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挝中汇能源植物规模化实验种植可行性研究报告可编辑版.docx

老挝中汇能源植物规模化实验种植可行性研究报告可编辑版.docx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docx
资源大小:0.1 M
标准类别:其他标准
资源ID:388257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老挝中汇能源植物规模化实验种植可行性研究报告可编辑版.docx

第四章 实验技术方案设计

根据老挝境内的自然地理及气象概况,以及蓖麻的生态特性,如何选择适应于老挝境内规模化“三高一低”栽培的蓖麻品种,以及如何因地制宜制定蓖麻综合产业开发技术方案?唯一的方法就是:通过蓖麻规模化栽培实验,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其生理生化变化,才能选育出适宜于老挝栽培,且综合经济性状优良的品种,以及因地制宜制定蓖麻综合产业开发技术方案,并有效降低和避免因品种不适应造成的经济损失风险。

实验方案制定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良种选择与高效栽培技术结合原则

要想获得蓖麻种植的“高产、优质、高效、低耗”,不仅要选择优良品种,还要有“良法”,即高效的栽培农艺技术措施2010广东省建设工程造价依据技术交底-建筑与装饰工程综合定额,才能充分发挥良种优势,满足规模化发展需要。

所以,选择优良品种的同时,探索出较“优化”的栽培技术“组合”,是很有必要的。

根据蓖麻不同品种所特有的特征特性,因地制宜地制定符合老挝生态环境的栽培技术措施,以充分发挥不同地域的生产潜力,实现“三高一低”的栽培要求。

本实验充分考虑到老挝农业的发展现状,以及老挝的耕种习惯,制定符合老挝发展现状、易被老挝农民接受的种植方法进行实验。

播种期、出苗期、开花期、开花期株高、开化期离地10㎝高茎杆粗度、开花期分枝数、结果期、单株花序数、花序挂果数、花序结实率、单穗粒重、单株粒重、抗病抗虫性、耐旱耐涝性、产籽量、出油率。

5.5.1 实验地块选择

试验地的选择应遵守以下基本原则:交通方便,劳动力充足,

5.5.2 实验品种选择

品种选择原则:选择引进品种原地方自然条件与老挝当地自然条件近似品种,其纬度、海拔、种源气候等几方面可以作为参考因素。选择同纬度地区品种作主栽品种,主要包括泰TCO202、泰208、淄蓖101、淄蓖5号等。各品种简要介绍如下:

泰TCO202是多年生有刺类型,原产于中美洲,由法国阿图公司所属蓖麻部的育种基地育成,1997年泰国从法国引进亲本,在国内进行杂交制种。该品种生长势强,性状稳定,抗旱耐瘠薄,增产潜力大,适应性广。

2005年贵州宏宇蓖麻产业有限公司在老挝北部省份琅勃拉邦种植100公顷,其生长情况良好,表现产量在亩产200公斤以上。

泰国208属一年生矮杆早熟品种,一般出苗后40—50天开花,110—120天采收第一批,180天采收完毕,单产1.5—2吨/公顷。其突出特点是生长期短,从播种到采收结束只需要180天,在泰国常用来与玉米、稻谷、花生等作物轮作,或与泰101等多年生蓖麻间作。

淄蓖101品种是山东淄博农业科学院1996年利用泰国引进品种资源中抗病矮杆变异株,经连续6代系统选育,育成的中晚熟、特抗旱、耐肥水、耐湿热、中穗大粒型蓖麻新品种。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优质、抗病、生长势强、适应性广等突出特点。1999年在海南三亚粗沙地100天不降水的恶劣环境下,其它品种全部干枯死亡,淄蓖101仍有部分产量。

山东家祥蓖麻研究所所长黄家祥用育成的大穗型绿茎杆、早熟蓖麻雌性系做母本,外引种质资源育成的红茎杆、大粒型、高抗病、特抗旱自交系做父本,采用“二系法”杂交配制的高产优质多抗蓖麻杂交一代种。一般亩产300公斤,高产栽培亩产400公斤以上,2000—2003年全国区域实验产量第一位。单株生产潜力1500克。淄蓖5号杂交一代种属中熟品种,从出苗到主果穗成熟90天左右。茎杆浅紫色,叶片深绿,株高220厘米,主茎高50厘米左右,分枝4—6个,结穗5—9个,果穗塔型,穗长50—110厘米,蒴果密集有刺,种子椭圆型有棕色花纹,百粒重41—45克,种籽含油率53.14%。根系发达,特抗旱、怕渍涝、耐盐碱。成熟后不落果、不炸果、不早衰。

5.5.3 实验区域分布

实验区域的分布遵照以下原则:

实验区域应相对集中分布在人口密度大,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对较高,政府关系相对稳定,后续开发土地资源充足,可争取国内替代种植补贴的地区。

