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导流标准及方式设计大纲范本

施工导流标准及方式设计大纲范本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rar
资源大小:29.67 KB
标准类别:水利标准
资源ID:406437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部分内容预览:

施工导流标准及方式设计大纲范本

施工导流是水利水电工程中一项关键的技术环节,其目的是在施工期间确保水流被有效引导,从而为建筑物的施工创造干地作业条件。以下是关于施工导流标准及方式设计的大纲范本简介:

一、概述施工导流设计是水利工程规划和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任务是根据工程规模、地形地质条件、水文特征以及施工进度要求,合理选择导流方案并确定相关技术参数。施工导流需遵循国家和行业相关规范,如《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SL3032017)等。

二、导流标准1.洪水标准: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使用年限及工程等级,确定导流设计洪水标准,通常采用重现期5年、10年或20年的洪水。2.分期导流:对于大型工程,可采用分期导流方式,分阶段满足不同施工时期的流量需求。3.安全校核:对导流建筑物进行抗洪能力校核,确保其在极端情况下仍能正常运行。

三、导流方式设计1.全段围堰法:适用于河床狭窄或流量较小的工程,通过修建上下游围堰将水流完全截断。2.分段围堰法:适用于大中型工程,将河床分为若干段逐步施工,常用明渠、隧洞或底孔导流。3.涵管导流:适用于小型工程,利用临时或永久性涵管引导水流。

四、技术要点1.围堰设计:包括堰型选择、断面尺寸计算及材料选用。2.泄水建筑物:明确导流洞、明渠或底孔的设计参数工程安全施工组织设计(样例),确保过流能力满足要求。3.施工进度安排:结合导流方案优化施工组织计划,减少工期延误风险。

五、环境与经济考量施工导流设计应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避免对周边水系造成破坏;同时兼顾经济效益,优选技术可行且成本较低的方案。

以上内容为施工导流标准及方式设计的基本框架,实际操作时需结合具体工程特点细化调整。

主风风向 ;

最大风速 m/s, 平均风速 m/s。

最大冻土深度 m。

多年平均水温 ℃。

3.4 地形、地貌及自然条件

(1) 水库库区地形图一般采用(1/10000~1/50000), 重点研究地段可补充测量(1/2000~1/5000)地形图。

对于山区河流采用比例尺(1/200~1/500);

对于平原河流采用比例尺(1/1000~1/2000)。

(3) 库区河床纵断面图

对于山区河流: 水平比例尺采用(1/25000~1/50000);

垂直比例尺采用(1/200~1/1000)。

对于平源河流: 水平比例尺(1/50000~1/100000);

垂直比例尺(1/200~1/1000)。

(4) 工程所在地段横断面图

水平比例尺(1/2000~1/5000);

垂直比例尺(1/200~1/500);

垂直地段如围堰地区剖面图, 宜提出精度更高要求, 水平比例尺(1/200~1/2000)。

(1) 坝址工程地质图;

(2) 坝址区工程地质纵横剖面图;

(3) 坝址岩盘、风化带及覆盖层等高线图;

(4) 围堰堰址工程地质纵横剖面图;

(5) 导流泄水建筑物工程地质纵横剖面图;

(6) 钻孔柱状图;

(7) 建议岩、土水上及水下开挖边坡;

(8) 岩、土物理力学性质; 见表10。

(9) 河床覆盖层物理力学性质;见表11。

(10) 软基颗粒组成、可灌性、渗透系数, 各种岩层的变化, 单层、夹层淤泥及透镜体层位、连续性及与基岩接触带情况;

(11) 喀斯特岩溶洞特性。

(1) 坝区及坝址水文地质特征 ;

(2) 地下水的分层、埋深、水源补给以及水的化学性质;

(3) 透水岩层或岩带的分布、厚度、承压水的可能高程及渗透系数;

(4) 河床的冲淤变迁资料。

(1) 主要建筑材料;

(2) 当地砂石、土料、产地、储量、性质及开采运输条件;

(3) 各种材料物理力学性质及骨料碱活性测定;

粗骨料(砾石)物理力学性质, 见表12。

细骨料(砂)物理力学性质见表13。

土料物理力学性质见表14。

表10 岩 、土 物 理 力 学 性 质 表

表11 河 床 覆 盖 层 物 理力 学 性 质 表

表12 粗 骨 料 ( 砾 石 ) 物 理 力 学 性 质 表

表 13 细 骨 料 ( 砂 ) 物 理 力 学 性 质 表

表 14土 料 物 理 力 学 性 质 表

3.9 水、电及通讯状况

3.10 工程所在地现有对内、外交通条件

3.11 施工设备、劳动力来源

3.12 水工布置及结构图

3.12.1 拟定导流方案时, 尽可能利用水利枢纽中永久引水及泄水建筑物(如隧洞、明渠、底孔等)。

3.12.2 挡水、泄水、引水建筑物等的地基处理要求, 开挖深度范围与岸坡连接的方式等有关资料。

3.12.3 所需水工图纸:

