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1874-2021装配式混凝土住宅设计标准(无水印).pdf

DB34T 1874-2021装配式混凝土住宅设计标准(无水印).pdf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4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385131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DB34T 1874-2021装配式混凝土住宅设计标准(无水印).pdf

成具有一定功能的部品系统,如储藏系统、整体厨房、整体卫生 间、地板系统等。标准化的结构和围护部件,如墙板、梁、柱、楼 板、楼梯、隔墙板等,宜在工厂内进行规模化生产。

4.4.3功能相同、相近建筑空间的层高宜统一,实现外墙、内 墙、楼梯、门窗等竖向构件的尺寸标准统一。

4.4.3功能相同、相近建筑空间的层高宜统一,实现外墙、内

成都金马湖大桥总体施工组织设计方案4.4.4平面设计应符合下列要习

1平面组合的模块单元应符合少规格、多组合的要求; 2建筑平面布置应规则,避免体形过大过多的凸凹变化 承重构件布置应遵循结构力学原理上下对应贯通,外墙洞口宜 规整有序; 3宜选用大空间的平面布局方式,合理布置承重墙及管 并位置,实现空间的灵活性、可变性; 4机电设备管线平面布置宜避免交叉,竖向管线应相对 集中布置; 5平面设计应考虑装配化施工的要求

4.4.5立面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宜利用外墙、阳台板、空调板、外窗、遮阳设施和装饰等 部件部品进行模块化组合设计。模块应符合少规格、多组合的 要求,满足多样化、个性化的需要; 2应通过建筑体量、材质肌理、色彩等变化,形成丰富多 样的立面效果; 3预制外墙饰面宜采用装饰混凝土、免抹灰的涂料和在 工厂预制的面砖等高耐久性和耐候性的建筑材料及做法。 4.4.6空间设计应结合建筑功能考虑主体结构、设备管线、装

4.4.7接口及构造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主体结构部件、内装部品部件和机电设备管线之间宜 采用适宜的连接方式,以满足建筑结构耐久性和安全性要求; 2各类预制部品部件的连接接口应安全可靠,其构造设 计应满足结构设计的相关要求,设计说明中应包含连接节点的

安全使用年限及维护措施; 3主体结构及围护系统之间采用干式连接时,接缝宽度 应适应结构变形和温度变形的要求,宜进行相关变形计算并校 核缝宽尺寸;当采用现浇连接时,应对接缝处的变形协调提出 设计要求; 4接口及构造设计应满足相关物理性能的要求,接缝的 防水、保温、隔声、防火等性能满足相关规范要求。并满足下列 要求: 1)预制外墙板的接缝处应作有效的防排水处理; 2)预制外墙板接缝宜采用材料防水和构造防水相结合的 做法,可采用槽口缝或平口缝。接缝构造和所用材料 应满足接缝防排水要求; 3)预制墙板的门窗应采用标准化部品,可预留副框或预 理件实现与墙体的可靠连接; 4)带有门窗的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外墙板,其门窗洞口 与门窗框间的密闭性能不应低于门窗的密闭性能; 5)建筑的外墙板与梁、板、柱相连时,其连结处宜采取措 施保证墙体保温的连续性; 6)预制外墙板间的板缝部位应封闭,其封闭材料的耐火 极限应满足国家现行相关防火设计规范的要求,保温 材料及接缝处填充用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应符合现行 相关国家规范及标准的要求。 5接口及构造设计应便于施工安装与运营维护,应考虑 生产及施工误差对部品部件安装的影响,确定适宜的公差设计 值,构造节点宜便于部品部件的更换; 6内装部品部件的接口及构造设计,宜采用以干式工法 为主的节点做法; 7预制内隔墙宜实现管线综合布置和机电点位接口集成 设计; 8机电设备管线宜选用功能集成的模块化部品,满足通 8

用性和互换性的要求,选用非焊接、非热熔性接口,便于生产、 施工和维护; 9机电设备管线及相关点位接口应避开边缘构件钢筋密 集范围,不宜布置在预制墙板的门窗过梁及锚固区节点。

5.1.1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装配整 体式框架一现浇剪力墙结构、装配整体式框架一现浇核心筒结 构、装配整体式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的房屋最大适用高度应满 足表5.1.1的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结构中竖向构件全部为现浇且楼盖采用叠合梁板 时,房屋的最大适用高度可按现行行业标准《高层建筑混凝土 结构技术规程》GJ3中的规定采用; 2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和装配整体式部分框支剪力墙 结构,在规定的水平力作用下,当预制剪力墙构件底部承担的 总剪力大于该层总剪力的50%时,其最大适用高度应适当降 低;当预制剪力墙构件底部承担的总剪力大于该层总剪力的 80%时,最大适用高度应取表5.1.1中括号内的数值; 3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和装配整体式部分框支剪力墙 结构,当剪力墙边缘构件竖向钢筋采用浆锚搭接连接时,房屋 最大适用高度应比表中数值降低10m; 4超过表内高度的房屋,应进行专门研究和论证,采取有 效的加强措施。