试验区域的分布还应具有地域的差异性,形成从北到南的种植带,以达到区域差异试验的效果。

试验区域还应相对分布在当地野生蓖麻资源丰富或人工蓖麻种植情况较好的地区

综合考虑以上原则,制定公司2008年规模化实验种植的实验区域分布见下方表格1和表格2

表格 1 公司开垦1000公顷土地区域分布情况 单位:公顷

表格 2 替代种植+带动农户种植1000公顷区域分布情况 单位:公顷

5.5.4 实验种植处理

实验区均用种子直播种植,株行距及用种量见表三。

表格 3 各品种种植面积及用种量

第六章 实验技术方案组织实施

实验技术流程: 地块落实→整地→种子处理→播种→定苗、补苗→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总结

对于新开垦的荒地,要在12月底以前完成砍坝工作,然后经过两个月的晾晒,在2月底以前完成烧荒工作,目的是保证草木能充分烧尽,减少人工清地成本,同时也为蓖麻提供尽可能多的有机养料。

对于成熟的耕地,要在2月底之前完成土地的翻耕和细耙等准备工作。

选择新鲜、籽粒饱满、大小色泽斑纹一致,富有光泽、无病斑的种子。

蓖麻种子经太阳晒后,能促进种子内酶的活动,提高种子发芽率及发芽势。晴天将种子摊在草垫上晒3天至4天,勤翻动,使种子各部分受热均匀。

蓖麻种子通过药剂处理,能消灭蓖麻种子所带的病菌,减少发病,还能起到对土壤部分的消毒作用,减轻地下害虫对蓖麻种子的危害和因土壤带菌而引起的某些苗期病害。种子消毒的采用的方法是:用40%的福

尔马林1份加水300份混均,洒于种子上搅拌均匀,而后闷种3小时,或用50%的多菌灵500倍液浸种24小时,捞出后用清水洗净待播。

根据老挝的气候特点,借鉴泰国的播种时间经验,确定实验播种期为4~5月份。

根据不同蓖麻品种的特征特性不同,确定播种密度。各品种的播种密度见表格 3各品种种植面积及用种量。

在蓖麻长出第4片真叶后,进行定苗,如果间苗、定苗不及时会产生高脚苗、瘦苗,直接影响蓖麻植株的生长。

对于其他密植型的蓖麻品种不安排此技术环节。

蓖麻整个生育期都需要大量肥料,追肥分3次进行。第一次在定苗后,追提苗肥;第二次在打顶后,追果枝肥;第三次在开花时,追壮果肥。第一、二次看苗的长势来决定追肥,蓖麻苗瘦弱,可追含氮较高的复合肥,第三次追磷肥和钾肥,每亩每次5公斤左右。

6.5.1 虫害防治

蓖麻的虫害一般较少发生,但也有一些常见害虫如铃虫、蓖麻四星尺蛾、蓖麻夜蛾等危害蓖麻。在发生蓖麻虫害时,应及时采取以下措施加以防止:喷洒80%敌敌畏乳1000—1200倍液或90%晶体敌百虫800一900倍液,还可油喷洒30%乙酰甲胺磷乳油1000倍液。

6.5.2 病害防治

蓖麻的病害发生较少,一般不需要防止。但在特殊年份,比如降水过于集中导致土壤积水或空气湿度过大,可诱发蓖麻枯萎病、灰霉病、黑斑病等蓖麻病害的发生,对于蓖麻病害应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农艺措施.

(1)蓖麻枯萎病防治方法

a、农业防治:中耕锄草,增加土壤通气性;如发生积水时,及时排水防涝。

种子消毒:详见第六章6.2种子处理

土壤消毒: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每亩 4 公斤混入细干土,拌匀后施于蓖麻播种穴内。

(2)蓖麻灰霉病防治方法:

a、农业防治:在发病初期,结合整枝打杈及时摘除病叶、病穗、病枝、集中烧毁或深埋,严防乱扔,造成人为传播。

b、化学防治: 在病害始发期使用5%百菌清粉尘剂或10%灭克粉尘剂,每亩每次1000克喷粉,9天一次,连续2~3次。还可使用45%灰霉灵可湿性粉剂500倍,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60%防霉宝(多菌灵盐酸盐)超微粉600倍等,要交替使用上述药剂,以防产生抗药性。

(3)蓖麻黑斑病防治方法

a、农业防止:加强田间管理,及时追施肥料,提高植株抗病力。

d、化学防治:可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等。

6.6 实验数据收集

蓖麻生长期间要及时观察记载,具体需包括以下几项:

6.6.1、植物学、生物学特性观察

依据《蓖麻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收集数据,其标准见表4:

表格 4 蓖麻种质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依照以上标准可以进行同区域,或不同区域品种间形态和生物性状对比。

