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部分内容预览:
水闸工程管理设计规范水闸工程管理设计规范是指导水闸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的重要技术文件,旨在确保水闸的安全性、经济性和高效性。该规范涵盖了水闸工程的全生命周期管理要求,包括选址、结构设计、设备配置、监测系统以及运行维护等方面的内容。
首先,在选址与规划阶段,规范要求充分考虑地形地质条件、水文特征、生态环境影响及社会经济效益等因素,以确定合理的水闸位置和规模。其次,在结构设计方面,规范强调水闸主体结构必须满足抗洪、防渗、抗震等安全性要求,同时优化材料选择与施工工艺,提高工程耐久性。此外,规范还对启闭机、闸门等关键设备的设计提出了明确的技术指标,确保其可靠性与操作便利性。
在监测与运行管理环节,规范提倡建立完善的自动化监控系统,实时采集水位、流量、沉降变形等数据,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同时,规范要求制定详细的运行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定期开展检查维护工作,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
总之,水闸工程管理设计规范通过系统化、标准化的技术要求,保障了水闸工程的功能实现和长期稳定运行,对促进水资源合理利用、防洪减灾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运架梁二级技术交底管理范围和保持范围 (4) 调度运用 (4) 工程观测 (5) 5 交通设施 (7) n 通信设施 (8) 8 工程年运行管理费测算· (10) 附加说明 10
SL170一96:水闸工程管理设计规范
1.0.1为水闸工程正常运用、保证工程安全和充分发挥工程效益,促进水闸管理正规化、规范化, 不断提高科学管理水平,特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平原区大、中型工程中的1、2、3级水闸设计,山区、丘陵区的泄水闸及平原区 的4、5级水闸设计可参照使用。 1.0.3水闸工程管理设计是水闸工程设计的组成部分,应与主体工程设计同步进行。 1.0.4新建水闸的工程管理设计,必须根据有关规定,确定管理体制、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 1.0.5改建、扩建的水闸工程,应在现有管理基础上,按照本规范的要求进行管理设计。 1.0.6水闸工程管理设计,除执行本规范外,还应执行现行国家颁布的有关技术标准。 1.0.7水闸工程管理设计,应符合我国的国情,要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技术先进、管理方便。应积 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
2.0.1水闸工程管理设计应根据工程管理的需要,规划确定工程管理范围和保持范围
(1)水闸工程各组成部分的覆盖范围。包括上游引水渠、闸室、下游消能防冲工程和两岸联接 建筑物。 (2)为保证工程安全,加固维修、美化环境等需要,在水闸工程建筑物覆盖范围以外划出的一定 范围,其值可参照表2.0.2确定。
表2.0.2水闸工程建筑物覆盖范围以外的管理范围
1.若1、2、3级水闸,其规模为中型,则管理范围标准相应降低一级,若为小型则相应降低两级。 2.堤防上的水闸,管理范围应与堤防管理范围统筹确定。 3.特别重要的水闸工程,经过设计论证,可适当扩大管理范围。
(3)管理和运行所必需的其他设施占地。包括管理单位的生产、生活区,多种经营生产区以及 工文化、福利设施等建设占地。
(3)管理和运行所必需的其他设施占地。包括管理单位的生产、生活区,多种经营生产区以及 工文化、福利设施等建设占地。 0.3水闸工程的保护范围是为保证工程安全,在工程管理范围以外划定一定的宽度,在此范围 禁止挖洞、建窑、打井、爆破等危害工程安全的活动。 水闸工程的保护范围,可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确定。
内禁止挖洞、建窑、打井、爆破等危害工程安全的活动。 水闸工程的保护范围,可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确定
3.0.1水闸工程管理设计必须根据水闸所在河道的综合规划要求,提出调度运用原则。 3.0.2水闸工程调度运用,应遵照以下原则:
3.0.1水闸工程管理设计必须根据水闸所在河道的综合规划要求,提出调度运用原则。
(1)必须在保证工程安全的条件下,合理地综合利用水资源,充分发挥工程效益。当兴利与防 矛盾时,兴利应服从防洪。
(2)必须与上、下游工程相配合。 (3)有淤积问题的水闸,应研究采取妥善的运用方式防淤、排沙和防冲。 (4)在通航河道上的水闸,应尽量保持上、下游河道水位相对稳定和通航水深。 (5)位于鱼类回游河道上的水闸,应尽可能通过控制运用满足鱼类回游的要求
SL170一96:水闸工程管理设计规范
3.0.3水闸工程管理设计中应规定以下基本指标,作为调度运用的依据: (1)上、下游最高水位和最低水位。 (2)最大过闸流量。 (3)最大水位差。 (4)下游河道的安全泄量。 3.0.4水闸工程管理设计应根据水闸的水力设计或水工模型试验成果,规定闸门开启次月 度,力求避免产生集中水流、折冲水流等不利流态。应避免发生震动的闸门开度。
