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DL/T 2401.1-2021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电力通用接收机 第1部分:技术规范.pdf7.2.1.1普通定位精度
根据GB/T39399中规定,普通定位精度具体要求如下: a)在HDOP≤4或PDOP≤6时,静态水平定位精度应优于3m(95%),静态垂直定位精度应优 于5m(95%) b)在HDOP≤4或PDOP≤6时,动态水平定位精度应优于5m(95%),动态垂直定位精度应优 于10m(95%)。
7.2.1.2RTD定位精度
根据GB/T39399中规定龙岗区坂田街道储备用地BTCB-016围墙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在HDOP≤4或PDOP≤6时,水平定位精度应优于(0.5+10×D)m 垂直定位精度应优于(1+10×D)m,D为基线距离(单位:km)。
7.2.1.3RTK定位精度
根据GB/T39399中规定,在HDOP≤4或PDOP≤6时,水平定位精度应优于(0.02+10XD) 直定位精度应优于(0.03十10°×D)m,D为基线距离(单位:km)。
OP≤4或PDOP≤6时,测速精度应优于0.5m/s
7.2.3启动时间性能
.2.3.1冷启动首次定位
7.2.3.2热启动首次定位时间
在卫星导航信号功率电平为一128dBm时,热启动首次定位时间应不超过5s
7.2.3.3RTK初始化时间
RTK初始化时间应满足: 1) 在小于5km的基线上,接收机的RTK初始化时间不应超过10s。 b)在不大于50km的基线上,接收机的RTK初始化时间不应超过60s
7.2.4.1捕获灵敏度
7.2.4.2重捕获灵敏度
重捕获灵敏度应优于一140dBm
浦获灵敏度应优于一140
7.2.4.3跟踪灵敏度
跟踪灵敏度应优于一145dBm
在速度最大50m/s,加速度最大9.8m/s²的运动条件下,接收机定位精度应符合7.2.1的要求, 后 时测速精度应符合7.2.2的要求。
最大位置更新率不应低于1Hz。
7.2.7.1定时精度
根据BD420006中要求: 2 相对于UTC定时精度应满足:位置保持模式小于等于150ns;自主定位模式小于等于 250ns;峰峰值小于40ns。 1 相对于系统时间定时精度应满足:位置保持模式小于等于50ns;自主定位模式小于等于 150ns;峰峰值小于40ns。
根据GB/T37911.1,1PPS的要求如下: a) 脉冲宽度:10ms~200ms。 b)准时沿:上升沿,上升时间不大于100ns。
根据GB/T37911.1,1PPS的要求如下:
DL/T 2401.1—2021
7.2.8RDSS射频性能
7.2.8.1RDSS发射EIRP值
S发射信号EIRP值应在3.5dBW~19dBW之间
.8.2RDSS发射信号频
7.2.8.3双向设备时延及发射信号时间同步误差
参考BD420007中性能要求,北斗RDSS单元应具备收发时延校准功能,时延修正值满足1ms士10nS。
7.2.8.4RDSS接收灵敏度
7.2.8.5RDSS接收通道
2.8.6RDSS首次捕获明
2.8.7RDSS失锁再捕时
JGT335-2011 混凝土结构防护用成膜型涂料.pdf表2 工作温度与存储温度
接收机应在以下相对湿度环境下能正常工作: a)高温高湿:在温度为十40℃,相对湿度为93%的环境下,设备应正常工作,保持结构完好。
DL/T 2401.1—2021
c)接收机需要有及时的安全漏洞修补机制及抵御外部恶意网络攻击机制,保证系统的可用性; d)接收机需要按照隶属的北斗运营服务中心ID卡规定的用户类别、服务频度、通信等级进行申 请定位、定时和短报文通信; e)接收和处理隶属的北斗运营服务中心发送的管理指令,并按指令完成注册或注销注册等的管理: f)接收机需要满足电力数据安全加密传输功能。
7.7.1软件可测试性接口
接收机应满足以下软件可测试性要求: a) 接收机提供接口支持北斗信号质量下降、北斗信号丢失、定位丢失、工作温度异常等异常检测; D) 固定式接收机提供接口支持在网服务年限,失效时间查询等可测试性服务
7.7.2硬件可测试性接口
接收机应满足以下硬件可测试性要求: a) 接收机支持天线开路检测; b)接收机支持工作温度检测。
接收机支持远程升级功能食堂、宿舍楼施工组织设计,可联网的接收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