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部分内容预览:
分布筋、温度筋的计算方法分布筋和温度筋是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提高结构的整体性、抗裂性和耐久性。以下是关于分布筋和温度筋计算方法的简要介绍:
一、分布筋的计算方法
分布筋主要用于板类构件(如楼板、屋面板)中,其主要功能是将主筋承受的荷载均匀传递到整个板面,并抵抗因施工或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局部应力。分布筋的计算通常基于以下原则:
1.配筋率要求: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分布筋的最小配筋率一般为0.15%~0.20%,具体数值需结合板厚和受力情况确定。2.间距限制:分布筋的间距应满足规范要求,通常不大于200mm,且不大于板厚的两倍。对于现浇板,分布筋的直径一般为6mm或8mm。
3.构造要求:分布筋需与主筋绑扎牢固,确保在施工过程中不发生位移。此外某马道工程、亲水平台工程、码头工程、部分土方及绿化等园林景观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分布筋的锚固长度也需满足规范规定。
二、温度筋的计算方法
温度筋的主要作用是抵抗由于温度变化引起的热胀冷缩效应,防止混凝土表面出现裂缝。其计算方法如下:
1.温度应力分析:温度变化会导致混凝土产生拉应力,需通过有限元分析或其他方法估算温度应力的大小。
3.布置方式:温度筋一般沿板的两个方向布置,间距不宜大于200mm。对于大体积混凝土,还需考虑设置冷却水管等措施以减少温度应力。
4.附加构造措施: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大跨度或高温环境),需增加温度筋的数量或采用更高强度的钢筋。
总之,分布筋和温度筋的计算需要综合考虑结构形式、环境条件及规范要求,合理配置钢筋以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不过有时候现在受力筋可以起到温度筋的作用,不单独配了
分布筋出现在板中,布置在受力钢筋的内侧,与受力钢筋垂直。作用是固定受力钢筋的位置
并将板上的荷载分散到受力钢筋上,同时也能防止因混凝土的收缩和温度变化等原因,在垂
直于受力钢筋方向产生的裂缝。
构造柱:是墙体内转角及轴线相交处设置的墙体抗震柱,它是在唐山大地震后总结出来的防
震减灾技术措施之一,在此之前建筑上是没有的。
构造筋:就是按国家建筑结构设计规范的强制要求布设、不用经设计人员重新计算的配筋,
就是构造配筋,如单向受力板中长向配筋、柱子核心区加密等
墙拉筋:是构造柱与墙体的拉结钢筋,保证在地震水平力作用下,墙体能连接成整体,不至
腰筋:是梁的高度超过一定高度后,防止梁侧向扭曲的构造配筋某大厦中央空调安装施工组织设计,这就是上面说的构造配筋,
是按国家规范强制要求而布设的。
预埋锚固筋:就是插筋,是为了新旧混凝土面的接槎牢固或满足受力要求而预先插设的。
附加吊筋:主次梁相交,在主梁内次梁钢筋下部布设的吊筋,解决次梁与主梁相交处主梁内
某家园号商住楼工程施工组织设计部混凝土剪应力过大的问题。
其实算法上大同小意,不过现在好多了,有设计的要求就算,有构造的要求也算,按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