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部分内容预览:
建筑物综合布线系统检测验收规范建筑物综合布线系统检测验收规范是用于指导和规范综合布线系统安装、测试及验收的重要技术文件。其主要目的是确保布线系统的性能、可靠性和安全性符合设计要求及相关标准,为建筑物内的信息传输提供高质量的基础设施。
该规范涵盖了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施工、测试和验收全过程。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基本要求:明确综合布线系统的分类、组成及适用范围主体模板工程施工方案及计算书,确保系统满足用户需求和相关国家标准。
2.施工质量检测:对布线系统的安装工艺进行严格检查,如线缆敷设、端接、标识等环节是否符合设计图纸和技术规范。
3.性能测试:通过专业仪器设备对布线系统的电气性能(如衰减、近端串扰、插入损耗等)进行测试,确保其达到设计标准和国际标准(如ISO/IEC11801或TIA/EIA568)的要求。
4.功能验证:检验布线系统是否能够支持实际应用需求,如语音、数据、视频等业务的正常运行。
5.文档管理:要求施工单位提供完整的竣工资料,包括布线图、测试报告、产品合格证等,以便后续维护和管理。
6.验收流程:规定了验收的组织形式、参与方职责以及最终结论的判定依据,确保验收过程科学、公正。
建筑物综合布线系统检测验收规范对于提高工程质量、降低故障率、延长系统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智能建筑的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实际应用中,需结合项目特点严格执行规范要求,以保障系统的稳定性和先进性。
各线对的传输延迟之差。
3.21 额定传输率
信号在电缆中传输速度与光速的比值,用百分比表示。
3.22 衰减串扰比
用分贝(dB)表示的近端串扰与用分贝(dB)表示的衰减的差值。
传输信号功率与电缆阻抗异常导致的反射信号功率的差值,单位为分贝(dB)。
3.24 综合近端串扰
综合近端串扰是指某线对受其他对综合的近端串扰影响,用分贝(dB)表示。
3.25 综合等效远端串扰
综合等效远端串扰是指某线对受其他线对综合的等效远端串扰影响,用分贝(dB)表示。
3.26 综合衰减串扰比
综合衰减串扰比是指某线对的衰减与其他线对对其综合近端串扰之比,用分贝(dB)表示。
4.1 A级:低频应用,支持A级应用的双绞线电缆布线传输频率必须达到100kHz。
4.2 B级:中比特率数据传输应用,支持B级应用的双绞线电缆布线传输频率必须达到1MHz。
4.3 C级:高比特率数据传输应用,支持C级应用的双绞线电缆布线传输频率必须达到16 MHz,对应于3类布线子系统。
4.4 D级:甚高比特率数据传输应用,支持D级应用的双绞线电缆布线传输频率必须达到100 MHz,对应于5类布线子系统。
4.5 E级:甚高比特率数据传输应用,支持E级应用的双绞线电缆布线传输频率必须达到250 MHz,对应于6类布线子系统。
4.6 光纤级:高和甚高比特率数据传输应用,光缆布线传输频率必须达到10 MHz以上。
5.1 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所采用的线缆和连接硬件等必须符合
5.3 综合布线用于通信及办公自动化时,每个工作区必须配置两个以上信息端口,其中至少有一个5类信息端口(5类布线子系统)。
5.4 综合布线在各各配线区必须衽交叉连接(跳线)(I/O设备除外)。
5.5 水平布线子系统中,基本链路的长度必须小于或等于90m.线缆的类别必须与信息端口兼容。
5.6 垂直布线子系统可采用双绞线电缆或光缆。光缆长度必须小于或等于500m,用作高速信号传输双绞线电缆物理长度必须小于或等于90m。
5.7 水平布线子系统中,楼层面积很大的情况下可设两个以上水平布线子系统,某些规模较小的布线系统可不按楼层设置水平布线子系统或仅在楼层配线架进行垂直布线与水平布线的转接。垂直布线子系统中,楼层面积很大的情况下可采用多垂直布线子系统。
5.8 建筑群布线子系统中,用作高速信号传输的双绞线电缆物理长度必须小于或等于90m。采用光缆布线时,多模光缆长度必须小于或等于1500m,单模光缆长度必须小于或等于2500m.
