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部分内容预览:
冷轧带肋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冷轧带肋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是一种针对冷轧带肋钢筋在混凝土结构中应用的技术规范,旨在确保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满足工程需求。该规程主要涉及冷轧带肋钢筋的生产、检验、设计及施工等方面的要求,为建筑工程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
冷轧带肋钢筋是一种通过冷加工工艺生产的高效钢筋材料,具有高强度、良好粘结性能和经济性等特点。规程详细规定了钢筋的材质、力学性能、尺寸偏差及表面质量等技术指标,并明确了其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适用范围。同时,规程还对钢筋的连接方式、锚固长度、配筋率以及构造措施提出了具体要求,以保证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在设计方面,规程结合现行建筑结构设计规范,提供了冷轧带肋钢筋在受弯、受剪、受压等构件中的计算方法和构造措施。此外,规程强调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包括钢筋安装、混凝土浇筑及养护等环节,确保结构性能达到设计要求。
总体而言,冷轧带肋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的制定和实施,不仅推动了冷轧带肋钢筋的应用与发展,还为提高建筑结构的承载能力和经济效益提供了重要保障。这一规程广泛应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桥梁、道路等领域c3号公建楼工程高大模板支撑专项施工方案,为现代工程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
5.2.1 矩形、T形和I形截面的受弯构件,其受剪截面应符合下 列条件:
5.2.2矩形、T形和I形截面的一般受弯构件,当仅配有箍筋时, 其斜截面的受剪承载力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V一一构件斜截面上的最大剪力设计值; Av—配置在同一截面内箍筋各肢的全部截面面积,A= nAsv1,此处,n为同一个截面内箍筋的肢数,Asv为 单肢箍筋的截面面积; 8一一沿构件长度方向上箍筋的间距; f一箍筋抗拉强度设计值,其取值不应大于310N/mm²; Npo一一计算截面上混凝土法向预应力等于零时的预应力钢 筋及非预应力钢筋的合力;当Npo>0.3f。Ao时,取 Npo=0.3fcAo;在计算Npo时,应按本规程附录A的 规定考虑预应力传递长度的影响。 对集中荷载作用下的矩形截面独立梁(包括作用多种荷载,且
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线
5.2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0.25fbho V≤0.2fbhq
情况),则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情况),则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 一计算截面的剪跨比,可取=a/ho,a为计算截面至 支座截面的距离,计算截面取集中荷载作用点处的 截面;当<1.4时,取=1.4,当x>3时,取= 3;计算截面至支座之间的箍筋,应均匀配置。 5.2.3符合下列要求的构件均可不进行斜截面的受剪承载力计 算,而仅需根据本规程第5.7.12条和第5.7.13条的规定,按构 造要求配置箍筋: 5.2.3.1矩形、T形和1形截面的一般受弯构件,当符合下列 公式要求时:
5.2.3.2符合本规程第5.2.2条规定的集中荷载作用下的矩 形截面独立梁,当符合下列公式要求时:
V≤0.07fbh+0.05Np0
5.3.1对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当处于室内正常环境时,一般要求 构件不出现裂缝,其裂缝控制等级属于二级;当处于露天或室内 高湿度环境时,严格要求构件不出现裂缝,其裂缝控制等级属于 一级。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应分别按下列规定进行正截面抗裂验算: (1)严格要求不出现裂缝的构件 在荷载短期效应组合作用下,应符合下列要求:
(2)一般要求不出现裂缝的构件 在荷载短期效应组合作用下,应符合下列要求:
在荷载长期效应组合作用下,应符合下列要求
5.3.2在荷载短期效应组合及长期效应组合作用下的抗裂验算
(3)偏心受拉和偏心受压构件 Mg + Ns Osc= W An
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5.3.3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的斜截面抗裂验算应符合国家现
5.4.1钢筋混凝土构件应验算裂缝宽度,按荷载的短期效应组合 并考虑长期效应组合影响所求得的最大裂缝宽度wmx,不应超过 本规程表4.1.4规定的允许值。 对在室内正常环境下的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当混凝土强度 等级不低于C20、钢筋直径不大于10mm且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 大于25mm时,可不作最大裂缝宽度验算。 5.4.2在矩形、T形、倒T形和I形截面的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 中,考虑裂缝宽度分布的不均匀性和荷载长期效应组合的影响,其 最大裂缝宽度wmx(mm)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5.5.1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的挠度应按荷载短 期效应组合并考虑荷载长期效应组合影响的长期刚度B进行计 算,所求得的挠度计算值不应超过本规程表5.5.1的允许值。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纟
