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DB33T 896-2013 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pdf表4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典型结构
表5 级公路沥青路面典型结构
DB33/T8962013
表6二级公路沥青路面典型结构
管道保温施工方案C 刚柔组合基层沥青路面典型结构见表7。
表7刚柔组合基层沥青路面典型结构
DB33/T896 2013
7.1半刚性基层、底基层
7.1.1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底基层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较小的收缩(温缩及干缩)变形和较 强的抗冲刷能力。 7.1.2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底基层应采用骨架密实型混合料。 7.1.3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和复合硅酸盐水泥都可用于拌制水泥 稳定碎石混合料,宜采用强度等级42.5或32.5的水泥。水泥初凝时间大于3h、终凝时间应在6h以上, 不得使用快硬水泥、早强水泥或者已受潮变质的水泥。 7.1.4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中集料应采用反击式破碎机轧制并经除尘处理,其技术指标应符合表8的
表8碎石技术指标要求
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按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方法确定满足设计要求的配合比, 具 料级配应符合表9的要求,并控制4.75mm筛孔的通过率接近级配范围中值,
表9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集料级配范围要求
DB33/I8962013
7.1.6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试件成型应采用振动成型方法,设计水泥剂量和7d无侧限抗压强度应符合 表10的要求。
表10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技术性能要求
表11 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集料级配范围
7.2.5级配碎石宜用粒径不同的碎石和石屑掺配拌制而成,作为过渡层时,其集料级配组成应符合表 12的要求,当采用重型击实标准设计时,压实度应大于98%,CBR值不应小于100%。级配碎石每层的适 宜厚度为100mm~200mm。
表12级配碎石混合料集料级配范围
3.1 挖方或低填浅挖受地下水位影响的路段应设置垫层。 3.2 2 垫层通常不作为承重层,在路面结构厚度计算和验算时不予考虑。 3.3 垫层材料可选用天然砂砾、未筛分碎石、级配碎石等粒料,材料最大粒径应不超过结构层 11/2,且最大粒径不应超过50mm,以保证形成骨架结构,提高结构层的稳定性。垫层厚度根据
8.2.1沥青路面使用的各种材料的检测报告应以现场取样质量检验为准。 8.2.2道路石油沥青 a)改性沥青可采用高分子聚合物、天然沥青及其他改性材料单一或复合制作; b)改性沥青的基质沥青及下面层的沥青宜采用A级70号道路石油沥青。 A级70号道路石油沥青及SBS改性沥青技术要求分别见表13和表14。其中SHRP性能等级要求对应
8.2.1 沥青路面使用的各种材料的检测报告应以现场取样质量检验为准。 8.2.2 道路石油沥青
矿棉板吊顶工程安全技术交底.doc表13A级70号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
DB33/T 896—2013表14SBS改性沥青(A级70号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试验项目单位技术要求针入度(25°℃,100g,5S)0. 1mm50~70针入度指数PI≥0延度(5cm/min,5°℃)cm≥25软化点 (环球法)°℃≥65运动粘度(135℃) Pa. S≤3闪点°℃≥230溶解度(三氯乙烯)%≥99离析,软化点差°℃≤2.5弹性恢复(25℃)%≥80质量变化%≤1旋转薄膜加热试验后针入度比(25℃)%≥65延度(5cm/min,5°℃)Cm≥20SHRP性能等级PG7622c)米粘层宜采用SBS改性乳化沥青,洒布量折算成纯沥青一般为0.2kg/㎡²~0.3kg/m²。d)半刚性基层上的透封层沥青宜采用SBS改性乳化沥青或SBR改性乳化沥青或热沥青。乳化沥青洒布量宜为0.9kg/m²~1.0kg/m²(沥青净含量),碎石粒径采用2.36mm~4.75mm,撒布量一般10kg/m²~16kg/m²;热沥青一般为0.7kg/m²~1.0kg/㎡²,碎石粒径采用4.75 mm~9.5mm,撒布量一般9kg/m²~10kg/m²,采用预拌碎石时沥青用量控制在0.4%~0.6%。SBS改性乳化沥青技术要求见表15。表15SBS改性乳化沥青技术要求试验项目单位技术要求破乳速度快、中裂粒子电荷阳离子(+)沥青标准粘度C5.3S8~25沥青恩格拉粘度E251~10筛上剩余量(1.18mm)%≤0.1与粗集料的粘附性,裹覆面积≥2/3残留物含量%≥50针入度(25°℃,100g,5S) 0. 1mm40~120软化点℃≥50蒸发残留物163C延度(5℃,5cm/min)cm≥20弹性恢复(25℃,1h)%≥60溶解度(三氯乙烯)%≥97.513
DB33/T896 2013
北京市某综合业务楼装饰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B33/T896 2013
A 一租果科 应采用石质坚硬、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近正方体、有棱角的碎石,粒径大于2.36mm。 面层碎石必须采用反击式破碎机,以及规定的除尘、整形加工工艺进行轧制,严格限制集料的针片状颗 粒含量和含泥量。表面层宜采用玄武岩或辉绿岩等符合要求的集料,中、下面层宜采用石灰岩等碱性集 料。粗集料相应技术指标要求见表16和表17。 未掺加抗剥落剂之前粗集料与普通沥青或基质沥青的粘附性表面层不得低于4级,中、下面层不得 低于3级;不符合表16与表17要求时,宜掺加消石灰、水泥或用饱和石灰水处理后使用,必要时可同时 在沥青中掺加耐热、耐水、长期性能好的抗剥落剂,也可采用改性沥青的措施,使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 性达到要求。
表16沥青表面层用粗集料质量技术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