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企建筑工程图纸会审实施指南64页.docx

名企建筑工程图纸会审实施指南64页.docx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docx
资源大小:0.5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387915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名企建筑工程图纸会审实施指南64页.docx

门窗中系列型材是否满足四性要求。防火门大小等级符合消防验收标准。数量、尺寸、型号与平面图核对是否有遗漏或差错。

水泥楼地面是否有起砂、空鼓、裂缝控制措施

(1)面层为水泥砂浆时,应采用1:2水泥砂浆,强度等级不应小于M15,面层厚度不应小于20mm。

(2)细石混凝土面层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5( C20提高到 C25 )JB/T 14167-2021标准下载,细石混凝土面层厚度不应小于40mm。

(3)有基土地面沉陷、裂缝控制:混凝土垫层或面层中,宜在顶面下20mm处配置直径为4mm~8mm,间距为100mm~200mm的双向钢筋网。

入户配电箱位置的墙体,建议采用混凝土墙体,可以保证后期装饰的质量。

查看房间是否有留设空调穿墙孔洞、有限电视接口、网线接口。

对于幕墙钢构等问题尽量和业主沟通由项目出深化设计图纸,绘制有利于结算节点或排版图。

外墙不宜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应建议业主变更为页岩多孔砖。若使用加气混凝土砌块时,外墙抹灰宜满挂钢丝网。

外墙抹灰空鼓、裂缝、渗漏控制

(1)自保温外墙抹灰的底层、中层和外墙外保温的抹灰基层应采用聚合物防水砂浆。抹灰中的打底砂浆,其强度等级应不小于砌块强度等级。当抹灰基层为混凝土或烧结砖时,应采用1:3或强度等级为M15的聚合物防水砂浆;当抹灰基层为轻质砌体时(强度降低,剥离力小于粘结力,防裂),应采用1:1:6或强度等级为M7.5的聚合物防水混合砂浆。

(2)面层粉刷宜掺入聚丙烯抗裂纤维。

(3)应加强防水细部设计,对不同材料交接处要特别注意连接部位构造处理,可采用加钢丝网、耐碱玻璃纤维网格布。

(4)外墙立面分格缝标出间距、缝宽、做法是否明确,变形缝做法是否明确。外墙从基体表面开始至饰面层应留分格缝。横向水平分格缝按每两层设置一道,间隔不宜大于6m,可预留或后切,找平层、防水层、饰面层均应在相同位置留缝,缝宽不宜大于10mm,也不宜小于5mm,切缝后宜采用空气压缩机具吹除缝内粉沫,再嵌填高弹性耐侯胶。

外墙涂料可在外灰完成后增加5mm防水专用砂浆。

外墙保温建议均采用外保温,避免冷热桥影响。如果无法变更为外墙外保温的工程,应充分了解当地职能部门对节能材料的要求(长沙、四川地区已经不再用玻化微珠聚苯颗粒内保温砂浆)。无地面保温设计的可建议设计院增加此部分设计。

空调板防水做法是否明确,是否设置坡度,建议采用1.5mm厚JS防水。查看设计是否留设空调机位排水管。

外墙不建议采用面砖。当外墙是面砖施工时,建议使用面砖粘接剂;当外墙是涂料、真石漆施工时,建议使用掺抗裂纤维水泥砂浆并采用耐水腻子。

外窗审图是一定注意外窗的配置是否能达到节能、设计指标(尤其是外遮阳系数和热传导系数K值),可以对照相关规范中的参考值或咨询玻璃厂家确定,目前四步节能窗经常出现此类问题。为满足外窗玻璃的安全性,以下部位必须采用安全玻璃:

(1)7层及7层以上建筑物外开窗;   (2)面积大于1.5m2的窗玻璃或玻璃底边离最终装修面小于

500mm的落地窗;   (3)倾斜装配窗、各类天棚、吊顶;观光电梯及其外围护;

室内隔断、浴室围护和屏风;幕墙(全玻幕除外);

