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7.食品加工建设项目可研报告.docx

0607.食品加工建设项目可研报告.docx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docx
资源大小:0.3 M
标准类别:其他标准
资源ID:391777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0607.食品加工建设项目可研报告.docx

万户农民共同致富.实现产值突破一个亿。

2.3 企业近三年经营销售情况

企业银行信用等级:公司资产信用状况良好,银行信用等级 AA

柔性防水套管施工交底企业近三年经营情况如下表: 单位:元

2.4 企业工艺技术水平

“公司+基地+农户+专业合作社 ”的运作模式是 XX 永恒的主题, 大力推行农业化。在生产、加工、包装、运输、销售和卫生检疫 等环节进行严格的化管理, 实行农产品可追溯制度。本着“诚实 守信 ”的理念和生产基地的农户建立互利互信的友好合作关系, 按照 “建基地、成规模、获双赢 ”的思路,培育、扩大产业。在技术研发 上, 更趋于向高科技、环保技能型发展, 以培育技术队伍为依托不断

增加绿色农业产品的附加值,不断适应市场经济需求。

公司自主品牌“农夫乡情”系列产品以“绿色、健康、安全”为

主题,大力推行农业化生产, 先后通过了绿色食品、有机食品、

QS 安全以及“湖北省著名商标”等行业认证。产品涵盖茶叶、黑木 耳、香菇、天麻、薇菜、银鱼、土蜂蜜、猕猴桃、大米、核桃、板栗、 熏腊制品等十余类别 100 多个品种,销售网络覆盖 XX、武汉、长沙、

上海等省内外 20 多个城市。

2.6 企业人员结构及技术研发

人员分配:总经理 1 人

销售副总 3 人(下设销售人员 7 人)

生产部人员 26 人(其中包括采购部 6 人, 生产部 20

企业人员结构员表如下:

2.7 企业主要获得的业绩、专利、资质、荣誉

2.7.1 企业主要业绩、专利

公司主打品牌“农夫乡情 ”系列产品以“绿色、健康、安全 ”为 主题。 2015 年,公司将生产基地 10000 多亩茶园进行了无公害产地 认证, 2016 年对食用菌进行了绿色食品认证, 2017 年对经营的农产 品全部进行了 QS 认证。 2019 年我公司商标“农夫乡情 ”被工商局认 定为“湖北省著名商标 ”。2010 年, 公司产品成功进军上海世博会,

2011 年“农夫乡情 ”系列产品被确认为湖北省名牌产品。

2.7.2 企业主要获得的资质、荣誉

公司先后通过“XX 区规模型企业”、“全区十佳成长型企业”、“农 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ISO9001:2010 质量管理体系、HACCP 食品

安全管理体系等认定, 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和发展潜质。

“农夫乡情”系列产品作为 XX 特色农业支柱品牌,在全市率先 进驻武商量贩、中百仓储和上海世纪联华、百联集团等全国大型连锁 超市卖场,累计商超营销网点现已达到 1680 个。茶叶、食用菌、干 天麻、脱水蔬菜等主导产品深受消费者青睐, 先后获得“武汉农博会 金奖”、“武汉林博会金奖”、“产品畅销奖”、“消费者满意商品”等多

项殊荣, 市场知名度显著提升,品牌形象初步确立。

本社经营能力、经济实力、科技水平和发展前景等方面均能满足

本项目建设和经营管理的需要。

第三章 产品市场需求及建设规模

3.1 农特食品市场前景分析

3.1.1 农特产品国外市场供求状况

食品生产的研究和探索。

3.1.2 农特产国内市场供求状况

我国于 1990 年正式开始发展绿色食品,现已经历了 20 多年的发

且还取得了积极成效, 目前仍保持较快的发展势头。绿色食品逐步成 为我国农业农村经济中的一个亮点。从 1990 年到 2019 年, 我国绿色 食品企业已由 63 家发展到 6003 家,产品由 127 个发展到 15707 个, 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 27%和 29%。全国已建成绿色食品大型原料 化生产基地 432 个,面积达到 1.03 亿亩, 对接龙头企业 1138 家,带 动农户 1297 万户,每年直接增加农民收入 6.5 亿元以上。目前, 中 国北京、上海、天津、哈尔滨、南京、西安、深圳等国内大中城市相 继组建了农特绿色食品专业营销网点和流通渠道,农特绿色食品以其

