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部分内容预览:
混凝土养护方案混凝土养护是确保混凝土结构质量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为新浇筑的混凝土提供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以促进水泥水化反应的充分进行,从而保证混凝土强度发展和耐久性。以下为混凝土养护方案的简要介绍:
混凝土养护方案简介
混凝土养护的主要目标是防止水分过快蒸发,避免因失水而导致的开裂、表面粉化或强度不足等问题。根据施工环境和工程特点,常见的养护方法包括洒水养护、覆盖养护、塑料薄膜养护、蒸汽养护及化学养护等。
#1.养护方法选择洒水养护:适用于气温较高且水源充足的环境。通过定期向混凝土表面洒水,保持湿润状态,通常持续7~28天,具体时间视混凝土类型和设计要求而定。覆盖养护:在混凝土表面覆盖湿麻袋、草帘或土工布等材料,减少水分蒸发。此方法经济实用,尤其适合大面积结构。塑料薄膜养护:将塑料薄膜紧密贴合于混凝土表面,形成密封层,阻止水分流失,适用于干燥或风大的地区。蒸汽养护:利用蒸汽加速混凝土硬化过程,多用于预制构件生产中,可显著缩短养护周期。化学养护:喷涂养护剂形成保护膜,隔绝空气与水分接触,适用于不便洒水或覆盖的部位。
#2.养护周期养护时间取决于混凝土类型、环境温度及设计要求。普通硅酸盐水泥混凝土一般需养护7天以上,掺加外加剂或特殊水泥的混凝土可能需要更长时间(如14~28天)。低温条件下,应适当延长养护期;高温环境下,则需增加洒水频率。
#3.注意事项避免混凝土早期受冻,冬季施工时应采取保温措施。养护过程中应保持均匀湿润,避免局部干裂。对于大体积混凝土,还需监测内部温差,防止热应力引发裂缝。
综上所述,科学合理的混凝土养护方案不仅能提高工程质量,还能降低后期维护成本,因此必须结合实际工程条件精心制定并严格执行。
混凝土浇捣后,之所以能逐渐凝结硬化,主要是因为水泥水化作用的结果,而水化作用则需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因此为了保证混凝土有适宜的硬化条件,使其强度不断增长,必须对混凝土进行养护。混凝土的养护目的,一是创造各种条件使水泥充分水化,加速砼硬化;二是防止砼成型后暴晒、风吹、寒冷等条件而出现的不正常收缩、裂缝等破损现象。
1、本工程采用自然养护法:
(1)楼板在混凝土终凝后,将其外露表面用麻袋加以覆盖,同时不断浇水,以保持覆盖物的充分湿润。
(2)柱子在模板拆除后,采用塑料布覆盖或直接浇水养护。塑料布覆盖时应经常浇水保证塑料布内有凝结水;直接浇水养护时应保证混凝土表面湿润。
(3)楼梯或其它,采用直接浇水养护,并保证混凝土表面湿润。
2、养护龄期,根据中山市气候条件,在自然气温条件下,混凝土在灌筑后12小时左右开始进行养护。普通混凝土养护龄期不应少于7天;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d。
3、安排专人专职进行混凝土养护工作。
4、混凝土强度达到1.2N/mm2前,不得在其上踩踏或安装模板及支架。
5、当日平均气温低于5℃,不得浇水。
6、混凝土养护用水应与拌制用水相同;
7、混凝土表面不便浇水或使用塑料布时,宜涂刷养护剂;
8、对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应根据气候条件按有关要求采取控温措施。
db34/t 4283-2022 电子政务外网安全接入技术规范三、混凝土同条件养护试块
根据施工规范及有关文件要求,应在混凝土浇筑地点制备并与结构实体同条件养护的混凝土试块。
混凝土试块的养护须与结构部位混凝土的养护方法、养护时间相同,并按有关要求作混凝土实体检测送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