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0367.河道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以下简称《方法与参数》
2、水利部 1994 年 3 月发布的《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
南方测绘数字化地形地籍成图系统CASS7.0用户手册.pdfSL72—94 进行项目经济评价。
该项目经济分析期取 30 年, 由于本工程属于社会公益性质的水 利建设项目,按照规范社会折现率采用 7%,基准点为开工第一年年
经计算该工程运行期的年运行费为 52.93 万元,年效益为 345 万
经济净现值: 653 万元
经济内部收益率:9.14%
投资回收期: 19.78 年
该项目的实施,不仅可以提高河道的防洪标准, 而且还可以改善 当地生态环境, 促进各行业的全面发展, 因此,该项目的实施是非常
项目实施期为二年,总投资 2940.59 万元;当社会折现率为 7% 时, 经济内部收益率为 9.14%, 经济净现值为 653 万元, 投资回收期
根据以上分析, 该项目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在技术、社会、环 境上是可行的,经济上是合理的,各级政府和人民群众对此非常重视,
汇入黄河。多年径流总量为 6951 万 m3。
北川河流域地形东部、西部为山地和丘陵,中部切割下陷为河川。
地势东北高,西南低,以关帝山为最高,海拨 2831 米, 山上多为花 岗岩和古老变质岩分布, 森林茂密,天然草灌丛生,1800 米以下为 不同厚度的黄土覆盖, 植被稀疏, 支离破碎, 水土流失严重。流域中 部为北川河河谷,*均坡降 5.65‰,滩谷宽在 1—2 公里之间, 滩面*
坦,人口相对密集,是本流域主要的工农业生产区域。
**县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 四季分明。由于夏季多受副 热带海洋气团影响,冬季受极地大陆性气团控制, 四季气候差异悬殊, 形成春季干旱、多风少雨; 夏季炎热, 多暴雨; 秋季凉爽, 阴雨连绵;
冬季寒冷,雨量稀少的气候特点。
多年*均气温介于 4—9℃之间,无霜期 90— 150 天,冰冻期 4—5 个 月 。 全 年 ≧0℃ 的 活 动 积 温 2800—3700℃ , ≧10℃ 积 温 2201—3100℃。年均日照时数为 2738 *时,春季日照时数最多, 在
作物生长期的*均日照时数为 6— 10 *时,属短日照地区。
多年均降雨量为 440—650 毫米,均值 524.9 毫米, 雨量分布受 地形地貌的影响十分明显, 其分布规律是东北部最多,西南部最少。 雨量年际变化悬殊,最多年和最少年相差 473 毫米。雨量季节变化较 大, 降雨主要集中在七、八、九三个月, 占年降雨量的 63%,形成了
年际、季节旱涝交错的气候状态。
最大风力 6—7 级, 多年*均大风日数 6—7 天,最多 13 天,最 少 2 天。多年*均风速为 2.9 米/秒, 最大风速为 28.7 米/秒,其特点
为:深秋至初春多为西北风,春夏多为东南风。
年*均蒸发量 1907mm,为年降水量的 3 倍多。最大年蒸发量为
2039.9 mm,最*年蒸发量为 1770.5 mm,年*均蒸发量为 1852.3mm。
2.3 设计洪峰流量的计算
设计河段下游约 1km 处设有 1 处圪洞水文站,控制面积 749km2。 结合设计河段两岸实际情况,根据《防洪标准》,确定设计防洪标准
2.3.1 计算方法
《北川河**段设计洪峰流量分析计算报告》中指出,推理公式法 与其他方法所得成果相差较大,而经验公式法在面积较*的流域应用
效果较好,故本次分析各断面设计洪峰流量采用水文比拟法计算。
式中: Q 设参—设计断面频率为 P 时的洪峰流量(m3/s);
Q 设 P—参证站频率为 P 时的洪峰流量(m3/s);
F 设—设计断面控制流域面积(km2);
F 参—参证站控制流域面积(km2)。
2.3.3 参证站不同频率洪峰流量的推求
由于设计断面距离圪洞水文站较近,各断面的流域特征(流域面 积、下垫面等因素)与圪洞水文站相近, 所以可以将圪洞水文站做为
各设计断面的参证站进行设计洪峰流量计算。
2.3.3.1 水文站基本情况
圪洞站设立于三川河的一级支流北川河中游, 属黄河流域黄河水 系。位于山西省吕梁市**县圪洞镇圪洞村, 地理坐标为东经 111°14′, 北纬 37°53′。1957 年 1 月由黄河水利委员会设立峪口水文站, 测验断 面位于**县峪口镇南村(F=1133km2),1960 年 4 月, 上迁 20km 至
