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技术

隧道技术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rar
资源大小:21.14 KB
标准类别:交通标准
资源ID:407323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部分内容预览:

隧道技术

隧道技术是指通过在网络中构建一条虚拟通道,将数据封装后进行传输的一种通信方式。它广泛应用于网络安全、远程访问、数据加密以及跨网络通信等领域。隧道技术的核心思想是将一种协议的数据包嵌套在另一种协议的数据包中,从而实现数据的安全传输和隐藏。

常见的隧道技术包括IPSec(InternetProtocolSecurity)、SSL/TLS(SecureSocketsLayer/TransportLayerSecurity)、GRE(GenericRoutingEncapsulation)和L2TP(Layer2TunnelingProtocol)等。其中,IPSec主要用于建立安全的点对点连接,常用于虚拟专用网络(VPN);SSL/TLS则被广泛应用于网页加密(如HTTPS);GRE是一种通用的隧道协议,适用于多种网络层协议的封装;L2TP则常与IPSec结合使用,提供第二层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隧道技术的主要优势在于其能够提供数据加密、身份验证和访问控制等功能,确保数据在公共网络中的安全性。此外,它还能绕过某些网络限制,例如防火墙或地理封锁,实现远程用户与企业内网之间的安全连接。然而,隧道技术也可能被滥用,例如用于隐藏非法活动或规避监管,因此需要合理配置和监控。

总之,隧道技术在现代网络架构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数据传输提供了灵活性和安全性,但同时也需要谨慎管理以防止潜在风险。

dbj46-028-2013标准下载6. 复合式衬砌的有关问题………………………………………

7. 小结……………………………………………………………

笔者对所经历过的几个隧道的裂损问题所做调查,特别是对其衬砌状况和质量检测。研究和检测内容包括衬砌厚度、坍方位置及处理情况,衬砌背后空洞,复合式衬砌两层衬砌间空段等。根据调查结果和检测结果与设计资料的分析,可以总结出一些问题的规律性,它对设计和施工不无裨益。

隧道的检测主要采用探地雷达,少数采用电阻率法。大部沿隧道轴向测5条测线,即拱顶、左右拱腰、左右边墙、少数隧道仅在拱部设3条测线。检测时雷达天线沿着衬砌表面滑动,约10-15厘米测一个测点。从这些测点的雷达波反射时间曲线汇成的时间剖面图像上右作判释并作计算。用电阻率法则1米设1点。

衬砌厚度(部分隧道是检测初期支护的喷层厚度)

衬砌背后未填充的空洞、空区

复合式衬砌两层衬砌间的空段

坍方位置及坍方处理情况

雷达探查的深度一般情况下为2.5米左右,部分重要的坍方处换低频的天线探查5米左右。电阻率法测深2-3米。

在检测的隧道中,有的隧道很好,施工时没出现坍方或坍方很少。有的隧道坍方很多,多达几十处。通过统计数据发现几种情况:

1. 好围岩坍方比例与坏围岩段相近,甚至更高。

2. 在好坏围岩交界处,在好围岩段中或就在交界部位,坍方比率很高。

3. 一些短的隧道坍方频率更高。

在施工开挖时,相比于施工设计图中隧道纵断面图,较差围岩提前出现或错后出现时,施工单位按设计地质纵断面图资料里程未发现岩体质量变坏,再向前施工时,容易麻痹出现坍方。或提前出现而措手不及。严格地讲,隧道施工时,除了在通过断层开挖爆破时,断层泥和糜棱岩顺着断层面滑坍,以及在涌水破碎带中难以支护面坍方外(这两种情况也可能通过超前加固而避免坍方,这就要投入一定的资金和力量,所以也有一个经济比较,决定是否让它坍),一般情况下,在注意了隧道施工地质观察和地质预报的情况下,是不应当坍方的。施工单位在市场经济情况下,应加强施工管理,特别是开挖承包出去的情况下更应协助承包队提高管理和技术水平,避免坍方并因坍方带来经济损失。

