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部分内容预览:
深基坑围护方案深基坑围护方案是建筑工程中确保基坑开挖安全和稳定的重要措施。随着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深基坑工程日益增多,其围护结构的设计与施工显得尤为重要。深基坑围护方案主要包括支护结构设计、地下水控制、土方开挖以及监测等方面。
1.支护结构:根据地质条件、周边环境及基坑深度,选择合适的支护形式,如排桩(钻孔灌注桩、人工挖孔桩)、地下连续墙、钢板桩或土钉墙等。对于复杂地质条件,常采用复合支护体系,如内支撑或锚杆结合排桩。
2.地下水控制:地下水处理是深基坑施工的关键环节。常用方法包括降水井、截水帷幕(如高压旋喷桩、水泥搅拌桩)和集水明排等。通过降低地下水位,减少对围护结构的影响,确保施工安全。
3.土方开挖:遵循“分层、分段、对称、均衡”的原则,合理安排开挖顺序,避免因土体卸荷过快导致围护结构变形过大。同时,需注意保护周边建筑物和地下管线。
4.信息化施工与监测:通过安装位移计、沉降仪等设备,实时监测围护结构的变形、应力及周边环境变化jts 215-2018标准下载,及时调整施工参数,确保工程安全。
深基坑围护方案需综合考虑地质条件、基坑规模、周边环境及经济性等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计划,最大限度地保障施工过程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根据施工条件,施工进度及场地的实际情况和工程量,按下表配备施工设备和组织施工人员。
第二章 搅拌桩围护施工
根据设计方案,现对该工程西侧采用深层搅拌桩围护的施工方法,采用直径为700的双轴搅拌桩,搭接为200。
二、深层搅拌桩的施工方法:
(一)施工工艺和施工流程
1、施工工艺
深层搅拌桩定位→预搅下沉→配制水泥浆→喷浆搅拌、提升 重复搅拌下沉→重复搅拌提升直至孔口→关闭搅拌机、清洗移至下一根桩→重复以上工序。
开挖深层搅拌桩施工沟,以确保工程施工的正常进行。
平整垫实桩机,铺设轨道和枕木,必须做到施工时桩机不下陷,确保安全施工。
做好进场设备的维修保养,做到相应配套,性能最好、应用方便、器具齐全。
测量放样、样槽开挖:
根据现场水准点、轴线放出桩位轴线,打好钢筋定位桩,并请业主或总包复核,妥善保护。
搅拌桩采用单钻头施工,桩与桩的搭接不小于20厘米;相邻桩施工时间间隔不得超过24小时。深层搅拌桩移到指定桩位对中,中心偏差不得大于4厘米,并确保安装稳固。
搅拌机预备下沉时,应空载运转,并开动机械冷却循环系统,待正常后方可放松钢丝绳,使搅拌机沿导向架搅拌下沉。速度由电气控制装置的电流监测表控制,工作电流不得大于额定值。
按照设计,搅拌桩采用32.5#普通水泥作固化剂,水泥掺量按设计要求为13%,水灰比0.5,固化剂浆液要严格按预定的配合比拌制,制备好的浆液不得离析,不得停置时间过长。
第一次喷浆搅拌提升
搅拌桩注浆采用二次提升搅拌头二次完成,第一次为水泥用量的70%,第二次为30%。施工时借设备自重,以1.5m/min的匀速沉至设计标高后,再以不大于0.5m/min的均匀速度提起搅拌头。与此同时开启压浆泵,待浆液到达喷浆口,搅拌头一边搅拌提升,一边喷浆,使灰浆与土体拌和。搅拌头压浆提升到设计的顶面高度时,要求集料斗中水泥正好排空。
深层搅拌桩喷浆提升到设计标高后,关闭灰浆泵。为使软土和浆液搅拌均匀,搅拌头再次下沉。
搅拌头第二次下沉到设计深度以后,开启注浆泵,进行第二次喷浆提升、搅拌。搅拌头提升到设计标高时,关闭注浆泵,这时集料斗中的浆液应正好排空。
(1)、搅拌桩施工时,每台班均须检查搅拌头几何尺寸,搅拌头直径为70±1.5cm。
(2)、施工场地基本要求平整,桩位按设计布置放线定位,成桩后的桩位偏差不大于50mm。
(3)、每根桩施工前,必须校正搅拌轴两个方向的垂直度,垂直度误差不超过1%。
(4)、设备运转正常后,搅拌轴沿导向架切工下沉,下沉速度不应大于1.5m/min。
(5)搅拌桩预搅下沉时就尽量不用水冲下沉,当遇到硬土层下沉太慢时方可适量冲水。凡经输浆管冲水下的桩,喷浆前必须将管观内的水排清,同时考虑冲水成桩对桩身强度的影响。
. (6)喷浆搅拌提升应符合下列要求:
2)、在压浆时,前台操机与后台供浆应紧密配合,联络信号必须明确,后台供浆必须连续,一旦因故障停浆,必须立即通知前台。
3)、搅拌所用固化剂浆液倒入集料斗,应经筛过滤,以免浆内结块损坏泵体。
4)重复上下搅拌时,要求沿桩长的喷浆量均匀,成桩结束浆液也应用完。
5)、由于电压过低,输浆管堵塞或其它原因造成停机的,当搅拌机重新启动后,应浆搅拌头到少下沉0.5m,再继续喷浆搅拌。
6)搅拌头提至距地面2m时,喷浆压力宜低于0.3MPa。