5.10 综合布线系统与公共通信的接口位置、必要的设备和所接的通信终端设备均应符合国家或地方通信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
5.11 综合布线系统的管理
5.11.2 综合布线系统信息端口,各配线架以绞线电缆与配线连接硬件交接处必须有清晰、永久的编号。信息端口与它在相应楼层配线架内交接处的编号必须一致,上一级配线架与下一级配线架内的相应交接处的编号也必须一致。信息端口与电缆的类别也应标明。
5.11.3 不同区域的双绞线电缆配线架应根据不同用途标注不同的色标。色标必须清晰、永久,便于区分。整个系统的色标必须一致。
5.11.4 光缆布线各配线架内光端口也必须编号。上下级配线架内相应端口的编号必须一致。光缆类别(多模或单模)也应标明。
5.11.5 当配线区位于楼层电信间时应对配线架和其他配线连接硬件采取防尘措施。
5.12 综合布线系统的文档
综合布线系统的文档指的是竣工文档,包括系统图、信息端口分布图、各配线架布局图、路由图以及传输性能自测报告等。
5.12.1 综合布线系统图
综合布线系统图所反映整个布线系统的基本情况。如光缆的数量、类别、路由、每根光缆的芯数:垂直双绞线电缆的数量、类别、路由;每楼层水平双绞线电缆的数量、类别、信息端口数;各配线架在建筑中的楼去位置、连接硬件的数量、类别;系统的接地位置和每楼层配线间的接地位置。
5.12.2 综合布线系统信息端口分布图
分布图反映每楼层信息端口在房间中的位置、类别及编号。不能使用的信息端口位置也应予以标出。
5.12.3 综合布线系统各配线架布局图
布局图反映各配线架双绞线电缆数量、类别;配线连接硬件的数量、类别;进出线位置、编号及色标;光缆布线各配线架内光端口的编号、连接硬件的数量、光纤的数量、类别。若已作跳线则应反映跳线的走向。
5.12.4 综合布线系统路由图
路由图反映路由的类型、接地情况、路由在楼层间楼层内的走向及其占用情况。
5.12.5 综合布线系统传输性能自测报告
自测报告应反映每个信息端口及其水平布线电缆(信息点)、垂直电缆的每一对以及光缆布线的每芯光纤测试通过与否的情况。测试未通过的应在自测报告中注明。
5.12.6 综合布线系统的文档资料必须按有关技术档案管理规定进行管理。
6.1 水平布线
6.1.1 连接图
一根4对双绞线电缆和一个信息端口必须按图3连接,不允许有任何形式的错接。从楼层配线架至信息端口间的线对必须保证连通,相互间不能短路。
对屏蔽双绞线电缆,水平布线必须保证屏蔽层的全程连续(包括垂直布线部分),屏蔽层与布线系统的接地必须良好连接。
6.1.2 长度
基本链路的物理长度必须小于或等于90m。
信道的物理长度必须小于或等于100m。
1 1 注:连线两端的数字分别表示双绞
2 2 线电缆两端的连接模块上的连
3 3 接模块上的连接脚编号。
6 6
5 5
4 4
7 7
8 8
6.1.3 特性阻抗:80~120Ω
6.1.4 各类布线的具体指标(信道和基本链路)
a) 三类布线必须满足表1所列技术指标;
b) 五类布线必须满足表2所列技术指标;
c) 超五类布线可以参照表3所列或依双方签约的技术指标执行;
d) 六类布线可以参照表4所列或依双方签约的技术指标执行。
表1 三类布线技术指标
表2 五类布线技术指标
sy/t 5440-2019 天然气井试井技术规范表3 超五类布线技术指标
表4 六类布线技术指标
6.2 双绞线电缆垂直布线
6.2.1 连通性
建筑物配线架至各楼层配线架的各对双绞线电缆必须保证连通,无短路无断路.不允许有任何形式的错接,对于屏蔽双绞线电缆,垂直布线必须保证屏蔽层的全程连续(包括水平布线部分)。屏蔽层与布线系统的接地必须良好连结。
万开高速ⅱ超浅型二次衬砌技术交底 用作高速信号传输的双绞线电缆的物理长度必须小于或等于90m。
6.3 光缆布线
6.3.2 光缆中的每芯光纤的光衰减必须小于或乖于表5的规定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