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 条文 结构鉴定和加固

规范 条文 结构鉴定和加固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rar
资源大小:175.63 KB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405016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部分内容预览:

规范 条文 结构鉴定和加固

结构鉴定与加固是建筑工程领域中确保建筑物安全性和耐久性的重要环节。其规范条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鉴定目的与范围:结构鉴定的目的是评估建筑物的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确定其是否满足现行规范要求。鉴定范围通常包括建筑物的整体结构、构件、地基基础以及特殊部位(如抗震、防火等)。

2.鉴定方法:鉴定方法主要分为初步鉴定和详细鉴定。初步鉴定通过目测、简单测量和资料分析进行初步判断;详细鉴定则需采用专业仪器检测、试验分析等手段,全面评估结构性能。

3.鉴定内容:鉴定内容涵盖结构材料性能、构件尺寸、裂缝分布、变形情况、地基沉降、抗震性能等。需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年限、环境条件、历史荷载等进行综合分析。

4.加固原则:加固设计应遵循“安全、适用、经济、可行”的原则,确保加固后的结构满足规范要求。加固方案应根据鉴定结果50mw光热发电项目防风墙施工方案,结合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未来荷载需求进行合理设计。

5.加固方法:常见的加固方法包括增大截面法、外包钢法、粘贴碳纤维布法、预应力加固法等。选择加固方法时,需考虑施工可行性、经济性和对原结构的影响。

6.施工与验收:加固施工应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施工规范进行,确保施工质量。加固完成后,需进行验收检测,确保加固效果达到设计要求。

通过科学的鉴定与加固,可以有效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符合国家建筑法规和行业标准的要求。

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及6度以上的建筑,均应进行抗震构造鉴定。 凡属表4.2.1规定范围的建筑,尚应对其主要承重结构进行截面抗震验算

三、对于下列情况,当有可能计算承重柱的最大侧偏位移时人尚宜进行抗震变形验 人 X必厂 达 欧 F咖 C 址7 十+ 众 8度及9度时,500年以上的建筑,或高度大于15m的多层建筑。 X 2 人F 7 X必厂 S4. 1大 四、对抗震设防烈度为10度地区的古建筑,其抗震鉴定应组织有关专家专门研究 还 V? 关专门规定执行。 ? W

一、对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和7度的建筑今应按规定进行鉴定。凡有残损点的构件和连 州迪 DW T 中 +一 二、对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和9度的建筑除应按本条第一款鉴定外,尚应按表4.2.2 英 的要求进行鉴定。

设防烈度为8度和9度的建筑抗震构造鉴定要求表4.2.2

注:表中B为墙厚,若墙厚上下不等,按平均值采用。

注:表中B为墙厚,若墙厚上下不等,按平均值采用。

古建筑木结构抗震能力的验算应遵守下

Fek = 0.72α Ga

式中α一一相应于结构基本自振周期Ti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 Gg一一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对坡顶房屋取1.15G以对平顶房屋取1.0G:对多层房屋 取0.85G:,G为房屋总重力荷载代表值。 对单层坡顶房屋,F:作用于大梁中心位置。 三、木构架承载力的抗震调整系数Y可取0.8。 四、计算木构架的水平抗力,应考虑梁柱节点连接的有限刚度。 五、在抗震变形验算中,木构架的位移角限值[0]可取1/30对800年以上或其他特另 重要的古建筑其位移鱼限值专门研究确定

3.0.3抗震加固时的结构抗震验算,应符合下列要求:

3.0.3.4加固后结构的分析和构件承载力计算,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1)结构的计算简图,应根据加固后的荷载、地震作用和实际受力状况确定;当加固后 结构刚度和重力荷载代表值的变化分别不超过原来的10%和5%时,可不计入地震作用变化的 影响: (2)结构构件的计算截面面积,应采用实际有效的截面面积; (3)结构构件承载力验算时,应计人实际荷载偏心,结构构件变形等造成的附加内力 并应计人加固后的实际受力程度、新增部分的应变滞后和新旧部分协同工作的程度对承载力

5.1.2房屋的抗震加固应符合下列要求

数的20%时,同时增强下一楼层的抗震能力。 5.1.2.2自承重墙体加固后的抗震能力不应超过同一楼层中承重墙体加固后的抗震能力。 5.1.2.3对非刚性结构体系的房屋,选用抗震加固方案时应特别慎重,当采用加固柱或墙 垛,增设支撑或支架等非刚性结构体系的加固措施时,应控制层间位移和提高其变形能力。 5.1.3加固后的楼层和墙段的综合抗震能力指数计算时,加固增强系数、体系影响系数和局 部影响系数,应根据房屋加固后的状况取值。

5.3.1采用水泥砂浆面层和钢筋网砂浆面层加固墙体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5.3.1.1面层的材料和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 (2)钢筋外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0mm,钢筋网片与墙面的空隙不小于5mm; (4)单面加面层的钢筋网应采用中6的L形锚筋固定在墙体上;双面加面层的钢筋网应 采用Φ6的S形穿墙筋连接;L形锚筋、S形穿墙筋呈梅花状布置; (5)钢筋网四周应与楼板或大梁、柱或墙体连接。 5.3.1.2面层加固后,有关构件支承长度的影响系数应作相应改变

