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唐山骨质瓷公司厂区建筑各项施工方案4.施工进度计划:详见附表。
5.1.1自然高程测设
从北侧和东侧的场区围护墙开始,按照双向间距20米布设自然高程测设点。
施工现场±0.000高程点闭和检查符合设计要求和测量规范的精度要求。
在建设、监理和施工三方共同参与下立交匝道(46 376 46)m预应力连续梁施工组织设计,进行测量和记录。
采用一台ZL50装载机和4名职工予以配合。
第一次开挖:展销及科研办公楼
第三次开挖:化验及配料车间
每一开挖工作面配一台反铲挖掘机,根据现场运距,每台挖掘机配2~3辆自卸汽车。按照业主要求,临时堆土场地在场区东部,为提高土地利用率,堆土场区配一台ZL50装载机,随时攥土。挖土现场的土方施工机械距基坑的安全距离不小于3米。
挖掘机预留人工开挖深度200,每台挖掘机配5~6人紧随开挖和清余余土。运土路线上铺设废弃竹胶板,防止清运余土的双轮车直接碾压基底。
根据自然高程的测试结果,本次基坑开挖的平均深度在1-3.5米左右,在首挖地点先开挖至槽底标高,将槽底控制标高点抄测在侧壁或槽底,然后将水准仪架设在槽底,指挥开挖深度。槽底控制采用30×30×350木撅或Φ12×350钢筋棍钉入槽底,纵横方向按照一定间距布设,在其上抄测平点(标高为垫层上表面)并挂线,用于人工开挖槽底。工作面展开后,要在适当位置,将槽底控制标高点进行准确传递,防止误差累积。
随着开挖面的延续,用经纬仪将轴线投测至基底,随时指挥和控制槽口上下边线。
5.2.5质量保证措施
标高:±30;长度、宽度:±300;
边坡坡度:符合方案要求,并边挖边修整;
按照有关规范要求和图纸设计,按基坑为单位布钎探点,每个基坑布5个点,钎探布点形式为梅花形,距槽边400开始布点,钎探深度2100。
每个探点布设混凝土砖一块,用以编号和覆盖保护探孔,便于验槽。
5.3.2设备和人员配置
5.3.3质量保证措施
(一)正确使用和维护钎探设备;
(二)对所有参与钎探的施工人员进行全面技术交底,指派专职技术人员在现场检查监督数据记录,确保数据真实、准确、没有遗漏。发现土层异常情况及时向项目技术负责人通告。
(三)钎探完毕,探孔及时用对应编号砖进行覆盖保护,防止落入砂土或其他杂物。
(四)在整个钎探过程中,每套钎探机组指定钎探区域和探点编号范围,防止丢漏。为保证钎探结果具有可追溯性,要对两台钎探机编号,每台钎探机沿基槽短向整行推进。在每行的探孔护口砖和钎探记录上要分别标注钎探机号码,以便验槽时方便快捷地查验。
(五)在整个钎探过程中,在施工面内,铺设废弃竹胶板,尽量减少人员和设备对基底的扰动。
槽边轴线引桩经复核无误后,利用经纬仪等测量工具,在槽底测试各个部位的轴线和边线。经复核无误后,报请监理单位验收。
利用轴线和边线桩橛,并在模内按照纵横间距4000布设木制或钢筋桩撅,统一抄测垫层上表面标高控制点,用以控制模板支设和浇筑高度。
(一)垫层模板采用100系列组合模板,不足部分采用经单面刨光的同规格木愣,严禁使用其他材料。
(二)垫层浇筑采用平板振动器配以平口铁锨、铝合金靠尺、铁辊等工具进行振捣、找平、做面等各道工序。
(一)采用42米混凝土输送泵车,按照由远及近横向满仓纵向推进的顺序投料施工,在保证人员和设备相匹配的前提下组织施工。
(二)人工做面找平不低于3遍。
(三)试块留置数量详见试验计划。
(1)轴线位置允许偏差:10mm;(2)标高允许偏差:±10mm;
(2)表面平整度:6mm(2m靠尺和塞尺检查)。
5.5.1基础钢筋施工
在图纸会审阶段,工程技术人员和钢筋班组长对设计文件对照施工规范进行认真审核,对施工节点不明确或不利于施工的部位,要积极与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的有关人员进行全面技术沟通,力争将技术问题解决在施工之前。
钢筋工按图纸及下料单提前将钢筋制作完备。
