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部分内容预览:
某高层建筑技术标本高层建筑技术标书旨在展示我们在超高层建筑设计、施工及管理方面的综合实力与技术优势。项目团队由经验丰富的建筑师、结构工程师、机电工程师和BIM专家组成,确保从设计到交付的全过程高质量实施。
在结构设计方面,我们采用先进的抗震设计理念,结合高性能材料与创新节点构造,提升建筑的安全性与耐久性。通过有限元分析优化结构体系,有效降低风荷载和地震作用对建筑的影响,同时兼顾经济性与美观性。
施工技术上,我们将运用智能化建造手段,如爬模系统、铝模板工艺和装配式施工,大幅提高效率并减少现场湿作业。BIM技术贯穿全生命周期,实现精细化管理,提前发现并解决潜在冲突施工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样本,保障进度与质量。
绿色建筑理念融入设计始终,通过被动式节能设计、高效暖通空调系统以及可再生能源利用,降低建筑运行能耗,满足LEED或绿建三星标准。此外,智慧化运营平台将为后期管理提供强有力支持,提升用户体验。
我们承诺以科学严谨的态度、精湛的专业技能,打造标杆性高层建筑,为客户创造持久价值。
本工程位于成都市万寿村,为2层地下室车库和设备用房,地下车库范围为框架结构,1、2、3栋主楼范围为剪力墙结构,基础形式为平板式伐形基础。
2、该工程为高层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建筑物耐火等级为地下室一级、住宅二级,设计使用年限50年。
地下室防渗部位抗渗砼,抗渗等级为S8。
5、钢材:采用HPB235(Ⅰ)、HRB335(Ⅱ)、HRB400(Ⅲ)、CRB550(ФR)钢筋; Q235碳素结构钢(3号钢)。焊条按照<<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执行。
6、砌体:100、200厚页岩空心砖,M5.0混合砂浆砌筑,。
7、受力钢筋最小保护层厚度:15~50厚
第四节 安装工程概况
本工程的安装工程招标内容包括:地下室、商业用房和1、2、3幢住宅楼的强电(不含高低压变配电系统)、给排水、弱电预埋等。
二、安装工程各分部组成及工作原理简述
本工程电气部分包括地下室照明、电力及控制、防雷、接地系统。
本工程消防负荷电缆均采用BTTZ绝缘矿物电力电缆,电缆铜护套作为PE线用,不再另设PE线。低压供电回路采用放射式和树干式相结合的方式。
消防设备均采用双回路供电,末端配电箱处自动切换,火灾时自动点亮相关区域的应急照明。
防雷接地:利用基础钢筋做共用接地,要求作等电位联结。
弱电系统包括火灾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通信系统、有线电视系统(双向系统)、广播系统(包括背景音乐及消防应急广播)、安全技术防范系统(保安监视)、综合布线系统、可视对讲系统等组成。
本楼在地下一层设消防监控室,在地下一层设弱电机房,本楼弱电用房为本小区总的弱电设备用房,消防控制中心为本小区的消防控制中心。从弱电设备用房到各地上部分各建筑(3幢高层及1幢商业会所)电井的干线在地下室采用桥架进行敷设。
按招标内容,施工内容仅包含弱电预埋工作。
室内管道系统包括生活给水系统、生活污水系统。(消火栓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本招标未包含)。
本工程由室外给水系统直接供水。供水压力为0.3MPa。给水系统分四个区,低区由外管网直接供水,中区、高一区、高二区采用高频调速设备供水。
本工程地下一层及二层污水排入地下二层集水坑采用潜水泵提升至室外污水井,地下一层废水排入地下二层集水坑,地下室废水采用潜水泵提升至室外雨水沟。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
本工程电源由本小区设于地下二层的配电房引来。本工程应急照明、消防设备等为一级负荷,其余为三级负荷。
本建筑防雷按三类防雷建筑考虑防雷措施。采用总等电位联结的保护方式,接地干线与地下室电井接地干线焊通。
设计对餐厅等场所各弱电系统主要采取预留的形式,各层设电井,预留各弱电系统接口,仅对物管等房间设计到位。
按招标内容,施工内容仅包含该部分弱电的预埋工作。
室内管道系统包括生活给水系统、生活污水系统。(消火栓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本招标未包含)。
本工程由室外给水系统直接供水。供水压力为0.35MPa。
本工程卫生间污废水重力自流排入室外污水管。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厨房采用排水沟排水,集中排入到隔油池内,再排入到排水系统。
(三)1、2、3栋住宅楼
各栋电源均由地下室配电房用电缆引来,1、2单元于1、4、7、10、13、16层设电表柜再分别引至各住户,统一抄表。
应急照明采用每个单元一个EPS应急照明柜,各单元应急照明控制柜均设于负二层地下室。
所有导线均为铜芯全塑电力电缆及铜芯塑料导线。
本建筑按三类防雷建筑作防雷设计,利用基础钢筋做共用接地并要求本栋基础钢筋与地下室钢筋焊接连通,本工程保护接地、工作接地、防雷接地共用该接地极。
按招标内容,施工内容仅包含该部分弱电的预埋工作。
给水系统分区:四层及四层以下为低区,由室外市政给水管网直接供水,五至十一层为中区,十二至十七层为高一区,分别由高于地下室泵房内的中区及高一区变频调速泵组供水。
