3 两芯18V电源线,规格视线长和负载量而定,一般每芯截面应≥
1.7.2.4 视频线
两条视频线+两条两芯声音线+一条四芯总线
1.7.3.1 视频线
1.7.3.2 两芯声音线
采用RVV或RVVP,一般每芯截面应大于1.0 mm2,距离远时应加大每芯截面。
1.7.3.3 四芯总线
采用RVV或RVVP,一般每芯截面应大于1.0 mm2,距离远时应加大每芯截面。
1.7.4 应注意的问题
上述布线要求仅供参考。
具体布线时应充分考虑线长、布线环境、负载、线材质量、网络结构等因素。
进行布线时,应对系统有充分的了解,灵活运用。
1.8 方案设计及配置原则
1.8.1 进行方案设计时应充分了解小区的结构,规模及具体要求,采集的信息
1.8.2 确定视频信号传输的方式
目前,解决视频信号传输问题有三种方案,第一种是用视频线传输基带信号,第二种是调制解调方式,第三种是混合方式。三种方案有各自优缺点,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用。
1.8.3 确定网络结构
网络结构应层次分明,线路最短化。
1.8.4 确认布线环境
布线环境不同,对线材的选取要求也不同,如存在强干扰的场合,应选取带屏蔽的线材。
1.8.5.1 室内分机
室内分机有多种,其功能不同,根据用户的要求选用,每户一台且只能配一台。
1.8.5.2 层间解码器
每台层间解码器可配四台分机,可以两层一台,一层一台,一层两台。层间解码器已有视频分配功能,因此,不需要再配视频分配器,但串接级数不应超过八级。
1.8.5.3 门口主机控制器
门口主机控制器是每个单元的控制中心,和门口机配合使用,每个单元一台。
1.8.5.4 门口主机
和门口主机控制器配合使用,每个单元一台。
1.8.5.5 小区门口机控制器
小区门口机通过小区门口机控制器联网,每台小区门口机配置一台小区门口机控制器。
1.8.5.6 小区门口机
视小区情况配置,与小区门口机控制器配合使用。
1.8.5.7 小区管理机
需配置两台,一台非可视,用于与室内机通话,另一台为可视,用于与门口机通话。
1.8.5.8 信号控制器
1.8.5.9 视频切换器
四进一出,根据具体情况配置,级联不应超过三级。
1.8.5.10 电源
配置电源时,应充分考虑负载和线损。
1.8.5.11 视频放大器
四路输出,每路可带25台分机,根据具体情况配置。
1.8.5.12 计算机接口
1.8.5.13 显卡
1.9.1 目前,该系统还未把报警、门禁系统集成进去。
1.9.2 原来联网系统具有的一些功能在该系统中可能无法实现,如:互通功能、
DF2002联网楼宇对讲系统
DF2002联网楼宇对讲系统是对原联网楼宇对讲系统的改进,改进的目的是增加了信息发布功能,室内机的操作以中文菜单显示。
2.2.1 基本保留了原联网互通系统所具有的强大功能。
2.2.2 具有信息发布功能
2.2.3 室内机的操作以中文菜单显示,更符合人性化设计。
2.3 信息发布的原理
在管理中心通过局域网以TCP/IP协议将需发送的信息传送到每个单元的转换器,转换器再将信息数据通过单元内AJB总线传送到室内分机存贮,然后由分机中的专用模块将信息数据转换成视频信号在显示屏上显示出来。
2.4.3 增加交换机,组成局域网。
2.4.4 其它设备与原联网系统相同。
2.5 系统结构示意图
2.6.1 楼宇对讲功能
与DF2000联网系统相同,但分机无互通功能。
2.6.2 刷卡撤防功能
2.6.3 住宅防盗监控功能
与DF2000联网系统相同。
2.6.4 信息发布功能
2.6.5.2 可以查询分机的撤布防状态。
2.6.5.3 可以查询分机的编码。
2.6.5.4 可以查询报警延时时间。
2.6.6 可视化菜单界面操作提示功能
静态:≤180mA
2.7.5 其它技术指标参照DF2000系统
2.8.1 方案配置参照DF2000系统
2.8.4 网络交换机的配置
DF2003联网楼宇对讲系统
DF2003联网楼宇对讲系统是在原DF2000联网对讲系统中对室内分机进行重新设计,分机的CPU由32位ARM处理器DSC21代替菲利浦的8位处理器764。因DSC21具有丰富的资源,所以,可以开发出强大的功能,使室内机成为智能控制平台,具有信息发布、住宅报警、家电控制、楼宇对讲、远程抄表等功能。
3.2.1 ARM处理器介绍
ARM处理器是32位RISC芯片处理速度达40MHz~200MHz,RAM和ROM分别达几十兆至上百兆,有丰富的外围资源,如有些芯片具有30多个I/O口、2个标准串口、以太网口、显示驱动、A/D、D/A等。由于速度快空间大,可以轻松地运行TCP/IP协议和操作系统。DSC21是由TI公司提供的,有2个标准串口、AV驱动模块、A/D、还有 30多个I/O口。
3.2.2 DF2003系统的基本原理
室内机采用DSC21作为数据处理和控制中心。
DSC21具有以太网接口,通过交换机和管理中心的PC机相连,实现数据通信。
DSC21的一个串口用于与原楼宇对讲系统通信,与垂直干线AJB BUS相接。另一个串口用于构建室内AJB BUS挂接各种智能节点。
DSC21的I/O口用于连接分机键盘地上脚手架技术交底,输出控制信号等。
3.3.3 网络交换机。
3.4 系统结构示意图
3.5.1 楼宇对讲功能
与DF2000联网系统相同,但分机无互通功能。
3.5.2 刷卡开锁,撤防功能。
jc/t 2504-2019 装配式建筑 预制混凝土夹心保温墙板3.5.3 住宅防盗监控功能
与DF2000联网系统相似。
3.5.4 信息发布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