圪洞镇, 改名为圪洞水文站,1965 年 4 月移交山西省水文总站。
2.3.3.2 历史和实测洪水资料
收集到 1957 年~2017 年实测系列洪水资料 51 年,其中 1957 年~ 1959 年系峪口水文站实测, 1960 年~2017 年系圪洞水文站实测。历 史调查洪峰流量为 1196m3/s(1875 年)、 852m3/s(1917 年)。圪洞 水文站与峪口水文站两站观测断面流域面积相差 384km2 ,但形成洪
水的下垫面自然环境条件基本一致。峪口站 1957 年~1959 年实测洪
峰流量按面积的三分之二次方修正;经修正与圪洞水文站实测洪峰流
量系列合并为一个样本系列进行频率计算。
2.3.3.3 水文资料的合理性检查分析
实测洪水资料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文年鉴》及刊印成果,
圪洞水文站历史洪水资料来源于《山西省洪水调查资料》。
资料系列的一致性,就是要求所使用的资料系列必须在同一类 型或在同一条件下产生的。该流域气象成因不存在差异,一般情况下
洪水是在暴雨的情况下形成的。
人类活动对水文的影响是十分复杂的,要搞清楚其影响规律及 影响程度,是比较困难的, 也是水文研究的重要内容。我们曾对圪洞 水文站年降水量与年径流深点绘双累积曲线分析,其关系基本成直
线, 一定程度上人类活动影响是存在的, 但不重要。
水文资料系列的代表性是样本相对于总体而言,一般资料系列 越长, 丰*枯齐全,其代表性也愈高。圪洞水文站实测洪水资料系列
长达 48 年, 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上述资料系列(洪峰流量)都是按照年最大值法取样所得, 所以
该资料系列具备独立性。
2.3.3.4 推求方法
将特大洪水与一般洪水构成的不连续系列,作为一个(不完全)
样本,有下列计算公式:
特大洪水: PM = 根100
PM— 历史特大洪水流量或实测系列中的特大洪水流量经验频
M—历史特大洪水流量或实测系列中的特大洪水流量在调查期
Pm—实测洪水流量经验频率(%);
l—实测洪水流量系列中按特大洪水流量处理的项数。
计算公式:QN = ( Qi + Qi )
2.3.3.5 设计洪峰流量推求结果
按皮尔逊 P—Ⅲ型曲线, 离差*方和最*准则进行适线,使其点
圪洞水文站: Qp,5%=511m3/s 。Qp,10%=348m3/s。
2.3.4 各设计断面洪峰流量计算
在设计河段下游设有圪洞水文站,流域内各计算断面的流域特征 与圪洞水文站基本相同, 因此, 各断面设计洪峰流量计算, 以圪洞水 文站为参证站, 选取圪洞水站相应频率的洪峰流量计算,比拟法计算
水文比拟法计算各断面设计洪峰结果表
2.4 成果合理性分析
目前, 我省设计洪峰流量的常用计算方法有《淤地坝工程技术规 范》规定的方法、经验公式法、推理公式法和水文比拟法 4 种计算方
法。每种计算方法各有其适用范围。
1、《淤地坝工程技术规范》是山西省企业标准,于 1986 年 1 月 1 日起实施, 适用于我省水土流失地区,流域面积*于 50km2 的*流
域淤地坝工程。其计算结果与其他方法(经验公式法)接近。
2、经验公式法对产汇流这一比较复杂的随机物理过程进行了简 化甚至予以忽略,使其经验参数不稳定, 其变幅较大,加之设计河段 流域有几种地类组成, 故一般不宜采用。而面积较*的流域, 经验公
式法所求得值效果还比较好。
3、推理公式法的理论虽然比较完备,在我省有一套完整的运算 系统, 参数分析所选水文站资料均来自省内成果。但推理公式法与其 他方法所得成果相差较大, 其原因主要是流域产流地类的面积仅仅考 虑地质条件, 对流域植被、地形条件基本没有考虑。在具体的设计洪
峰流量分析中, 由于资料所限,流域地类划分难度大,亦不宜采用。
4、水文比拟法的首要条件,要求参证站的水文下垫面条件与设
计断面以上流域水文下垫面基本相近。选用圪洞水文站作为参证站,
为同一流域, 其地类、暴雨等主要影响因素有着一致性,虽然二者面 积有差异, 但计算公式本身考虑了面积差异, 故采用圪洞水文站作为
参证站的水文比拟法比其它方法推算值更为合理。
砾石层, 二元结构明显,保存完好。
该区处于吕梁块隆的芦芽山赤坚岭梭形掀背斜南端,关帝山穹 状隆起西缘,离石中阳菱形复向斜北端。自然地貌为变质岩褶皱断裂、 岩浆岩剥露穹隆中山、山间黄土谷地和梁峁状黄土丘陵四种类型。区
内出露地层由老至新为:
①中太古界界河口群奥家滩组(Ar2a)和上太古界吕梁山群赤坚
岭组(Ar3c)、杜家湾组(Ar3d)、宁家湾组(Ar3n)及混合杂岩带(Mr)。
②下元古界野鸡山群的青杨树湾组(Ptlqy)和白龙山组(Ptlb)。
