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DBJ51/143-2020 四川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完整清晰正版).pdftotransferredheatquantityratio
设计工况下,集中供暖系统循环水泵总功耗(kW)与 负荷(kW)的比值
2.0.17风道系统单位风量耗功率(Ws)energyconsumpt
设计工况下剪力墙结构屋面施工方案,空调、通风的风道系统输送单位风量(m”/h 消耗的电功率(W)。
建筑能耗是指建筑使用过程中由外部输人的能源,包括维持 建筑环境的用能(如供暖、制冷、通风、空调和照明等)和各类 建筑内活动(如办公、家电、电梯、生活热水等)的用能
constructionequipment 建筑设备能源管理系统是一种智能化集成系统,一般具备下 列功能:采集能源消耗数据,收集运行信息;分析各类机电系统 运行中能源传输、变换与消耗的特征,为系统优化控制提供决策 依据;采用合理的控制算法和策略,确保机电设备及系统运行在 高效率区,达到提高机电系统运行能效,减少建筑能耗的目的。
constructionequipment
能耗监测系统是指通过安装分类和分项能耗计量装置,采 程传输等手段及时采集能耗数据,实现建筑能耗的在线监测 态分析功能的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的统称
归一化温差等于零时集热器的瞬时效率,即集热器效率与归 化温差的关系曲线在纵坐标轴上的截距
集热器中吸热体对环境空气的平均传热系数,单位为W (m² ·K)。
公共建筑分类应符合下列规
3.1.1公共建筑分类应符合下列规定: 1单栋建筑面积大于300m²的建筑,或单栋建筑面积不大于 300m²但总建筑面积大于1000m²的建筑群,应为甲类公共建筑; 2单栋建筑面积不大于300m²,且项目总面积不大于 1000m²的建筑群,应为乙类公共建筑。 3.1.2四川省建筑热工设计分区应按表3.1.2确定,可参照附录 A气候分区图。依据各地累年最冷月、最热月平均干球温度、采 暖度日数HDD18及空调度日数CDD26等指标,将四川地区建筑 节能设计分区划分为表3.1.2所示的四个气候区。
1.2 四川省建筑节能设计气候分
注:四川省气候分区图见本标准附录A。项目所在地具体气候区属可 以参照气候分区图及项目所在地海拔修正来确定
注:四川省气候分区图见本标准附录A。项目所在地具体气候区属可 以参照气候分区图及项目所在地海拔修正来确定。
3.1.3室外气象参数及权衡判断计算所用的典型气象年数据应
根据现行行业标准《建筑节能气象参数标准》JGJ/T346及相关标 准确定。无气象参数时,应根据实地调查、实测,并与地理和气 候条件相似的邻近台站的气象资料以及合适的气象数据模型进行 对比、分析确定。
或符合商业服务网点要求的小区配套服务用房按现行地方标准 《四川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51/5027进行设计外,其余 公共建筑部分应按本标准的规定进行节能设计。
有利于自然通风和满足冬季日照要求。高寒地区和温和B区总体 规划应考虑充分利用太阳能,减少建筑之间遮挡。建筑的主朝向 宜选择本地区最佳朝向或适宜朝向,且宜避开冬季主导风向。
1北向为北偏西60°至北偏东60°; 2南向为南偏西30°至南偏东30°; 3西向为西偏北30°至西偏南60%包括西偏北30°和西偏南 50°); 4 11 东向为东偏北30°至东偏南60包括东偏北30°和东偏南 50°%0)。 3.1.7建筑设计应遵循被动节能技术优先的原则,充分利用天 然采光、自然通风,结合围护结构保温隔热和遮阳措施,降低建 筑的用能需求
3.1.7建筑设计应遵循被动节能技术优先的原则,充分利用天 然采光、自然通风,结合围护结构保温隔热和遮阳措施,降低建 筑的用能需求。
3.1.8建筑体形宜规整紧凑,避免过多的凹凸变化
房的位置,缩短能源供应输送距离。冷热源机房宜位于或靠近冷 热负荷中心位置集中设置
3.2.1高寒地区公共建筑热当量体形系数应符合表3.2.1的规 定,夏热冬冷和温和地区对体形系数无限值要求
表3.2.1高寒地区公共建筑热当量体形系数
3.2.2高寒地区甲类公共建筑南向立面窗墙面积比(含透光幕 墙)不宜小于0.60,其他立面窗墙面积比(含透光幕墙)均不宜 大于0.40;其他气候地区甲类公共建筑各单一立面窗墙面积比(含 透光幕墙)均不宜大于0.70。
3.2.3单一立面窗墙面积比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凸凹立面朝向应按其所在立面的朝向计算; 2楼梯间和电梯间的外墙和外窗均应参与计算; 3外凸窗的顶部、底部和侧墙的面积不应计入外墙面积; 4当外墙上的外窗、顶部和侧面为不透光构造的凸窗时, 窗面积应按窗洞口面积计算;当凸窗顶部和侧面透光时,外凸窗 面积应按透光部分实际面积计算。
3.2.4甲类公共建筑单一立面窗墙面积比(含透光幕墙)小于 0.40时,透光材料的可见光透射比不应小于0.60;甲类公共建筑 单一立面窗墙面积比(含透光幕墙)大于等于0.40时,透光材料
3.2.4甲类公共建筑单一立面窗墙面积比(含透光幕墙
的可见光透射比不应小于0.40
3.2.5夏热冬冷地区、温和A区的建筑各朝向外窗(含透光幕 墙)均应采取遮阳措施。当设置外遮阳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东西向宜设置活动外遮阳,南向宜设置水平外遮阳; 2建筑外遮阳应兼顾通风及冬季日照。
的20%。当不能满足本条的规定时,必须按本标准规定的 行权衡判断。
3.2.7单一立面外窗(含透光幕墙)的有效通风换气面积应符
1甲类公共建筑外窗(含透光幕墙)应设可开启窗扇,其 有效通风换气面积不宜小于所在房间外墙面积的10%;当透光幕 墙受条件限制无法设置可开启窗扇时,应设置通风换气装置。 2乙类公共建筑外窗有效通风换气面积不宜小于窗面积的 30%
积和窗开启后的空气流通界面面积的较小值
放射室专项施工方案-木模繁启闭的外门应设置门斗或采取其他减少冷风渗透的措施;温和 地区的外门应采取保温隔热措施
3.2.10建筑中庭应充分利用自然通风降温,并可设置机
要求的场所,宜采用导光、反光等装置将自然光引人室内。 3.2.12人员长期停留房间的内表面可见光反射比宜符合表 3.2.12的规定。
塔吊基础专项施工方案表3.2.12 人员长期停留房间的内表面可见光反射比
3.2.13选用的电梯、自动扶梯、自动人行步道应具备以下节能 运行功能: 1电梯应具备节能运行功能。两台及以上电梯集中排列时, 应设置群控措施。电梯应具备无外部召唤且轿厢内一段时间无预 置指令时,自动转为节能运行模式的功能。 2自动扶梯、自动人行步道应具备空载时暂停或低速运行 的功能。
3.3.1根据建筑热工设计的气候分区,申类公共建筑的围护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