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0738.电缆敷设工程工艺标准.docx(3) 不同等级电压的电缆应分层敷设,高压电缆应敷设在上层。
(4) 同等级电压的电缆沿支架敷设时,水平净距不得小于 35mm。
(1) 垂直敷设, 有条件的最好自上而下敷设。土建未拆吊车前,将电缆吊至楼层 顶部。敷设时, 同截面电缆应先敷设低层,后敷设高层, 要特别注意退耕还林基本农田建设项目施工组织设计,在电
缆轴附近和部分楼层应采取防滑措施。
(2) 自下而上敷设时,低层小截面电缆可用滑轮大绳人力牵引敷设。高层、大截
面电缆宜用机械牵引敷设。
(3) 沿支架敷设时, 支架距离不得大于 1.5 米,沿桥梁或托盘敷设时, 每层最少
加装两道卡固支架。敷设时,应放一根立即卡固一根。
(4) 电缆穿过楼板时,应装套管,敷设完后应将套管用防火材料封堵严密。
1.4.5 挂标志牌:
1. 标志牌规格应一致, 并有防腐性能, 挂装应牢固。
2. 标志牌上应注明电缆编号、规格、型号及电压等级。
3. 直埋电缆进出建筑物、电缆井及两端应挂标志牌。
4. 沿支架桥架敷设电缆在其两端、拐弯处、交叉处应挂标志牌, 直线段应适当增设标
1.5.1 主控项目
1. 金属电缆支架、电缆导管必须接地(PE)或接零(PEN)可靠。
2. 电缆敷设严禁有绞拧、铠装压扁、护层断裂和表面严重划伤等缺陷。
1.5.2 一般项目
1. 电缆支架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2) 当设计无要求时,电缆支架层间最小允许距离符合表 13.2.1 的规定。
电缆支架层间最小允许距离(mm)表 13.2.1
(3) 支架与预埋件焊接固定时, 焊缝饱满;用膨胀螺栓固定时,选用螺栓适配,
连接紧固, 防松零件齐全。
3. 电缆敷设固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垂直敷设或大于 45 °倾斜敷设的电缆在每个支架上固定。
(2) 交流单芯电缆或分相后的每项电缆固定用的夹具和支架, 不形成闭合铁磁回
(3) 电缆排列整齐,少交叉; 当设计无要求时, 电缆支持点间距。不大于表 13.2.3
电缆支持点间距(mm)表 13.2.3
敷设在易燃易爆气体管道和热力管道的下方。
(5) 敷设电缆的电缆沟和竖井,按设计要求位置, 有防火隔堵措施。
4. 电缆的首端、末端和分支处应设标志牌。
1.6.1 直埋电缆施工不宜过早, 一般在其他室外工程基本完工后进行, 防止其他地下工程
施工时损伤电缆。如已提前将电缆敷设完,其他地下工程施工时, 应加强巡视。
1.6.2 直埋电缆敷设完后, 应立即铺砂、盖板或砖及回填夯实, 防止其他重物损伤电缆。
并及时划出竣工图, 标明电缆的实际走向方位坐标及敷设深度。
1.6.3 室内沿电缆沟敷设的电缆施工完毕后应立即将沟盖板盖好。
1.6.4 室内沿桥架或托盘敷设电缆、宜在管道及空调工程基本施工完毕后进行,防止其他
1.6.5 电缆两端头处的门窗装好,并加锁, 防止电缆丢失或损毁。
第七节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1.7.1 直埋电缆铺砂盖板或砖时应防止不清除沟内杂物、不用细砂或细土、盖板或砖不严、
有遗漏部分。施工负责人应加强检查。
1.7.2 电缆进入室内电缆沟时, 防止套管防水处理不好, 沟内进水。应严格按规范和工艺
1.7.3 油浸电缆要防止两端头封铅不严密、有渗油现象。应对施工操作人员进行技术培训,
1.7.4 沿支架或桥架敷设电缆时,应防止电缆排列不整齐变电站通信行业标准.pdf,交叉严重。电缆施工前须将电
缆事先排列好,划出排列图表, 按图表进行施工。电缆敷设时, 应敷设一根整理一
1.7.5 有麻皮保护层的电缆进入室内, 防止不作剥麻刷油防腐处理。
1.7.6 沿桥架或托盘敷设的电缆应防止弯曲半径不够。在桥架或托盘施工时, 施工人员应
考虑满足该桥架或托盘上敷设的最大截面电缆的弯曲半径的要求。
1.7.7 防止电线标志牌挂装不整齐合拢段箱梁施工方案_secret,或有遗漏。应由专人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