(4)楼梯、阳台、平台走廊的栏板和中庭内拦板;用于承受

行人行走的地面板;水族馆和游泳池的观察窗、观察孔;   (5)公共建筑物的出入口、门厅等部位;易遭受撞击、冲击

而造成人体伤害的其他部位。

住宅厅房应考虑各室的空调机位,便于室外机的安装、维修、机座应考虑容积宽阔,大功率室外机也可以安装。室内机和室外机平台相距过远,避免室外连接管路过长,影响楼宇的外立面美观。若只有飘窗下部为百叶,建议百叶上下通直全封闭,避免后期空调冷凝水管外露。百叶内建议涂刮灰色涂料。室外百叶内的空调机位建议做一道涂膜防水。

注意核对立面与阳台的关系,阳台净高不小于2650mm,严禁为了立面效果人为加大阳台锁口梁。

(1)客厅出阳台空调孔与阳台水落管冲突时,必须孔边距墙边200。

(2)空调出阳台出墙或空调出厨房后阳台,各距墙边100,满足管道的转弯半径。

(3)客厅空调板宽1000,建议改为≥1100。

室外扶梯坑和无屋盖中庭扶梯坑排水系统设置

(1)坑底必须做防水。

(2)地下室底板上的扶梯坑。

(3)在扶梯坑旁边设置集水井。

(4)集水井底标高低于扶梯坑底标高不小于1.5m,扶梯坑底与集水井采用φ50~100的PVC排水管连通。

(5)集水井内设置2台出水口径为φ32~50排水泵、自动控制。

(6)对于非地下室底板上的扶梯坑(含室内扶梯坑):坑底设置排水管道,就近接入排水系统。

(7)扶梯两端外沿口四周地坪抬高50mm,形成一个向外的缓坡。

(1)栏杆材料应选择具有良好耐候性和耐久性材料。阳台、外走道和屋顶等遭受日晒雨淋的地方,不得选用易老化材料,选用金属型材壁厚应符合以下要求:

a、不锈钢:主要受力杆件壁厚不应小于1.5mm,一般杆件不宜小于1.2mm。

b、型钢:主要受力杆件壁厚不应小于3.5mm,一般杆件不宜小于2.0mm。

c、铁合金:主要受力杆件壁厚不应小于3.0mm,一般杆件不宜小于2.0mm。

(2)栏杆高度和立杆间距必须符合《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的规定。即多层住宅及以下的临空栏杆高度不低于1.05m,中高层住宅及以上的临空栏杆高度不低于1.1m,楼梯楼段栏杆和落地窗、低窗台防护栏杆的高度不低于0.9m,楼梯水平段栏杆长度大于0.5m时,其高度不低于1.05m。栏杆垂直杆件的净距不应大于0.11m,采用非垂直杆件时,必须采取防止儿童攀滑的措施。(注:以上高度指施工完成后的净高度,从可踏面开始算起。)

(3)砌体栏杆压顶应设现浇混凝土压梁,并与主体小立柱可靠连接。压梁高度不小于120mm,宽度同砌体厚度,纵向钢筋不小于4Φ10。

当屋面采用无组织排水时,散水宽度应大于檐口挑出长度 200mm~300mm。为保证排水顺畅,一般散水的坡度为3%~5%左右,散水外缘高出室外地坪30mm~50mm。一般在年降雨量为900mm以上的地区采用明沟排除建筑物周边的雨水,明沟宽一般为200mm。为防止房屋沉降后,散水或明沟与勒脚结合处出现裂缝,在此部位应设缝,用弹性材料进行柔性连接。

地下室车辆出入口及坡道的最小净高应满足规范要求(净高指楼地面面层至吊顶、设备管道、梁或其他构件地面之间的有效使用空间的垂直高度,对微型车、小型车不得低于2.2m)。车库净高是否满足规范要求,尤其是风管位置。