注:①表中括号内的数值适用于在使用上对挠度有较高要求的构件; ②如果构件制作时预先起拱,且使用上也允许,则在验算挠度时,可将计算 所得的挠度值减去起拱值,预应力受弯构件尚可减去预加应力所产生的反 拱值, ③悬臂构件的允许挠度值按表中相应数值乘以系数2.0取用。 当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截面高度h符合本规程附录C的 要求时,可不进行挠度验算。
5.5.2矩形、T形、倒T形和I形截面受弯构件的长期刚度,可 按下列公式计算:
按荷载长期效应组合计算的弯矩值; 荷载短期效应组合作用下受弯构件的短期刚度,应 按本规程第5.5.3条的公式计算; 一考虑荷载长期效应组合对挠度增大的影响系数,应 按国家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10的规定 采用。
5.5.3荷载短期效应组合作
M B 三 M(0—1)+M
EsAsho baep 1. 15 + 0. 2 + 1+3.5v'
规定用结构力学方法进行计算: 预加应力阶段的反拱值,可按刚度E。l。计算,此时预应力钢 筋的应力应扣除混凝土预压前(第一批)的损失; 使用阶段的反拱值可按刚度E。I。计算求得的反拱值乘以长 期挠度增大影响系数2.0,在计算中,预应力钢筋的应力应扣除全 部预应力损失。 注:对恒载较小的构件,应考虑反拱过大时对使用上的不利影响
5.6.1对制作、运输及安装等施工阶段不允许出现裂缝的构件, 在预加应力、自重及施工荷载作用下(必要时应考虑动力系数)截 面边缘的混凝土法向拉应力o或法向压应力o应符合国家现行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10的规定,
5.7.1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从钢筋的外边缘算 起)应符合表5.7.1的规定。
5.7.1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从钢筋的外边缘算
5.6 施工阶段验算
显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mm
注:①对构件的次要部位(如肋形板的板面),其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可适当减 少,但不应小于10mm; ②要求使用年限较长的重要建筑物,当处于露天或室内高湿度环境时,其保护 层厚度应适当增加; ③处于室内高湿度或露天环境的构件,当表面有水泥砂浆抹面层且质量确有 保证时.保护层厚度可按表中室内正常环境的数值采用, ④预制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钢筋端头的保护层厚度宜为10mm; ③有防火要求的建筑物,其保护层厚度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防火规范的规 定。
5.7.2在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当计算中充分利用纵向受拉销 筋强度时、其锚固长度不应小于表5.7.2规定的数值。
5.7.2在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当计算中充分利用纵向受拉钢
注:①d为钢筋直径(mm)
②两根并筋的锚固长度应按表中数值乘以系数1.4后取用。 5.7.3在构件中配置的冷轧带肋钢筋,宜采用单根分散配筋方 式;当配筋数量较多且直径不大于8mm时,亦可采用两根并筋配 筋。 5.7.4 预应力单筋受弯构件中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应符合下 式要求:
向受拉冷轧带肋钢筋最小锚固长度(mm)表5.7.
算截面的几何特征系数、Bo,分别按下式计算
P 预应力单筋受弯构件的纵向受拉预应力钢筋配筋 率,取Pp=Ap/bho; 矩形截面宽度或T形和I形截面受压区翼缘宽度; W 换算截面受拉边缘的弹性抵抗矩;
yW = bh²20 W/A。+ep β= ho
轴心受拉构件的预应力钢筋配筋率, Ap 构件截面中全部预应力钢筋截面面积; A 构件截面面积。
5.7.7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中的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百分率,不 应小于表5.7.7规定的数值。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线
ftk 1.05fpy Op
桥梁立柱工程专项施工方案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纵向受拉钢筋 最小配筋百分率(%) 表5.7.7
5.7.8钢筋混凝土板采用冷轧带肋钢筋作配筋时,其受力钢筋的 间距:当板厚h不大于150mm时,不应大于200mm;当板厚h大 于150mm时,不应大于1.5h,且不应大于300mm。由板中伸入 支座的下部钢筋,其间距不应大于400mm,其截面面积不应小于 跨中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三分之一。 冷轧带肋钢筋配筋的空心板,每个肋中的纵向受力钢筋不宜 少于一根。
5.7.9钢筋混凝土板的下部伸入端支座的纵向受力钢筋,其锚固 长度l不应小于5d,当采用焊接网配筋时,其末端至少应有一根 横向钢筋配置在支座边缘内。 5.7.10对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板,当板厚大于120mm时,宜在构 件端部100mm范围内设置附加的上部横向钢筋。 5.7.11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板的搁置长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当h≤80mm时 l>40mm; 当80mm
5.7.12如按计算不需要配置箍筋的梁宁波港北仑港区铁路矿石装车线扩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当截面高度大于300mm 时,仍应沿梁全长设置箍筋;当截面高度为150~300mm时,可 仅在构件端部各四分之一跨度范围内设置箍筋,但当在构件中部 二分之一跨度范围内有集中荷载作用时,则应沿梁全长设置箍筋; 当截面高度为150mm以下时,可不设置箍筋。
梁中箍筋的最大间距(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