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J41T 269-2022 地下工程变形缝灌注型一体化防水技术标准.pdf

DBJ41T 269-2022 地下工程变形缝灌注型一体化防水技术标准.pdf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3.4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378583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DBJ41T 269-2022 地下工程变形缝灌注型一体化防水技术标准.pdf

用于增强柔性高粘接防水材料与结构界面粘接性能的 一种涂层 材料

背衬材料backingmate

用于形成型腔、控制防水材料灌注深度及灌注形状的材料。

3.1.1本标准涉及的防水材料不应对人体及其他生物、环境、结构 性能造成有害影响道路及排水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安全与环保要求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 定。 3.1.2 材料进场时应按附录A的相关规定进行抽样检验

3.1.1本标准涉及的防水材料不应对人体及其他生物、环境、结构

粘接防水材料的性能指标应符合表3.2.1的规定

表3.2.1柔性高粘接防水材料性能指标

3.2.2界面增强剂应与柔性高粘接防水材料配套使用,其性能指标 应符合表3.2.2的规定

表3.2.2界面增强剂性能指标

4.1.1地下工程变形缝灌注型一体化防水构造应由柔性高粘接防水材 料、界面增强剂和背衬材料等组成。 4.1.2地下工程变形缝灌注型一体化防水技术可与其他防水技术 起形成多道设防体系

4.2.2 当地下工程埋深不大于20m时,柔性高粘接防水材料厚度不 应小于30mm。当地下工程埋深大于20m时,柔性高粘接防水材料 厚度不应小于50mm

5.1.1施工前应检查现场实地环境和结构状况。 5.1.2施工前应编制施工方案并经批准实施,施工过程严格按照施 工方案进行。

5.1.1施工前应检查现场实地环境和结构状况。

5.1.4施工前对材料合格性的检查应符合下列

1柔性高粘接防水材料和界面增强剂应具备合格证和检测报告, 材料性能及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2背衬材料、模板等周转材料应完好、齐全。

5.2.1清理变形缝基底,清理纵向深度不少于60mm,清理后基底 截面应整齐,结构表面无杂物。 5.2.2变形缝渗漏水部位应进行封堵,封堵后应保持至少24h不渗 漏。 5.2.3结构粘接面应打磨至新结构面,打磨深度应大于粘接深度, 结构表面油污应用溶剂擦拭干净。粘接面清理后应无空鼓、松动、 浮渣、浮灰等,且表面清洁。

5.2.5界面增强剂涂刷应符合下列规定:

1刷涂界面增强剂前检查结构粘接面,应符合本标准5.2.4的相 关规定: 2界面增强剂涂刷一道,膜厚应均匀且完全覆盖底面、无堆积; 3除结构粘接面外,其余表面不应沾有界面增强剂; 4界面增强剂施工后养护至表干,如有扬尘,应在表面进行覆 盖防护,涂膜应清洁、干燥。

5.3.1施工环境应符合下列规定:

1施工时变形缝表面温度不宜超过45℃。 2负温环境下不宜施工。 35级及以上大风、雨雪天气等环境下不应露天施工。 5.3.2柔性高粘接防水材料不同组分包装和标志应有明显区别,包 装应密封、牢固,产品包装不应随意打开。 5.3.3材料在运输过程中,应避免阳光直接暴晒、雨淋雪浸,并保 持清洁;防止碰撞或受力变形;注意防火。 5.3.4材料储存应干燥通风,避免阳光直晒,防止撞击及挤压,保 持清洁。产品应离热源5m以上,避免与酸、碱、油类、有机溶剂 等物质相接触。

6.1.1变形缝两侧结构应满足强度和外观质量要求。 6.1.2柔性高粘接防水材料与变形缝两侧的结构应粘结牢固,外观 光滑平整,不应有开裂、缺胶等现象。 6.1.3施工过程应填写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必要时应留存图片或者 影像资料。

6.2.3工程验收时应提供设计文件、施工方案、图纸会审、设计变 更、洽商记录单、质量保证措施、材料的合格证和复试报告、施工 检查记录、隐蔽工程验收记录等资料。 6.2.4当防水工程未达到设计要求时,应编制专项维修方案,经施 工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核审批后实 施。维修完成后,应进行二次验收。 6.25工程验收后验收资料分别中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存档

1作业人员应接受安全教育和技术交底; 2检查施工现场是否存在交叉作业,当存在交叉作业时应保证 作业安全和施工质量; 3施工后应清理作业现场,保持场地整洁。

1施工期间应配备安全值守人员巡视、检查、维护变形缝施工 区域黄河特大桥1300造桥机施工组织设计,并引导交通; 2施工时如遇其它工程车辆、机械、人员进入作业区,应及时 疏导离开: 3维修项目应提前与相关部门确定道路封闭时间,施工后应及 时恢复交通。

1临时配电线路应按规范架设整齐,施工机具、车辆及人员应 与电线路保持安全距离: 2手持电动工具的使用应符合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 3施工电源开关箱应设漏电保护器,防止漏电伤人; 4施工现场应有专职电工进行电气接拆线,

7.1.4高空作业安全

1高空作业应设防护措施和明显警示标志; 2高空作业所用的工具、机具、材料等应放置稳妥,上、下传

递物件时严禁抛掷; 3脚手架应符合规定,不得超过设计荷载。使用前应检查是否 坚固、结实、平衡,上下脚架要有良好的扶手,确保安全,

1现场应设置明显的防火标志,健全完善的防火管理制度; 2施工现场应配备相应的消防器材

1施工人员应按规定佩戴劳保防护用品; 2施工现场应有防尘措施; 3现场材料配制时应采取通风措施,

7.1.1 由施工产生的废弃包装应集中统一处理基坑支护工程施工质量安全技术交底卡,不得随意倾倒、 弃;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