③震旦亚界长城系的汉高山组(Zchn)。
④古生界寒武系(ε)、奥陶系(O)、石炭系(C)及二迭系(P)。
⑤新生界第三系(N)和第四系(Q)。
**县地质发展史与整个华北大陆一致,前震旦系地层为巨厚的混 合花岗岩及其它古老变质岩, 分布在东部关帝山周围,为隆起褶皱区。 大武杨家会以北大部分地区以太古界、元古界地层为主, 主要有吕梁 山群野鸡山群变质岩、混合花岗岩。古生界寒武系、碳酸岩和石炭二 迭系碎屑岩分布于石站头, 张家塔及杨家会以南地区。新生界、第三 纪地层覆盖于各地层之上。第四系地层沉积于北川河河道与沟谷地
据山西省地震活动资料,本区在离石以东田家会附近于 1829 年 4 月发生 5.25 级地震一次,据 1:400 万《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
(山西部分),本区地震烈度为 6 度。
本工程建设需用建筑材料种类为: 块石、水泥和清砂。
水泥:在**县水泥厂购买。 **县水泥厂位于**县大武镇东坡村。
块石:在潘家坂石料厂购买, 潘家坂石料厂位于**县圪洞镇潘家
清砂: 项目区上游有采砂场,产量能满足要求。
4.1 社会经济概况和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4.1.1 社会经济概况
项目区共涉及**县圪洞镇的西山和桑家会两个行政村,共 192
户, 636 口人,劳动力 288 个,现有耕地面积 1272 亩。
区内以农业生产为主, 2019 年农业产值 57.24 万元, 生产粮食
38.2 万 kg,农民人均纯收入 1450 元。
4.1.2 河道治理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该区群众历来就有治河造地的习惯,虽然治理标准低、规模*、
系统性差,但在开发滩地促进经济发展方面确实起到了积极作用。
(2)、河道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 、河段大部分河道的行洪能力不足 5 年一遇的防洪标准。
2、支流汇入口没有工程设施,水流紊乱,破坏堤防。
4.1.3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经过多年治理, 项目区防洪除涝工作已取得巨大成绩, 但由于自
然地理特点和经济社会条件限制, 防洪减灾体系尚不完善, 防洪能力
偏低,防洪保护区的防洪标准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社会的不断进步, 资产与财富也在快速积 累。人民群众对于提高防御洪涝灾害的能力, 享有防洪安全保障的要
项目区河段的这一现状与两岸群众生命财产及社会经济发展越 来越高的防洪保安的要求形成了十分尖锐的矛盾。对河道进行彻底整
治,解决河道两岸的防洪问题已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4.2 河道整治指导思想和规划原则
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 统领, 针对北川河突出的洪涝问题和防洪最薄弱环节, 以保障人民群 众生命财产的安全为根本, 以提高城乡防洪减灾能力为目的, 以河道 疏浚防护等工程措施为手段, 通过河道治理DZ/T 0276.22-2015标准下载, 保障区域防洪安全和粮
食安全, 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支撑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4.3 河道治理的目标
本次治理的目标是:通过治理, 使洪水威胁严重、洪涝灾害较频 繁、损失较大、严重影响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河段的防洪能力得 到增强, 区域内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防洪安全保障问题得
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94)及《堤防工程师设计规范》 (GB50286—98)中的规定,设防标准如表 4— 1,按 20 年重现期设
贝丽中学(水贝珠宝学校)高支模施工方案3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
5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