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某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可编辑版.docx

某某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可编辑版.docx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docx
资源大小:0.1 M
标准类别:其他标准
资源ID:388263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某某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可编辑版.docx

本项目计划投资2000万元,其中,中央专项资金800 万元,某某市政府专项投资1200 万元(由于技术中心和重点实训室的建设、共享型专业教育资源库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以及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软硬件平台建设、社会服务与对口支援在后面有专项建设方案和资金安排,因此这里讲的资金投入主要指各重点专业和专业群建设模式和课程体系建设经费)。

●以商务英语专业为重点的商务外语专业群

商务英语专业学制为3年。经过三年系统的专业训练,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和商务实践能力,毕业后能立即适应我国加入WTO后的各种国际商务活动的工作需要。本专业经重点建设后,全日制在校生规模将达到1440人,专业群内各专业在校人数达到2200人,承担涉外和外资企业从业人员培训、职业能力培训等对外培训5000余人次/年,带动商务日语、应用德语、应用法语等4个专业的发展,建成将语言、商务、实践结合在一起,以外国语言应用为特征的商务外语特色专业群。

我们认为加强对本专业的重点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商务英语专业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大户,在我国1100多所高职院校中,有450多所开办了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与普通本科院校相比,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应在办学理念、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实践等多个方面具有自己的特色。然而,由于我国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办学实践历史较短,商务英语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却一直面临着诸多挑战。首先,学科型教育的观念根深蒂固,富有高职教育特色的商务英语办学模式难以确立;其次科教花园施工组织设计,生源素质不高,影响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建设和发展的水平;再次,师资专业化水平不高,影响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建设和发展的后劲。第四,教学资源不够丰富,每个学校都在单打独斗,急需一个共享型教学资源平台使有效的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可见,我国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迫切需要示范性的借鉴,国家示范性专业建设将为商务英语专业突破瓶颈寻求发展提供良好的机遇。

本专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经重点建设后实现上述建设目标和内容是完全可行的:

(1)是我校的老牌专业之一, 1994年开始招生,已为社会培养合格的毕业生1千余名,现有在校生823名。2005年,本专业被评为广东省高职高专示范性专业。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本专业已初步形成中国高职外语教育的知名品牌。

(2)现有25位专职教师,拥有全国知名的高职商务英语教育教学专家徐小贞教授,80%的教师拥有硕士及以上的学位,60%的教师有海外留学或进修的经历,84%的教师达“双师”标准,45%的教师具有外资企业或涉外企事业单位工作经验,此外,还聘请了5名外籍教师常年在本专业任教。

(3)自2000年以来,本专业作为主办单位和特约嘉宾,在全国高职外语教育学术研讨会上做大会主旨发言累计达20余场,累计接待国内外200余所学校来校参观考察。教育部长周济曾亲临商务英语专业实训室检查指导工作。具有国家级教研科研课题研发经验,已完成了1项广东省中英职教国际合作项目,正进行的有中国外语教育基金项目1项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

(4)“商务现场口译”获评国家级精品课程,“商务英语写作”、“国际商务交际”被立项为校级“自主学习型”网络课程。开发了商务英语、公共英语、专业英语等3个系列、6套、近50余本教材,其中1套为国家“十五”教材,2套为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1套获国家教材畅销奖。

(6)是全国唯一的商务部中国国际贸易学会的“全国国际商务英语培训认证考试中心”,标志着本专业在打造“中国BEC”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7)成功申办了教育部高职高专商务英语师资培训项目,并于2006年暑期成功举办了首届全国高职商务英语师资“英国职业资格证书标准及其在商务英语专业教学中的应用”专题培训班。

●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为重点的电子制造专业群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制为3年、4年,分设数字音视频、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电子工艺与管理四个专业方向。经过三年系统的专业训练,使学生毕业后能从事电子产品装配与测试、电子加工工艺编制、电子工艺设计与开发及电子生产管理、品质管理、设备维护、售后服务等方面的工作。本专业经重点建设后,全日制在校生人数将超过1300人,各类培训每年超过1000人次,带动应用电子技术、医疗电子工程等4个专业的发展。形成以电子信息技术产业链为特征的电子制造特色专业群。

