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部分内容预览:
L02N907《集中采暖住宅分户计量系统设计与安装》的设计部分《集中采暖住宅分户计量系统设计与安装》(L02N907)是一份针对住宅建筑集中采暖系统分户计量的设计与安装规范性文件,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和施工,实现供暖系统的高效运行、节能降耗以及用户个性化用热需求的满足。以下是关于其设计部分的简要介绍:
设计部分主要围绕分户计量供热系统的整体规划和技术要求展开,重点包括热源、管网、室内系统及计量装置的设计原则。首先,在热源选择上,需根据建筑规模、地理位置及能源条件综合考虑,优先采用清洁能源或可再生能源,并确保热源输出功率与用户需求相匹配。其次,室外管网设计应注重水力平衡和保温性能,通过优化管径、布置方式及材料选择,减少输送过程中的热量损失。
对于室内系统,设计强调分户独立性和灵活性,推荐使用水平式或垂直式单管跨越式系统,以方便用户调节室温并降低能耗。同时,每户需配备热计量表及温度控制装置,以便精确记录用热量并实现按需供热。此外,设计还需充分考虑管道布局对建筑空间的影响,力求美观实用且便于后期维护。
最后,该标准还提出了严格的设计计算方法,如热负荷估算、水力工况分析及设备选型依据等,为工程师提供明确的技术指导。通过遵循这些设计原则,可以有效提升分户计量系统的性能,促进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
1、户用热量表方式:每户入户装置处设一表,每楼或几楼热力入口 处设一总热表。 2、热分配表方式:户内每组散热器上设一热分配表,每楼或几楼热 力入口处设总热表。 3、总热表方式:适用于公共建筑 二、采暖系统形式 1、户用热量表方式:共用立管的分户独立系统形式。 2、热分配表或总热表:垂直双管系统或垂直单管跨越式系统及共用 立管的分户独立系统形式。 三、户内采暖管道布置方式 1、下供下回水平双管式系统:户内供回水干管沿地面明装、或暗敷 在本层地面下沟槽或垫层内、或镶嵌在踢脚板内。地面上局部过门的 管道暗敷于沟槽内。 2、上供上回水平双管式系统:户内供水干管沿本层天花板下水平布 置。 3、水平单管跨越式系统:户内采暖干管沿地面明装、或暗敷在本层 地面下沟槽或垫层内、或镶嵌在踢脚板内。地面上局部过门的管道暗 敷于沟槽内。 4、放射双管式系统或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系统:户内管道暗敷在 本层地面垫层内。
四、共用水平干管 1、建筑物内各副共用立管压力损失相近时,各户共用的供回水水平 十管宜同程式布置。 2、共用供回水干管,应设置于住宅的设备层、管沟、地下室或公共 用房的适宜空间内,并应具备检修条件。 五、共用立管 1、共用立管宜采用下供下回式,其顶端应设自动排气阀。 2、建筑物高度超过50m时,采暖系统及共用立管应根据水力平衡、 散热设备承压能力以及化学管材的特性等因素进行竖向分区设置,并 应考虑管道热补偿问题。户内系统采用金属管道和散热器时,应保证 各区采暖系统最低层最低点处散热器及化学管材的工作压力不大于 0.8MPa。 3、除每层设分、集水器连接多户的系统外,一副共用立管每层连接 的户数不宜大于3户。 4、共用立管宜设置于管道井内。 六、热力入口 1、在保证各环路水力平衡和总体热计量的前提下,宜尽量减少建筑 物热力入口的数量。 2、建筑物类型和围护结构相同、分户热计量装置一致且换热站或小 区锅炉房的总热表作结算工具时,可几栋住宅设一总热量表,作为热 费分摊的工具。 3、热力入口的供水管上应设置两级过滤器,一级应为3mm孔径的粗
