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钢结构吊装及安装施工方案

组合钢结构吊装及安装施工方案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rar
资源大小:914.96K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组合钢结构吊装及安装施工方案

钢结构焊接变形一方面影响构件的受力性能,另一方面影响构件美观。在钢结构现场安装过程中,应通过成熟焊接工艺、合理的焊接顺序等措施来减少构件变形。

1、钢结构构件现场堆放场地小,第一次进场及第二次进场的所有构件同时进场,同时卸载,统一堆放,现场堆放场地安排时须统筹兼顾。

2、钢结构的作业必须在白天进行,同时为避免光污染,焊接作业尽量安排在白天进行。

3、为保证钢柱的准确就位GB51348-2019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标准 条文说明.pdf,对地脚螺栓施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钢结构施工与土建施工存在工序交接以及交叉作业,必须加强两方的配合和协调。

5、钢结构施工大部分属于高空作业和临边作业,现场的安全防护工作难度大。

6、钢柱第二节为二层一节柱,高度较高,钢构件安装时测量要求高,放线难度大。

7、第二阶段吊装采用履带吊,吊装难度较大

本工程施工场地狭小,场地内钢构件的水平及垂直运输分别由塔吊和履带吊完成,第一阶段用塔吊完成,第二阶段用履带吊完成。钢结构堆料场的设置原则上靠近塔吊和构件运输道路,便于构件卸车和减小吊运距离。

钢构件进场一定要按计划确定每天应进的构件数量及型号,进行布置。为避免进场构件的二次倒运及构件变形,钢构件尽量不重叠放置,进入现场尽量散放。这样占地面积大,给现场场地布置带来一定困难,因目前土建施工进度采取分区分梯次施工,因此钢构件必须根据现场各区段施工情况依次进场。

现场平面布置图详见附图一。

现场钢结构吊装只能部分时间使用3#塔吊。

3#塔吊:ST70/30

起重性能(最大起重量12吨):

塔吊平面布置图及性能图(详见附图二):

钢结构安装时,底板结构施工完成,后浇带以西为钢结构堆放场地及履带吊作业区。

一、第一阶段(第一节钢柱吊装):详见附图三

由塔吊性能图可知,所有钢柱的第一节均在塔吊可吊范围内。

二、第二阶段(第二节钢柱吊装和钢梁吊装)

第二阶段采用履带吊进行吊装,第一步吊装14根钢柱第二节,第二步吊装14根钢梁。

80吨履带吊起重性能表

所有钢柱第二节吊装采用履带吊进行施工,履带吊共七个立点,每个立点吊装两根钢柱,详见附图四~附图十。

(1)位置一(详见附图四)

钢构件吊重分析:查履带吊性能表可知,主臂长46m,回转半径26m,可吊重5.19t,满足要求。

(2)位置二(详见附图五)

钢构件吊重分析:查履带吊性能表可知,主臂长46m,回转半径26m,可吊重5.19t,满足要求;回转半径18m,可吊重9.42t,满足要求。

(3)位置三(详见附图六)

钢构件吊重分析:查履带吊性能表可知,主臂长46m,回转半径26m,可吊重5.19t,满足要求;回转半径20m,可吊重7.97t,满足要求。

(4)位置四(详见附图七)

钢构件吊重分析:查履带吊性能表可知,主臂长46m,回转半径26m,可吊重5.19t,满足要求;回转半径18m,可吊重9.42t,满足要求。

(5)位置五(详见附图八)

钢构件吊重分析:查履带吊性能表可知,主臂长46m,回转半径26m,可吊重5.19t,满足要求。

(6)位置六(详见附图九)

钢构件吊重分析:查履带吊性能表可知,主臂长46m,回转半径18m,可吊重9.42t,满足要求;回转半径12m,可吊重16.92t,满足要求。

(7)位置七(详见附图十)

钢构件吊重分析:查履带吊性能表可知,主臂长46m,回转半径20m,可吊重7.97t,满足要求;回转半径12m,可吊重16.92t,满足要求。

所有钢柱第二节吊装采用履带吊进行施工,履带吊共七个立点,每个立点吊装每个轴线上的两根钢柱,详见附图十一~附图十八。

(1)位置八(详见附图十一)

钢构件吊重分析:查履带吊性能表可知,主臂长46m,回转半径18m,可吊重9.42t,满足要求。

(2)位置九(详见附图十二)

钢构件吊重分析:查履带吊性能表可知,主臂长46m,回转半径20m,可吊重7.97t,满足要求。

(3)位置十(详见附图十三)

钢构件吊重分析:查履带吊性能表可知,主臂长46m,回转半径20m,可吊重7.97t,满足要求。

(4)位置十一(详见附图十四)

钢构件吊重分析:查履带吊性能表可知,主臂长46m,回转半径20m,可吊重7.97t,满足要求。

(5)位置十二(详见附图十五)

钢构件吊重分析:查履带吊性能表可知,主臂长46m,回转半径20m,可吊重7.97t,满足要求。

(6)位置十三(详见附图十六)

