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DB4206/T 29-2021 智慧社区建设规范.pdf6.2.2.3消防设施监测系统
DB4206/T 29202
某道路路灯工程施工方案6.2.3公用设施智能监测设施
a 应支持通过物联网技术,对部分公用设施运行状态进行智能监测,发现异常时及时产生告 D 公用设施智能监测系统的监测对象包括但不限于小区道路窖井盖设施、照明路灯设施、楼 梯设施、二次供水水箱设施等。
6.2.3.2照明路灯智能监测系统
照明路灯智能监测系统应满足如下要求: a) 1 应支持对灯具故障、终端故障、线缆故障进行监测,监测发现异常产生告警; b) 1人 应避免告警重复上报; C) 1 应支持告警自动消除功能; d) )应提供面向第三方系统的HTTP数据共享接口,同步设备信息和告警信息
二次供水水箱及水质智能监测系统应满足但不限于以下要求: a)应支持通过物联网技术对水箱状态进行智能监测,发现异常时及时产生告警; b)应支持通过物联网技术对二次供水水质状态进行智能监测,实现对浊度、余氯、PH值、电导 率、色度等水质参数的实时监测,发现异常时及时产生告警; c)应避免告警重复上报; d)应支持告警自动消除功能; e)应提供面向第三方系统的标准化数据共享接口,同步设备信息和告警信息
电梯运行智能监测系统应满足但不限于以下要求: 1 应支持通过物联网技术对电梯运行故障状态进行智能监测,监测发现异常产生告警 ? b) 应避免告警重复上报; C) 应支持告警自动消除功能; d) 2 应提供面向第三方系统的标准化数据共享接口,同步设备信息和告警信息,
6.2.3.5二级网供暖设施智能监控系统
二级网供暖设施智能监控系统应满足但不限于以下功能: a) 1M 系统应具备楼宇负荷预测与用户室温实时监测功能,可通过算法实现基于用户室温的精准调控 与按需供热; b) 2 系统应在换热站内或二级管网各热力入口处设置远程调控装置,实时采集二级管网供回管道上 的压力、温度、流量、热量、水泵频率等关键参数; ? 1 系统应有告警功能,告警应依据重要性及紧急程度分级; d) 1 宜设置计量仪表的在线校准或核查预留管路接口及通讯接口; e) 可提供面向第三方系统的标识数据共享接口,进行数据共享交换
6.2.3.6社区建筑运行能耗实时监测系统
DB4206/T292021
社区建筑运行能耗实时监测系统应满足但不限于以下功能: a) 应能实现社区内建筑水、电、气、热等市政公用设施的实时监测: b) 1 应具备水电气热等计量数据实时共享与交换能力; C) 应具备计量设备采集网关接入认证和标识解析能力; d 宜实现系统支持社区运营各方公共数据的交换与共享,
6.2.4公共环境智能监测设施
公共环境智能监测系统应满足但不限于以下要求: a) 1 应支持通过物联网技术对小区噪声、PM2.5浓度、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大气压强、风向、风 速等环境数据进行智能监测; b) 应提供面向第三方系统的标准化数据共享接口,同步环境监测数据信息,
6.2.5智能家居设施
6.2.5.1智能家居系统应包括但不限于家居布线系统、家庭网络系统、智能家居(中央)控制管理系统、 家居照明控制系统、家庭安防系统、背景音乐系统、家庭影院与多媒体系统、家庭环境控制系统等子系 统。 6.2.5.2智能家居系统建设应参考GB/T37845、GB/T36464.2、GB/T35134、GB/T35136及DL/T1398 等相关标准要求
通信网络设施应满足但不限于如下要求: a) 1 应覆盖光纤通信网、4G/5G移动通信网、低功耗广域网、广播电视网等等网络设备及核心机房 等多种通信网络基础设施; b) 2 网络带宽应能支持高清视频图像数据、图片数据、结构化数据等多维数据的高并发和低延时传 输; C) 通信基础设施应明确网络架构具体组网方式,宜将光纤部署至房间,提供稳定的带宽需求。
