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T 2056-2022 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网格化监测技术规范.pdf

DB11T 2056-2022 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网格化监测技术规范.pdf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0.3 M
标准类别:环境保护标准
资源ID:378916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DB11T 2056-2022 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网格化监测技术规范.pdf

e 在经常出现雷雨的地区,应检查避雷设施是否正常。 C 记录巡检情况,

6.2.2网格化监测设备日常维护

北屯行政服务中心 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B11/T 2056—2022

主要包括日监控、季检查以及设备年度更换。 a)日监控:每日至少1次,在线检查设备状态(包括设备报警情况和运行维护工单完成情况等) 和网络运行情况(包括全网设备在线率和质控合格率等),并对故障设备安排现场运行维护操 作。 注1:“全网设备在线率"为在线设备占全网设备的比例;“质控合格率"为质控合格的数据占全网数据的比例。 b)季检查:每季度至少1次,现场对网格化监测设备进行检查,包括设备安装是否稳固,设备内 气路是否有漏气或堵塞现象,设备内线路是否正常,并对采样口和通风口进行清洁等工作;若 遇沙尘、植物飞絮以及重污染等天气,应增加采样头的检查与清洁工作。 c)年度更换:每年至少1次,将连续运行的网格化监测设备进行更换,并运送至系统支持实验室 进行气路清理、质量浓度、温度、湿度和流量检查等工作。

对于在现场能够诊断明确,并且可以通过现场操作解决的问题,如气路堵塞等,可在现场进行检修。 对于其他不易诊断和检修的故障,应在现场进行设备更换,将发生故障的设备送至系统支持实验室进行 检修。在每次故障检修完成后,根据检修内容和更换部件的情况,对设备进行检查,并在比对平台完成 平行性与一致性测试

7.1.1质量控制时间要求

质量控制的时间要求如下。 a) 网格化监测设备在正常运行时,应每个季度检查1次。 D人 网格化监测设备返回系统支持实验室完成检修和清理等工作,或新设备在进行平行性与 比对工作前,应进行检查,

7.1.2质量控制内容要求

质量控制的内容要求如下。 a) 1 温度检查。用标准温度计对设备测量的温度进行检查,实测温度与设备显示温度相差应在±2"℃ 范围内,超过±2℃时,应进行校准。 b) 1 湿度检查。用标准湿度计对设备测量的相对湿度进行检查,实测相对湿度与设备显示相对湿度 相差应在±10%范围内,超过±10%时,应进行校准。 C) 1 流量检查。用标准流量计对设备测量的流量进行检查,实测流量与设定流量相差应在±10%范 围内,超过±10%时,应进行校准。 d) 质量浓度检查。用标准监测设备对网格化监测设备测量的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质量浓度进行 检查,连续测量不少于3组有效数据,取平均值。当实测质量浓度不小于6μg/m3时,实测质 量浓度与设备显示质量浓度相差应在±20%范围内,超过±20%时,应将设备返回检修和校准。

DB11/T2056 2022

交准方式可以是固定式或移动式校准,校准频率

7.4.1比对测试内容与要求

标准监测设备应在比对平台与参比方法进行一致性比对测试。一致性比对测试要求为相关系数 r≥0.90。 每台网格化监测设备安装使用前,均应在比对平台进行平行性测试以及标准监测设备比对测试。平 行性测试要求为≤15%;标准监测设备比对测试要求为相关系数r≥0.85,斜率k=1±0.15、截距b=(0±10) μg/m3。

7.4.2标准监测设备一致性比对

在同一试验环境条件下,参比方法使用的采样器至少3台,与标准监测设备同步测量环境空气中总 悬浮颗粒物质量浓度,每组样品的采样时间为23h±1h,共测试不少于23组样品。记录标准监测设备 数据C和参比方法数据Rij,i是参比方法采样器序号(i=1~m,m≥3),i是有效比对样品的个数(j=l~n, n≥23),每组参比方法测量结果的平均值为R。当Rg小于6μg/m3时,测试结果无效。 分别计算每组参比方法测试结果的标准偏差或相对标准偏差,应小于等于5ug/m或5%,否则该组 参比方法测试数据无效。 当参比方法R有效时,与C组成一对有效数据。将参比方法数据与待测标准监测设备数据进行线性 回归分析,以参比方法数据为横轴,待测标准监测设备数据为纵轴,按公式(1)计算回归曲线的相关 系数r。

4.3网格化监测设备平行

在同一试验环境条件下,对不少于3台待测网格化监测设备进行设备的平行性测试。测量环境空气 中的总悬浮颗粒物质量浓度,取各设备同一时段的小时值为一组数据,检测样品数不少于336组(14 天)。记录每台待测网格化监测设备测得的总悬浮颗粒物样品浓度值Ci。其中i为待测网格化监测设备 的编号(i=1~m,m≥3),j为检测样品组的序号(j=1~n,n≥336),每组待测网格化监测设备每个样品 测量结果的平均值为C。当C;小于6g/m²时,测试结果无效。按公式(2)计算每一批次待测网格化监

DB11/T 2056—2022

测设备第j个样品组测试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P,按公式(3)计算每一批次待测网格化监测设备平行 性P。

Pi 待测网格化监测设备第j个样品组测量的的相对标准偏差,%; Cii 第i台待测网格化监测设备第j个样品组的总悬浮颗粒物浓度值,μg/m²; Gi 每批次待测网格化监测设备测量第j组样品的总悬浮颗粒物浓度的平均值,μg/m²; 网格化监测设备总数,m≥3。

仪器的平行性,%; 有效样品总数,n≥336

7.4.4网格化监测设备与标准监测设备比对测试

× E (Pj)²×100%.…· =1

在同一试验环境条件下,标准监测设备至少3台,用标准监测设备与待测网格化监测设备同步测量 环境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质量浓度,取同一时段的小时值为一组数据,检测样品数不少于336组(14 天)。记录待测网格化监测设备数据C;和标准监测设备数据Ri,作为一个数据对,i是标准监测设备的序 号(i=1~3,m≥3),j是比对样品的个数(j=1~n,n≥336)DB35/T 1328-2019标准下载,每组标准监测设备每个样品测量结果的平 均值为R。当R小于6g/m时,测试结果无效。 分别计算每组标准监测设备测试结果的标准偏差或相对标准偏差,应小于等于5μug/m?或5%,则该 组标准监测设备数据有效。 当标准监测设备R,有效时,与C组成一对有效数据。将标准监测设备数据与相应的待测网格化监测 设备数据进行线性回归分析,以标准监测设备数据为横轴,待测网格化监测数据为纵轴,按公式(4) 计算回归曲线的斜率k。

比对测试回归曲线截距,μg/㎡²。 按公式(6)计算回归曲线的相关系数r

DB11/T2056 2022

式中: 比对测试回归曲线相关系数

网格化监测系统每个点位在一周及以上统计时段内小时均值数据有效率应不低于90%。数据有效 生判断主要包括下列情况。 a)网格化监测设备正常运行,且点位与网格内无干扰监测行为时获得的数据为有效数据。 b)对设备进行检查、校准、维护保养或设备出现故障等非正常监测期间的数据为无效数据。 C) 1 设备启动至设备预热完成时段内的数据为无效数据。 按照公式(7)计算数据有效率。

式中: 数据有效率,%; 统计时段总小时数; 统计时段内点位获得小时均值有效数据的小时数

DB11/T 2056—2022

凤江花园施工方案[1]大气PM2.5网格化监测点位布设技术指南(试行)(环办监测(2017)2027号) [2]大气PM2.5网格化监测系统质保质控与运行技术指南(试行)(环办监测(2017)2027号)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