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广场地下室防水工程施工方案.docx

北广场地下室防水工程施工方案.docx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docx
资源大小:1.3 M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北广场地下室防水工程施工方案.docx

4、自检、修补、验收

先清理破损点,然后用砂面自粘胶带贴于破损点处,辊压压实后即完成破损修补。

绑扎钢筋时GB50496-2009标准下载,用垫块将钢筋垫起,不要破坏防水层。

由于钢筋焊接时,若焊渣掉在卷材上容易造成卷材破损,故在浇筑混凝土前先进行修补。

桩头防水做法参照图集10J301地下建筑防水构造图集59页①桩头防水构造(一)

6.2.2地下室外墙防水

防水专业施工班组进场后,先做实体样板,实体样板经施工单位专业工程师、监理、业主单位三方验收后,方可进行大面积施工。

基层清理→螺杆眼处理→穿墙套管处理→配防水涂料→涂刷底层防水涂膜→细部处理→涂刷面层防水涂膜→防水卷材附加层施工→防水卷材施工→自检、清扫→试水→验收→软保护层施工。

基面要求平整、干净、坚实、无浮灰、无明水、无油污。砂眼、蜂窝。侧墙砂眼、蜂窝处,先将松散的表面砼敲除,然后用聚合物水泥砂浆或堵漏材料对坑洼比较严重处进行抹平,明显错台位置打磨平整,阴阳角做成圆弧形,阴阳角采用水泥砂浆抹成圆弧角,阴角最小半径50mm,阳角最小半径20mm。

在地下室外侧墙对拉螺杆处,先沿螺杆周围在侧墙上凿出一凹槽,然后将螺杆截断,螺杆端头最后应在侧墙表面以下,最后用聚合物水泥砂浆对坑进行封堵,保持侧墙平整、光洁。

管道穿侧墙时,水电工按规范施工安装管道后,在防水施工前应对管边进行节点处理,同时增设防水卷材附加层。

2、涂膜及卷材防水层及软保护层施工

(1)涂刷第一道涂膜:应先检查外墙基层,如没有问题,既可涂刷第一层涂膜;如有气孔或气泡,则应用橡胶刮板将混合料用力压入气孔,局部再刷涂膜,然后进行第一层涂膜施工。涂刷第一层聚氨酯涂膜防水涂料,可用塑料或橡胶刮板均匀涂刮,力求厚度一致,在1mm左右,即用量为1kg/m2。

(2)涂刮第二道涂膜:第一道涂膜固化后,即可在其上均匀地涂刮第二道涂膜,涂刮方向应与第一道的涂刮方向垂直,涂刮第二道与第一道相间隔时间一般不小于24h,亦不大于72h。涂膜后检测其厚度,对厚度达不到1.5mm的进行补刷。

(3)防水涂料基层处理施工:涂膜表面干燥后铺贴防水卷材。

(4)铺贴附加层:涂膜表面干燥后,对特殊部位做附加层防水施工。如阴阳角、管根部位、外墙水平施工缝等位置防水施工。附加层必须采用满粘法施工,宽度不小于500mm。

(5)铺贴卷材:卷材试铺后,先将要铺贴的卷材剪好,反铺于基面上(即是底部隔离纸朝上),撕剥去卷材隔离纸,翻转和铺贴在待铺位置上。撕剥时,已剥开的隔离纸宜与粘结面保持45~60度的锐角,防止拉断隔离纸,尽量保持在自然松弛状态,但不要有皱折。立面卷材铺贴接槎的搭接宽度为150mm。地下室外墙卷材甩槎至地下室顶板,卷材留槎长度满足满足规范要求的上下两层和相邻两幅的接缝应错开1/3~1/2幅宽。

待卷材铺贴完成后,用软橡胶板或辊筒等从中间向卷材搭接方向另一侧刮压并排出空气,使卷材充分满粘于基面上。搭接铺贴下一幅卷材时,将位于下层的卷材搭接部位的隔离纸揭起,将上层卷材对准搭接控制线平整粘贴在下层卷材上,刮压排出空气,充分满粘。铺贴后的卷材应平整、顺直,搭接尺寸正确,不得有扭曲。

(7)防水保护层:50厚挤塑聚苯板:采用砂浆满铺粘贴保温板,上强度后验收其粘贴强度。

6.2.3地下室顶板防水

防水专业施工班组进场后,先做实体样板,实体样板经施工单位专业工程师、监理、业主单位三方验收后,方可进行大面积施工。

基层清理→基层验收→涂刷基层处理剂一遍→细部附加层施工→大面积铺贴SBS卷材→接缝密封处理→自检整改→验收→SBS耐穿刺卷材防水层→接缝密封处理→自检整改→验收→隔离层→验收→轻骨料混凝土找坡层施工→自检整改→验收→C20细石混凝土保护层施工。

