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部分内容预览:
混凝土表面“起粉”的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混凝土表面“起粉”是指混凝土硬化后,其表面出现疏松、粉化现象,失去应有的强度和耐磨性。这种问题通常由以下原因引起:
1.水灰比过高:施工过程中加水量过多或养护不当会导致混凝土表面水分蒸发过快,使水泥未能充分水化,从而降低表面强度。2.环境因素:低温、风干或高温环境下,混凝土表面水分快速蒸发,影响水泥的正常凝结和硬化。3.原材料质量问题:水泥活性不足、砂石含泥量过高或外加剂使用不当,都会削弱混凝土的表面性能。4.施工工艺缺陷:如振捣不均匀、抹面时间不当或过早覆盖养护,可能导致混凝土表面与内部结构性能不一致。
为有效控制混凝土表面“起粉”,可采取以下措施:优化配合比设计:严格控制水灰比,选用优质水泥和骨料,合理添加减水剂以减少用水量。加强施工管理:确保振捣密实,避免过早抹面;在高温或大风天气下,采取遮盖、喷雾等措施减少水分流失。科学养护:及时覆盖保湿材料或喷洒养护液,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促进水泥水化进程。表面处理:对于已出现“起粉”的表面,可通过打磨、清理后涂抹渗透型密封剂或加固剂进行修复。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显著改善混凝土表面质量,延长其使用寿命。
混凝土的配合比混凝土的水灰比越大,水泥凝结硬化的时间越长,自由水越多,水与水泥分离的时间越长,混凝土越容易泌水;混凝土中外加剂掺量过多,或者缓凝组分掺量过多,会造成新拌混凝土的大量泌水和沉析,大量的自由水泌出混凝土表面,影响水泥的凝结硬化,混凝土保水性能下降,导致严重泌水。
混凝土的组成材料砂石集料含泥较多时,会严重影响水泥的早期水化,粘土中的粘粒会包裹水泥颗粒,延缓及阻碍水泥的水化及混凝土的凝结,从而加剧了混凝土的泌水;砂的细度模数越大,砂越粗,越易造成混凝土泌水,尤其是
以上的颗粒含量对泌水影响较大:细颗粒越少、粗颗粒越多,混凝土越易泌水;矿物掺和料的颗粒分布同样也影响着混凝土的泌水性能,若矿物掺合料的细颗粒含量少、粗颗粒含量多,则易造成混凝土的泌水。用细磨矿渣作掺合料,因配合比中水泥用量减少,矿渣的水化速度较慢,且矿渣玻璃体保水性能较差,往往会加大混凝土的泌水量;粉煤灰过粗,微细集料效应减弱,
也会使混凝土泌水量增大。
水泥作为混凝土中最重要的胶凝材料,与混凝土的泌水性能密切相关。水泥的凝结时间、细度、比表面积与颗粒分布都会影响混凝土的泌水性能。水泥的凝结时间越长,所配制的混凝土凝结时间越长,且凝结时间的延长幅度比水泥净浆成倍地增长,在混凝土静置、凝结硬化之前,水泥颗粒沉降的时间越长,混凝土越易泌水;水泥的细度越粗、比表面积越小、颗粒分布中细颗粒(
)含量越少,早期水泥水化量越少,较少的水化产物不足以封堵混凝土中的毛细孔,致使内部水分容易自下而上运动,混凝土泌水越严重。通常有些立窑水泥厂为节能降耗,在制备生料时添加较多的萤石矿化剂,致使熟料的凝结时间大幅度延缓,其水泥粉磨时,控制细度较粗,比表面积较小,因而经常有用户投诉使用该水泥易导致混凝土表面
。此外,也有些大磨(尤其是带有高效选粉机的系统)磨制的水泥,虽然比表面积较大,细度较细,但由于选粉效率很高,水泥中细颗粒(小于
)含量少,也容易造成混凝土表面泌水和起粉现象。因此,在水泥生产过程中控制合适的技术参数和性能指标也是有效改善所配制混凝土表面
的途径之一。不同品种、不同强度等级的水泥的保水性、凝结时间、早期强度都差异较大,在使用时应根据各自的特性,选择适当的施工方法、养护条件与时间,以尽量减少水泥品种和标号对混凝土表面
施工与养护施工过程的过振并不是将混凝土中密度较小的掺和料或混合材振到了混凝土的表面,而是加剧了混凝土的泌水,使混凝土表面的水灰比增大;当混凝土表层的水泥尚未硬化就洒水养护或表面受到雨水的冲刷时,亦会造成混凝土表面的水灰比增大。此外,在混凝土的施工与养护过程中,太阳暴晒或天气非常干燥的时候,表面水分的蒸发大于混凝土的泌水速度,将导致表层水分大量挥发,表层水泥得不到充分的水化,建立不起足够的表面强度而产生
现象。因此,施工与养护方法应根据不同的气候条件、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和不同品种的水泥而及时调整,保证混凝土在施工后至建立起足够的强度之前有充分的湿养护而又不出现严重的泌水。
桥梁满堂支架专项方案(专家论证) 要避免混凝土表面出现
现象,首先混凝土本身要具有较好的保水性,防止严重的泌水导致混凝土表层水灰比过大。从配合比及组成材料的选择出发,要注意控制水灰比不宜过大、外加剂不要过掺,以及凝结时间要适宜。砂、石集料要符合国家质量要求,尤其要注意砂中
以下的颗粒含量。水泥的凝结时间不易过长,比表面积不宜过小,颗粒级配不宜过分集中;其次,施工过程要防止振捣过度造成混凝土严重的离析与泌水;再次,施工后要注意及时养护,既要防止混凝土表面硬化之前被雨水冲刷造成混凝土表面水灰比过大,又要防止混凝土中的水分在表层建立起强度之前散失,尤其是掺有粉煤灰或矿渣的混凝土,由于其早期强度较低,表层没有足够多的水化产物来封堵表层大的毛细孔,若不注意早期充分的湿养护,混凝土表层水分散失较快较多,表层水泥得不到充分的水化,亦会导致表层混凝土强度偏低,结构松散。通常,在混凝土接近终凝时,要对混凝土进行二次抹面(或压面),使混凝土表层结构更加致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