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K1397 990.54铁铺里大桥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DK1397 990.54铁铺里大桥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rar
资源大小:657.21K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DK1397 990.54铁铺里大桥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铁铺里大桥施工组织机构框图:

4.1.1施工队伍设置

本桥根据施工工序各阶段建立专业作业队伍,划分为5个班,钢筋班负责本桥施工项目钢筋的制作、运输和安装,钢筋场设在DK1400+600处,制作合格后到现场安装。本桥最高峰时人员达到90人。

DB14/T 1985-2020 常规气象观测站建设规范.pdf电焊工6人、钢筋工9人

砼工6人、模板工8人、普工16人

砼工6人、模板工8人、普工16人

砼工8人、模板工18人、张拉人员10人、电焊工8人、普工16人

副经理:统一协调桥梁施工的技术、安全、质量、环保、物资、设备的管理,负责施工现场管理、生产进度和进度计划的落实。

主管技术员:负责桥梁的技术管理工作,进行图纸核对、制定施工方案和技术交底,对检验批进行质量监控和初检,收集、管理和归档技术资料。

测量:负责工程的测量工作,组织对桥梁中线、标高的复核,定期对布设的控制网进行复核,确保施工测量的准确性和精度要求。

质检员:负责该工程的质量管理工作,制定并落实质量管理措施,督促搞好工序质量管理,并对工程质量进行自检评定,对合格工序及时上报监理进行终检,完成各种质量记录。

安全员:负责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进行岗前安全教育培训、日常安全检查及事故分析,督促检查安全设施的设置和管理,检查作业人员的安全防护品的佩戴和使用。

材料员:负责工程材料的采购、点验、入库、登记、保管、发放等管理工作,做到发放和使用手续完奋,记录齐全,保障各种施工材料、成品、半成品的供给,组织搞好物资储备。

试验员:负责试验、计量管理工作,按照现行有关的国家、铁道部标准、作业规程、施工技术指南及验标负责生产过程中的试验检测工作,提供检测分析报告,出具正确完整的试验资料。

经过前期的施工调查,该桥所处的位置为云溪镇桃李村,该村有一条380V动力线通过桥位,计划从该电线引电,作为桥墩、台扩大基础及墩台身施工过程中的临时用电,钻孔桩基础、现浇制梁采用150kw发电机自发电。

桥梁墩、台基础、墩台身、梁体砼养生用水采用就近挖畜水池储存地表水,但水质须经过检验,符合施工用水规定后才能使用,钻孔桩基础施工用水采用挖畜水池,水泵抽水到工作面。

4.5.临时驻地及拌和站

DK1398+210的左侧50米租用居民房屋来满足施工人员住宿和管理人员的办公需要。桥梁工程所用混凝土统一由项目部大型混凝土拌和站供应,以保证混凝土严格按施工配合比施工和满足拌制高性能混凝土的施工要求,拌合站设在DK1400+600(第十搅拌站),采用砼运输车运输。

内业资料设专人管理,负责施工过程中形成的施工技术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内业资料包括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单位工程开工报告、隐蔽工程检查证、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资料、变更设计文件、施工测量记录、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的实际情况资、工程材料试验、工程试件的质量鉴、试验报告单、工程日志、技术交底等。技术人员随着施工的进展及时填写并签认,然后交由项目队工程部专人统一整理存放。在主体工程完工两个月后,编制好竣工文件。