另车库顶板与地下室外墙交接处搭接处:地下车库顶板铺贴防水卷材之前,先将地下室外墙防水甩茬预留在车库顶板的防水卷材揭开,并将其表面清理干净,如卷材有局部损伤,应及时进行修补后方可继续施工。

车库顶板的防水卷材与外墙防水卷材的接茬长度为100mm,卷材应错槎接缝,错开距离不得小于500mm,若搭接长度达不到要求,则车库顶板防水卷材下卷覆盖地下室外墙防水卷材,直至满足搭接长度要求。

水泥砂浆找平层表面应平整、干净。如有缺陷、裂缝,应提前修补,包含阴角圆弧处理及阳角打磨处理。

待第一遍卷材验收合格后进行第二遍防水卷材铺贴,第二遍卷材与第一遍卷材错开500mm,施工工艺同第一遍卷材铺贴。

按设计坡度及流水方向,用砂浆打点定位,确保坡度、厚度正确。

铺设轻骨料混凝土找坡,用平板振动器适当压实,表面平整,找坡正确。

找坡施工完成后,应及时覆盖,以防浸水和破坏。

5、混凝土保护层施工。

7.1 绿色施工管理计划

7.1.1 资源利用管理计划

1.资源利用管理机构和职责分工

参见3.1项目管理组织。

3.资源节约及利用计划及保证措施

7.1.2 环境管理计划

2.环境管理组织机构和职责分工

参见3.1项目管理组织。

4.环境保护资源配置计划

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有关人员分析确定噪声源,合理组织施工;打桩等噪声较大的活动避开夜间施工。按《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标准,不同施工阶段作业噪声限值见下表:

等效声级LAeq[dB(A)]

对现场的木工棚、切割加工车间等噪声较大的场所,用隔音效果较好的材料进行封闭围护;

居民集中地区等社区敏感位置或有特殊要求的工程,对噪声源采用帷幕进行围护,最大限度地降低噪声污染;

高考期间或其他情况地方政府主管部门有规定时,严格按规定执行。

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有关人员分析确定粉尘发生源,编制控制措施,确保满足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水泥、外加剂等易散落、易飞扬的材料,采用封闭库房贮存,运输途中进行覆盖;

现场主要道路采用硬化路面,非硬化路面及场区采取洒水、绿化等措施,保持湿润无扬尘产生;

挖土、清理等易产生扬尘的活动,应避开五级以上大风天气。

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有关人员分析确定潜在遗洒的情况,编制控制措施,确保满足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现场大门处铺设草袋或设洗车池,对出场车辆清洗车轮;

按地方规定和指定的地点弃运废弃物。

(4)易燃、易爆及化学危险品、油品管理制度

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有关人员分析确定项目使用的易燃、易爆及化学危险品、油品,编制控制措施,确保满足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施工现场设立封闭式存放区,不同性质、不同应急响应方法的物品应单独存放,提供适宜的贮存环境,使用密闭式容器贮存,防止泄漏;

专人负责保管,严格领用审批手续,做好发放记录,定期进行清点,控制库存量;

易燃、易爆及化学危险品、油品使用前,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专业施工员进行技术交底,必要时进行应急准备和响应培训,严格按操作规程和产品使用说明执行;

施工过程按规范使用专用容器和工具进行操作,避免遗洒;

备好防护用品,做好应急准备。

(5)有毒有害废弃物管理制度

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有关人员分析确定项目产生的有毒有害废弃物,编制控制措施,确保满足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对废弃物分类管理,有毒有害废弃物单独存放,设有防雨、防流失、防泄漏、防飞扬等设施,并进行“有毒有害”标识;

项目经理部应设专人负责有毒有害废弃物的管理,对其收集、运输、排放等环节进行监督;

联系有毒有害废弃物回收单位,定点排放。

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有关人员分析确定项目潜在的光污染源,编制控制措施,确保满足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施工现场夜间照明采用定向式灯罩,避免影响周围社区;

夜间尽量避免焊接等产生强光的施工活动,或采取必要的围护措施。

(7)火灾、爆炸事故管理制度

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有关人员分析确定项目潜在的火灾、爆炸点,编制控制措施,确保满足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对现场人员进行消防意识教育和消防知识培训,增强员工的消防意识;

对木工棚、油料库、化学品仓库等易燃易爆区域,按消防规定配备环保型灭火器,做好应急准备;

