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DB43/T 2257-2021 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工程建设规范 第12部分:国产化信息系统建设质量管理规范.pdf质量管理组人员包括质量主管、质量管理人员和质量保证人员。其职责如下:
负责统筹规划部门质量管理工作,分配指定质量管理人员、质量保证人员,审核质量管理相关法 模板等,识别部门项目重大质量问题并跟踪,跟踪过程的改进状况,并根据相关信息指导过租 舌动。
4.3.2质量管理人员
负责统计部门各类项目信息表,配合公司质量内外审及过程改进,组织开展满意度调查,制定及完 善部门质量体系流程和模板并完成宣贯,维护部门知识库并定期发布,保管项目印章并处理印章使用事 宜及其他部门级质量相关事宜
T∕CACE 034-2021 基于项目的温室气体减排量评估技术规范 循环经济领域资源化过程.pdf4.3.3质量保证人员
负责配合项目经理进行项目现场质量保证工作,落实部门质量管理相关制度,在项目启动阶段,
DB43/T 22572021
责对项目组进行质量体系宣贯和培训。 质量保证人员在项目策划阶段根据项目具体情况策划项目的质量保证活动,编写《质量保证计划》 (见附录A《质量保证计划》)。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配合项目接口人进行成果物收集检查;参与项目实施 过程中的关键成果物的过程评审;收集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并跟踪;填写《质量检查单》、《不符合项 跟踪表》(见附录B《不符合项记录及追踪表》)等质量文档;定期上报不符合项问题,跟踪、验证不符 合项的纠正情况。
4.4项目人员组织机构
规划质量管理是识别项目及其可交付成果的质量要求和标准,并准备对策确保符合质量要求的 本过程的主要作用是,为整个项目中如何管理和确认质量提供了指南和方向。
根据IS09000一2000的定义,质量规划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设定质量目标并规定必要 的运行过程和相关资源以实现其质量目标”。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并制定项目质量规划: a)项目质量规划是项目质量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包括识别和确认项目质量形成的过程: b)应在相关职能和层次上建立相应的项目质量目标; c)项目质量规划不是一次性的过程,而是一个需要根据客户和相关方要求的变化不断调整、不断 改进的动态过程; d)项目质量规划的结果应形成文件。其形式可以是质量保证计划,也可以是适应项目运行需要的 其他管理文件,
DB43/T 2257—2021
5.2项目质量规划的依据
a)项目质量方针 项目质量方针应在项目组所属组织的质量方针框架下制定。 b)项目范围说明书 项目范围说明书不但规定了项目的应交付成果,同时也规定了项目的目标,是项目质量规划的关键依据, c)成果说明书 成果说明书是对项目说明书中的项目成果做进一步的说明,一般包括技术说明和可能影响项目质量 的其他注意事项。 d)标准和规范 在进行质量规划时,应明确对项目质量产生影响的专用标准和规范。如市政工程项目的质量规划就 应依据相应的施工规范、工程项目管理规范、设计规范、国家强制性规范等一系列国家、行业、地方标 准和规范。
5.3项目质量规划的内容
质量规划应着重规定为达到特定目标所需的组织结构、程序、过程和资源,不仅包括用于质量控制、 质量保证、持续改进措施、沟通或相应的过程、授权和职责,还应包括质量策略、影响项目成功的因素 度量标准、质量管理文件要求以及检查、审计、报告和审查过程。 项目质量规划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a)质量保证计划 质量保证计划是项目管理计划的组成部分,描述如何实施组织的质量政策,以及项目管理团队准备 如何达到项目的质量要求。 质量保证计划可以是正式的,也可以是非正式的,可以是非常详细的,也可以是高度概括的。其风 洛与详细程度取决于项目的具体需要。 b)过程改进计划 过程改进计划是项目管理计划的子计划或组成部分。过程改进计划详细说明对项目管理过程和产品 开发过程进行分析的各个步骤,以识别增值活动。需要考虑的方面包括: ·过程边界:描述过程的目的、过程的开始和结束、过程的输入输出、过程责任人和干系人。 ·过程配置:含有确定界面的过程图形,以便于分析。 ·过程测量指标:与控制界限一起,用于分析过程的效率。 ·绩效改进标:用于指导过程改进活动。 c)质量测量指标 质量测量指标专用于描述项目或产品属性,以及控制质量过程将如何对属性进行测量。通过测量, 得到实际数值。测量指标的可允许变动范围称为公差。例如,对于把成本控制在预算的正负10%之内 的质量目标,就可依据这个具体指标测量每个可交付成果的成本并计算偏离预算的百分比。质量测量指 示用于实施质量保证和控制质量过程。质量测量指标的例子包括准时性、成本控制、缺陷频率、故障率、 可用性、可靠性和测试覆盖度等。 d)质量检查单 检查单是一种结构化工具,通常具体列出各项内容,用来核实所要求的一系列步骤是否已得到执行, 基于项目需求和实践,检查单可简可繁。可针对项目过程及产品物分别制定质量检查单。