5.3.1.2面层加固后,有关构件支承长度的影响系数应作相应改变。 5.3.2采用现浇钢筋混凝上板墙加固墙体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5.3.2.1板墙的材料和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 (4)板墙应与楼,屋盖可靠连接,当每隔1m设置穿过楼板与竖向筋等面积的短筋时, 公厂 其两端应分别锚入上下层的板墙内,且锚固长度不应小于40倍短筋直径; 咖 公 A (5)板墙应与两端的原有墙体可靠连接; 公 X> 做 公 (6)单面板墙采用L形锚筋与原砌体墙连接;双面板墙采用S形穿墙筋与原墙体连接; C1 W人 搬胎 锚筋在砌体内的锚固深度不小于120mm;锚筋、穿墙筋呈梅花状布置 . 足 欧 + ST 及奔万 (7)板墙应有基础。 卿 OM V 一 S 5.3.2.2板墙加固后,有关构件支承长度的影响系数应作相应改变。 565 研 李 2 物S M 5.3.5.1外加柱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人 O (1)外加柱应在房屋四角楼梯间和不规则平面的转角处设置,并可根据房屋的现状在 2 火 内外墙交接处隔开问或每开间设置; 提程谎费术您级 (3)外加柱应与圈梁或钢拉杆连成闭合系统:外加柱必须与现浇钢筋混凝土楼、屋盖或 个O 原有圈梁可靠连接; (5)内廊房屋的内廊在外加柱的轴线处无连系梁时应在内廊两侧的内纵墙加柱,或在 2 内廊的楼、屋盖板下增设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或组合钢梁;钢筋混凝土梁两端应与原有的梁板 可靠连接。 5.3.5.2外加柱的材料和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 (4)外加柱应与墙体可靠连接,在室外地坪标高和外墙基础的大方角处应设销键,压浆 锚杆或锚筋与墙体连接;

5.3.6当增设圈梁、钢拉杆加固房屋时,应符合下列

增设钢筋混凝土抗震墙或翼墙加固房屋时

6.3.1.2抗震墙或翼墙墙体的材料和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 (2)墙厚不宜小于140mm;竖向和横向分布钢筋的最小配筋率,均不应小于0.15%。 6.3.1.3增设抗震墙后按框架一抗震墙结构进行抗震分析,增设的混凝土和钢筋的强度均 应乘以折减系数0.85。加固后抗震墙之间楼、屋盖长宽比的局部影响系数应作相应改变。

应乘以折减系数0.85。加固后抗震墙之间楼、屋盖长宽比的局部影响系数应作相应改变。 6.3.2当用钢构套加固框架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2.1钢构套加固梁时,角钢两端应与柱

6.3.2.2钢构套加固柱时,角钢到楼板处应凿洞穿过上下焊接:顶层的角

7.3.2.1壁柱应从底层设起,沿砖柱(墙垛)全高

7.3.2.2壁柱的材料和构造应符合下列要

(3)壁柱的纵向钢筋不应少于4Φ12,箍筋在楼、屋盖标高上下各500mm范围内,箍筋 间距不应大于100mm;内外壁柱间沿柱高度每隔600mm,应拉通一道箍筋; (4)壁柱在楼,屋盖处应与圈梁或楼,屋盖拉结; (6)壁柱应做基础,埋深与外墙基础不同时,不得小于冻结深度。 7.3.3增设钢筋混凝土现浇层加固楼盖时,现浇层的厚度不应小于40mm,钢筋直径不应小 于6mm,其间距不应大于300mm。

《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JGJ116一98

邮H 9.1.2单层砖柱厂房和空旷房屋抗震加固时,加固方案应有利于砖柱(墙垛)抗震承载力的 买 X必 机 磁 洲件 提高、屋盖整体性的加强和结构布置上不利因素的消除。 5? 人 C 人發年 送 9.3.2.1采用钢筋混凝土壁柱加固砖墙时,应在砖墙两面相对位置设置,同时内外壁柱 训 S 安管华發万 M + 间应采用钢筋混凝土腹杆拉结采用钢筋混凝土套加固砖柱<墙垛)时,应在砖柱(墙垛) LHL 2 游事 SX 周围增设钢筋混凝土套,套遇到砖墙时,应设钢筋混凝土腹杆拉结。 $O 12 公 细双E P7 物2 人人 X Q? 人婴 (2)壁柱应在柱两侧对称布置; O 距不应小于5mm;钢筋的上端应与柱顶的垫块连接, 下端应锚固在基础内; 女量不参 妮” (4)箍筋的直径不应小于纵向钢筋直径的02倍%间距不应大于400mm且不应大于纵向 分 + 钢筋直径的20倍,在距柱顶和柱脚的500m范围内其问距应加密;当柱一侧的纵向钢筋多 于4根时,应设置复合箍筋或拉结筋; 送 (6)壁柱或套应设基础。基础的横截面面积不得小手壁柱截面面积的一倍,并应与原基 础可靠连接。 9.3.2.3采用壁柱或套加固后,可按组合砖柱进行抗震验算,但增设的混凝土和钢筋的 强度应乘以折减系数0.85

9.3.3增设钢构套加固砖柱(墙垛),应符合下列要求:

9.3.3.1钢构套的材料和构造应符合下列

(1)纵向角钢应紧贴砖砌体,下端应伸入刚性地坪下200mm一份很全园林景观的施工组织设计(含电器部分),上端应与柱顶垫块连 (2)横向缀板或系杆的问距不应大于纵向单肢角钢的最小截面回转半径的40倍,

口变截面处,问距应力

木结构维护与加固技术规范》GB

5.5.2古建筑木结构的构造不符合抗

尚应遵守下列规定: 一、对体型高大、内部空旷或结构特殊的古建筑木结构,均应采取整体加固措施。 二、对截面抗震验算不合格的结构构件ws/t 700-2020 洪涝灾区预防性消毒技术规范,应采取有效的减载,加固和必要的防震措施。 三、对抗震变形验算不合格的部位,应加设支顶等提高其刚度。若有困难,也应加临时 3 支顶,但应与其他部位刚度相当。 亚n7

6.3.3修复或更换承重构件的木材,其材质要求应与原件相同。

6.4.2验算古建筑木结构时,其木材设计强度和弹性模量应符合下列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