建立和完善现场消防管理制度,每月进行一次消防安全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

发生紧急情况时,按应急预案执行。

(8)生产生活污水管理制度

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有关人员分析确定项目产生的生产生活污水,编制控制措施,绘制污水收集、排放平面图,确保满足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混凝土搅拌站、输送泵及洗车池等排水点设置沉淀池并定期清理,污水经沉淀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生活区污水集中收集沉淀后排放,食堂应设隔油池,餐具清洗处应设过滤设施;

现场固定式厕所设简易化粪池。

(9)资源和能源消耗管理制度

根据识别确定的资源和能源消耗方面的重要环境因素,按管理规划实施控制;

采取各种技术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钢材、水泥、木材等原材料的消耗;

按生产生活需要,合理布置现场临时用水用电管线,制定节水、节电措施,完善管理制度,杜绝跑冒滴漏;

纸张双面使用,并逐步扩大无纸化办公范围,减少纸张消耗。

(10)对专业、劳务分包和物资供应、设备提供等管理制度

对专业、劳务分包和物资供应、设备提供过程中的环境因素及其控制要求,项目经理部应通过告知书、安全生产协议、交底、教育等方式传递到作业人员。

7.2 进度管理计划

7.2.1 确定施工进度控制点

地下室防水工程计划2019年3月15日开工,2019年10月30日竣工。

7.2.2 施工进度管理组织机构和职责分工

参见3.1项目管理组织。

7.2.3 进度管理措施

7.3 质量管理计划

7.3.1 质量控制目标分解

7.3.2 质量管理的组织机构和职责分工

参见3.1项目管理组织。

7.3.3 确定质量控制点

7.3.4 现场质量管理制度

7.3.5 质量保证措施

7.4 安全管理计划

7.4.1 现场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和职责分工

参见3.1项目管理组织。

7.4.2 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

7.4.3 职业健康安全资源配置计划

7.4.4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7.5 成品保护管理计划

7.5.1 成品和设备保护的组织结构和职责分工

参见3.1项目管理组织。

7.5.2 成品保护计划及保证措施

8.1 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事故类型:炎热天气中暑、中毒、基坑坍塌、模板倾倒、高空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等。

8.2 组织机构及职责分工

8.2.1 组织机构

副组长:费翔、刘辉、陈明亮

组员:梁化洲、燕松波、孙晓波、于飞、郝青松、张超、唐鑫磊、纪云飞

组员:梁化洲、燕松波、孙晓波、于飞、郝青松

8.2.2 职责分工

1)负责组织实施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定期安排现场和场外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演练,并根据实际演练经验及时补充、修改、完善事故应急预案。

2)安全事故发生时,按照应急预案组织安排救援,并上报业主及上级单位,视事故情况及时有能力处理的单位和机构进行处置。

3)主持召开救援协调会议,及时协调各方意见和应急救援工作中发生的争议,部署救援工作,决定紧急处理措施和重大问题。

4)在整个事故处理过程中,与事故现场人员保持密切联系,向上级主管部门及时上报事故态势。

1)接到事故报告,紧急通知各相关部门。

2)负责联系救援车辆、物资等事宜。

3)主持召开救援协调会议,及时协调各方意见和应急救援工作中发生的争议,部署救援工作,决定紧急处理措施和重大问题。

4)在整个事故处理过程中,与事故现场人员保持密切联系,向上级主管部门及时上报事故态势。

1)负责保护人员、财产的安全和交通疏导。

2)保护现场,控制旁观者进入事故现场和事故危险区域。

3)负责事故可能危及的地区人员的疏散和撤离。

4)调查受伤人员的姓名、身份等相关情况。

某综合厂房、装配厂房等2项室外工程投标文件施工组织设计5)防止和事故现场可能发生的意外案件。

1)组织、配合进行现场抢救。

2)及时做好善后事宜。

2)组织、配合有关部门按照应急预案迅速展开抢险工作,力争将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3)根据事故发生状态,统一部署应急预案的事实工作,对应急中发生的采取紧急处理措施。

8.3.1 一般事故的应急响应

当事故或紧急情况发生后,现场值班人员及时向项目经理汇报。项目经理应立即召集应急小组成员,组织相关人员和应急材料及设备,针对发生事故或紧急情况采取相应的方案进行处理,防止事态扩大。在事故得到控制后,由项目安全总监负责向业主单位和安全主管部门汇报事故发生原因和处理措施,并组织编写事故报告,在24小内向劳动行政部门、公安部门、检察机关、工会以及市建设行政管理部门报告。

GBT50076-2013 室内混响时间测量规范.pdf8.3.2 紧急事故的应急响应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