3.2.1 模筑混凝土衬砌

检测发现,整体式模筑混凝土衬砌出现厚度偏薄的比例较高,许多隧道都占测线的总长的3-5%,即使是施工质量好的隧道,也常有小段衬砌厚度薄的段。实际上衬砌的厚薄是同开挖断面决定的,也就是说,它是在开挖时已经确定了的,浇筑模筑衬砌时可调衬砌厚度的余地甚小。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隧道右边和左边衬砌一边合格或较厚,一边偏薄。这显然是开挖有偏差造成的,只要测量班加大中线测量密度和严格控制周边孔的位置即可解决。

(2)、围岩级别低的段,衬砌厚度偏薄的比例高,尤其是夹在两侧级别高的围岩中间的低级别的围岩段,衬砌厚度偏薄的比例高,紧靠高等级围岩的低等级围岩厚度偏薄的比例高,甚至一些质量好的隧道也有这种现象。

(3)、低级别的衬砌段边墙偏薄,这是由于低等级围岩衬砌边墙的衬砌厚度比拱部厚得多。例如:Ⅱ类围岩双线公路隧道衬砌拱顶厚70cm,而边墙则厚度过110cm,施工时边墙扩大的轮廓不够,从而导致边墙模筑衬砌偏薄。

这种情况有地质的原因,也有管理的原因。常常出现设计围岩分界线与实际不同,如设计上纵断面图中标明是较差围岩,而开挖时岩质并未明显变坏,设计与监理又来不及或未及时变更,施工单位未作扩大开挖断面,到模筑衬砌时厚度就薄了。再一种情况是开挖进入软弱围岩后,施工单位为避免坍方,不敢去扩大开挖断面,自然,就导致衬砌厚度不够了。

3.2.2 复合式衬砌

3.2.2.1 喷层厚度

在不设钢拱架的段,大部分喷层都偏薄,其中一个原因是难以控制喷层厚度,在支护完成后的无损检测检查时发现了喷层偏薄而补厚困难甚大,而且往往没有按规范要求作检测。

在设钢拱架的段,绝大多部分工程都存在在钢拱架处喷层厚,基本上将拱架覆盖而在两拱架之间则薄,使喷层表面沿轴向呈波浪起伏。这也成为近年来施工的不良习惯。在喷层和模筑混凝土间要设防水板时,喷层表面的过大起伏,将导致两层衬砌之间出现空间和空段,而且难以充填注浆,甚至会在灌注混凝土衬砌时挤破防水板。

3.2.2.2 模筑二次衬砌

在检测的复合式衬砌隧道中,模筑衬砌层大大超厚较多,Ⅴ类围岩可能超厚100%,甚至150%,Ⅵ类围岩超厚50-100%也多。这是与复合式衬砌的初衷相悖的。复合式衬砌以喷射初期支护为主要受力结构,在较好围岩段,模筑二次衬砌仅作为防水和安全贮备,在ⅡⅢ类围岩仅承担20%左右荷载。这样可以采取较薄的二次衬砌,超厚太多,其经济合理性就不存在了。

通过多次实践认为,采用复合式衬砌,应当与严格的光面爆破相结合,同时应当十分注意控制断面的圆顺性及与设计断面相一致,否则将会因超挖而导致模筑衬砌过厚。实际上,对于ⅥⅤ类围岩,应当摒弃喷射混凝土+模筑混凝土的复合式衬砌,而改用喷射混凝土+喷射混凝土的复合式衬砌,而研究其它方法作防水处理。

3.2.3 衬砌背后的空区空洞及复合式衬砌的二层衬砌间空区

衬砌背后空区,指的是采用模筑衬砌的隧道。通常采用喷锚、拱架作初期支护者,不应出现衬砌背后空区。但也有少数施工队伍在钢筋网后垫石,造成空洞,这是不允许的。对于延续较长的空区是要作回填处理。