7.1.1社区基础信息数据库要求
社区基础对象信息数据库应包括但不限于人口信息数据、建筑信息数据、房屋信息数据、法人单位 信息数据、机动车信息数据、非机动车信息数据、群防群治力量信息数据、部件设施信息数据、地理信 息数据、组织机构信息数据等数据。
7.1.1.2人口信息数据
人口信息数据应符合以下要求: a) 人口信息应包括常住人口信息、流动人口信息及重点人口信息等; b 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信息应包括人员身份信息、居住地址、户籍地址及人脸登记照片等信息
DB4206/T 292021
C人 重点人口信息应包括人员身份信息、居住地址、户籍地址、重点人口类别及人脸登记照片等信 息; d) 应支持对常住人口、流动人口及重点人口进行打标签管理; e) 应标识入库时间和数据来源信息; f 应定期或实时对数据进行更新。
7.1.1.3建筑信息数据
建筑信息数据应符合以下要求: R 建筑信息数据应包括建筑基本信息及建筑标准地址信息; D) 建筑基本信息应包括建筑编号、建筑名称、平面位置、建造年代、建筑状态、使用年限、主要 用途、结构类型、建筑层数、建筑高度、总建筑面积等信息; C) 1: 建筑标准地址信息应包括门牌号信息、地理坐标信息、所属区县信息、所属公安机构信息、所 属街镇信息、所属社区信息、门牌号信息等; d) 1 应标识数据入库时间和数据来源信息; e) 应定期对数据进行更新。
7.1.1.4房屋信息数据
房屋信息数据应符合以下要求: a) )房屋信息数据应包括房屋基本信息、房主基本信息以及历史居住人员信息; b) 1 房屋基本信息应包括建筑编号、房屋编号、区县公安机关、派出所、所属区县、所属街镇、所 属社区、所属小区、楼栋名称、楼栋号、单元号、楼层号、室号、房屋地理坐标等信息; C) 2 房主基本信息应包括房主姓名、性别、证件类型、证件号码等信息; d) 1 历史居住人员信息包括居住人员姓名、性别、国籍、民族、籍贯、证件号码、证件类型、居住 时间、离开时间等信息; e) 1 应标识数据入库时间和数据来源; f) )应定期或实时对数据进行更新。
7.1.1.5法人单位信息数据
法人单位信息数据应符合以下要求: a) 应包括单位基本信息、单位标准地址信息、法人基本信息、单位员工信息、单位类别信息等属 性; b 应标识数据入库时间和数据来源; C) 应定期或实时对数据进行更新。
7.1.1.6机动车信息数据
DB4206/T292021
e 应标识数据入库时间和数据来源; f) 应定期或实时对数据进行更新。
7.1.1.7非机动车信息数据
7.1.1.8群防群治力量信息数据
7.1.1.9部件设施数据
部件设施信息数据应符合以下要求: a) 部件设施信息数据应包括设施基本信息及扩展信息; b) 基本信息包括设施编号、设施名称、设施类别、设施厂家、设施安装位置、设施安装时间等信 息; c) 扩展信息包括设施地理坐标、设施所属单位、维护责任人等信息; d) 应标识数据入库时间和数据来源; e)应定期或实时对数据进行更新。
7.1.1.10地理信息数据
地理信息数据应符合GB/T18578及GB/T21740等标准相关要求
7.1.1.11组织机构信息数据
组织机构信息数据应符合以下要求: 应支持按省、市、区/县、街镇、社区/居委、小区分层分级管理; ) 应包括组织名称、组织类别,以及组织机构地理坐标等信息
7.1.2社区感知信息数据库要求
社区感知信息数据库应包括但不限于视频图像感知信息数据、人脸感知信息识别数据、车辆感知信 息识别数据、门禁感知信息数据、物联感知信息数据等由智能感知设施采集的数据
1.2.2视频图像感知信
DB4206/T 29202