加强对本专业的重点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电子信息产业是某某的支柱产业,某某市是我国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2005年,某某电子信息产业产值为3982.73亿元,增长37.8%,占某某工业总产值的58%,占广东省电子信息产业产值的34.4%,占全国电子信息产业产值的11.4%,占某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93%。“十一五”期间,某某市将重点发展平板显示、数字视听、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和半导体照明等电子信息产业。据测算,平板显示产业将产生和新增工业总产值近3000亿元;数字电视市场规模将由400 亿元扩张到5000亿元,由此带动的产业链市场价值更将以千亿元计算;集成电路制造产业将获得800亿巨资的投入,随着规划建设的2平方公里集成电路产业园区的建成和投入使用,其市场前景十分广阔;半导体照明产业在3到5年内产值将超1000亿元人民币。随着电子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逐年上升。预计未来五年内,某某数字视听与平板显示产业需要人才超过15000人,集成电路与半导体照明产业需要人才6000人。从人才结构看,专科层次的高技能人才需求量最大,超过75%。可见,随着电子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需求的逐年上升,加强对本专业的重点建设显得十分必需。

本专业基础雄厚、成绩卓著,经重点建设后实现上述建设目标是完全可行的。

(1)是我校最早成立的专业之一,设置于1994年, 2000年被确定为省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001年被确定为全国教学改革试点专业, 2002年教育部将其确定为全国精品建设专业。

(2)建立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良好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有专任教师30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和高级工程师12人,博士4人,硕士23人,技师11人;

(3)重视教学改革,率先提出并实施了“双循环”、“核心实例贯穿”教学法,承担教研项目15项,其中两项分获广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某某市科技局项目6项,累计纵向科研经费超过300万元,承担企业横向课题12项,总经费100多万元;主编并出版高职教材22本,在编教材15本;

(4)建有电子技术、现代音像技术、电子生产工艺等14个实训室,仪器设备价值2000余万元;建立了包括康佳电子、TCL、创维、赛意法、国微等在内的20余家校外实训基地,并与国微、康佳等企业共同实施了校企联合培养计划;

(5)创新教育成效显著,本专业学生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累计获奖超过100人次,在全国高职院校电子类专业中名列前茅。

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重点的计算机专业群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制为3年,分设系统集成与监理、网络编程、信息安全与网络管理3个专业方向。经过三年系统的专业训练,使学生既掌握信息系统集成、信息工程监理、网络编程、网络管理和网络安全的基本技术,又具有很强的实际操作能力,毕业后能立即适应计算机网络技术方面的工作岗位。本专业经过重点建设后,2008年全日制在校学生规模将超过700人,各类培训和技能鉴定将超过1000人次,并带动计算机应用、软件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信息管理等4个相关专业的发展,形成以计算机技术应用为特征的计算机特色专业群。到2008年专业群累计招生规模1080人,在校生规模达到3000人。

加强对本专业的重点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2005年我国信息经济领域的增加值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0%,地市以上政府80%的业务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网络已经延伸到了各行各业。2004年《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推进职业教育若干工作的意见》就将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列为紧缺型人才。为了全面促进信息化建设,某某市政府确立了建设“数字某某”和“软件大市”的目标,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改造传统产业,在2010年前后使某某市形成信息社会的雏形。因此,计算机网络技术作为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在未来的5年中将成为某某市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点,市场将需要大量的网络技术人才。目前某某市高校每年培养的网络技术专业人才不足400人,加上招聘的外地高校毕业生也不到1500人,而企业对网络人才的需求为每年5000人以上,远远不能满足某某对网络人才的需要。

本专业自开办以来在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国内计算机网络技术教育中具有较大的影响力,经重点建设后实现上述建设目标是完全可行的:

(1)本专业2006年被选为“广东省高职高专示范性建设专业”;已建成一门国家级精品课程(网络互联技术);建设了一个与实际生产环境相一致的网络技术实训平台(拥有Cisco网络技术、华为3Com网络技术、Symantec信息安全、异构网络技术、网络工程和网络操作系统等6个实训室);“计算机技术实训室”2005年成为“广东省高技能人才培养实训基地”,2006年又成为“中央财政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获得了中央财政的支持;初步形成了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系列化教材,出版了高职类教材11本,即将出版的教材有4本,这些教材基本涵盖了专业各个方向;

(2)有一支拥有国际权威IT认证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专业教师至少具备一种以上资格认证,有CCIE网络专家2位,外籍CCIE网络专家1位;