3.0.4水闸工程管理设计应根据水闸的水力设计或水工模型试验成果,规定闸门开启次序 度,力求避免产生集中水流、折冲水流等不利流态。应避免发生震动的闸门开度。
小闸工性应板惦工性等 观测设施,通过观测达到下列目的: (1)通过对水闸工程的检查和观测,掌握其状态变化和工作情况,保证工作安全。 (2)检验设计的正确性。 (3)积累资料,提高设计和管理水平
4.1.3观测设施的布置应考虑下列要求:
(1)全面反映水闸工程工作状态。 (2)观测方便、直观。 (3)有良好的交通和照明条件。 (4)观测装置应有必要的保护设施。
顺、水面平稳、受风浪或泄流影响小的地点。 水位标尺或自记水位计的水准基面必须和水闸所采用水准基面一致。 4.2.3流量观测一般通过水位观测,根据水位、流量关系,推求出相应的过闸流量。 大型水闸为了校核修正水位、流量关系(或水位、开度、流量关系)应在适宜地段设测流断面,用 浮标或流速仪进行流量施测。 4.2.4沉降观测,一般埋设沉降标点进行观测。沉降标点可布置在闸室和岸墙、翼墙底板的端点 和中点。施工期可埋设在底板上,后期引接至上部结构上。 4.2.5、阅其场压力观测一一般押设测压管或渗压计进行观测,测点的数是及位置应根据水阅的
4.2.5闸基扬压力观测,一般埋设测压管或渗压计进行观测。测点的数量及位置,凡
SL170一96:水闸工程管理设计规范
结构形式、地下轮廓线形状和基础地质情况等因素确定,并应以能测出基础扬压力的分布和变化为 原则,一般布置在地下轮廓线有代表性的转折处。 测压断面应不少于两组,每组断面上测点不应少于三个。对于侧向绕流,观测点可根据具体条 件进行布置。
原则,一般布置在地下轮廓线有代表性的转折处。 测压断面应不少于两组,每组断面上测点不应少于三个。对于侧向绕流,观测点可根据具体条 件进行布置。 4.2.6为保证水闸工程安全和正常运用,必须对水闸上、下游淤积和冲刷进行观测,以便制定防止 冲、淤措施。 观测范围视可能发生冲刷和淤积的范围确定。一般自水闸上、下游护坦末端起,分别向上、下 游延伸相当河渠宽度2~3倍的距离
冲、淤措施。 观测范围视可能发生冲刷和淤积的范围确定。一般自水闸上、下游护坦末端起,分别向上、下 游延伸相当河渠宽度2~3倍的距离
4.3.1水闸工程应根据具体情况设置以下专门性观测项目:水平位移、伸缩缝、裂缝、结构应力、地 基反力、墙后土压力、混凝土碳化和冰凌等。 4.3.2当水闸地基条件差或水闸受力不均匀时,需进行水平位移观测。观测标点应尽可能与沉降 观测点设在同一标点桩上。 4.3.3当需要了解水闸伸缩变化规律时,应进行伸缩缝观测,一般在伸缩缝的测点处埋设金属标 点或差动式电阻测缝计进行观测。 4.3.4水闸发生裂缝后应进行裂缝观测。 4.3.5对特别重要的水闸,需要了解不同工作条件下结构应力的分布和变化规律,为工程的控制 运用、验证设计和科学研究提供资料,可设置结构应力观测项目。其测点布置和观测方法,可根据 结构设计和科研的需要确定。 4.3.6为了验证工程设计和科研的需要,了解地基土和回填土对水闸的作用情况,可设置地基反 力和墙背土压力观测项目。 4.3.7沿海地区的水闸或附近有污染源的水闸,由于海水或有害物质对水闸混凝土有浸蚀作用, 应设置混凝土碳化观测项目。测点设置和观测方法,可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4.3.8寒冷地区的水闸,应对闸前冰凌变化规律和冰压力进行观测,以便采取防冰措施和合理的 运用方式,保证建筑物安全。 4.3.9根据水闸工程运行、管理和科研的需要,还可增设其他特殊的观测项目
4.4主要观测仪器设备
水闸工程应按表4.4.1配备必要的观测设备
表4.4.1水闸工程主要观测设备配备
SL170一96:水闸工程管理设计规范
其规模为中型,观测设备降低一级配置,若规模为小型dz/t 0033-2020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编写规范,降低
5.0.1为满足水闸工程管理和抗洪抢险的需要,水闸工程应具有良好的交通设施,并应结合施工 的需要,进行统一规划,合理布置。 5.0.2水闸管理交通设施包括对外交通,内部交通及相应的附属设施和必要的交通工具。 5.0.3对外交通是联系水闸与区域性公路、铁路、车站、港口、码头之间的通道,担负外来物资和人 员的运输任务。
(1)应充分利用已有的交通道路。 (2)应考虑对外交通的综合运输能力。 (3)应尽可能与就近的城镇连通。 (4)有水运条件的地方,应充分利用水运或水陆联运。 (5)对外交通道路应满足全天候通行机动车辆。 5.0.5内部交通是连接水闸管理单位内部各仓库、站场、生产和生活区之间的交通道路,须与对外 交通衔接。 5.0.6对外交通线路与水闸交叉时,应采取桥闸分设的原则,若必须结合,需进行安全技术论证。
5.0.10水闸工程应按表5.0.10配
L170一96:水闸工程管理设计规范
表5.0.10水闸工程交通工具配置标准
1.1、2、3级水闸,其规模为中型则降低一级配置交通工具,若为小型降低二级配置。 2.北方水运交通不发达地区的水闸,也可不配船只
6.1.1水闸管理单位应建立为水闸工程维修管理、控制调度运用的对内、对外通信系统,配备相应 的通信设施,并应与所属上级主管单位和防汛指挥中心的通信网联接。 6.1.2水闸工程通信设施设计内容主要包括通信方式选择、通信设备的配备和选型,以及通信台 站的布置。 6.1.3水闸工程通信设计,应根据主管部门制定或批准的通信规划总原则进行汇祥园商住楼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必须符合国家有 关通信工程设计的标准和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