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三线东段隧道工程第三标段EPC项目经理部环境保护方案(15P).doc

西三线东段隧道工程第三标段EPC项目经理部环境保护方案(15P).doc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doc
资源大小:0.1 M
标准类别:其他标准
资源ID:389121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西三线东段隧道工程第三标段EPC项目经理部环境保护方案(15P).doc

3)负责分管部门HSE 重大事项的决策;

4)负责分管部门HSE 年度工作目标的审定和实施。

2)负责项目设计管理、质量管理、信息文控、竣工资料管理等工作。

3)负责组织编制审查相关的技术方案和管理文件,组织开展技术攻关。

电焊机安全操作交底4)组织职能部门进行工程项目的交工验收。

1)组织建立和维护HSE 管理体系,并负责体系运行管理;

2)组织制定并实施项目HSE 规划和计划;

3)制定HSE 管理体系审核计划,组织HSE 管理体系审核活动;

4)处理HSE 体系运行中的有关问题;

5)负责HSE 的专业技术管理,为项目HSE 决策提供技术支持;

6)组织对各部门、各工区实施HSE 工作计划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监测;监督检查各分包商员工健康安全与环境的教育培训工作;

7)负责组织重大特大事故的调查和处理;

8)组织HSE 科研和学术交流;

9)组织安全评价、环境影响评价和水土保持评价;

10)组织HSE“三同时”检查和安全、环保设施的交工验收;

11)负责工程所需的安全、健康、环保产品以及各供应商资质的检查和评审工作。

1)负责管理设计阶段的安全设计工作的执行;

2)负责编制线路设计方案和水工保护设计方案,

3)负责设计过程安全健康、危害及环境因素的识别,并形成记录,根据评价结果按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要求实施纠正与预防;

1)负责HSE 管理、监测等工作中所需要的设备、材料、仪器、药品等物资供应工作;

2)保证为EPC 项目部工作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

3)保证项目所有供应商和相关部门有良好的HSE 管理体系,与供应商进行HSE 信

4)负责编制危险化学品的运输方案,做好有毒有害物品在储运中的安全和防止环境污染。

1)参与危险源辩识和环境因素的识别。

2)在制定工程施工方案中贯彻项目HSE 的政策要求;

3)对作业人员进行技术指导;

4)参与HSE 管理体系的审核;

5)参与安全、环保“三同时”检查和安全、环保设施竣工验收;

6)参与制定HSE 的方针、目标和年度计划。

7)参与事故调查、分析。

1)编制、评审分包合同、提出有关HSE 要求;

2)监督检查与各工区合同中有关HSE 条款的落实情况;

3)参与有关HSE 管理规定的制定。

1)负责做好质量检查过程中的健康、安全、环保工作;

2)参与HSE 管理体系的审核;

3)参与事故调查、分析。

6.2.12对外协调部

1)负责做好征地工作中的健康、安全、环保工作;

2)负责了解当地风土人情、当地流行病、地方病状况,为项目部和工区搞好疾病防治做好准备;

3)负责调查提供当地交通、文物、动植物分布情况,为项目部和工区落实保护措施提供资料。

4)负责外部信息交流与协商沟通,并做好记录,交与有关承办人。

6.2.13信息文控部

1)负责项目部HSE 信息的收集、传递、整理、归档工作;

2)负责监督检查文件、记录的收发、登记、传递、利用情况。

6.2.14综合管理部

1)做好各级HSE 管理机构和HSE 岗位人员的调配,明确各岗位的HSE 职责;

2)办理各类人员岗位津贴等有关补助,对职工进行岗位HSE 技能培训,参与组织HSE 应急演习;

3)办理与HSE 有关的奖惩。

6.2.15各施工分部

1)全面负责施工现场的HSE 管理;

2)建立并实施与EPC 项目部HSE 管理体系基本一致的HSE 管理体系;

3)根据具体情况规定本单位各级人员的HSE 职责,并监督实施;

4)根据EPC 项目部的要求建立并保存HSE 记录,报告HSE 情况。

7.2 按照业主项目部的要求建立环境保护体系,编写环境保护方案,并上报监理部及业主审批。

7.3 施工前,对施工人员进行环保法规知识和业主有关环保要求的培训和考核。

7.4 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国家和地方的环保法律法规及业主的要求做好环境保护工作。

7.5 严格按施工组织设计和环境保护方案中防治扬尘、噪声、固体废物和废水等污染环境的控制措施组织施工。

7.6 施工现场应建立环境保护管理体系,责任落实到人,并保证有效运行。

7.7 对施工现场防治扬尘、噪声、水污染及环境保护管理工作进行经常性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我部将对各分部及施工作业队环境保护工作进行考核,考核不合格者将视情节给予通报批评、处罚、甚至红牌罚下。