人脸感知信息数据应符合GA/T1400.3、GB/T31488、GB/T35678、GB/T31488等相关标准的
7.1.2.4车辆感知信息数据
7.1.2.5门禁感知信息数据
7.1.2.6物联感知信息数据
.1.3.2其它信息数据
还应根据应用需要,通过多种采集方式,获取其它信息数据,包括政务服务信息数据、交通出行信 息数据、生活缴费信息数据、综合执法信息数据、环境卫生信息数据、物业管理信息数据、社区医疗信 息数据、社区警务信息数据、社区商业信息数据等。
7.2.1数据汇聚能力要求
平台数据汇聚能力应满足但不限于以下要求: a) 应具备视频数据、音频数据和图片数据等非结构化数据,以及结构化数据的接入能力; b) 应支持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对相关数据进行接入处理的能力; 应具备提供标准化API接口或按第三方非标准协议对相关数据进行接入的能力; d) 应具备设备对接、系统对接及数据文件导入等多种数据汇聚方式; 应能支持海量多源异构异网数据的接入能力。
DB4206/T292021
外电防护施工方案7.2.2数据存储能力要求
平台数据存储能力应满足但不限于以下要求: a)应支持对视频数据、音频数据和图片数据等非结构化数据及结构化数据的存储的能力; b)应支持分布式关系型数据库、分布式列式数据库、分布式图数据库、分布式文件系统等多种数 据存储方式; c)应采用国家密码管理局鉴定的密码算法,采用多重密钥保护机制对数据进行存储加密保护; d)平台业务数据存储容量和性能应可靠,且支持水平扩展;应支持数据余多节点可靠存储,支 持单节点故障业务不中断; e)应提供数据的容错和高可用机制,包括数据的备份和快速恢复; f)应支持对不同数据类型设置相应的存储策略,并自动执行存储策略。
7.2.3数据治理能力要求
数据治理是指将数据作为资产管理而展开的一系列工作,是对数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数据治 能力应满足但不限于以下要求: a)应具备数据资源编目管理功能,支持对数据资源编目进行动态管理,包括编制、审核、发布等; b)应支持对数据资源的分级分类管理; c)应提供数据在各类业务应用中的使用情况监控,针对各类数据提供数据考核与管控,针对长期 不使用数据可进行数据归档; d)应提供数据质量定义、数据校验规则管理、数据质量检测及数据质量预警等功能; e)应支持对静态和动态元数据进行管理,包括创建、存储、整合与控制等; f)应支持对数据的产生、融合、流转,到消亡之间形成的关系进行跟踪,包括数据的归属性、多 源性、可追溯性及层次性; g)应支持对涉密数据进行脱敏处理; h) 应能自动监测数据资源的变化情况,对数据源中各信息表的数据量、每日增量和数据变化趋势 等数据进行自动汇总统计;自动监测平台数据库相关索引、触发器状态及每类数据存储空间使 用情况等数据库系统状态信息,定时发布监测结果,对出现的异常状态及时报警。
7.2.4数据检索能力要求
平台数据检索能力应满足但不限于以下要求: a)应支持结构化数据的精确检索和模糊检索; b)应支持对文件的检索功能; c)应支持以图搜图等智能检索功能,如以图搜脸、以图搜车等; d) 应支持全文检索功能; e)应支持布尔逻辑运算、截词检索等检索技术: f) 应支持海量数据的极速检索能力; g)应支持多用户并发检索能力。
铁路建设项目监理企业信用评价办法(铁总建设[2018]123号 中国铁路总公司2018年7月).pdf7.2.5数据分析能力要求
平台数据分析能力应满足但不限于以下要求: a) 1 应支持对视频数据及图片数据等非结构化智能分析处理能力,包括视频结构化处理,图片特征 提取等; b) 应支持对结构化数据及非结构化图片数据进行比对分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