衬砌背后的空区,是由于开挖轮廓不好,浇注混凝土衬砌时因超挖较多未能填平所致。在Ⅵ类围岩以下围岩中,允许注浆填充。

两衬砌间的空段较普遍,是光爆不好,喷射混凝土后仍凹凸不平所致。这种情况比较复杂,规范没有规定处理方法,如果用注浆处理,在两层衬砌间已设了防水板的情况,注浆时将钻破防水板,导致漏水。所以一定要注意施工,最好不要出现空段。

4. 问题的原因及对策

4.1 加强施工管理及施工管理的研究

前面提及的发生的问题,大多是可以避免的。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有一些是技术原因,如喷射混凝土的技术有待提高、光面破坏的效果不好、施工单位及监理缺少必要的检测手段和设备。有一些是设计原因(包括规范)与施工实际有差异,或采用临时支护+减薄衬砌的设计等。更主要原因是施工管理方面的原因,就以坍方来说,为什么基本相同的断面和地质情况,有的坍方不多,有的坍方频繁?为什么许多短隧道坍方多而长隧道频率小得多?为什么有的隧道较好岩体段的坍方多于较差的岩体段?显然这不是没有防水坍方的技术,是

是否重视了预防坍方,采取了必要的预防措施。这可能是指挥部或项目部对分包的施工队伍给予的必要技术支持和培训不够,或要求不够严,或技术人员责任心不够。总之,这都属于施工管理的范畴。

4.2 正确认识地质勘查资料

一些设计和施工人员对地质资料有误解。其实,勘察设计阶段,地质勘探仅能给出大的格局。今后相当长一段的时间内,对于埋深100-300m以上的隧道,是不可能查清隧道设计标高范围内的地质情况的,更不可能给出准确的定量的资料。勘探阶段出的地质界线、断层位置都是推断的。在勘察阶段,从地表和少量钻孔资料来推延断层。而断层延伸是弯曲的risn-tg041-2022标准下载,有时是波浪形的或锯齿形的,推延到隧道的标高出露里程是有相当误差的,岩层分界、围岩类别也是如此的。设计图上的围岩分级、断层界线,与开挖结果差几十米,这都是正常的。这就是要强调施工地质预报的原因。

4.3 理论对施工和设计的指导意义

隧道出现许多问题与人们对围岩稳定性理论、新奥法、喷锚构筑法的理论认识有关,如:

(1)、如隧道完工后开裂严重,检测后发现衬砌厚度、混凝土强度都没有严重问题。进一步调查发现病害原因是,在软弱围岩段喷射混凝土初期支护后,模筑混凝土施作过早,基本上紧跟了掌子面,并采用先拱后墙。这是没有理解应在初期支护后,围岩变形基本稳定后施工二次衬砌的道理,导致开裂。

(2)、许多情况下忘记了初期支护是主要受力者,要靠初期支护来稳定围岩。因此会出现喷层过厚,甚至宁愿喷层薄,加厚模筑二次衬砌达到总厚度的要求。

(3)、临时支护是为施工安全所设,不承担稳定围岩的作用,不计在衬砌总厚度中的。在ⅥⅤ类围岩中,施工临时支护有时仅在局部敷设,而且喷层很薄。作为临时支护的格栅钢架,其设定的间距也是相当的灵活。在这种情况下,减薄整体式模筑混凝土衬砌的厚度是不具合理性的。特别是浅埋隧道,临时支护的薄弱与不及时,再加上先拱后墙的模筑衬砌顺序,有可能导致竣工后的衬砌开裂。

(4)、在软弱围岩浅埋隧道中采用混凝土临时支护,施工时如未及时喷射混凝土来保护围岩db4401/t 152-2022标准下载,致使围岩从变形到松动,实际使用围岩类别降低,导致浅埋隧道出现衬砌的纵、横向开裂。

5. 衬砌厚度与围岩分类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