通往地下的机动车坡道应设置防雨和防止雨水倒灌至地下车库的设施。如设计考虑增加拦水沟或阳光棚。

地下室上坡车道门禁不宜设置在坡道上。地下室汽车坡道采用捯齿易产生噪音,宜采用压纹。

地下室建施图中对排水沟的坡度一般都有明确的要求(1%或2%),但按地面找平层100mm~150mm的厚度,再扣除篦子的厚度,很难达到,须要求设计明确。地库顶板找坡的坡向设计一般也是随意画的,没考虑找坡的长度和找坡层的厚度,往往难以实现,同样需要设计明确。当建筑找坡无法满足时,可以建议设计增加结构排水沟。

地下室顶板防水建议采用一级防水设计,具体可详3.2屋面防水选用做法。

地下室侧墙防水做法建议以下三选一:

(1)1.5厚聚氨酯防水涂膜+1.5厚自粘型高分子防水卷材。

(2)1.5~2.0厚聚氨酯防水涂膜+丙纶无纺布。

(3)1.5~2.0厚聚氨酯防水涂膜。

当施工图上对电梯井坑、卫生间沉池,消防水池未注明防水施工要求时,可建议在坑外壁、沉池水池内壁增加水泥砂浆防水层,以提高防水质量。

为保证卷材铺贴基层要求,增加卷材与基础粘结性及避免空鼓、卷材被砖胎膜划破,而达不到防水效果。建议在基础砖胎膜内侧,卷材铺贴前抹20厚1:3水泥砂浆。

设计是天然承台筏板基础的大地下室建议采用桩筏板基础或在筏板下增加抗浮锚杆。当地库设计为筏板时,在周边土方回填后,地下室底板串水后易形成强大的上浮力,造成底板变形开裂。在底板下增加抗浮锚杆或采用桩筏板基础,有利于防渗的控制,底板的厚度一般不小于400mm。

底板是否设有排水沟,建议设计增加结构排水沟;顶板是否有排水措施,建议设计增加渗沟。如地下室采用无排水沟设计时,应要求设计增加集水井的数量或增加滤水板设计。

发电机房、高低压配电室、楼层配电室、消防控制室、弱电机房等上一层房间建议做防水:采用1.5~2.0厚聚氨酯防水涂膜或单组分聚合物水泥(JS)防水涂膜。配电房不应设置在地下室最底层。

落实回填土(或种植土)厚度,确定防水上翻高度(土表面以上300mm),同时确保外墙防水附着的墙体为混凝土结构。地下室顶板(或地库顶板)防水上翻高度的确定

顶板防水卷材收口细部做法,遇外挑窗台等。

顶板防水刚性层与防水卷材间是否加设隔离层(无妨布)。

地下室及有水房间吊顶是否采用憎水性材料,涂料是否使用防霉涂料。

消防水池是否设置爬梯。

地下室防火门建议采用钢质门,木质门易变形。

地下室消火栓箱与车位是否冲突,侧装消火栓箱容易出现停车后打不开箱门的情况。

有些地下室的隔墙也设计为轻质隔墙板,但由于地下室的层高(特别是地下一层)都较高,均大于3.3m,而轻质隔墙板的高度不能超过3.3m,否则会造成裂缝甚至断裂的危险。建议地下室隔墙考虑改为砌块。

配电室门一般至少要有一个进配电柜的大点的门,电气专业提的要求一般不小于1.2m宽x2.4m高,建议作1.5mx2.7m的门,门上作上亮,上亮下的中梃要求厂家做成可拆卸型,这样在头次安装和以后的维修中需要进出配电柜时,就将中挺取下,平常走人则用下面的2.1高门即可。尽量不做2.4m高门,一方面有时不满足安装要求,因除去门框后净高未必够,另一方面如为安装柜子做成通高2.4m的门扇,尤其是钢门则很沉重,开启不方便,门轴处也易坏。有时电气专业忘记提门高条件,还需根据经验及时确认,避免安装时出问题。