鲜明的形象、过硬的质量、合理的价位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好评。

在农特产品外贸出口方面,我国绿色食品出口贸易额一直保持较 高的增长势态, 相当一部分绿色食品已成功地进入了日本、美国、欧 洲、中东等和地区的市场。绿色食品的出口额由 1996 年的 0.09 亿美元上升至 2019 年的 24.80 亿美元,年均增长 59.72%。从出口产 品数来看,由 02 年的 301 个上升到 07 年 2320 个,年均增长 50.45%。 从绿色食品出口额占食品出口额的比重来看, 由 96 年的 0.088%上升 到了 09 年的 6.96%,年均增长 48.79%。从绿色食品出口占商品出口 的比重来看, 由 96 年的 0.006%到 09 年的 0.176%,年均增长 96.55%, 并显示出了在技术、质量、价格、品牌上的明显优势, 展示出了绿色

3.1.3 国内外市场供需预测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已逐步认识到过分依赖化学合成 生产资料的石油农业给自然资源、环境以及人类自身造成的严重危 害, 走可持续之路,发展绿色食品, 正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选择。同

时, 随着人们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绿色食品被誉为“21

世纪的主导食品”和餐桌上的“新革命”而孕育着巨大的市场潜力。 作为一个资源约束型的发展中,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 WTO 框架 下,中国农业既面临着日益严峻的资源短缺和环境脆弱的威胁。因而,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对于大力发展绿色食品甚为重要。

当前我国绿色食品在其生产领域中尚未形成产业集聚发展的格 局, 生产经营分散,产业规模小, 科技含量低, 加工程度低, 产业链 条短, 经济效益低,缺乏市场竞争力。在这种背景下, 根据绿色食品 的生产特点,引导我国绿色食品生产进一步发展的有效手段是实现绿 色食品生产的产业化经营,走一体化的道路。即通过农业生产的产前、 产中、产后部门的有机结合,形成以农业自然资源为基础, 以市场为 导向, 以利益为纽带, 通过以市场带动基地, 以基地带动农户, 以高 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技术, 实现绿色食品生产贸工农一体化, 产供销 一条龙。今后时期,绿色食品产业将逐步形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标志品牌为纽带、龙头企业为主体、基地建设为依托、农户参与为基 础”的产业一体化发展格局, 并呈现出区域性辐射、规模化生产、行

XX 是农业大区,生态环境优越, 农特资源丰富,产品品质独特。 农特产品加工业和食品工业经过多年发展,已成为 XX 农村经济发展 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和市场潜力。另外从绿色 食品的出口方面来看,虽然绿色食品出口占食品出口的比重逐年上 升, 但我国绿色食品出口占商品出口的比重是逐年下降的, 比重也不 大, 09 年仅为 6.96%。我国绿色食品出口占世界食品出口的比重在 09 年为 3.50%。09 年全球绿色食品产值达 367 亿美元, 而我国绿色

食品产值估计在 8.9 亿美元左右, 仅占 2.4%。照目前全球绿色食品

消费额为 400 亿美元计算,我国绿色食品出口额仅占全球消费额的

6.2%,增长空间巨大,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3.1.4 农特加工业发展优势

XX 区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各地气候条件、地理环境条件都不尽 相同, 生态类型多样, 动植物种类繁多, 为绿色食品的生产提供了有 利条件。 二是劳动力资源优势。 项目区劳动力资源丰富、成本较低, 为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开发提供了很好的条件。三是良好的生态农 业基础。 近年来,XX 区立足“小城区、大农村 ”区情, 全力打造全 国知名“桔都茶乡 ”,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全面推进板块农业建 设。全区每年投入板块基地建设资金达 1500 万元,逐步形成了柑橘、 茶叶、优质畜牧三大农业板块经济。2010 年, XX 区跻身全省农产品 加工先进县区,三大产业并均被纳入全省优势板块基地,为安全、优

质、无污染的绿色食品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XX 区 80%的地区为农村, 80%的人口为农民。 截止到 2011 年底, XX 区农村经济优势凸显, 先后被评为“ 中国茶叶行业发展示范县 ”、 “全国生猪调出大县 ”、“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 ”、“全省粮食 生产大县 ”、“全省水果生产大县 ”,邓村乡被评为“ 中国名茶之 乡 ”。全区形成了柑橘、茶叶、优质畜牧三大优势产业,新增级 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3 家, 省级 10 家。农产品加工产值在全市 率先突破百亿元大关。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组织 231 个, 注册资金达到

2.5 亿元,网络全区 70%的农户。

化旅游名区和 XX 生态宜居城区 ”,全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大力促进

农业提质增效, 构建以加工为龙头、以种养业为基础、以社会化服务 为保障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全力打造“湖北现代农业新区 ”和全国

