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GB T 12706.1-4-2002 额定电压1kV(Um=1.2kV)到35kV(Um=40.5kV)挤包绝缘电力电缆及附件.doc附 录 G1〕 (标准的附录) 产品安装条件
G1 电缆时的环境温度
具有聚氯乙烯绝缘或聚氯乙烯护套的电缆,安装时的环境温度不宜低于 0℃。 G2 电缆安装时的最小弯曲半径
电缆安装时的最小允许弯曲半径见表G1。 表 G1 电缆安装时的最小弯曲半径
涪陵区长江一桥改造工程板肋式挡墙技术交底记录 ——————————— 采用说明: 1〕附录 G 为本标准所作补充。 ———————————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
额定电压 1 kV(Um=1.2 kV) 到 35 kV(Um=40.5 kV) 挤包绝缘电力电缆及附件 第 2 部分:额定电压 6 kV(Um=7.2 kV)到 30 kV(Um=36 kV)电缆 Power cables with extruded insulation and their for ratedvoltages from 1kV(Um=1.2kV)up to 35kV(Um=40.5kV)-Part 1:Cables for rated voltages of 1kV(Um=7.2kV) up to 30 kV(Um=36 kV)
4.2 绝缘混合料 本标准所涉及绝缘混合料及其代号列于表2。
—————————— 采用说明: 1)“电缆型号和产品表示方法”为本标准所作补充。 2) 电缆的额定电压表示方法中“6/6(7.2)kV,8.7/10(12) kV”为本标准所作补充,符合表1中“C”类规定。
表 2 绝缘混合料
本标准所包括的绝缘混合料的导体最高温度列于表3。 表3 各种绝缘混合料的导体最高温度
表 3 中的温度由绝缘混合料的固有特性决定,在使用这些数据计算额定电流时其他因素的考虑 也是很重要的。 例如在正常运行条件下,如果电缆直接埋入地下,按表中所规定的导体最高温度作连续负荷(100% 负荷因素)运行,电缆周围的上壤热阻系数经过一定时间后,会因干燥而超过原始值,因此导体温度可能大大地超过最高温度,如果能预料这类运行条件,应当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 作为短路温度的导则应参照 IEC 60724 和IEC 60986 标准规定。 4.3 护套混合料 本标准中不同类型护套混合料电缆的导体最高温度列于表 4 中 表 4 不同类型护套混合料电缆的导体最高温度
4.4 电缆型号和产品表示方法1〕 电缆型号和产品表示方法应符合附录F(标准的附录)规定。 ————————— 采用说明: 1〕此条文及附录F(标准的附录)为本标准所作补充。
5 导体 导体应是符合 GB/T 3956 的第1种或第2种裸退火铜导体或镀金属层退火铜导体,或这两种之一的裸铝导体或铝合金导体。第 2 种导体也可昼纵向阻水结构。 6 绝缘 6.1 材料 绝缘应为表 2 所列的各类挤包固体介质的一种。 6.2 绝缘厚度 绝缘标称厚度规定在表 5 到表 7 中规定。 注:表6 和表7 中规定电压6/6 KV、8.7/10 KV 电缆分别与6/10 KV 电缆结构完全相同,详见表1规定。1〕 导体或绝缘外面的任何隔离层或半导电屏蔽的厚度应不包括在绝缘厚度之中。 表 5 PVC/B 绝缘标称厚度
表 6 交联聚乙烯(SLPE)绝缘标称厚度
————————— 采用说明: 1〕目前国内生产 6/6kV及8.7/10kV两个额定电压产品,本标准作此补充。
表 7 乙丙橡胶(EPR)和硬乙丙橡胶(HEPR)绝缘标称厚