配电室一般长度超过7m要设两个疏散门,超过60m还宜增加一个出口。高压配电室宜设窗台高度不低于1.8m的固定窗,低压配电室宜设配砂扇的开启窗,不能一律开成普通窗。 

地下室高压配电房、控制室需考虑配置空调和相应排水措施。

大型设备房需考虑设备进场时墙体的预留洞,待设备安装完成后再封堵。

总图是否有定位坐标,单栋首层平面图是否有三个定位坐标点。

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轴线符合,避免上下建筑错位。

措施项是否漏项,如砖胎模抹灰等。

吸音降噪措施:室内动置设备机房(制冷及制冰机房、空调机房、水泵房、风机房、发电机房)一般需采取吸音降噪措施。高低压配电室一般采取吸音降噪措施。

结构图纸会审主要内容包括:设计抗震等级、设计抗震烈度是否符合当地要求。结构总说明与建筑总说明是否相互冲突。

地质勘探资料是否齐全;

钢筋砼结构构件应有详细、完整的配筋图,包括必要的剖面、节点配筋详图、洞口或其它需局部加强区的配筋、钢筋接头形式、钢筋保护层厚度等。

对水池、水箱、地下室等防渗、防漏要求较高的构筑物,混凝土抗渗等级是否明确,设计所采用的防渗防漏措施是否合理。建议设计增加采用止水螺杆加固措施。

钢结构的母材、焊接材料(焊条、焊算、焊剂、栓等),涂料底漆及面漆)、除锈质量等级,焊接检验要求等设计应予明确规定。

对特种钢材的焊接,设计应明确相应的技术标准和必要的工艺性能试验要求。

钢筋连接方式是否明确,应结合接头数量从资源组织和成本方面争取变更。

钢筋采用抗震钢筋设计时,需明确使用带E钢筋和具体的使用部位。

结构总说明与地质勘查报告是否矛盾、基础部分的设计是否有错漏。

根据实际地质条件和资源组织情况,地基处理方式是否需要变更、换填等措施;尽可能建议独立基础改为桩基础,特别是边坡上的独立基础;建议人工挖孔桩改为机械成孔桩基。

桩底处理层、桩型号、桩长、基础承台及柱、墙轴线定位、编号、标高等是否矛盾。

当桩基为机械成孔时,建议不采用扩大头桩基础。

桩钢筋笼箍筋是否有HPB300Φ6,要求改为HPB300Φ6.5;箍筋是否设置加密区,加密区长度是否满足规范要求桩顶以下5D;螺旋箍筋构造大样中箍筋开始与结束位置应有水平段,长度不小于一圈半。

当桩钢筋笼采用分段吊装时,不宜采用直螺纹连接与10D单面搭接焊连接,可建议采用帮条焊连接,便于施工。

检查复核桩间距是否满足刚性角要求。相邻承台基础标高不一致时基底高差不得大于 1/2 基础净距。

桩头混凝土等级是否和地梁混凝土等级一致,便于施工。

GB51136-2015标准下载基坑素土回填建议改成2:8灰土、级配砂砾、混凝土等。

地基与基础检测是否明确,是否符合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要求。

浅基础的建筑(一般售楼处居多)一定注意建筑外侧的地梁下侧是否有挡土墙(砖砌或混凝土都可),保证房心土和外墙回填土断开能够夯实,否则建筑散水处铺贴的石材会经常不均匀沉降。

基础如有埋深层,可将承台顶同标高,改为承台底同标高,方便施工。

查看承台基础是否有马凳筋设计,可要求设计增加节点大样图。

高压开关安装交底记录地下室底板、外墙、顶板等超长超厚超大面积混凝土建议掺膨胀纤维抗裂外加剂。

筏板基础下或建筑物四周设置盲沟建议:

(1)筏板下设置双向排水盲沟,盲沟尺寸为400mm(b)*200mm  (h)、盲沟间距为8~10m*8~10m,盲沟内填充砂砾石。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