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112页资料下载!.doc(三)早拆底模与支架造成的构件裂..................................... 77
第二节 钢筋施工不规范造成的构件裂缝............................. 78
各种桥梁施工工艺流程图(一)悬挑构件的钢筋放错和下沉产生的裂缝和断裂...................... 78
(二)现浇楼板的负弯距配筋不规范产生的裂缝...........................79
第三节 混凝土裂缝................................................. ....79
(一)混凝土的塑性干缩裂缝............................................ 79
(二)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差裂缝.......................................... 80
第四节 填充墙砌体裂缝.............................................. . 81
(一)混凝土空心砌块填充墙裂缝..........................................81
(二)加气混凝土砌块填充墙裂缝......................................... 82
(三)悬臂梁上的填充墙裂缝......................................... ....83
第五节 抹灰层裂纹.............................................. ..... ..84
第六节 楼地面裂缝............................................... ...... 85
(一)水泥砂浆地面裂缝.............................................. ...85
(二)楼地面不规则裂缝..................................... ........... 85
(三)地砖面层冷缩裂缝.............................................. ...86
第七章 建筑节能工程质量通病防治........................... .........87
(一) 墙体保温层开裂渗水........................ ......... ..........87
(二)板面交错排布不严格;板粘结面积不足。板与板接缝不紧密或接槎高差大,板面平整度超差。............................ .....88
(三)护面砂浆面层强度低或强度不均、平整度差、开裂空鼓.............................. ..... ...... .... ......... .. ...88
(四)网格布埋填问题与纠正措施...................... .. ........ ..88
第八章 室内标高和几何尺寸控制质量通病防治
第一节 基本要求.............................................. ........89
第二节 室内标高控制......................................... . ..... 91
(一)基础施工阶段............................................. . ...91
(二)结构施工阶段............................................. . ...91
(三)装饰施工阶段.............................................. . ..92
第三节 混凝土保护层偏差及平整度控制....................... . .. 93
(一)材料.............................................. . ...... . ..93
(二)施工............................................... ............93
(三)结构施工阶段.......................................... ........94
(四)装饰施工阶段......................................... .........94
第四节 混凝土模板施工质量控制....................................94
(一)模板轴线控制......................................... .........94
(二)模板变形控制............................................ ......95
(三)模板标高偏差控制...............................................95
(四)模板脱模剂使用要求.............................................96
(五)模内清理要求............................................ ...... 96
为进一步提高工程质量管理水平,切实有效地防治工程质量通病,针对集团公司属下在建工程的“多发病、常见病”认真分析,对一些行之有效的防治方法进行归纳总结,以国家有关规范、标准为依据,特编制了《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以下简称《手册》)。
二、《手册》针对每项质量通病,分别介绍了通病的现象,分析了产生原因,并重点介绍了预控措施和治理方法。在质量通病控制中,工程部要从源头上做好防治工作,加强图纸会审和进场材料验收;对易产生质量通病的部位要加强旁站、巡视和平行检验,对于违章操作或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应及时予以纠正。