6.6.2、生育期记录

出苗日数:从播种到50%以上幼苗出土,子叶平展并离开地面的天数

b、现蕾期:从播种到50%以上植株主轴花穗出现花蕾的天数

c、开花期:从播种到50%以上植株主花穗的雌花开始开花的天数

d、成熟期:从播种到50%以上植株主果穗的蒴果成熟的天数

e、收获期:最后采摘的日期

f、全生育期:从播种到成熟所需天数

表格 5 蓖麻生育期调查表

6.6.3 抗逆性观察

对各品种的抗病虫害、抗寒、抗早、耐涝、抗倒伏等抗性进行调查分析。包括:

a、病害情况:在蓖麻的全部生育期中,根据发病情况,分别记载病名、发病时间、发病部位、发病症状、发病级别等,并计算发病率和感染指数。

b、虫害情况:根据害虫的为害情况,分别记载害虫名称、为害部位、为害规律、发生时间、生活习性等。

c、抗旱性:在干旱期间,根据植株枝叶枯黄萎蔫程度分强、中、弱三级。

d、耐涝性:蓖麻地如为下湿地,或下暴雨被水淹,可根据植株枝叶的表现,对蓖麻的耐涝性分为强、中、弱三级。

f、耐盐碱性:在苗期,根据抗盐碱程度分强、中、弱三级。

g、倒伏程度:分以下四级:

不倒伏:全部植株直立不倒

倒伏轻:倾斜度不超过15°

倒伏重:倾斜度不超过不45°

倒伏严重:倾斜度超过45°

表格 6 蓖麻品种抗性情况表

6.6.4 品种及区域经济性状对比

对各品种的产量、经济性状进行对比分析,最终确定最优品种、最宜种植区域。

表格 7蓖麻品种经济性对比表

第七章 实验工作进度安排和组织管理体系

7.1 实验工作进度安排

7.1.1 1000公顷土地开垦工作进度

(1)2007年11月完成土地和承包方的选择工作。

土地选择的原则和区域分布参见本报告第四章第5.5节实验技术方案技术路线。

承包方的选择应遵照以下原则进行:承包方必须具有独立的经济基

础;承包方必须具备完成承包项目的劳动力组织能力;承包方必须按时组织实施公司安排的技术环节。承包对象包括具有以上条件的个人、公司和集体,如老挝国防部在各地的驻军、老挝公安部的犯人以及村集体等。

(2)2008年2月完成土地开垦和围栏建造工作。土地开垦工作包括

以下两个阶段:第一阶段,2007年12月完成砍坝工作;第二阶段,2008年2月完成烧坝、清坝和围栏建造工作。

(3)2008年4月完成1000公顷蓖麻实验地播种工作。

7.1.2 1000公顷替代种植+带动农户种植工作进度

(1)2008年1月完成1000公顷地块的落实工作。

土地选择的原则和区域分布参见本报告第四章第5.5节实验技术方案技术路线。

(2)2008年2月发动农户做好播种前的土地准备工作,需要垦荒的地区发动农户及时垦荒。

(3)2008年5月完成1000公顷替代种植+带动农户种植蓖麻实验地的播种工作。

7.2 试验工作组织管理体系

整个实验区域划分为万象省以北的北部项目区和甘蒙省以南的南部项目区,其中北部项目区承担万象省土地开垦项目750公顷,万象省、琅勃拉邦两省替代种植项目共550公顷;南部项目区承担甘蒙省、沙湾拿吉省、巴色省三省土地开垦项目共250公顷,甘蒙省、沙湾拿吉省、沙拉湾省、巴色省四省带动农户种植项目共450公顷。

文件办理及合同管理:李雪珠(老)

南部项目组:项目负责人:汪小刚

项目助理:潘光环(老)、阿力(老)

实验费用、收益估算及考核指标

7.1 规模化实验种植费用估算

表格 8 规模化实验种植费用估算表

7.2 资金使用计划

7.2.1 2007年11月底前支付土地租金10万元;

7.2.2 2007年12月底前支付购种费用20.51万元;

7.2.3 2007年2月底前支付土地开垦费用150万元;

7.2.4 2008年2月底前支付围栏费用3万元;

7.2.5 2008年4月底前支付播种人工费50万元;

中建总部土方开挖基坑支护施工方案(52P)7.2.6 2008年5月份支付化肥、农药195万元。

7.3.7 其余计时工费用主要用于施肥、除草、喷药、采收。

7.3 实验经济收益估算

表格 9 实验经济收益估算表

7.4 实验考核指标

CECS456-2016 格网土石笼袋、护坡工程袋应用技术规程.pdf本试验确定以下考核指标:

7.4.1 截至2008年10月的一个实验周期内,实现实验费用和实验经济收益的收支两平。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