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工程水文地质勘察规范sl373-2007

水利水电工程水文地质勘察规范sl373-2007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rar
资源大小:835.04 KB
标准类别:水利标准
资源ID:406490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部分内容预览:

水利水电工程水文地质勘察规范sl373-2007

《水利水电工程水文地质勘察规范》(SL3732007)是中国水利水电行业的一项重要技术标准,旨在为水利水电工程的水文地质勘察工作提供科学、系统的技术指导。该规范适用于各类水利水电工程,包括水库、水电站、灌溉工程、供水工程等项目的规划、设计和施工阶段的水文地质勘察。

规范的主要内容涵盖了水文地质勘察的基本原则、勘察方法、勘察深度要求以及成果编制等方面。它强调在勘察过程中要结合工程特点和地质条件,合理选择勘察手段,确保勘察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具体来说,规范对以下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

1.勘察阶段划分:明确了规划、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等不同阶段的水文地质勘察任务和深度要求。2.勘察方法:推荐了多种水文地质勘察技术,如钻探、物探、地球化学分析、地下水动态监测等gtcc-042-2018标准下载,并对各种方法的应用条件和技术要求进行了说明。

3.水文地质问题分析:重点关注与水利水电工程相关的水文地质问题,如地下水渗流、库区浸没、边坡稳定性、涌水量预测等,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技术途径。

4.环境影响评价:要求在勘察中充分考虑工程对区域水文地质环境的影响,为环境保护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

5.成果提交:规范了水文地质勘察报告的内容和格式,确保勘察成果能够满足工程设计和施工的需求。

通过严格执行该规范,可以有效提高水利水电工程水文地质勘察的质量,为工程的安全性、经济性和可持续性提供可靠保障。同时,它也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了统一的技术标准,促进了行业的规范化发展。

6坝(闸)址区水文地质勘察

6.1.1查明坝(闸)址区水文地质条件,划分坝(闸)址区岩土体渗透结构类型,进行 岩土体渗透性分区。 6.1.2分析评价坝(闸)址区可能存在的坝基及绕坝渗漏、渗透变形、坝基基坑涌水等主 要水文地质问题,为水工建筑物和防渗、排水工程设计提供有关水文地质资料及建议。

6.2.1各透(含)水层和相对隔水层的岩性、厚度、渗透性及其空间分布规律,古河道的 分布规律及其渗透性。 6.2.2褶皱、断层、软弱夹层、裂隙和岩体风化卸荷带的分布规律及其渗透性,尤其是集 中渗漏带的分布特征及其与地表水的连通条件。 6.2.3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关系,各含水层地下水位及其动态变化规律,地表水和地 下水的水力联系。 6.2.4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化学特性,环境水对混凝土的腐蚀性评价。环境水对混凝土腐蚀 的评价应符合《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287的有关规定。 6.2.5水文地质边界条件,岩土体渗透结构类型,岩土体渗透性分区;重大工程坝基、坝 肩岩体的各向异性渗透特征及其在高水头下的渗透性。坝(闸)址区岩土体渗透结构类 型的划分应符合本规范附录G的有关规定。岩土体渗透性分级应符合《水利水电工程地 质勘察规范》GB50287的有关规定。 6.2.6对坝基及绕坝渗漏、渗透变形、坝基基坑涌水等水文地质问题进行分析评价,提 出相应的工程处理建议。 6.2.7进行坝(闸)址区水文地质观测、施工期水文地质巡视及分析预报,提出对有关 问题的处理建议,

6.3.1水文地质测绘应与坝(闸)址区工程地质测绘结合进行。测绘比例尺应符合本 规范附录B的规定。测绘范围可与坝(闸)址区工程地质测绘一致。专门性水文地质 测绘可根据水文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及具体需要采用较大比例尺,测绘范围可适当扩 大。