7 屏蔽 所有电缆的绝缘线芯上必须有金属屏蔽 , 可以在单根绝缘线芯上也可在几根绝缘线芯上包覆金属屏蔽。 当单芯和三芯电缆绝缘线芯需要屏蔽时,应由导体屏蔽和绝缘屏蔽组成,除下列两种电缆外,其他电缆均应有屏蔽。 a)额定电压 3.6/6(7.2) kV EPR 和 HEPR 绝缘电缆,如用绝缘厚度圈套的一种结构时,可用无屏蔽结构,详见表7 ; b)额定电压 3.6/6(7.2) kV PVC 绝缘电缆采用无屏蔽结构。 电缆屏蔽除应符合本章规定外,还应符合附录 G (标准的附录)的规定。1〕 7.1 导体屏蔽 导体屏蔽应是非金属的,由挤包的半导电料或在导体上先包半导电带再挤包半导电料组成,挤包的半导电料应和绝缘紧密结合。 7.2 绝缘屏蔽 绝缘屏蔽应是由非金属半导电层与金属层组合而成。 每根绝缘线芯上应直接挤包与绝缘线芯紧密结合或可剥离的非金属半导电层。 然后对每根绝缘线芯或缆芯也可绕包一层半导电带或挤包半导电料。 金属屏蔽层在包覆在每根绝缘线芯或缆芯的外面,并应符合第 10 章的规定。 8 三芯电缆的缆芯、内衬层和填充物 三芯电缆的缆芯与电缆的额定电压及每根绝缘线芯上有否金属屏蔽有关。 下述 8.1 到 8.3 不适用于有护套的单芯电缆的缆芯。 8.1 内衬层与填充物 8.1.1 结构 ————————— 采用说明: 1〕此规定为本标准所作补充。
内衬层可以挤包或绕包。 圆形绝缘线芯电缆只有在绝缘线芯间的间隙被密实填充时,才可采用绕包内衬层。 挤包内衬层前允许用合适的带子扎紧。 8.1.2 材料 用于内衬层和填充物材料应适合电缆的运行温度并和电缆绝缘材料相兼容。 8.1.3 挤包内衬层厚度 挤包内衬层的近似厚度应从表 8 中选取 表 8 挤包内衬层厚度
8.1.4 绕包内衬层厚度 缆芯假设直径为 40mm 及以下时,绕包内衬层的近似厚度取 0.4mm;如 大于40mm时,则取0.6mm。 8.2 具有统包金属层的电缆(见第9章) 电缆的缆芯外应包覆内衬层.内衬层和填充物应符合 8.1 规定。除纵向阻水天电缆外,内衬层应采用非吸湿材料。 电缆的每个绝缘线芯均采用半导电屏蔽的统包金属层时,其内衬层应采用半导电材料,填充物也可采用半导电材料。 8.3 具有分相金属层的电缆(见第10章) 各个绝缘线芯的金属层应相互接触。 若电缆分相金属屏蔽芯外具有同样金属材料的统包金属(见第 9 章),电缆的缆芯应包覆内衬层,内衬层和填充物应符合8.1规定.除纵向阻水型电缆外.内衬层和填充物应采用非吸湿性材料.内衬层填充物也可采用半导电材料。 当分相与统包金属层采用的金属材料不同时,应采用符合 14.2 中规定的任一种材料挤包隔离套将其隔开,对于铅套电缆,铅套与分相包覆的金属层之间的隔离,采采用符合 8.1 规定的内衬层。 若电缆没有统包金属层(见第 9 章),只要电缆外形保持圆整,可以省略内衬层。
9 单芯或三芯电缆的金属层
本标准包括以下类型的金属层: a)金属屏蔽(见第10章); b)同心导体(见第11章); c)金属套(见第12章); d)金属铠装(见第13章)。 金属层应为上述的一种或几种型式 ,包覆在三芯电缆的每个绝缘线芯或单芯电缆上时应采用非磁性材料。 也可采取某些措施使金属层周围具有纵向阻水性能。
10.1 结构 金属屏蔽应由一根或多根金属带,金属编织,金属丝的同心绞合层或金属丝与金属带的组合结构组成。 金属屏蔽可以是金属套是在统包屏蔽情况下符合10.2的铠装。 选择金属屏蔽材料时,应特别考虑存在腐蚀的可能性,这不仅为了机械安全,而且也为了电气安全. 金属屏蔽绕包的搭盖和间隙应符合本标准附录 G(标准的附录) G4.2 和 G4.3规定; 10.2 要求 金属屏蔽的尺寸应符合本标准附录 G(标准的附录) G4.2 和 G4.3 规定;金属屏蔽中铜丝的电阻要求应符合 GB/T 3956规定。 10.3 不带半导电层的金属屏蔽 额定电压为3.6/6(7.2) kV PVC EPR 和 HEPR 绝缘TSHXFXH004-2019社会单位消防安全评估导则,采用金属屏蔽时不需要有半导电层。
11.1 结构 选用同心导体结构和材料时,应特别考虑存在腐蚀的可能性,这不仅为了机械安全,而且也为了电气安全. 11.2 要求 同心导体的尺寸、物理性能及其电阻值等要求,应符合GB/T3956 规定。 11.3 使用 电缆如采用同心导体结构,可在三芯电缆的内衬层上,对单芯电缆也可以十目所视在绝缘上、半导电绝缘屏蔽层上或适当的内衬层上包覆同心导体层。
