砌砖作业指导书

砌砖作业指导书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rar
资源大小:41.82 KB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407602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部分内容预览:

砌砖作业指导书

砌砖作业指导书是针对砌体施工过程中具体操作步骤、技术要求和质量控制的规范性文件,旨在确保砌筑工程的质量、安全及效率。以下是对砌砖作业指导书的简要介绍:

砌砖作业指导书详细规定了从材料准备到施工完成的全过程操作方法和技术标准。首先,明确所用砖块(如烧结砖、混凝土砖或空心砖)和砂浆的规格、强度等级及性能要求,确保材料符合设计和规范。其次,对施工前的准备工作进行说明,包括基础放线、标高控制、工作面清理以及砂浆配比试验等。

在施工过程中某水泥厂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指导书强调砌筑工艺流程,例如:水平灰缝和竖向灰缝的厚度控制、砖块排列方式(顺砖、丁砖交替)、拉结筋设置、砌体垂直度与平整度的检查等。同时,要求施工人员严格按照“三一”砌砖法(即一铲灰、一块砖、一揉压)进行操作,以保证砂浆饱满度和砌体的整体性。

此外,指导书还对特殊部位的处理作出明确规定,如门窗洞口过梁安装、构造柱留设、墙体转角和交接处的砌筑方法等。对于雨季施工或冬季低温环境下的特殊情况,也提供了相应的技术措施,确保工程质量不受气候影响。

最后,指导书明确了质量验收标准和安全管理要求,包括定期检查砂浆强度、砌体外观质量以及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措施。通过严格执行作业指导书,可以有效提高砌筑工程的质量,降低返工率,并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

b)砖砌体上下错缝应符合下列规定:

合格:砖柱、垛无包心砌法,窗间墙及清水墙面无通缝;混水墙每间(处)4~6皮砖的通缝不超过3处。

优良:砖柱、垛无包心砌法,窗间墙及清水墙面无通缝;混水墙每间(处)无4皮砖的通缝。

c)砖砌体接槎处应符合以下规定:

合格:接槎处灰浆密实,缝、砖平直;每处接槎部位水平灰缝厚度小于5mm或透亮的缺陷不超过10个。

接槎处灰浆密实,缝、砖平直,每处接槎部位水平灰缝厚度小于5mm或透亮的缺陷不超过5个。

d)预埋拉结筋应符合以下规定:

合格:数量、长度均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规定,留置间距偏差不超过3皮砖。

优良:数量、长度均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规定,留置间距偏差不超过1皮砖。

e)留置构造柱应符合以下规定:

合格:留置位置应正确,大马牙槎先退后进;残留砂浆清理干净。

优良:留置位置应正确,大马牙槎先进后退;上下顺下,残留砂浆清理干净。

f)清水墙面应符合以下规定:

合格:组砌正确,竖缝通顺,刮缝深度适宜,墙面整洁。

优良:组砌正确,竖缝通顺,刮缝深度适宜、一致,楞角整齐,墙面清洁美观。

三类项目的实测值应在允许偏差范围内,允许偏差见表1。

表1 砖砌体尺寸、位置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应根据产生原因,采取相应对策。

a)砂浆强度不稳定。造成原因是计量准、原材料 质量变动、搅拌不均匀、搅时间没有达到规定的要求。

b)基础墙身偏移过大。造成原因是大放脚收台阶时,两边收退不均匀;砌筑前和收台阶结束后没有拉线检查轴线和边线;砌筑基础墙身时没有保持墙身的垂直度。

c)水平灰缝高低不平。造成原因是盘角时灰缝厚度不一致;每皮砖没有与皮数杆对平,通准线时张拉不紧不平直;砌筑时没有左右理顺;留槎处衔接高低不平。

d)基础顶面标高不准。这是由于基底或垫层标高不准,砌筑时没有按要求先用细石砼找平;皮数杆设置过于偏离中心,基础收台阶结束后,小皮数杆远离基础墙,失去实用意义。应使用20mm见方的小木条制作小皮数杆,可以砌入基础墙内,在基础开砌前要复核小皮数杆的标高,防止因皮数杆不平而造成基顶不平。

e)埋入件和拉结筋位置不准。其主要原因是没有按设计规定要求施工,小皮数杆上没有标出埋设位置,施工前没有仔细交底,施工中没有认真检查引起的。

f)基础防潮层失效。主要表现为防潮层抹压不实、开裂、起壳等,以致不能有效地起防潮作用。造成原因是抹防潮层前没有做好基层清理;因碰撞而松动的砖块没补砌好;防潮层砂浆搅拌不均匀或未做抹压;防水剂掺入超过规定等。