垫层强度满足钢筋绑扎强度等级要求后,槽边轴线引桩经复核无误后,利用经纬仪等测量工具,在基础垫层上表面测试各个部位的轴线和各个构配件的混凝土边线和钢筋控制边线。为便于确认,在必要部位用适当颜色和图案进行醒目标识。经复核无误后,报请监理单位验收。
按照设计要求的各个部位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要求,选用相应厚度砂浆垫块,以保证各个构件钢筋骨架的截面高度和上部钢筋的标高和保护层厚度。
清理弹线→摆放底板下部短向通长钢筋→摆放底板下部长向通长钢筋→首次绑扎并垫垫块→柱插筋→清理验收。
(1)摆放钢筋按线摆放外,满足保护层要求。
(2)下部钢筋网片绑扎时应边绑扎边垫垫块,垫块采用高强度砂浆垫块,厚度40mm、间距1000mm,梅花型布置。
(3)插筋限位固定:框柱插筋拐角与下部钢筋网片或限位筋绑扎固定。
5.5.2质量保证措施
1)钢筋摆放与绑扎顺序科学、合理,适合工程实际;
2)不同部位使用相应形式的绑扣、绑线根数和绑线直径,拧扣圈数符合要求。
3)由于柱筋较高,要搭设相应形式的脚手架用于固定、加固和校正柱钢筋。
1)各个构件钢筋边线准确清晰,钢筋摆放和绑扎成型前后严格按线施工和检查。
2)基础垫层的标高和平整度符合规范要求,保护层垫块厚度准确、强度合格、数量充裕、位置合理、安装牢固。
3)现场成品保护措施和施工人员的成品保护意识到位,确保钢筋成品质量在浇筑前、浇筑中和浇筑后得以确实保护。
1)提前搭设上下基槽的通道,确保施工人员不向槽内加带泥土。
钢筋骨架:长度±10mm;宽、高±5mm;
受力钢筋:间距±10mm;排距±5mm;
保护层厚度:±5mm;
箍筋、横向钢筋间距:±20mm;
钢筋弯起点位置:20mm。
模板体系组合钢模板加钢管扣件支撑。施工要点如下:
<1>模板平整度通过竖向2*Ф40*3.5钢管和勾头螺栓进行调整;竖龙骨外侧在距模板上下100~150范围内分别设置水平方向Ф40*3.5钢管扣件来实现。
<2>模板整体刚度通过Ф40*3.5钢管扣件分别支设在对侧模板的上下水平横管上。外围与基槽边坡进行可靠支顶。
5.6.2质量保证措施
各部位轴线位置和构件边线经复核无误后方可组织施工。
如果先支边模后绑筋,则模板验收合格完毕后模板内外及时清理。
如果先绑筋后支模,则在支模前必须用空气压缩机将筏板钢筋内的所有杂物清理干净并经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模板支设;模板验收合格完毕后模板内外进行二次清理。
模板横竖接缝全部粘接密封胶条,支设前均匀涂刷脱模剂。
模板下根按边线固定,上口按照给定的控制点拉线校正加固;专职质检员全数检查验收后,报请监理单位等验收。
(1)轴线位置:5mm;(2)截面内部尺寸:±5mm;
(3)垂直度:3mm;(4)相邻模板高低差:2mm;
(5)表面平整度:5mm。
柱基浇注分两次放料,每次放料按300(基础每步高度),避免翻浆;柱浇注每次放料不得超过1.5米。
2)由于泵送混凝土坍落度大,振捣棒必须插入下层内50-100mm,使层间不形成混凝土缝,结合紧密成一体。
3)指派专人清理柱筋内的浮浆和浮石,确保上部砼浇筑时水平施工缝的接合强度。
4)根据混凝土温度应力和收缩应力分析,必须严格控制各项温度指标在允许范围内,才能避免混凝土产生裂缝。
加掺合料及附加剂:掺粉煤灰,替换部分水泥,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掺减水剂,减少水灰比,防止水泥干缩。
降低混凝土内外温度差和减慢温度下降速度来达到降低缩产生的温度应力,故对混凝土的养护是非常重要的。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进行养护。混凝土终凝后,先在混凝土表面覆盖一层细砂,柱周围裹塑料薄膜,然后在砂层上及塑料布内浇水进行养护,防止混凝土暴露。养护过程设专人负责。
6.5.2质量保证措施