(1) 水工枢纽总布置图;

(2) 水工建筑物结构图;

(3) 水工建筑物典型纵、横剖面图。

3.12.4 水工建筑物工程量。

3.13 施工期限及发电日期要求

3.13.1 国家对工程总工期、开工和完建期限的要求。

3.13.2 工程蓄水及第一台机组发电日期要求等。

3.14 施工期通航、筏道及工农业、城市用水资料

3.14.1 航运: 施工期通航的航运量、通航季节、船舶及筏运吨位、尺寸、吃水深度、船及木筏编队型式数量及运行的情况、行船允许流速、坡降等。

3.14.2 施工期工农业城市用水。

施工导流前期、后期选择导流方式时, 临时泄水孔封堵, 满足蓄水发电等同时, 应兼顾考虑用水部门要求。

3.14.3 需要的供水量

年内各季、各月的分配量; 据此纳入泄水建筑物设计、断面尺寸、高程及封堵孔洞的顺序及时间安排。

3.14.4 施工期过鱼、过木的要求。

4 设计基本资料分析

4.1 水文资料分析

4.1.1 根据河流的水文特征(有时根据流冰封冻, 解冻来划分)分期、分月的求出可能出现的不同频率各种最大流量, 以便确定施工期, 控制各期工程进度和各期导流措施。

4.1.2 有时某些河流上考虑采用淹没式围堰的导流方式, 围堰和基坑过水次数, 将直接影响施工强度及施工总进度, 需要统计施工期内超过各种设计最大流量的次数。见表15。

表 15 施工期内超过各种设计最大流量的次数统计表

4.2 气象资料分析

4.2.1 一定强度的降雨量将不同程度的影响导流建筑物的施工, 尤其是修建土堰, 超过某种降雨强度堰体就要停工, 或采取防雨措施, 来维持施工, 因此对不同强度的降雨应进行分析。见表16。

表 16 施工期间超过各种降雨强度的天数统计

4.2.2 考虑高、低温度、降雨、大风等气象因素, 确定导流工程施工工作日天数; 而对过水围堰又要考虑施工期过水对实际施工工作日的影响, 最后统一各月计算工作日天数。见表17。

表 17 施 工 总 工 日 统 计 表

4.3 测量资料分析

导流方案, 导流工程平面布置, 水面线计算等, 需要1/2000精度的地形图, 挡水、泄水建筑物工程布置要求(1/200~1/500)精度的地形图以及水下地形。图幅视具体工程情况而定, 必须满足导流工程布置及计算要求。

4.4 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分析

了解河床、河滩及两岸覆盖层的特性, 掌握河床覆盖层及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和抗冲刷能力及地下水产状, 应拟定导流方案及布置导流建筑物。

4.5 水力枢纽的布置与结构分析

水力枢纽布置和建筑物结构型式对施工导流方案选择有密切关系。

5 施工导流设计标准及导流时段划分

5.1 施工导流设计标准

5.1.1 导流建筑物级别应从3至5级中选择, 对于特殊重大工程要有充分论证, 经主管部门批准, 才可采用2级标准设计。

5.1.2 导流工程设计应结合不同施工阶段, 分别确定各自的导流阶段标准。

5.1.3 影响导流建筑物级别划分的主要因素:

(1) 保护对象 按重要性划分四类: 特别重要、重要、中等、一般;

(2) 失事后果 划分三种类型: 重大、较大、较小;

(3) 运用年限 一般按三年分界, 三年以上可列3级, 三年以下可列入4~5级;

(4) 导流工程规模 堰高>50m, 库容大于1亿m3都满足时可列3级, 否则应列入4~5级。

5.2 导流时段划分

从逐月水量较大的月份及各月的分配出发, 结合其他水文、气象资料, 绘制出月平均流量分配表, 见表18。再根据南北方河流特性不同及施工工期要求, 确定导流时段的划分。

表 18 依据水文气象分析绘制月平均流量分配表

泵安装工程施工方案5.3 选择坝体拦洪、渡汛的标准

5.3.2 汛前坝体上升高度应满足拦洪要求, 灌浆帷幕及接缝灌浆高程应满足蓄水要求。

6 导 流 方 式 的 选 择

6.1 导流方式选择的基本因素分析

6.2 导流方式方案比较与选择

6.2.2 对每个导流方式进行必要的水力计算以确定方案的水力参数及基本尺寸。

6.2.3 针对每个比较方案, 应进行结构与应力稳定分析及工程量计算。

顶管工程施工工艺6.2.4 针对每个比较方案, 应进行施工布置及施工组织设计, 确定施工布置、施工方法、施工进度及有关施工综合指标。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