过滤器,二级宜为60目的精过滤器;回水管上应设置滤网规格不小 于60目的过滤器。 4、户内采暖为单管跨越式定流量系统时,热力入口回水管上宜设自 力式流量控制阀;户内采暖为双管变流量系统时,热力入口回水管上 宜设置自力式压差控制阀,其规格应按热媒设计流量、工作压力及阀 门允许压降等参数经计算确定。自力式压差控制阀和流量控制阀的压 差范围宜为8~100kPa。 5、无地下室的建筑,热力入口宜设置在室外热力入口小室或首层楼 梯下部的小室内,小室净高应不低于1.4m,操作面净宽不小于0.7m。 室外热力入口小室宜有防水措施;有地下室的建筑,热力入口装置宜 设置在地下室可锁闭的专用空间内,空间净高应不低于2.0m,操作 面宽度不低于0.7m。 七、入户装置 1、户用热量表方式时,户内系统入户装置应包括:供水管上的锁闭 调节阀(或手动调节阀)户用热量表、滤网规格不低于60自的水过 滤器以及回水管上的锁闭阀(或其他关断阀)等部件; 热分配表方式时,户内系统入户装置应包括:供水管上的锁闭调 节阀(或手动调节阀)滤网规格不低于60目的水过滤器以及回水管 上的锁闭阀(或其他关断阀)等部件; 2、新建住宅的户内系统入户装置,宜与共用立管一同设置于邻楼梯 间或户外公共空间的管道并内。管道并应层层封闭,其平面位置尺寸 应保证与之相连的各分户系统的入户装置能安装在管道井内,并具备
5、热力入口处的总热量表,宜采用流量传感器和计算器合为一体的 内装电池整体式热量表。需要进行冷、热计量的系统,应选用冷、热 两用型计量装置。 6、住宅楼内需采暖的公共用房和公共空间,应设置单独的采暖系统 和热计量装置。 九、户内温控装置 1、每组散热器的进水管上,应设温控阀或性能可靠的手动调节阀, 并应根据室内采暖系统形式选择恒温阀类型,各种双管式系统应采用 高阻力的两通恒温阀,下供下回水平单管跨越式和垂直单管跨越式系 统可采用低阻力的两通恒温阀或三通恒温阀。低温热水辐射采暖系统 应在每一分支坏路上设置手动调节阀或关断阀加分体式恒温阀。 2、垂直单管或水平单管跨越式系统的跨越管(与主管错开布置)管 径,设三通调节阀时宜与散热器的进出水管同管径;不设三通调节阀 时宜较散热器的进出水管管径小一号银帆•西雅图项目钢筋工程施工方案(鲁班奖获奖工程),特别是当散热器为串片类高阻 力类型时。 3、当采用冬夏共用一个管道系统的户式中央空调系统时,空调器的 恒温器应具备供冷和供暖的转换功能, 4、恒温阀的感温元件类型,应与散热器的安装情况相适应。不设置 散热器罩时,应采用内置型;设散热器罩时,应采用外置式时,应采 用外置型。选用温控阀,应按通过恒温阀的水量和压差确定规格,恒 温阀全开时的阻力不宜小于散热器环路总阻力值的50%,阀前、后 压差应小于30kPa。
十、散热器 1、散热器选型应遵循热工性能好、安全可靠、美观紧凑、便于清扫 及使用寿命不低于采暖系统所用钢管寿命的原则。 2、宜选用铜铝复合或钢铝复合型、铝制或钢制内防腐型、钢管型等 非铸铁散热器,必须采用铸铁散热器时,应选用内腔无粘砂型铸铁散 热器。 3、采用热分配表计量时,所选用的散热器应具备安装热分配表的条 件。 4、散热器的布置应确保室内温度分布均匀。通常散热器宜布置在外 墙窗台下。当布置在内墙时,应与室内设施和家具的布置协调。 5、散热器罩会影响散热器的散热量和恒温阀及热分配表的工作,非 特殊要求,散热器不应设暖气罩。 6、散热器的布置应尽可能缩短户内的管系长度。每组散热器应设手 动或自动跑风阀。 十一、管材 1、建筑物内共用的供、回水干管,可采用热镀锌钢管或焊接钢管; 共用立管和入户分支管及户内采暖管道的明装配管,宜采用热镀锌钢 管螺纹连接;户内垫层内的暗装管道,宜采用化学管材。 2、化学管材的类型应根据散热器材质、系统工作温度和压力、水质 (含氧量)、材料供应条件、施工技术条件等因素确定,并应保证所 选管材在不低于1S0/10508塑料类管材使用条件分类表中4级或5级 所对应的工作温度下,累计使用寿命不低于50年。管壁厚度由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