5.3.1项目质量保证计划的作用
a)质量保证计划作为一种工具,当用于项目组织内部时,应确保项目要求纳入质量规划;在
DB43/T 22572021
情况下,质量保证计划应能向其客户证实具体的特定要求已被充分阐述; D) 编制并执行质量保证计划,有利于实现规定的质量目标和全面、经济地完成合同的要求; C) 质量保证计划的编制过程实际上就是各项管理和技术工作协调的过程,这将有助于提高管 理效能。
5.3.2编制质量保证计划的一般要求
a) )当一个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已经建立并有效运行时,质量保证计划仅需涉及与项目有关的 那些活动; 为满足客户期望,应对项目质量特性进行识别、分类、衡量,以便明确目标值; C) 2 应明确质量保证计划所涉及的质量活动,并对其责任和权限进行分配; d) A 保证质量保证计划与现行文件在要求上的一致性; e)质量保证计划应由项目组织的技术负责人主持,由质量、技术、工艺、设计、采购等有关人员 参加编制; f)质量保证计划应尽可能简明并便于操作。 质量保证计划模板见附录A:质量保证计划。
质量保证计划的实施: a)审批后的质量保证计划纳入项目的文件管理; b)项目经理以会议或发放文件等方式,确保项目组的每个成员都能正确理解本项目的质量保 证计划。并督促其严格执行,进行必要的检查; c)质量保证组对项目的质量过程进行监控。 质量保证计划的调整: a)用户需求发生变更或项目实施情况发生变化时,质量保证计划的相应部分应作出调整; b)当质量保证计划需要调整时,由项目经理填写质量保证计划调整申请表,原审批人批准后由项 目经理传达到项目组的每个有关人员。 项目质量规划在项目质量管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加强项目质量规划,可以充分体现项 目质量管理的目的性,有利于克服质量管理工作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从而增强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 只极性,对圆满实现项目质量总目标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实施质量保证是审计质量要求和质量控制测量结果,确保采用合理的质量标准和操作性定义的 本过程的主要作用是:促进质量过程改进
a) 质量管理计划:质量管理计划描述了项目质量保证和持续改进的方法。 b) 过程改进计划:项目的质量保证活动应该支持并符合执行组织的过程改进的方法。 C) 质量测量指标:质量测量指标提供了应该被测量的属性和允许的偏差。 质量控制结果:质量控制测量结果是质量控制活动的结果,用于分析和评估项目过程的质量 是否符合执行组织的标准或特定要求。质量控制测量结果也有助于分析这些测量结果的产生过 程,以确定实际测量结果的正确程度。
DB43/T 2257—2021
DB43/T 2257—2021
6.2实施质量保证的内容
按项目计划并展具体的质量活动,把项目过程及产品做得符合质量要求;即:按照计划做质量。 设法提高项目干系人对项目将要满足质量要求的信心,以便减少来自干系人的干扰,扩大他们的支持 按照过程改进计划,进行过程改进,使项目过程更加稳定,并减少非增值环节。 根据过去的质量控制测量结果(质量偏差),对质量标准(要求)进行重新评价,确保所采用的质 量标准(要求)是合理的、可操作的。
6.3项目质量管理保证措施
软件质量保障措施包括对项目资源的保障,对质量管理过程的保障和对产品质量的技术保障
6.4.1对软件产品的测试
软件测试是对软件产品质量保障最重要的措施之一。 测试是评价检查质量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过程如下:
6.4.2对软件产品生产过程的审计
DB43/T 22572021