表5.1.1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房屋的最大适用高度(m)

注:1房屋高度指室外地面到主要屋面的高度,不包括局部突出屋 顶的部分; 2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指地面以上有部分框支剪力墙的剪力 墙结构,不包括仅个别框支墙的情况

5.1.2高层装配整体式混凝土住宅结构的高宽比不宜超过表 5.1.2的数值

高层装配整体式混凝土住宅结构造

5.1.3装配整体式混凝土住宅结构构件的抗震设计,应根据 设防类别、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并 应符合相应的计算和构造措施要求。丙类装配整体式混凝土 住宅结构的抗震等级应按表5.1.3确定。其他抗震设防类别 和特殊场地类别下的建筑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筑抗震设计 规范》GB50011、《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高层建 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中对抗震措施进行调整的规定。

建筑装配整体式混凝土住宅结构的

注:1大跨度框架指跨度不小于18m的框架; 2高度不超过60m的装配整体式框架一现浇核心筒结构按装 配整体式框架一现浇剪力墙的要求设计时,应按表中装配整 体式框架一现浇剪力墙结构的规定确定其抗震等级。

注:1大跨度框架指跨度不小于18m的框架;

注:1大跨度框架指跨度不小于18m的框架; 2高度不超过60m的装配整体式框架一现浇核心筒结构按装 配整体式框架一现浇剪力墙的要求设计时,应按表中装配整 体式框架一现浇剪力墙结构的规定确定其抗震等级。

1平面形状宜简单、规则、对称,质量、刚度分布宜均匀; 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平面布置; 2平面长度不宜过长(图5.1.4),长宽比(L/B)宜按表 5.1.4采用; 3平面突出部分的长度(不宜过大、宽度6不宜过小(图 5.1.4),l/Bmax、l/b宜按表5.1.4采用; 4平面不宜采用角部重叠或细腰形平面布置

图5.1.4建筑平面示例

平面尺寸及突出部位尺寸的比值限

5.1.5装配式混凝土住宅结构竖向布置应连续、均匀,应避免 抗侧力结构的侧向刚度和承载力沿竖向突变,并应符合现行国 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有关规定

5.1.0高层表配整体式混凝工任七结构,当其厉屋同度、规则 性等不符合本标准的规定或者抗震设防标准有特殊要求时,可 按国家现行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和《高层建筑混 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的有关规定进行结构抗震性能化设 计。当采用本标准未规定的结构类型时,可采用试验方法对结 构整体或者局部构件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 态进行复核,并应进行专项论证。

1当设置地下室时,地下室部分宜采用现浇混凝土; 2剪力墙结构和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底部加强部位宜采 用现浇混凝土; 3框架结构的首层柱宜采用现浇混凝土; 4当底部加强部位的剪力墙、框架结构的首层柱采用预 制混凝土时,应采取可靠技术措施

5.2.1装配式混凝土住宅结构弹性分析时,节点和

5.2.1装配式混凝土住宅结构弹性分析时,节点和接缝的模 拟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预制构件之间采用现浇带连接且接缝构造及承载力 满足本标准中的相应要求时,可按现浇混凝土结构进行模拟; 2对于本标准中未包含的连接节点及接缝形式,应按照 实际情况模拟。

5.2.2进行抗震性能化设计时,结构在设防烈度地震及罕遇

地震作用下的内力及变形分析,可根据结构受力状态采用弹性 分析方法或弹塑性分析方法。弹塑性分析时,宜根据节点和接 缝在受力全过程中的特性进行节点和接缝的模拟。材料的非 线性行为可根据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确定,节点和接缝的非线性行为可根据试验研究确定。

5.2.3在结构内力与位移计算时,对现浇楼盖和叠合楼盖,均

翼缘作用予以增大;梁刚度增大系数可根据翼缘情况近似取 1.3~2.0

当采用轻质墙板填充墙时,可采用周期折减的方法考虑其对结 构刚度的影响;对于框架结构,周期折减系数可取0.7~0.9;对于 剪力墙结构,周期折减系数可取0.8~1.0。

垂直导管法灌注水下混凝土技术交底书层间位移应符合下式规定:

式中:△ue一一楼层内最大弹性层间位移; [0。]——弹性层间位移角限值,应按表5.2.5采用; h一 一层高

表5.2.5弹性层间位移角限值

5.2.6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薄弱层(部位)弹塑性层间位 移应符合下式规定:

式中:up一一弹塑性层间位移; [0,]——弹塑性层间位移角限值暖通工程施工组织计划01--整理汇总(20套),应按表5.2.6采用 h一 层高。

表5.2.6 弹塑性层间位移角限值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