(3)确立了“追随主流技术,走国际化道路”的目标,与Cisco、华为3Com、SUN等国际著名IT企业建立了紧密型合作关系,获得其软、硬件设备捐赠;合作建立了“思科网络技术学院”、“华为3Com网络学院”,免费获得企业教育资源;加入了SUN的教育合作计划等等;

(4)重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鼓励学生通过多动手多设计来培养创新能力,学生技能水平较高,均拥有CCNA、HCNE、Java及CIW security Maiter等著名的初级国际IT认证证书,部分学生拥有HCSE之类的高级证书,尤其是有50多名同学获得了思科网络顶级专家CCIE证书GB50695-2011涤纶、锦纶、丙纶设备工程安装与质量验收规范(2023年局部修订).pdf,还有许多同学获得了CIW security Associate这种网络界顶级认证证书,在就业市场上具备了很强的竞争力,近三年学生的就业率都达100%;

(5)面向社会开展了CCNA、HCNE、CCNP国际IT认证培训和IPMP国际项目管理师培训。

●以汽车运用技术专业为重点的汽车与交通专业群

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学制为3年,设有“汽车检测诊断技术”和“汽车鉴定评估技术”两个专业方向,经过三年系统的专业训练,使学生熟悉现代汽车及其电子控制系统的结构和原理,能利用先进的仪器设备检测和诊断汽车的性能及故障,掌握汽车驾驶技术,具有较强的汽车维修、检测、故障诊断能力以及鉴定与评估业务能力,毕业后能从事汽车维修、检测、鉴定、评估、理赔等工作。本专业是某某市高校唯一的一个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的培养基地,是汽车交通类龙头专业,其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及实训室建设方面的探索和实践,将直接促进我校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汽车电子技术和交通安全与智能控制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本专业经重点建设后,全日制在校生规模将达到600人,其他带动专业在校生1200人,承担对外培训人数2000~2500人次/年,接受师资委培20~25名(半年期以上),举办短期骨干师资培训班3~5期,培训师资120~200名;接纳兄弟院校学生500~700名进行短期(2~4周)强化培训。带动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汽车电子技术、汽车鉴定与评估、交通安全与智能控制等4个专业的发展,建成核心课程共享型的汽车与交通特色专业群。

加强对本专业的重点建设是十分必要的:根据相关权威咨询机构的统计分析,至2005年中国汽车保有量已经超过2900万辆,此后将保持着每年净增加200万辆的增长速度。广东省提出,到2010年汽车产能计划达到160万辆,并力争把汽车工业发展成为广东省的支柱产业,使广州成为中国的三大汽车生产基地之一。某某市近年提出产业适度重化,重点发展装备制造、汽车整车及零部件、化工等产业,为汽车产业在某某的崛起提供了契机。目前某某市已成为全国最主要的汽车电子产业生产和研发基地之一,哈飞、比亚迪、五洲龙等汽车整车生产企业也相继落户某某。2005年中国汽车后市场规模达到1000亿元;到2010年中国汽车售后市场规模将达1900亿元。广东省作为全国最大的经济省份,汽车保有量总量全国第一,汽车销量占全国总销量的1/3。某某市的汽车保有量超过100万辆。中国汽车维修行业有20多万多家企业,240万名从业人员,每年需要新增近30万从业人员。目前某某市的汽车修理厂约2500家,汽车维修人员约5万人。某某市每年新增汽车数量12万辆以上,每年需新增4000~6000人从事汽车售后服务工作。但在中国汽车维修队伍中,70%以上的从业人员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真正具有汽车零部件故障诊断能力的优秀技工不足20%。世界上汽车发达国家的汽修企业,一般高级技工和中级技工的比例已分别达到29%和35%,而我国的比例一般却在5%和25%以下。我国目前汽车维修从业人员技术素质不高已成为制约汽车维修业发展的瓶颈。据教育部、劳动部调研分析,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大幅度上升,2004年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率最高的10个专业中本专业排在第四位。2003年12月,国家六部委启动“实施职业院校制造业和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决定优先培养汽车运用与维修等四个专业领域的技能型紧缺人才。因此,重点建设汽车运用与维修类专业,为地方经济提供充足的高水平技能人才是当务之急。

本专业自开办以来在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优异的成绩DB37/T 4075-2020 人员密集场所疫情防控智能化信息系统建设指南.pdf,经重点建设后实现上述建设目标是完全可行的。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