13.1 金属铠装类型 本标准包括铠装类型如下: a) 扁金属丝铠装: b) 圆金属丝铠装: c) 双金属带铠装: 13.2 材料 圆金属丝或扁金属丝应是镀锌钢丝、铜丝或镀锡铜丝、铝或铝合金丝。 金属带为钢带、镀锌钢带、铝或铝合金带,钢带应采用具有商品质量认可的热轧或冷轧钢带。 在要求铠装钢丝满足最小导电性的情况下,允许在铠装层中嵌入足够的铜丝或镀锡铜丝,并应确保达到这项要求。 选择铠装材料时,尤其是铠装作为屏蔽层使用时,应特别考虑存在腐蚀的可能性,这不仅为了机械安全,而且也为了电气安全。 除特殊结构外,用于交流回路的单芯电缆尖采用非磁性材料。 注:用于交流回路的单芯电缆铠装如采用某种特殊结构,电缆载流量仍将大为降低,应慎重选用1〕 13.3 铠装的使用 13.3.1 单芯电缆 单芯电缆如果没有屏蔽,其铠装层之下应有一层符合8.1.3或8.1.4规定的挤包或绕包内衬层。 13.3.2 三芯电缆 三芯电缆需要地,铠装应包覆在符合8.1规定的内衬层上。 13.3.3 隔离套 当铠装下的金属层与铠装材料不同时,必须用14.2中规定的一种材料,挤包一层隔离套将其隔开。 铅套电缆如有铠装层时,应采用隔离套或符合13.3.4规定的金属带垫层。 如果在铠装层下采用隔离套,可以由其代替内衬层或附加在内衬层上。 在金属层外具有纵向阻水结构的电缆不需要采用隔离套。 挤包隔离套的标称厚度Ts(以mm计)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Ts=0.02Du+0.6 式中:Du —— 挤包该隔离套前的假设直径,(mm) 。 计算按附录 A (标准的附录)所述进行,计算结果修约到 0.1 mm 见附录 B(标准的附录)。 非铅套电缆的隔离套标称厚度应不小于1.2 mm,若隔离套直接挤包在铅套上,隔离套的标称厚度应不小于 1.0 mm 。 13.3.4 铅套铠装电缆的包带垫层 铅套涂层外的包带垫层可采用浸渍纸带或两层浸渍纸带与一层或多层复合浸渍纤维材料的组合结构。 垫层浸渍剂为沥青或其他的防腐剂,对于金属丝铠装,浸渍剂不能直接加到金属丝上。 也可采用合成材料带代替浸渍纸带。 铅套和铠装之间的包带垫层,在铠装后总厚度的近似值应为 1.5 mm 。 13.4 铠装金属丝和铠装金属带的尺寸 铠装金属丝和铠装金属带应优先采用下列标称尺寸: 圆金属丝:直径 0.8,1.25,1.6,2.0,2.5,3.15 mm; 扁金属丝:厚度 0.8 mm;
———————————
采用说明: 1〕前版标准实施中,采用某种特殊结构铠装的单芯电缆用于交流回路时均出现载流量大为降低的现象,为此,本 标准补充此注释。
13.5 电缆直径与铠装层尺寸的关系 圆铠装金属丝的标称直径和铠装金属带的标称厚度应为分别不于表 7 和表 8 规定的数值。 表 7 圆铠装金属丝标称直径
表 8 铠装金属带标称厚度
扁金属丝的标称厚度应取,0.8mm。 13.6 双金属带铠装 金属丝铠装应很紧密,即相邻金属丝间的间隙很小.必要时,可在扁金属丝铠装和圆金属丝铠装外疏绕一条最小标称厚度为0.3mm的镀锌钢带,钢带厚度的偏差应符合17.7.3规定。 13.7 双金属带铠装 采用金属带铠装时,内衬层厚度除应按 8.1 规定选用外,还应同时采用包带垫层加强。如果铠装金属带厚度为 0.2mm,内衬层和附加包带垫层的总厚度应按 8.1 的规定值再加 0.5mm;如果铠装金属带厚度大于 0.2 mm ,内衬层和附加包带垫层的总厚度应按8.1 的规定值再加 0.8 mm 。 内衬层和附加包带垫层的总厚度不得小于规定值的 80% ——0.2 mm . 如果有隔离套或挤包的内衬层并且满足 12.3.3 规定时,则不必加包带垫层。 金属带铠装应螺旋绕包两层,外层金属带的中间大致在内层包带间隙上方,包带间隙应不大于金属带宽度的 50% 。
15.1 环境温度 除非另有规定,试验应在环境温度(20±15)℃下进行。 15.2 工频试验电压的频率和波形 工频试验电压的频率应在 49 Hz~61 Hz;波形基本上为正弦波,引用值为有效值。 15.3 冲击试验电压的波形 按 GB/T 3048.13 规定,冲击波的波前时间为 1μs~5μs,半峰值时间在 40μs~60μs 之间上海中心幕墙施工方案汇报(远大).rar,其他方面与 GB/T 16927.1 规定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