钢构件吊重分析:查履带吊性能表可知,主臂长46m,回转半径20m,可吊重7.97t,满足要求。

(7)位置十四(详见附图十七)

第三节履带吊吊装示意图

考虑土建施工等现场条件的约束,现对于吊车及构件运输车的路线进行分析。即土建施工必须预留吊车及构件运输车临时道路(如下图所示):

第四章施工部署和施工进度计划

1、根据总体工期要求和现场施工的实际情况确定总体施工顺序:底板施工(地脚螺栓安装)→钢柱第一节安装→地下二层结混凝土结构施工→钢柱第二节安装→钢梁安装。

2、钢结构安装的竖向作业顺序为先下后上,以加工厂生产的柱节为施工安装节,吊装工序在前,其它工序跟进施工。

3、钢结构安装的构件供应顺序,应满足现场吊装进度的要求。原则上,构件吊装以分节、分层,即:钢柱钢梁安装→校核、紧固→结构焊接→混凝土柱、梁施工。

4、钢结构作业流程见下图所示。

按照总控计划,分别安排各钢结构加工时间、进场时间,同时安排履带吊进场时间。分别对各个钢构件进行编号,将每个编号的进场时间告知钢结构加工厂,钢构件按时进场,及时卸载,按计划吊装施工。

由于本工程施工工期短任务重,现场场地狭小,所以在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极为重要。为使现场吊装工作顺利进行,我们将在施工前制定周密的的施工计划。

针对总控目标工期,编制阶段目标工期计划,月计划,周计划,日计划。严格项目目标管理,以计划组织生产,以科学合理的生产安排保证计划的实现。

以现场施工要求控制加工顺序,使钢结构生产成流水作业,将钢结构的加工、运输、临时堆放、吊装各个工序合理的穿插,环环相扣。由于现场场地狭小,因此构件的进厂时间和吊装的时间必须协调一致。

现场施工技术人员合理编排钢构件进场计划、吊装计划与吊装顺序,充分利用施工现场的钢构件堆放场地。对进场钢构件进行计划编排,明确构件使用的部位和吊装时间。按吊装顺序将构件堆放整齐。避免不必要的现场二次倒运。

计算每根构件吊装所用的塔吊、履带吊机时,科学安排每日的吊装构件数量,合理安排和协调钢结构吊装与其他专业施工的塔机、履带吊使用时间。

钢结构施工过程中吊装、焊接等各个工序合理穿插进行,循环作业。

根据实际情况,安排2班或3班作业。

第三节施工人员、机械配置

根据施工进度的需要,钢结构施工操作人员的工种以及数量见下表所示。

主要工种投入人数情况表

第五章构件运输、卸货、堆放和验收

依据构件进场计划单安排钢构件的运输,以每节柱划分单元,并按不同类别,如柱、梁、连接板等分别装车。装车时应捆扎好,以避免构件变形,确保运输安全。

钢结构构件为便于现场安装必须按要求进行编号,编号工作在加工厂内完成。

构件进场严格按现场安装分区要求分批进场,现场钢构件的堆放仅考虑一天的钢结构施工工程量。

钢构件卸车时,必须对构件进行临时支撑,确保构件稳定。同时要求塔吊准备两副卸货用吊索、挂钩、卡环等辅助用具周转使用,以节省卸货时间。运送构件时,轻抬轻放,不可拖拉,以避免将表面划伤。

第三节进场构件验收要点

1、检查构件出厂合格证、材料试验报告、焊缝无损检测报告、焊接工艺评定、板材质量证明等随车资料。

2、检查进场构件外观,主要内容有构件挠曲变形、摩擦面表面破损与变形、焊缝外观质量、焊缝坡口几何尺寸及构件表面锈蚀等。若有问题,应及时组织有关人员制定返修工艺,进行修理。

3、外观检查的允许偏差见下表。

多节柱外形尺寸允许偏差表

柱底刨平面到牛腿支承面距离

H/1500且不大于5.0

连接处±3.0非连接±4.0

h/250且不大于5.0

柱脚螺栓孔对底板中心线的偏移

L/2500且不大于5.0

两端最外侧孔间距离偏差

L/1000且不大于10

第四节钢构件现场堆放管理

依据塔吊的起重能力确定构件堆放位置。现场构件尽量分类单层摆放,以便于起吊(如下图所示)。进场钢柱、钢梁下需加50×100mm垫木,并且须注意预留穿吊索的空间。小件及零配件应集中保管于仓库,作到随用随领,如有剩余,应在下班前作退库处理。仓库保管员对小件及零配件应严格作好发放领用记录及退库记录。

第六章钢结构吊装及安装

第一节总体施工顺序及工艺流程

一、钢结构安装总体安排

本次钢结构吊装总共包括28根柱子,14根钢梁安装。总体计划为:14根第一节钢柱采用塔吊进行安装,14根第二节钢柱及14根钢梁采用履带吊进行安装。构件吊装顺序详见第三章。