砖砌体中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较多,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砂浆强度不足和饱满度不够。除了基础砌筑中提到的应注意的质量问题之外,尚有以下质量问题要引起注意:

a)砌体组砌方法的错误。混水墙出现通缝和花槽通天缝以及砖柱采用包心砌法等错误。主要是操作人员忽视混水墙的砌筑和不恰当地利用半砖造成的。

b)“罗丝墙:。这又叫错层,这是砌完一个层高的墙体时,同一层的标高差一皮砖的厚度,不能交圈。这是由于砌筑没有将基础顶面或楼板面的标高偏差进行找平理顺;砌筑时没有按皮数杆控制砖的皮数引起的。

c)墙面凹凸一平,水平灰缝不直。墙面凹凸不平有的是砌筑过程中产生的,有的是因后浇的构造柱等在浇捣过程中把砖墙撑出去的。砌筑过程中产生墙面不平、水平灰缝不直的主要原因是砖不规,拉的准线不紧、砖过分潮湿,出现游墙、脚手架层面处操作不便等因素。

d)清水墙游丁走缝。造成原因是砖的长宽尺寸误差较大,砌筑前没有进行实测及挑选,排砖撂底时没有把竖缝排列均匀,或没将窗口位置引出,使砖的竖缝尽量与窗口边线相齐,在砌筑操作过程中,没有注意丁砖的中线必须与下层条砖的中线相重合而造成丁砖游动,上下竖缝发生错位;没有在沿墙面每隔2m间距左右竖缝处用托线板吊直弹线向上引伸作为控制游丁走缝的基准。

e)留槎不符合要求。主要是接槎处出现通缝;转角处没有留成踏步斜槎;交接处没有留成阳槎或预留拉结筋不符合规定要求。因此砌筑时应尽量安排同时砌筑,需要留槎时,一定要按规定留槎,马牙槎要随砌随清,拉结条及其他拉筋要经常清点检查,避免遗漏。

f)清水墙面勾缝污染。造成原因是勾缝砂浆不平,深浅不一致,开裂脱落;堵脚手架眼用砖与原墙面砖色泽不一致,补缝砂浆不饱满;采用加浆勾缝时,被水泥砂浆弄脏墙面或墙面过湿,扫缝时墙面被砂浆粘污。

g)墙体顶部与梁、板底连接处出现缝隙。造成原因是砌筑时墙体顶部与梁板底连接处没有用侧砖或立砖斜砌(60º)顶贴挤紧。

a)施工中,应防止污梁墙、柱表面,在临时出入洞或料架周围,应用草帘或塑料薄膜遮盖。

b)安装脚手架、吊放预制构件或安装大模板时,指挥人员和吊车应密切配合,防止碰撞已砌好的墙体。

c)安装上下水、采暖、卫生、电气设备时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不得随意剔凿墙体。

5.1脚手架应经安全员检查合格后方能使用,不得随意拆改或挪动。

5.2在架子上砍砖时,操作人员应面向里把碎砖打在架板上,严禁把砖头打向架外。挂线用的坠砖,必须绑栓牢固,以免坠落伤人。

5.3脚手架上堆砖不得超过三层(侧放)、砖在架子上或楼板上应均布放置,不得集中。灰桶、灰斗应放置有序,架子上应保持畅通。

5.4严禁站在墙身上进行砌墙、勾缝、检查大角垂直度及清扫墙面等工作或在墙身上行走。不得用砖垛或灰斗搭设临时脚手架。

5.5起吊砖笼和砂浆料斗时,砖和砂浆不得装得过满,吊臂范围内不准有人停留。

5.6高空作业时应挂好安全网,戴好安全帽。

5.7山墙砌完后应立即安装桁架或加设临时支撑。

5.8采用冻结法砌筑时隧道钢拱架施工技术交底,应核算结构在融冻期的稳定性,并加强观测。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