知名的“橘都茶乡 ”。

3.1.5 农特产市场风险分析

XX 区聚焦柑橘、茶叶和优质畜牧三大产业的思路,打造全国知 名“桔都茶乡”战略, 全面推进农业化、农业产业化、农民组织 化、加工现代化、产品品牌化的举措是符合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的。 特别是近年来晓曦红柑橘、邓村绿茶、稻花香白酒、十八湾土特产品 在北京、上海大市场营销成果突出, 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逐步提 升,普遍受到消费者欢迎。同时上海市场对 XX 区的优质三元猪也有 浓厚的商业兴趣。因此, 大力发展农林特产业和绿色健康产品, 特别 是打造“XX 三峡 ”牌, 突出绿色无公害特色, 借上海对口支援库坝 区经济发展的政策机遇促销 XX 区农特产品, 在同行业中拥有良好的 发展先机。本项目建设从农特绿色食品生产加工、无菌包装、保鲜仓 储、物流配送、质量检测等方面着手,有效保障了绿色食品产销环节 的性。另一方面,项目依托 XX 区农特资源特点, 开发茶叶、天 麻、食用菌、脱水蔬菜等多个产品品种, 生产加工可根据市场需求及

时调整, 经营机制灵活,市场风险小,社会经济效益高。

本项目结合国内外无公害农特产品市场需求和绿色有机食品发 展趋势, 充分依托 XX 区西北山区的农特产资源优势, 建立区域性农 特绿色产品生产加工、仓储保鲜、质量检测、物流配送等专业化产销

体系,预计建成可创产值 9750 万元,利税 1131.92 万元,提供就业

⑴生产 201 吨名优茶, 直供中百、武商连锁商超卖场,创产值

⑵生产干天麻 400 吨,供全国市场,创产值 2400 万元;

⑶生产食用菌 600 吨,供上海市场,创产值 2400 万元;

⑷生产农家干菜 500 吨,供上海、武汉市场,创产值 500 万元;

⑸生产熏腊制品 300 吨,供 XX 本地市场,创产值 1800 万元。

第四章 项目建设方案

项目总建筑面积 6954 ㎡,由农特食品加工区、仓储保鲜区、质 检办公区三大板块组成, 主要包括名优茶生产车间、脱水蔬菜生产车 间、食用菌生产包装车间、天麻加工车间、熏腊制品生产加工车间、 农特产品冷藏保鲜车间、质量安全检测中心、产品仓储分装库房以及 其它配套设施建设,配套购置安装农特产品加工设备、质量检测仪器、

无菌包装设备、低温制冷设备四大类共计 325 台(套)。

新建厂房面积 1152 ㎡,主要包括鲜叶摊放、蒸汽杀青、揉捻理

条、烘焙回潮、产品分装等功能区,设计年名优茶加工能力 201 吨。

改扩建面积 400 ㎡,主要包括清洗、烫漂、干燥、包装等功能区。 设计年脱水干菜加工能力 500 吨。主要包括食品计量、无菌包装、除

改扩建面积 400 ㎡,主要包括分级分捡、杀菌、抽真空、包装等

功能区。设计食用菌加工能力 600 吨。

改扩建面积 450 ㎡,主要包括清洗、杀菌、烘干、包装等功能区。

设计年干天麻加工能力 400 吨。

⑸熏腊制品生产加工车间

改扩建面积 400 ㎡,主要包括腌制、熏制、表面清理、产品定量、

真空包装等功能区。设计熏腊制品加工能力 300 吨。

⑹农特产品冷藏保鲜车间

新建冷藏保鲜库房面积 90 ㎡, 主要包括茶叶冷藏保鲜库 1 座、

熏腊制品冷冻库 1 座,设计总库容 1000m3。

改扩建面积 300 ㎡,主要包括无菌实验室、分析室、检测室、样

改扩建面积 450 ㎡,设计农特产品仓储能力 5000 吨。

4.2.1 名优茶加工方案

茶叶种植技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 NY/T5018— 2011,即《无公害食品 茶叶生产技术规程》实施, 包括建园技术、 管理技术和采摘技术。茶叶加工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 准 NY/T5019—2011《无公害食品 茶叶加工技术规程》。采自无公害 茶园基地的茶叶鲜叶, 按照加工工艺采用全程连续式不落地加工, 产

品质量达到清洁卫生要求。

强化清洁化生产的意识, 对现有生产资源进行系统整合海湾大桥栈桥码头钢管及承台施工技术交底记录02,实现生

产加工化、化,全面提高茶叶产品质量。

①加工环境清洁化。加快实施《食品生产许可证制度》,按照“食

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 ”要求对全市茶企业进行全面整改《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规范 GB51004-2015》.pdf,分阶段、

分步骤实施。在全面排查的基础上,限期整改,到时仍不达标的企业 通过关、并、转等措施, 淘汰一批、保留一批、新建一批, 最终实现

全区茶企业的布局合理化、生产卫生化。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