6.3.2水文地质物探应根据坝(闸)址区水文地质条件和探测的目的选择合适的方法 进行,并符合本规范附录F的规定。物探剖面线应结合勘探剖面线布置,并充分利用 勘探孔开展工作

6.3.3水文地质钻探应符合下列规定:

1水文地质钻探应结合坝(闸)址区工程地质钻探进行。专门性水文地质钻探应在 充分收集分析坝(闸)址区前期勘察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勘探剖面线应根据坝(闸)址 区具体水文地质条件并结合渗控工程设计方案布置;专门性勘探钻孔的数量、间距及深 度可根据具体需要确定; 2钻探过程中应注意观测和记录冲洗液消耗量、含水层初见及稳定水位、承压含水 层自流钻孔涌水量及稳定水位、水温等内容和钻进中出现的掉钻、孔壁坍塌、缩径、涌 砂等现象。

或压水、注水试验。必要时亦可进行连通

6.3.5水文地质观测与巡视应符合下列规

1勘察期间应利用已有钻孔、水井完善观测网并进行地下水动态观测。观测内容 可根据需要选择水位、水温、水化学、流量或涌水量等,观测时间应延续一个水文年 以上; 2施工期间宜进行必要的水文地质观测,并提出施工期及运行期地下水动态观测 的具体建议。施工期水文地质观测内容应包括: 1)开挖过程中的地下水出渗情况; 2)坝(闸)基基坑涌水量、排水量; 3)施工期及水库蓄水初期坝基、坝肩地下水位变化情况; 4)水库蓄水初期排水孔涌水量、涌水压力,集中渗漏段涌水量,总涌水量,水温 水质等。 3对多层含水层宜进行分层水文地质观测; 4水文地质巡视应在施工期进行,并侧重于以下内容: 1)地下水出露位置、高程、出露形式、涌水量、压力水头、水温、颜色、气味、 携出物、溶蚀和沉淀情况以及施工期河水位、地下水位、基坑水位等。对岩质地基, 尚应特别注意地下水沿断层、节理和软弱夹层的活动情况;对土质地基,尚应特别注 意管涌、流土等渗透变形情况; 2)防渗、排水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防渗墙钻孔塌孔、漏浆,韩幕灌浆孔涌水, 大量漏浆、串浆,排水孔大量涌水、涌砂等异常现象; 3)水库蓄水初期出现的防渗墙、防渗帷幕、排水幕上下游水位异常变化或渗漏量 异常增大现象,集中渗漏段、渗漏点的分布特征,排水孔涌水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现象 6.3.6水文地质分析预报与建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施工期间可能出现的以下情况应提出预报,并提出相应的处理建议: 1)基坑可能出现大量涌水或管涌、流土现象; 2)排水孔可能发生异常涌水;

1对施工期间可能出现的以下情况应提出预报,并提出相应的处理建议: 1)基坑可能出现大量涌水或管涌、流土现象; 2)排水孔可能发生异常涌水; 3)出现影响防渗、排水工程施工的新的不利地质因素。 2地质预报与建议应以书面形式及时向有关部门提出,必要时可先作口头预报 书面材料应统一格式、系统编号。

6.4.1坝基及绕坝渗漏问题

6.4主要水文地质问题评价

1应根据地形地貌条件、库水与河谷两岸地下水的补排关系、坝基与坝肩岩土层 渗透性及其分布组合特征、地质构造发育及分布特征等,对坝基及绕坝渗漏问题进行 综合判定。 2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坝(闸)址区,可判为存在较严重的坝基或绕坝渗漏问题: 1)坝基或坝肩分布有强透水岩土层,且透水层未被相对隔水层阻隔; 2)坝基或坝肩分布有沟通上下游的断层破碎带、裂隙密集带、层间剪切破碎带、 风化卸荷带、古河道等集中渗漏通道; 3)坝肩山体单薄,无地下水分水岭或地下水分水岭低于水库正常蓄水位,且无封 闭条件良好的相对隔水层存在。 3坝基及绕坝渗漏量的估算应符合以下原则: 1)应在分析坝基及坝肩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正确判定渗漏型式,划分岩土体 渗透结构类型,确定各水文地质分区、分段渗透参数及计算边界条件; 2)渗透系数的确定应符合本规范附录A的规定; 3)坝基及绕坝渗漏量的估算可视具体条件采用地下水动力学法或数值模拟法进 行。

