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层框架施组(静压桩)

2层框架施组(静压桩)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zip
资源大小:62.98 KB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405289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部分内容预览:

2层框架施组(静压桩)

静压桩施工组织设计(施组)是建筑工程中针对静压桩施工的技术、组织和管理文件,用于指导现场施工。以下是关于2层框架结构建筑采用静压桩基础的施工组织设计简介:

db13(j)∕t 8325-2019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标准静压桩施工组织设计简介

本项目为两层框架结构建筑,采用静压桩作为基础形式。静压桩是一种利用静力将预制桩压入土中的施工方法,具有噪音低、无振动、适应性强等特点,特别适合城市及周边环境要求较高的地区。

1.工程概况本工程总建筑面积约为XXX平方米,建筑高度约6米,基础采用静压桩,桩型选用预应力混凝土管桩(PHC桩),桩径400mm,单桩承载力设计值为XXXkN。根据地质勘察报告,场地土层主要由杂填土、粉质黏土及砂层组成,桩端持力层为中风化岩层。

2.施工准备技术准备:熟悉施工图纸,完成桩位放样及复核;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通过审批。材料准备:选用符合设计要求的PHC桩,确保进场材料质量合格,并进行外观检查及验收。设备准备:配备静压桩机及相关辅助设备,如吊车、切割机等,确保设备性能良好。场地准备:清理施工现场,确保地面平整,满足静压桩机行走及作业需求。

3.施工工艺静压桩施工主要包括以下步骤:桩位放样:按照施工图精确确定桩位,并做好标记。静压桩施工:将桩尖对准桩位后,启动静压桩机逐步加压,直至达到设计标高或满足贯入度要求。接桩处理:当单节桩长度不足时,采用焊接或机械连接方式进行接桩。截桩处理:超出设计标高的桩头部分需用专用设备截除并打磨平整。

4.质量控制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桩垂直度,偏差不得超过0.5%。记录每根桩的压入力与压入深度,确保达到设计要求。对成品桩进行小应变检测,验证桩身完整性。

5.安全管理制定详细的安全措施,包括设备操作规程、人员培训及现场防护措施,确保施工安全。

通过科学合理的组织与管理,本工程将高效完成静压桩施工任务,为上部结构提供稳固的基础保障。

以上内容可根据具体项目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办理工地交接手续,现场勘察,引入高程建立轴线控制网。

由公司生产技术部门协助项目经理部有关人员认真学习图纸,正确无误理解图纸和设计意图,组织图纸会审,准确掌握施工图纸细节和施工质量标准。

由公司生产技术部门配合项目经理部认真编制本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在投标方案的基础上补充和健全施工方案,明确施工操作要点,对可能出现问题的部位和工序,提出针对措施,为工程的施工生产作出指导。

组织施工人员学习质量验收规范,围绕本工程公司的质量目标——优良,并力争样板的实现,进一步全面掌握建筑工程质量检评标准。

及时编制施工预算,落实资金使用计划。

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工作。

做好混凝土配合试验工作。

查勘现场,熟悉场地地质和水文勘察资料,根据规划部门给定的控制坐标和水准点,按建筑物总平面要求,在工程施工区域设置测量控制网,并采取防破坏保护措施,做好控制基线、轴线和水平基准点的测量、校核和签证。

对施工用水、用电、排水等要接收和调查,其包括水源、水量、压力、接管地点;供电能力、线路距离;排水砂井位置、排水的流向等。并按施工组织设计确定的临水、临电方案进行施工,确保水通、电通。

按照施工平面布置图和施工设施需要计划,建造各项施工临时设施,办公室、宿舍、食堂、浴室、厕所、仓库、保卫室、洗车槽等,做好施工场地硬底化施工及进行排水沟、施工污水沉淀池的砌筑工作,为正式开工做好准备。

4.2.2施工队伍准备

从公司建立的劳务市场中选择高素质的施工班组,根据施工组织设计中的施工程序和施工总进度计划要求,确定各阶段劳动力的需用量。

为进场工人作准备,对工人进行技术、安全、思想和法制教育,教育工人树立“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的正确思想。使施工班组明确有关任务、质量、技术、安全、进度等要求。

做好后勤工作安排,为进场工人解决食、住、医、工作问题,以便进场人员能够进场后迅速投入施工,充分调动职工的生产积极性。

4.2.3材料进场准备

根据施工组织设计中的施工进度控制计划和施工预算中的工料分析,编制工程所需材料用量计划,做好备料、供料工作,做好材料进场计划。按规定地点和方式储存堆放。

建筑材料进场后,应进行各项材料的检验、试验。

4.2.4施工机械设备

按照施工组织设计中确定的施工方法,为需进场安装的钢井架、搅拌机、砂浆机等机械设备作进场准备工作。

机械设备进场后按规定地点和方式布置,并进行相应的保养和试运转等项工作,以保证施工机械能正常运转。

5.主要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5.1静压桩主要施工方法

接受压桩施工任务→了解施工现场情况→安排施工任务计划→熟悉有关压桩资料,编写施工方案→做好施工准备工作→组织机械与人员进场→组装机械进行试桩→正式压桩并作压桩记录→任务结束→整理资料。

5.1.2施工段的划分

本桩工程按12(13)轴处伸缩缝分成2个施工段分别实行交叉流水施工。

5.2承台、基础梁施工方法:

5.2.1承台基础土方开挖

承台基础土方开挖拟采用人工开挖。

开挖前根据施工现场坐标控制点首先建立区测量控制网,包括基线和水平基准点,并根据测量控制网对基础用白灰进行放线,灰线、标高、轴线经复核检查无误方可进行挖土施工。挖出土方暂时堆放场地附近空地上以作回填土使用。

土方开挖后要及时组织甲方、监理单位、设计院及有关单位进行基础验槽,经验收后方可进入下一工序施工。如土方开挖后出现与工程地质资料不相符的地质资料,应及时与甲方、监理单位、设计院及有关单位进行协商,并确定出合理的解决方法。

基础土方开挖完毕验槽后,即进行基础垫层施工。

5.2.3基础、基础梁模板

基础底侧模用2mm夹板作模板。为防止部分模板下口陷入混凝土内,应隔一定间距将上段模板下口支撑在钢筋支架或临时木撑上,使侧模高度保持一致。

5.2.4基础、基础梁混凝土浇筑

由于基础、基础梁不在同一平面,基础、基础梁施工分次进行。

基础浇筑时为防止台阶式柱基垂直交角出现吊脚,可按台阶一次浇筑完毕,不允许留设施工缝,每层砼要一次卸足,顺序是先边角后中间,务使模板充满砼。

采用基础流水作业方式,即顺序先浇一排基础第一遍砼再回转依次浇第二次,这样对以浇好的层级将有一个下沉时间。但必须要注意掌握每个柱基础砼应在初凝之前连续施工。

当发现砼由下段模板下翻上来,应在砼初凝时轻铲平至模板下口,使模板下口不至于卡牢。

基础、基础梁施工完毕并进行检查和办好隐蔽验收手续后进行土方回填。

土方回填宜优先利用基槽中挖出的优质土。回填土内不得含有机杂质,含水量符合压实要求,不足部分购回回填。

回填土方采用机械夯实,回填时应分段分层淋水进行,交接处应填成阶梯形,每层互相搭接。

5.3.1.1模板支顶

支顶采用多功能门式架,部分采用钢管∮51钢支顶,支承高度变化采用可调托架作调整,楼板支顶间距≤900毫米一道,一般框架梁(梁高700毫米以下)梁底支顶⊙600毫米一道,单层100*100毫米木枋代笼,支顶安装时要注意留出施工通道,方便检查加固。支顶系统设纵横钢管拉杆和上下斜撑,确保支顶的刚度和稳定(详见后附图)。

柱钢筋绑扎完毕并经验收合格后进行柱模板安装,支模前应认真清理施工缝,有浮浆的应将浮浆凿除干净,再用高压水冲洗,确保施工缝处质量。

矩形柱模板采用夹板,φ48钢管作柱箍,设钢管斜撑,以确保其垂直度。在柱模板底设木枋压脚,确保其位置准确。在柱脚四周的砼楼板上插钢筋头,作为柱模支撑固定锚点,柱箍间距一般在500毫米左右。当边长超过600采用穿墙螺栓拉结,穿墙螺栓加套管,使穿墙螺栓能重复使用,施工时必须根据图纸提供的尺寸,进行设计模板排列。柱模拉杆或斜撑采用钢管固定在事先预埋在砼板内的钢筋环上,按轴线位置方向布置,与地面夹角不小于45。。为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和加快施工进度柱砼浇筑是在楼面模板安装后进行,柱模板安装时应独立自成体系,以便能够提早拆模。

5.3.1.3楼面梁板模板

梁模板采用建筑夹板,次梁模板安装应先钉接头板,校企加固后,进行底板及支撑系统的安装。梁旁压脚必须钉压脚板,,支撑水平角度不大于45。,梁旁板要求平顺垂直通光,拉水支撑牢固,建筑物外侧梁旁采取加枋钉拉水方式,使旁板能均匀受力,严格借外排栅作支撑。以免振捣混凝土时发生模板变形。

池板安装必须在梁旁板钉固后才能进行支承平板模板的代枋铺设,木枋架廊设置必须牢固,平板铺设时要着重掌握板跨的几何尺寸和板缝高低差的质量,因此在平板安装时必须遵循旁板边拉线限位,铺设时先用标准尺寸的整块胶合板对称排列,不足部分留在中央及两端,用胶合板锯成所需尺寸嵌补。代笼中间应加设钢支顶支承的搁枋,且钢支顶应用钢管拉水与梁支顶连结成一体。

凡跨度大于4米的板及跨度≥10米的支承梁及>2米悬臂梁均需按规定要求起拱。

考虑本工程的进度和施工工艺要求山西柳林庄上煤矿有限公司土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模板和支顶按二层半备料。

架设梁底方木骨架于碗扣横梁

混凝土达到规范拆除强度

5.3.2.1钢筋的制作

为保证施工的进度和减少钢筋运输冲孔灌注桩技术交底(标准)01,钢筋在现场制作。

钢筋采用国家定点厂家产品,钢筋进场时应有出厂合格证、产品检测报告、产品认证证书,钢筋进场后及时做好机械性能试验及焊接性能试验,经试验合格后符合设计要求的才能使用。钢筋抽料、加工严格按图纸、规范以及标书要求进行,成型钢筋制成后由专人及时进行验收、整理、按规格分类堆放,并作好标志。堆放场地要干燥,钢筋由木块或木枋架起放至离地10~15厘米。为减少材料的二次搬运,楼层钢筋的堆放应与安装密切联系,采用井架扒杆吊放或人力传递到楼层安装位置。现场设立钢筋加工场位置详见平面布置。

5.3.2.2钢筋绑扎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