二、钢结构安装工艺流程

说明钢结构的安装作业顺序如下图所示。

1、钢柱吊装之前,在每个钢柱地脚螺栓群的每一个螺栓上拧进一个螺母和一个盖板,用于调节钢柱的安装标高。在钢柱吊装之前,调节好调节螺母的标高,每组内标高误差控制在1.0mm以内。

2、钢柱吊装就位以后,先对准钢柱中心线与基础中心线,确定钢柱的平面位置。由于地脚螺栓孔与地脚螺栓之间有7mm的调整余量。因此,可以将钢柱中心线与基础中心线的误差控制在规范要求的范围以内。然后,将地脚螺栓的螺母微微拧紧。

3、钢柱的垂直度调整通过钢柱底板下的螺母和垫铁组调节。如下图所示。通过微微调节螺母的高低可以控制钢柱的垂直度。要求钢柱在自由状态下,两个正交方向的垂直度偏差校正到零,然后拧紧地脚螺栓。钢柱的标高可能会发生微小变化,正常情况下不会超过2.0mm。

4、待首节钢柱的平面位置、标高和垂直度调整完毕,拧紧柱脚底板上下的地脚螺栓和调节螺栓,调整后每个柱脚板各用4组垫铁塞实、点焊固定。然后进行二次灌浆。

首节钢柱垂直度调整示意图

5、砼梁安装过程中,用经纬仪监视钢柱的垂直度变化,如果在规范允许范围内,则不做调整。如果超过规范允许误差,应该分析原因:可能是轴线误差,可能是砼梁制造长度误差。针对不同情况,分别处理。

在地下二层混凝土结构施工完成后,马上进行第二节钢柱柱的安装,钢柱就位后,因临时连接采用安装螺栓和连接板,所有连接板和安装螺栓在上节柱吊装前预先安装在下节柱柱头上,同时将螺栓松开,使连接板向外张开一定角度,以便于钢柱就位,第二节钢柱的校正采用钢楔铁、揽风绳的方法,在遇到错位较大的接头采用千斤顶进行调整。上下相邻两节柱翼缘连接节点示意:

第三节钢柱的吊装与校正

钢柱吊点设置在预先焊好的连接耳板处,即柱接柱临时连接板上(连接耳板在加工厂内完成)。每根钢柱用四个足够强度的卡环及钢丝绳进行吊装。最重钢柱为5.1吨,采用4个3.0#卡环(允许载荷10吨),四根φ21.5钢丝绳(钢丝绳采用6×37,公称抗拉强度1700N/mm2,破断拉力总和296kN,安全系数取10,满足吊装要求)。

一、钢柱单机回转起吊法

起吊前,钢柱应放置在垫木上,起吊时,不得使柱端在地面上有拖拉现象,钢柱起吊时必须距地面高度两米以上才开始回转。起吊方法如下图所示:

地上钢柱吊装就位后,随即调整标高及与底段钢柱的错口,粗调垂直度,然后用高强螺栓将耳板固定,柱子采用缆风绳从三个方向拉住,缆风绳的一端设置于钢柱吊耳部位,另一端设置于底板的预留地锚上。如下图所示

三、钢柱校正(标高、垂直度调整)

钢柱初校正采用水平尺对钢柱垂直度进行初步调整。

采用两个经纬仪或线坠从三个方向同时测量钢柱的垂直度并进行调整,垂直度测量的基准点应从底面测量控制点传递而来,即钢柱的轴线位移是相对底部控制点的垂直度。

在柱子校正时,依靠临时固定用缆风绳、倒链、千斤顶等对柱垂直度进行校正,各项指标应综合调整,直至各项指标调整合格为止。调整完成后,对称紧固定位螺栓锁紧螺母。

在安装调整过程中如果上下柱接口处发生扭转的现象,可以采用在连接耳板处加垫板的方法进行调整,上下柱连接处的错口Δ≤3,方法如下图:

对称进行紧固地脚螺栓锁紧螺母,将垫板与柱脚板按图纸要求进行焊接,螺母与垫板点焊牢。

五、其它注意事项:必须在钢柱起吊前,将临时钢爬梯绑扎在钢柱上.

JGJT364-2016标准下载第四节钢柱整体垂直度和整体平面弯曲的控制

一、钢结构整体垂直度的控制

1、安装钢结构前确定基准间,安装时先安装基准间,通过基准间控制结构整体垂直度。

2、安装单节钢柱的垂直度按照定位轴线进行控制,将每节钢柱的单体垂直度控制在距轴线H/1000范围内,整体垂直度控制在(H/2500+10mm=60)且不大于50mm,取50mm,如下图所示。

二、钢结构整体平面弯曲的控制:

安装钢结构前确定基准间山东某集团空压车间设备、管道安装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安装时先安装基准间,通过基准间控制结构整体弯曲。主体结构的整体平面弯曲允许偏差为L/1500,且不大于25mm.

钢结构安装允许偏差及检查方法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