三、项目部要把质量通病防治工作纳入质量控制目标,加强对分包单位、配合单位质量通病防治工作的引导和服务,组织开展质量通病防治工作的检查,一定要高度重视防治工程质量通病工作的重要性,不断创新质量工作方法,确保质量通病防治取得明显成效。
在编写时,力求做到通用性强、内容完整、简明扼要,《手册》内容如存在与国家现行规范和标准相抵触之处,应以国家的规范和标准为准。为不断扩充完善《手册》,各项目部在执行过程中,要积极探索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注意总结经验,待施工工艺条件成熟时再进行相关内容的补充和修订。
第一章 地基与基础工程
现象:近几年,国内因为基础施工原因,造成房倒楼塌现象,很令人震惊,抓好基础工程施工质量,是所有房屋建筑工程参建单位的头等大事。
沉桩困难,桩矗立地面或送桩达不到标高。
2)勘察资料控制不够或失实。
3)群桩施工时,后沉桩因土层挤密致使沉桩困难。
4)预制桩质量差,沉桩过程中发生桩身断裂、桩顶破碎。
5)沉桩设备选择不当。
6)接桩时下节桩尖在硬土层上,接桩后停歇时间过长。
1)探明工程地质条件,试沉桩发现异常时应作补勘。
2)预制桩质量应达到国家标准和满足设计要求。
3)合理选择施工方法、施工顺序及沉桩机械设备。
4)沉桩困难时可采用植桩法。
5)沉桩工艺要连续。避免接桩时下节桩在硬土层中,减少接桩时间,做到沉桩基本连续。
沉桩时桩突然错位,或桩身出现沿主筋方向的裂缝。
1)桩身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
2)桩身弯曲,长细比过大。
3)桩养护不当,吊桩或运输不当而降低桩身强度。
4)遇到地下坚硬障碍物。
5)接桩不在同一轴线上,接桩面不平整、不吻合。
6)桩主筋触及桩顶,锤击时发生纵向裂缝。
1)清除浅层地下坚硬障碍物。
2)严格按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进行制桩和养护,执行强度和龄期双控方法。
3)吊桩、桩运输须按有关规定和操作规程。
5)接桩须在同一轴线上。
桩身倾斜,偏离设计桩位。
1)场地没有平整,桩架不水平。
2)插桩时偏斜、未到位。
3)接桩不在同一轴线上,接桩不牢固。
4)群桩施工时,因桩距过近,沉桩时土层挤密产生侧向力,使已沉桩位移。
5)沉桩期间施工工地或邻近工地取土,造成桩身倾斜。
1)平整场地,安稳桩架,保证桩架平整,桩位对中。
2)保证接桩牢固且在同一轴线上。
3)沉桩期间不宜同步开挖基坑取土。
4)密度大的群桩工程可采用植桩法。
5)桩身质量应满足设计要求。
沉桩时,接桩处松脱开裂。
1)接桩焊接质量不好或硫磺胶泥配比不当。
2)接桩前未将两节桩连接处清理干净,保持平整。
3)上下两节桩不在同一轴线上,桩底平面和桩顶平面结合缝隙超标。
4)连接铁杆及法兰面不平。
1)接桩前清理桩边接处的杂质、油污等,填平接桩面。
2)接桩时严格要求上下两节桩在同一轴线上。
3)法兰面或连接铁杆要求平整、焊接牢固。
4)密度大的群桩工程可采用植桩法。
5)桩身质量应满足设计要求。
第二节 基坑(槽)边坡开挖
(一)挖土时放坡未按措施或设计要求进行
现象:机械或人工开挖放坡未达到设计要求。
1)对施工人员交底不清,开挖时施工人员未认真查看设计或措施要求;
2)未认真查看地质资料,对地质情况不熟悉;
3)现场开挖测量标记不清;
4)施工人员及各级管理人员未从思想上重视。
1)开挖前要对开挖措施进行仔细查阅,弄清开挖措施中的要求,施工前要认真查验技术交底;
2)测量人员在对现场进行开挖放线时应严格按图纸设计及措施要求进行,并在现场做出明显的标记;
3)开挖过程中各级管理人员也应熟悉措施,看到不符合措施或设计要求的开挖现象应及时制止,并提出正确的处理方法,使现场按要求进行开挖。
现象:挖方过程中或挖方后,边坡土方局部或大面积塌陷或滑塌(如图1)。
1)基坑(槽)开挖较深,经过不同的土壤层时,没有根据土壤特性分别坡度,致使个别土层边坡不稳定,造成塌方;
2)地下水位较高地区开挖基坑(槽)时,降、排水措施不当,地表水较多时,边坡上土容重增大,凝聚力降低,滑动力增大,造成塌方;
3)坡顶荷载过大,如建筑物距离较近,而且又无挡土墙;坡顶堆料过多;坡顶施工振动荷载过多、过大,都可能造成边坡的失稳而塌方或滑坡;
4)土质松软,开挖次序、方法不当而造成塌方。
1)基坑开挖前应仔细研究地质资料,并根据不同土壤特性设计不同坡度;
2)在地下水位以下施工时,基坑(槽)四周或两侧要挖临时排水沟和集水井,将水位降低至坑、槽底以下500mm。降水工作应持续到基础完成(包括地下水位下回填土);
3)雨季施工时,基坑(槽)应分段开挖,挖好一段浇筑一段垫层,并在基坑两侧设置土堤或挖排水沟,以防地面雨水流入基坑槽,同时应经常检查边坡和支护情况,以防坑壁受水浸泡造成塌方;
4)弃土应及时运出,在基坑(槽)边缘临时堆土或堆放材料以及移动施工机械时,应与基坑边缘保持1m以上的距离,以保证坑边直立壁或边坡的稳定;
5)若发生塌方时应立即停止开挖,立即作临时性支护(如堆装土草袋、设支撑护墙等)措施,将坡脚塌方清除,确定支护稳定后继续开挖。
现象:地基被水淹泡,造成地基承载力降低。
1)开挖基坑(槽)未设排水沟或挡水堤,地面水流入基坑(槽)。
2)在地下水位以下挖土,未采取降水措施,将水位降至基底开挖面以下。
3)施工中未连续降水,或停电影响。
开挖基坑(槽)周围应设排水沟或挡水堤;地下水位以下挖土,应设排水沟和集水井,用泵连续排走或自流入较低洼处排走,使水位降低至开挖面以下0.5~1.0m。
处理方法:已被水浸泡扰动的土,可根据情况采取排水、凉晒后夯实,或抛填碎石、小块石夯实,换土(三七灰土)夯实,或挖去淤泥加深基础等措施。
现象:夯打土体时发生颤动剥肋滚压直螺纹钢筋连接工程技术交底模板.doc,形成软塑状态而体积并没有压缩。
在含水量大的腐殖土、泥炭土、黏土或粉质黏土等原状土上进行回填,或采用这种土作土料回填,当对其进行夯实或碾压,表面易形成一层硬壳,使土内水分不易渗透和散发,因而形成软塑状态的橡皮土。
1)夯实填土时,要控制填土的含水量,避免在含水量过大的原状土上进行回填。填方区如有地表水时,应设排水沟,如有地下水应降低至基底;
2)可用干土、石灰粉等吸水材料均匀掺人土中降低含水量,或将橡皮土翻松、晾干、风干至最优含水量范围,再夯(压)实。
GB/T 12452-2022标准下载(二)回填土密实度达不到要求(如图2、图3)
现象:回填土经碾压或夯实后,达不到设计要求的密实度。
1)填方土料不符合要求;采用了碎块草皮、有机质含量大于8%的土、淤泥质土或杂填土作填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