8.1.1国家和地方有关环境方面的法律、法规和环境保护的目标、指标,业主有关环保的要求,环保方案,我部制定的有关环境保护方案。

8.1.2遵守环境方针与工作程序,以及符合环境计划要求的重要性。

8.1.3认识到偏离规定的工作程序可能带来的后果,以及预防和补救措施。

8.1.4保护野生动物和植物的方法及隧道附近的动植物分布情况。

8.1.5保护历史文物、文化古迹的方法及隧道附近文物分布情况。

8.1.6减少、收集和处理废弃物的方法。

8.1.7管理、存放及处理危险品、燃油和机油的方法。

8.1.8保护水源的方法及隧道附近经过的水源地、水域等;

8.2 施工过程中采取的环保措施

8.2.1 作业带控制

8.2.1.1施工作业带必须严格按照征用土地施工,不能任意扩大、扩宽作业带。在施工带以外,不准随意砍伐、推倒和轧压树木和植被。

8.2.1.2在施工过程中,车辆、设备必须在规定的施工便道上行驶,严禁由于人烟稀少、没有农田等原因而随意碾压,致使地表土壤、植被遭到破坏,确实保护好施工所经过地带的植被和土壤.

8.2.1.3场地准备:场地清理严格限制在作业带范围内,平整场地的人员应尽量不破坏场地表面,不要触及原有的根系,植物可以从地面切断,不要伤根,这样,它可能会重新萌芽生长。当平整后的伴行道路或施工便道作业带穿越农田时,必须保留表层土,在施工过程中,表层土的堆放必须与下层土的堆放隔离开来。

8.2.2 动植物保护

8.2.2.1不准破坏动物巢穴,不准随意捕杀动物,不准食用国家规定的野生保护动物,不可骚扰和喂养和猎杀野生动物。

8.2.2.2不准乱挖、乱采野生植物和药材。

8.2.2.3注意保护风景区、自然景观、湿地、自然保护区等的环境。

8.2.3 大气污染防治

8.2.3.1施工现场应采取有效措施,做到不泥泞、不扬尘。施工现场的材料存放区、拌合楼等场地必须平整夯实并封闭。

8.2.3.2遇有四级风以上天气不得进行露天场地加工、转运以及其他可能产生扬尘污染的施工。

8.2.3.4水泥和其它易飞扬的细颗粒建筑材料使用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扬尘。

8.2.3.5加强设备维护,降低设备尾气造成的污染。

8.2.4 水源保护及污水控制

8.2.4.1设备和车辆的清洗尽量在固定场所进行,禁止将含有油污的污水直接排放到河流、水库和农田,严禁在河流、水域中洗车。

8.2.4.2机器设备维修时,对各种油料的渗、漏、溢、滴,要采取与地面的隔离措施,防止污染地面。

8.2.4.3液体材料的空包装、容器应放置在距离水体较远的地方,下面应铺垫塑料布。

8.2.4.4在水土流失地段,施工结束后,及时恢复地貌,减少水土流失。

8.2.4.5在隧道洞口设置三级沉淀池,定期检查,使废水达标排放。

8.2.5 废弃物控制管理

8.2.5.2现场钢材的边角料、设备包装物、空电缆盘应集中放置在一个不影响施工和交通的场地内。

8.2.5.3废油处理应送到指定的地方进行,可用于再生或有控制地燃烧,也可以烧毁处理。

8.2.6 噪声控制

8.2.6.1加强设备的维护管理,降低设备噪声。

8.2.6.3进行夜间施工作业的,应采取措施,最大限度减少施工噪声。

8.2.6.4对人为的施工噪声应有管理制度和降噪措施,并进行严格控制。承担夜间材料运输的车辆,进入施工现场严禁鸣笛.装卸材料应做到轻拿轻放,最大限度地减少噪声扰民。