7)、桩长不宜小于设计值。
8)相互搭接的桩体须连续施工,一般相邻的施工间隔时间不宜超过24小时,特殊情况超过48小时,须在桩后增加一组桩,以防渗漏。
1、确保桩位(平面、立面)准确措施
(1) 首先按照设计图纸,按照要求距离放好内边线,并反复校正。
(2)内边线经甲方验收签证后方可定出桩位和进行下步施工。
(3)根据设计图纸放出桩位中收轴线。
(4)校对桩位中心轴线,桩位须经甲方验收事方可正式打桩。
(6)铺设轨道时要先铲平,然后夯实整平,使轨道下的枕木在同一水平面上,保证枕土均匀沉降。
2、确保搅拌体强度及均匀性措施
(1)压浆阶段不允许发生断浆现象,输浆管不发生堵塞。
(2)严格按照设计数据控制喷浆量和搅拌提升速度,误差不得大于10cm/min。
(3)控制重复搅拌时的下沉和提升速度,以保证加固范围内每一深度均得到充分搅拌。
(4)预搅时,软土应完全预搅切碎,以利于同一水泥浆均匀搅拌。
(5)水泥浆要严格按照设计的配合比配置,要预先筛除水泥中的结块,为防止水泥浆发生离析,可在灰浆制机中不断搅动,待压浆前缓缓倒入集料斗中。
(6)水泥浆配置时,水泥及外加剂要严格称量。
(7)水泥必须有质保单,到工地后进行复检合格后方可使用。
3、水泥浆质量控制措施
(1)搅拌桩水泥掺入量为13%。
(2)施工前应进行浆液配制计算,根据水灰比 0.5 ,按每拌放6包水泥(300公斤),则放水 150 Kg进行拌制;然后通过丈量拌筒和计算,确定每拌的放水量,并拌筒上用红漆标记相应的位置。
(3)根据标准配制水泥浆液的比重,搅拌桩施工时每台班实测水泥浆比重不得少于4次。
4、水泥浆用量控制措施
(1)二喷三搅施工工艺喷浆量要求:第一次喷浆量为总量的70%,第二次喷浆量为总量的30%。
(2)浆量计算:为确保喷浆量的正确,施工前应首先计算出第一次喷浆量数、第二次喷浆量数,然后计算每次喷浆的拌数及尾数。
(3)根据经验,推算出每次喷浆时钻头的提升速度,以确保每次喷浆量的准确性。
(四)、质量通病的防治
防治措施:施工前对搅拌机械、注浆设备等进行检查维修,使之处于正常状态。
灰浆拌合机搅拌时间一般不少于2分钟,增加拌和次数,保证拌和均匀,不使浆液沉淀。
提高搅拌转速,降低钻进速度,边搅拌边提升,提高拌和均匀性。
注浆设备要完好,单位时间内注浆量要相等,不能忽多忽少,更不得中断。
重复搅拌下沉及提升各一次,以反复搅拌法解决钻进速度与搅拌速度慢的矛盾,即采用一次喷浆二次补浆或重复搅拌的施工工艺。
拌制固化剂时不得任意加水,以防改变水灰比(水泥浆),降低拌合强度。
防治措施:注浆泵、搅拌机等施工前应试运转,保证完好。喷浆口采用止逆阀,不得倒灌泥土。
注浆连续进行,不能中断。高压胶管搅拌机输浆管与灰浆泵应连接可靠。
泵与输浆管路用完后要清洗干净,并在集浆池上部设细筛过滤,防止杂物及硬块进入各种管路,造成堵塞。
选用合适的水灰比。在钻头喷浆口上方设置越浆板,解决喷浆孔堵塞问题,使喷浆正常。
现象:施工中有抱钻或冒浆出现。
防治措施:选择适合不同土层的不同工艺,如遇较硬土层及较密实的亚粘土,可采用输水搅动 输浆拌合 搅拌的拌合方法。
搅拌机沉入前,桩位处要注水,使搅拌头表面湿润。在搅拌、输浆、拌合过程中,要随时记录孔口所出现的各种现象。
由于在输浆过程中土体持浆能力的影响出现冒浆,使实际输浆量小于设计量,这时采取(输水搅动 输浆拌合 搅拌)工艺,并将搅拌速度提高到50r/min,钻进速度降到1m/min,这样会使拌合均匀,减少冒浆。
某医院病房楼防雷施工方案现象:桩顶加固区固体强度低。
防治措施:将桩顶标高1米内作为加强段,进行一次复拌加注浆,并提高水泥掺量。
第三章 轻型井点降水施工
根据该地区的土层及开挖深度分析对该工程基坑外围布置轻型井点5套,中间临时井点为2套,共计布置7套,为了能顺利地进行各项工程的施工,按其井管的降水能力及每根井管的影响范围,一般支管的间距应控制在1.6米~2米之间。施工时,先由挖机挖深至老土。冲孔时首先要控制冲孔直径,一般孔径在25㎝至30㎝之间,当冲孔达到深度时应停留片刻,保证孔内泥浆能随水溢出迅速往孔内洪灌粗砂80㎏,随后放水井管,定位后再灌砂至自然地下面1米,以上空隙用粘土填实,以防漏气现象的产生,全部井管安置完毕后,应马上连接总管,并开动机组抽水,在抽水一周内出水混浊泥浆,并拌有少量粉砂,属正常现象,一周后出水应呈清澈,抽出的地下水要尽量排离基坑外,否则水源重复循环影响施工。
定位放线,该项工程先放出有关抽线,然后根据图纸定井位,让开工程桩的位置。
按照平面布置做好各项工作,如场地及材料进出,道路的平整开槽埋管施工组织设计,材料的推放,设备调试等。
定位→水冲法冲孔→埋井点管→回填粗砂→粘土封口→井点管和总管连接→安装抽水设备
冲孔直径300㎜,井管长6.8m(包括0.8m滤管),间距1.6m~2 m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