根据设计和精测队提供的导线网坐标,采用全站仪准确定出桥梁每个点位,精度符合规范要求,高程测量采用二等水准测量标准。

5.施工方法、关键技术、工艺要点、工艺要求

钻孔桩基础及明挖扩大基础按常规陆上施工方法施工。

钻孔桩成孔采用冲击钻机;桩身混凝土采取垂直导管法浇筑。

墩台基础采取放坡明挖施工,组合钢模浇筑,钢筋集中下料、现场绑扎。高性能耐久性混凝土在混凝土拌和站集中拌制,混凝土运输车运送至工地,搭设溜槽送砼入模。

(2)桥梁结构施工方案

桥梁墩身模板采用厂制定型无拉杆钢模,钢筋集中下料、现场绑扎、焊接。高性能耐久性混凝土在混凝土拌和站集中拌制,混凝土运输车运送至工点,泵送入模。

24m和32m简支箱梁采用支架现浇法施工,施工材料垂直运输采用20t汽车起重机吊运。

5.2.基础工程施工方案

5.2.1.钻孔桩施工

5.2.1.1施工工艺流程

5.2.1.2施工方法

5.2.1.2.1埋设护筒

5.2.1.2.1.1施工前设置坚固、不漏水的钢制护筒,护筒内径应大于钻头直径,使用旋转钻机钻孔应比钻头大约20cm,使用冲击钻机钻孔比钻头大约40cm。

5.2.1.2.1.2护筒顶面宜高出施工水位或地下水位2m,还要高出施工地面0.5m,护筒应埋到硬土以下至少1.0米,孔位周围地质如不能满足要求时,在埋设护筒位置挖除软土换填,护筒四周要夯填密实,护筒顶面中心与设计桩位偏差不得大于5cm,倾斜度不得大于1%。

5.2.1.2.2泥浆制备

泥浆性能指标,按钻孔方法和地质情况确定,符合下列规定:

泥浆比重:冲击钻钻孔时,孔底泥浆比重:砂黏土≯1.3;大漂石、卵石层≯1.4;岩石≯1.2。反循环旋转钻机入孔泥浆比重为1.05~1.15。

黏度:地层16~22s;松散易塌地层19~28s。

含砂率:新制泥浆≯4%。

为提高泥浆粘度和胶体率,在泥浆中掺入适量的碳酸钠、烧碱等,其掺量经试验决定。造浆后要试验全部性能指标,钻孔过程中要随时检验泥浆比重和含砂率,并填写泥浆试验记录表。

5.2.1.2.3钻孔

本桥钻孔桩施工时采用跳桩法施工,在已灌筑成桩邻近桩位钻孔时,要等到已灌注钻孔桩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以上后方可施钻,避免扰动相邻已施工的钻孔桩。

安装钻机前,底架垫平,不得产生位移和沉陷,钻机保持稳定,钻头或钻杆中心与桩位中心偏差不得大于5cm。

开钻前应调制足够数量的泥浆,钻进过程中如泥浆损耗过大、漏失,须及时补充。并按有关技术规范检查泥浆指标,遇土层变化须增加检查次数,并适当调整泥浆指标。

钻孔过程中严格按施工规范进行,每进尺2~3m,应检查孔直径、垂直度和孔内地质情况,并定时定人记录观测数据。施工时如发现异常现象应即时找出原因,如发现钻孔偏斜或有涌砂现象,可采用片石回填,重新冲击,使孔位逐渐纠偏恢复至正位或将片石挤入砂层内堵住涌砂。

开孔的孔位要准确,使初成孔壁竖直、圆顺、坚实。在冲击钻进中抽渣和停钻后,应及时向孔内补水或补充泥浆,保持孔内水头高度和泥浆比重及粘度。

开始钻孔时采用小冲程冲击,待钻进深度超过钻头全高时再正常冲程进行。钻进过程中,勤松绳和适量松绳,不得打空锤;勤抽碴,使钻头经常冲击新鲜地层。

钻孔过程中随时捞取钻渣,判断地层并与地质剖面图核对,根据地层变化情况,采用不同钻速,适时调整泥浆指标,并始终保持孔内液面高于孔外水位1.5~2.0m,保持孔壁稳定。

钻孔到达设计深度后,对孔位、孔径、孔深和孔形及垂直度进行检验,并填写钻孔记录表。

钻孔应连续进行,当遇到特殊情况需停钻时,提出钻头,补足孔内泥浆,始终保持孔内规定的水位和泥浆的相对密度、粘度。

钻孔中采取以下措施防止塌孔:

①护筒的埋设深度,应确保穿透淤泥质软土层,并做好护筒底部密封。

②现场钻孔操作人员,要仔细检测泥浆比重及粘度,尤其是含砂率的检测,不同地层必须按要求进行相应调整。

③控制钢筋笼安装垂直度,安放钢筋笼时,需对准钻孔中心垂直插入,严禁触及孔壁。

④紧密衔接各道工序,尽量缩短工序间隔。

⑤当出现天气变化无法施工时,需提起钻头,调整泥浆比重,孔内灌满泥浆或孔顶覆盖。

不小于设计孔深,并进入设计土层

5.2.1.2.4清孔

5.2.1.2.4.1当钻孔深度达到设计标高时,先用测绳(检测合格)测量钻孔深度,并做好记录,再用检孔器对孔深、孔径、孔形进行检查,确认满足设计要求后,立即进行清孔,清孔采用气举抽碴法进行换浆清孔,在清孔的同时,将附着于护筒壁的泥浆清洗干净。

5.2.1.2.4.2在清孔时,要及时向孔内加注清水或新鲜泥浆保持孔内水位。清孔应达到以下标准:孔内排出或抽出的泥浆手摸无2~3mm颗粒,泥浆比重≯1.1,含砂率<2%,粘度17~20s;泥浆指标符合要求后,再用测绳测量钻孔深度,清孔前后的孔深差值(孔底沉渣厚度)≯5cm,立即进行下道工序,严禁采用加深钻孔深度方法代替清孔。

5.2.1.2.4.3钢筋笼和导管安放完毕后、浇筑水下混凝土前,再检测桩底沉渣厚度。若沉渣超标,要立即进行第二次清孔,第二次清孔利用导管安装风管,气举反循环法清孔。

5.2.1.2.4.4清孔过程中必须始终保持孔内原有水头高度,因为孔较深,中途宜停顿片刻,待孔内悬浮钻碴均沉淀后,再送风清孔一次,当风管口设置很低,在清孔过程中不能保持孔口水头时,不可马上停止送风,应先将风管或导管提升一定的高度,才停止送风,以免稠浆碴将风管口堵塞。

5.2.1.2.4.5二次清孔完成后,立即浇筑水下混凝土,避免泥碴再次沉淀。加快成孔与成桩速度,缩短从成孔到成桩的作业时间。

5.2.1.2.5钢筋笼骨架的制作与安装

5.2.1.2.5.1钢筋的性能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技术标准,具有出厂质量证明书和试验报告单。钢筋加工时,保证钢筋表面洁净,使用前应先将表面的油渍、漆皮、锈斑等清除干净。

5.2.1.2.5.2钢筋笼在加工棚集中分节制作,钢筋焊接前,必须根据施工条件进行试焊,合格后方可正式施焊。钢筋制作过程中要预留好钢筋接头位置,钢筋接头采用单面搭接,两钢筋搭接端部应预先折向一侧,使两接合钢筋轴线一致。接头焊缝的长度不应小于10d(d为钢筋直径)。焊接保证钢筋接头在同一断面内(相邻焊接接头间距不小于35d)的数量不能超过钢筋总量的50%。

5.2.1.2.5.3钢筋笼存放时下部架空(垫木间距与加强圈钢筋间距相同),钢筋笼应用彩条布覆盖,以防雨水侵蚀生锈,并挂标识牌。

5.2.1.2.5.4钢筋笼吊装时配备专用托架,平板车运至现场,在孔口利用25t汽车吊吊放。下放前检查钢筋笼垂直度,确保上、下节钢筋笼对接时中心线保持一致。钢筋笼安装就位后,在钢筋笼顶设4根φ16钢筋吊环,并与钢护筒顶部焊接固定,防止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钢筋骨架上浮。

为防止钢筋笼在吊装过程中发生变形,在钢筋笼内侧采用三根普通φ40mm钢管加固,钢管紧贴钢筋笼内壁与钢筋笼绑扎连接,钢管在钢筋笼内呈三角形均匀分布,钢管在钢筋在起吊以后入孔前拆除。