8.2.7 工程结束恢复地貌要求

8.2.7.1地貌恢复总体要求

a 要把伴行道路、施工便道和其它土壤曾经被破坏的、与项目有关的地区恢复到其原来地貌和坡度,保护水资源和土壤,尽最大可能恢复受扰地区的原有状况和使用情况。

b 在工程完成后,当把所有灌溉沟渠以及供牲畜和野生动物用的人造的、或天然的水源加以修整、恢复到施工前的状态。如在施工或恢复过程中一些设施遭到破坏,可根据具体需要,提供临时性的措施(例如:水源、通路等)。

c 在河流穿越处要恢复原来的河道梯度和外形。

8.2.7.2典型地貌恢复要求

a 耕地:对于耕地,先保留表层原土,施工完成后恢复原有表层土,恢复土地的使用功能。

b 陡坡和山区: 当回填完成后,作业区应重新平整到大体上接近原来的地形;在最终平整后,应让土表保持留有大土块的粗荒状态以减轻土壤被冲刷的潜能和为种子发芽提供一个较好的条件。

c.林地:当施工完成后,清除表面大块石和混凝土,回填一定的土壤,根据地方政府或有关部分管理规定,载种相邻地面同等或相近的树木。

7.2.8.1隧道弃渣场地严格按照当地环保部门的具体要求合理调整,充分利用,选择地势低洼、植被稀疏、远离线路的地方堆弃,严禁侵占河道、湖泊、水库。弃渣完毕后,应采取排水、护坡等防护措施,并切实做好景观与植被恢复工作。

7.2.8.2隧道弃渣场的防护措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步进行,做到随弃随防,避免施工期间造成大量水土流失。隧道施工中产生的废水应经沉淀、隔油等处理后综合利用,不得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沟河流。

8.2.9 隧道通风防尘

8.2.9.1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通风技术及工、机、料的管理,风管安装必须做到平、直、顺,以减小管路沿程阻力和局部阻力。

8.2.9.2风机应设专人值班,根据具体情况开关风机和调节风机的风量,以达到节约用电的目的。

8.2.9.3通风的每个阶段均应进行一次系统的测试,测试内容包括气象条件、管路风量和风压、作业区段的有害气体和粉尘浓度以及风机安设位置对各断面风速的影响等。以便及时对通风系统作局部调整,满足施工需要。

8.2.9.4为了保证风机能够正常启动和运转,必须为风机提供合适的供电设备。

8.2.9.5加强日常通风检测,保证足够的风量和风压,并且要爱护通风管路,避免对通风管路的破坏,降低漏风率。

8.2.9.6洞口风机需要安设在距离洞口30m以外的上风向,避免发生污风循环;风管出风口距开挖工作面的距离不许超过45m。

8.2.9.7因为所选择的风管直径较大,必须保证隧道有足够的净空,避免发生过往车辆和机械刮破风管而影响施工。

8.2.9.8采用无轨运输时,运输车辆的尾气排放口必须安设净化装置,以降低对隧道内施工环境的污染程度。

8.2.9.9采用水幕降尘器降尘、湿式凿岩,出碴前用水淋湿全部石碴等措施降低粉尘浓度。

8.2.10 森林防火

8.2.10.1森林火灾预防:由安质部开展经常性的森林防火宣传教育,提高全体职工的森林防火意识;规范生产、生活用火行为,严格控制和管理林区野外火源;加强对高火险时段和危险区域检查监督,削除各项火灾隐患;有计划地烧除可燃物,全面提高预防森林火灾的综合能力。

8.2.10.2信息报送和处理:一般火情,应当逐级上报,出现下列重要火情之一时,应立即报告当地森林防火应急指挥部。

8.2.10.3扑火原则:在扑火过程中,首先要保护人民生命财产,扑火人员、工人和重要设施的安全;在扑火战略上,尊重自然规律,采取“阻、打、清”相结合,做到快速出击、科学扑火,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在扑火战术上,要采取整体围控,各个歼灭,彻底清除;阻隔为主,正面扑救为辅等多种方式和手段进行扑救,减少森林资源损失。

8.3 营地环境保护

8.3.1保持营地内清洁,不准乱扔废物,废物分类收集,集中处理。

8.3.2尽可能不用下渗的方式处理废水泉宏路及12米竖向支道施工组织设计,以免破坏浅层水源。

8.3.3食堂的物品应及时消毒,生、熟食应分类存放,做好灭蚊蝇工作。

8.3.5可能造成严重烟雾和有刺激味的材料不应燃烧。

8.4 沿线文物古迹保护措施

8.4.1在施工过程中,如新发现古遗址、古墓葬,或在开挖过程中发现地下埋藏有文物,应立即停工,并将情况报告现场环保(HSE)人员,环保人员要组织保护好现场,并快速报告当地文化(文物)行政管理部门。

8.4.3对施工中无法避开而必须迁移或拆除的,其方案按照该文物保护单位级别,征求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同意后进行。

某智能大厦框架结构施工组织设计8.5 河流、山区地段等特殊地段的环保措施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