6.4.2坝基基坑涌水问题

1坝基基坑涌水问题评价应在综合分析基坑水文地质条件及其补给条件的基础 上进行,主要内容包括: 1)各含水层及相对隔水层性质、厚度、分布特征,地下水位及其动态变化,含水 层渗透性及其补给条件等; 2)基坑规模、位置、底部高程、设计水位降深、挡水建筑物抗渗特点、拟采用的 防渗措施等; 3)基坑上下游水位及其动态变化。 2坝基基坑涌水量估算可视具体条件采用地下水动力学法或数值模型法进行。含 水层渗透系数的确定应符合本规范附录A的规定。

6.4.3坝基土渗透变形问题

坝基土渗透变形问题评价应在查明坝基透(含)水层和相对隔水层的岩性、

粒组成、厚度变化和空间分布海河东路东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断层、破碎带的分布、规模、产状、性状及岩土渗透性 等情况的基础上进行; 2坝基土的渗透变形判别应符合《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287的有关 规定。

1.1 查明地下洞室区的水文地质条件,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水文地质资料及处理

7.1.2 2预测地下洞室区可能的涌水量、外水压力分布、突水突泥等问题,分析评价工程 活动对当地水文地质环境的影响,

7.2.1地层岩性,岩层产状,地质构造,主要断层、破碎带、裂隙密集带的空间分布、 规模、性状、组合关系及其与地表溪沟的连通情况。 7.2.2岩(土)层透水性,含水层、汇水构造、强透水带的分布、埋藏条件及其富水性 7.2.3洞室地段岩溶发育规律,主要洞穴的发育层位、规模、连通与充填情况、富水性, 7.2.4地下水位、水温、水压,地下水动态变化特征,地下水补给、泾流和排泄条件 地下水与地表水的水力联系。 7.2.5地下水的化学特性及其对混凝土的腐蚀性。环境水对混凝土腐蚀的评价应符合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287的有关规定。 7.2.6预测涌水和突泥的可能性及对围岩稳定和环境水文地质条件可能的影响,估算最 大涌水量。 7.2.7预测可能的外水压力

7.2.7预测可能的外水压力

7.3.4水文地质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7.3.5水文地质观测与巡视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地下水动态观测应利用井、泉及已有的钻孔、洞室等进行,观测内容应包括水 位、水温、水化学、流量等附件:广东省城镇排水管网设计施工及验收技术指引(试行),观测时间宜延续一个水文年以上; 2施工期水文地质观测内容应包括: 1)开挖过程中的地下水出渗情况; 2)洞室的排水量; 3)施工期洞室周围的地下水位变化情况。 3水文地质巡视应侧重于以下内容: 1)洞室内地下水的出渗位置、高程、涌水量、水头、水温、颜色、气味、携出 物、溶蚀和沉淀情况以及附近地表水体水位、原观测孔中的地下水位变化等。对岩体中 的隧洞,应注意地下水沿断层、节理、软弱夹层、岩溶通道的活动情况;对松散层中的 隧洞,应注意管涌、流土等渗透变形情况; 2)施工过程中防渗、排水工程出现的钻孔塌孔、漏浆、串浆、涌水等异常现象 7.3.6施工期水文地质分析预报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施工期间出现的以下情况应提出地质预报与建议:

对施工期间出现的以下情况应提出地质预报与建议: 1)地下洞室可能出现突泥现象; 2)地下洞室可能发生大量涌水或异常涌水; 3)出现了新的不利水文地质因素。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