钻孔桩钢筋骨架允许偏差见下表:

钢筋骨架在承台底以下长度

5.2.1.2.6导管安装

导管采用内径30cm的钢导管,导管内壁光滑、圆顺,内径一致,导管接口严密、牢固。导管使用前进行试拼,导管接拼后,两端头安装配套的钢制法兰盘,管内注水,再增加气压(试压压力为孔底静水压力的1.5倍),检测导管的密封性,要确保导管不漏水,连接螺栓强度满足要求,导管测试合格后,按自上而下顺序编号和标示尺度。导管组装后轴线偏差不超过钻孔深度的0.5%并不大于10cm,连接时连接螺栓的螺帽在上(便于拆卸)。

导管管节长度,中间节为2m等长,底节长度为4m,漏斗下节段为1m,并配置0.5m导管,以调整导管长度。导管长度按孔深和工作平台高度决定。

下放过程中应保持导管位置居中,轴线顺直,逐步沉放,防止卡挂钢筋笼和碰撞孔壁。浇筑首盘混凝土时,导管底面应高出孔底0.35~0.4m。导管接头法兰盘加锥形活套,底节导管下端不设法兰盘。

导管在混凝土灌注完成后及时清洗,以备下次使用,清洗时将导管拆开分节清洗,清洗后的导管分节堆码。

5.2.1.2.7水下砼浇筑

水下混凝土灌注前进行二次清孔,以灌注水下混凝土的导管作为吸管,高压风管设在导管内,高压风管沉入导管内的入水深度大于水面至出桨口高度的1.5倍,且不小于15m。清孔过程中必须保持孔内原有水头高度,停止清孔时,先关气后断水,以防水头损失造成塌孔。

浇筑水下混凝土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配置足够备用应急设备和材料,水下混凝土应连续浇筑,中途不得停顿。并应尽量缩短拆除导管的间断时间,导管内混凝土卡管时,应上下活动导管,并附以导管外部震动,使灌筑顺畅,每根桩宜在8小时内浇筑完成。

水下混凝土灌筑时的混凝土需用量由计算确定必须满足首批混凝土入孔后,导管埋入混凝土的深度不小于1m并不大于3m;同时当灌注的混凝土顶面距钢筋骨架底部1m左右时,应降低混凝土的灌注速度。当混凝土拌和物上升到骨架底口4米以上时,提升导管,使其底口高于骨架底部2米以上,即可恢复正常灌注速度,完成首批封底混凝土后,将首批混凝土用大储料斗换成小型储料斗,采用砼输送车直接浇筑砼,以加快水下砼的浇筑速度。

当桩身较长时,导管埋入混凝土中的深度可适当加大。灌注过程中随时测量孔内混凝土顶面位置,要始终保持导管埋深在1~3m范围DB63/T 1886-2021 多年冻土地区高等级公路路基技术状况评定.pdf,防止泥浆冲入管内。当混凝土浇筑面接近设计高程时,采用测绳或取样盒确定混凝土顶面位置,保证混凝土顶面浇筑到桩顶设计高程以上1.0m左右,最后拔管时注意提拔及反插,保证桩芯混凝土密实度。

混凝土浇筑完毕,在混凝土初凝前拔出位于地面以下桩顶以上的孔口护筒。

钻孔桩采用冲击钻机成孔,钻进中严格控制泥浆比重,成孔后采用换浆法清孔。钢筋笼整节预制,吊车起吊安装就位。严格控制孔内沉渣厚度、空孔时间、水下混凝土灌注速度和灌注连续性,确保成桩质量。混凝土采用自动计量拌合站拌合,混凝土输送车运输,导管法灌注水下混凝土。桩基完成后,按设计要求对桩基进行逐桩检测。

5.2.1.2.8桩身质量检测

钻孔到达设计高程后,复核地质情况和桩孔位置,用检孔器检查桩孔形、孔径、用校验后测量绳检查孔深,施工偏差要符合验标要求。

不小于设计孔深通风空调系统施工方案,并进入设计土层

5.2.2扩大基础施工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