项目质量经理将检查软件产品确实已经得到评审,并确保评审报告的结论和问题已经得以解决。对 软件生产过程进行审计,以过程审计报告的形式提供给相关管理者。 a)审计项目计划和监控过程 项目计划和监控要求项目经理编制出各种软件开发、计算机软件配置项(CSCI)测试和系统测试、 软件安装和软件交付的计划。对项目开发的文档,质量经理应当帮助项目标识出适当的指南,标准或数 据项描述,并帮助项目对这些指南、标准进行裁减,以满足项目的要求。 b)审计软件需求管理过程 软件需求分析的目的是规划出软件的需求基线,编制需求基线文档,并对需求基线进行管理;对软 件需求的澄清、更正或变更请求做出应答;对各种请求的影响进行分析;修订软件需求规格书;并对软 件需求分析和变更过程进行管理。 c)审计设计过程 设计活动确定软件的整个结构。根据前一阶段标识的软件需求,将软件分解成许多功能块,然后定 义每一功能块的各个功能以及这些功能块之间的关系。 详细设计的目标是从逻辑上定义软件应当如何满足已分配的需求。详细设计应该详细到这样的程 度,使得其他工程师,而不是原始设计者完成计算机编程。 d)审计软件实现和单元测试过程 软件实现或编码指的是在软件开发周期中实施软件设计的软件过程点。这个过程也包括软件代码的 单元测试。 e)审计集成测试与系统测试过程 在软件开发生命周期的集成测试阶段,测试的焦点已从单个软件组件的正确性转移到组件与组件之 间接口的正确性操作,转移到整个系统的信息流,以及系统要求的满足程度。 质量经理对集成测试与系统测试过程进行审计,提交审计报告给项目经理。项目经理对审计中的不 符合项进行改进。 f)审计验收交付物 质量经理应当对交付物的准备活动进行审计,以确保结束项产品的功能审计和物理审计的程序或项 目需求一直都得到满足。在某种情况下,如果项目没有满足合同的要求或标准,则容许质量经理禁止某 些项目的交付,例如文档、代码或系统。 质量经理对于交付物的审计,提交审计报告给项目经理。项目经理对审计中的不符合项进行改进 g)审计配置管理过程和变更活动 按照软件配置管理程序文件要求审计和审计配置管理过程和变更活动。 质量经理对更改活动的过程进行审计,提交审计报告给项目经理。项目经理对审计中的不符合项进 行改进。
地下室临时用电施工方案6.4.3软件产品用户文档要求
用户文档是软件开发人员为软件用户了解、使用、操作和维护等提供的详细资料。每个信息系统软 件产品应当有用户文档。用户文档包括用户手册、操作手册和维护修改建议等。 a)完整性 用户文档应包含产品使用所需信息,完整地描述产品描述中说明的所有功能以及在程序中用户可调 用的所有功能,说明产品的描述中给出的所有边界值,包含软件安装所需要的信息以及软件维护所需要
的信息。 a)正确性 用户文档中所有信息应当是正确的,没有歧义和错误的表达。 b)一致性 文档自身、文档之间或者文档与产品描述之间,相互不矛盾,且术语的含义一致。 c)易理解性 文档对正常使用其产品的一般用户应是容易理解的。如用户文档的文字描述应条理清晰、易于理解, 用户文档对关键重要的操作应配以例图说明,对主要功能和关键操作应提供应用实例等。 d)易浏览性 用户文档应易于浏览,相互关系明确,每个文档都有目录表和索引表。
质量保证活动发现的问题,首先考虑项目组内部进行解决。对于项目组内部无法解决的问题,采取 上报的方式, 上报的原则: a)项目组内部没有达成解决办法; b)解决问题的时间不合适,无法保障; c)解决方法有于公司总体方针。 质量保证活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记录在《问题跟踪表》中,项目经理负责对问题进行跟踪直至关 闭。质量保证员采取抽查的方式对问题跟踪表内的问题进行状态跟踪。 对于项目组内部无法解决的问题,通过《问题上报单》上报项目主管同时抄送质量保证经理,由质 量保证员负责进行跟踪直至关闭。
持续改进的循环是基于“策划一实施一检查一处置”(PDCA)的概念。启动组织和项目组织负责不断 寻求改进各自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为了从经验中学习.应当将项目的管理作为一个过程进行而不是 项孤立的活动。应当建立一个系统,以记录和分析项目中获得的信息,以便将其用于持续改进过程。 应当制定自我评定(见GB/T19004一2000的附件A)、内部审核和(要求时)外部审核(见GB/T19000 一2000的3.9.1)的规定,识别改进机会,这些规定也应当考虑所需的时间和资源。
悬挑脚手架施工方案6.7项目质量保证工作总结
每周,质量保证员将质量保证活动情况汇报给质量保证经理,提供项目周报中质量保证部分内容; 每月,质量保证组出具软件质量测量报告,提交项目经理; 每个里程碑,质量保证员将质量保证活动情况汇报给质量保证经理,提供里程碑报告中质量保证部 分; 项目结项时,质量保证员进行质量保证活动总结,向质量保证经理汇报。
质量控制是监督并记录质量活动执行结果,以便评估绩效,并推荐必要的变更过程。本 作用包括: a) 识别过程低效或产品质量低劣的原因,建议并采取相应措施消除这些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