本工程卫生间污废水重力自流排入室外污水管。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
第五节 工程特点、重点和难点
本工程位于成都市内,地理位置相当显著,整个建筑群形象新颖独特,建筑物柔和的曲线有机融于周边环境中,具有丰富生动的外在造型和空间层次感,充分体现现代社会文明的效果。特殊地理位置决定了该工程在施工质量、工期进度、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环境保护、周边扰民控制、施工噪音控制、现场周边安全以及组织交通运输和材料设备进出场、政府部门对施工管理的要求等方面,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何通过全面的管理、有效的措施和科学合理的组织施工以满足上述各项要求,将成为本工程重点管理和控制的内容。
二、特殊结构施工难度大
该工程是大型结构,如深基础、截面大的地梁、框架梁等,施工中工程施工技术人员必须吃透图纸,采用针对性施工措施,明确并解决各项技术难题。
对气象和气候特征调查的结果表明,冬季、雨季对本工程的施工等会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制定科学合理、切实有效可行的施工方案和屋面防水排水措施,是本工程的重点内容之一。
该工程的特殊重要性和业主的要求决定了该工程严格的质量标准,如何通过严格的过程控制、程序控制和环节控制,通过“过程精品”,把该工程建造成为一流的艺术精品,是本工程最核心的任务之一。
该工程招标工期为540天,我方拟定工期为540天,地下室95天,主体工程280天,装饰施工提前插入,不计算搭接时间工期为152天,交工验收13天。结构复杂、工期紧、任务重,如何通过人、财、物力的投入和有力的保证措施,进行科学的策划、组织、管理,高效的协调和实施、有效的控制,通过严密紧凑的计划管理,使工程按照业主的要求完成是本工程十分重要的内容。
六、科学合理的现场平面布置和安全文明工地的高标准要求
根据工程不同的施工阶段(基础施工、主体结构施工、装修施工)分阶段进行科学合理的现场平面和临设布置,解决好道路交通、材料设备堆放和存放、现场办公、人员生活和后勤保障以及材料加工供应、机械设备进出场和堆放等问题,处理好施工和安全设施之间的关系,有利于现场施工管理和统一协调,以满足工程的需要,创造良好的安全文明施工环境和作业条件,达到“最佳标准化文明工地”的标准,是本工程十分重要的任务。
本工程装修复杂,土建部分、安装部分等在工程施工中相互交叉多,因此,组织好上述项目插入与配合,作好成品保护及文明施工是本工程的重点之一。
八、总承包的综合能力的高标准要求
由于该工程实施总承包管理,将有众多的专业承包商进行交叉施工,因此如何珍惜业主赋予的总包地位,履行总包责任、权力和义务,站在工程全局的角度对各专业承包商进行通盘策划高效组织、管理、协调和有效的控制,是该工程的十分重要和艰巨的任务。
(一)施工顺序部署原则
本工程工程量较大,及时投入施工和快速施工,如期竣工是工作的指导思想。所以基础施工定为95天,主体施工280天,装饰施工提前插入,不计算搭接时间工期152天,竣工收尾13天。
(二)坚持集中力量保重点、保工期的原则
鉴于该工程的重要性及工期要求,公司将该工程列为重点工程,将在人员、机具、物资上为该工程提供充分保证,组织好该工程的计划协调,公司各部门也将在各自业务管理范围内制定为该工程提供服务的保证措施,以确保工程顺利进行,保证工程优质和按期完工。
(三)坚持土建、安装及其它分包施工单位配合作业,互创施工条件的原则
鉴于该工程建筑面积较大,工期短,质量要求高,安装应积极配合土建主体施工,组织好预留预埋工作,随主体施工适时插入安装作业,并在安装中作到见缝插针。土建应积极为各专业分包单位创造工作面和提供配合。合理组织平行作业,流水交叉作业和重点部位抢工,与相关施工单位协调一致,互创施工条件,以确保工程总体进度计划的实施。
(四)坚持质量第一,以样板带路,抓好工序质量,确保工程整体质量的原则
针对工程质量目标,以抓工序质量为重点,狠抓质量通病治理,开展施工现场的质量活动,在工程现场指挥部的组织和该工程质量监理部的监督和协调下,全体参战人员密切配合,协调一致,搞好样板间施工,以样板带路,实现共同创优目标。
在施工中,拟尽量采用电动机具、运输吊装机械,提高机械作业水平,以改善作业条件,降低劳动强度,加快工程进度,同时在工程管理和施工作业中,积极采用微机管理、网络技术等现代化管理技术,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开展QC小组活动,并尽量采用新机具、新材料、新工艺,积极开展现场职工合理化建议等活动,以确保工程质量、工期,全面促进施工效益提高。
1、工程所需的施工验收规范、验评标准、施工标准图集等技术资料 。施工记录表格,ISO9000:2000版质量体系运行表格。
db33t 310009-2021标准下载2、收集水文、地质、气象等资料。
3、编制施工材料、机械、设备、劳动力等计划。
(二)工程安全、技术交底
安全技术交底范本-word455页1、安全、技术交底程序
按照我公司ISO9000程序文件要求,重点工程安全、技术交底采用如下交底程序:
公司→项目经理→项目技术负责人→施工员→作业班组长→作业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