1)浇筑混凝土时应分段分层进行,边浇筑底板边进行基础梁的浇筑。确保基础梁部分至筏基上表面标高处的混凝土浇筑在规范规定间歇时间内赶上底板浇筑。分层高度为300mm,使初始反应期水化热充分散发(施工流向详见附图)。
3)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如必须间歇,其间歇时间应尽量缩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
4)浇筑混凝土时应派专人经常观察模板钢筋、预留孔洞、预埋件、插筋等有无位移变形或堵塞情况,发现问题应立即停止浇灌并应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初凝前修整完毕。
5)混凝土表面使用平板振捣器振捣,用长刮杠找平,在面层混凝土初凝时用木抹子搓实搓平,终凝前再搓一边,用铁滚筒压两遍以上,以防止收缩裂缝。
1)模板、钢筋、避雷接地、等电位连接等经隐验合格,浇筑申请得到批复后方可组织施工。
2)浇捣人员的站位和浇捣设备的放置要有利于钢筋和模板的保护,减少钢筋污染。
3)指派专业木工和钢筋工进行模板和钢筋看护,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三)混凝土质量的监管
1)提前检查商混生产厂家的设备和技术措施是否满足冬季施工要求,发现问题及时通告厂家立即进行整改。
2)浇筑时,指派专职技术人员监管每一车进场混凝土,重点检查进场温度、坍落度、混凝土颜色等指标,发现问题先暂停浇筑,待问题得到妥善处理后,方可继续浇筑。
按照规范要求,标养和同条件试块的留置计划如下:
(四)其他内容详见冬季施工方案。
为了缩短筏板基础裸露时间,每个区分两步进行。
第一次:基础梁浇筑完毕,第一次回填;
第二次:基础砌砖、基础构造柱浇筑完毕,第二次回填。
(2)按照回填的进度安排,随回填随解除和清理保温苫盖物,不得提前解除。所有杂物必须清理干净。
(3)回填前,必须经有关部门隐验合格。
利用基槽开挖的原土,先用挖掘机或装载机将表面的冰雪和冻层清理干净后再装车;而且要随装车随清理,防止二次受冻;土方在场内运输以自卸汽车为主,人力倒运为辅。无论砌体墙还是剪力墙的两侧必须保证同时铺土和夯实,最大高差不得超过两个回填步距。其他详见冬季施工方案。
6.8.3质量保证措施
在筏板及基础梁混凝土浇筑前,先将基础剪力墙、框柱、柱墩、构造柱等构件的生根钢筋按照图纸、图集和规范所规定的品种、规格、位置、标高、锚固长度、水平弯折的平直断长度以及节点构造等具体要求,绑扎准确,固定牢靠。
剪力墙生根钢筋、框柱及柱墩生根钢筋要分别与筏板下部钢筋网片和基础梁钢筋绑扎,所有接触点均要绑扎牢固。平直断朝向外侧,并对准构配件截面几何中心。
(二)钢筋的加固与校正
根据图纸设计、图集和规范的有关规定,各部位钢筋的甩茬位置如下。1)墙筋第一步茬上顶标高为-0.83(超出1400高基础梁上顶770),墙筋第二步茬的上顶标高0.24(超出1400高基础梁上顶1840)。
2)柱筋第一步茬上顶标高为0.60(超出1400高基础梁上顶2200),柱筋第二步茬的上顶标高1.50(超出1400高基础梁上顶3100)。
1)墙筋:利用墙筋与筏板下部钢筋网片和基础梁上部钢筋的绑扎节点,并在1800范围内的中部和顶部绑扎水平筋和拉钩用以提供整体强度,不再增设额外加固措施。
2)柱筋:利用柱筋与筏板下部钢筋网片和基础梁上部钢筋的绑扎节点,并在3000范围内的中部和顶部绑扎两道箍筋用以提供整体强度,再沿每道基础梁的两侧搭设双排脚手架,用以加固校正柱筋位置。
3)基础梁浇筑完毕,适时校正墙柱钢筋位置。
1)基础梁以下回填完毕,进行基础墙柱钢筋绑扎。
按照设计要求定位放线→竖向钢筋连接→柱骨架绑扎→墙筋绑扎(洞口留置与加固)→绑扎垫块→清理验收。
清理下面预留墙柱钢筋上的混凝土渣,根据墙柱边线校正墙柱立筋位置。对保护层偏大或偏小的钢筋,对周边混凝土进行适当剔凿后,按1:6的角度打弯对钢筋进行校正;对钢筋间距偏差超过±5的也要进行校正。
<2>竖向钢筋连接位置:柱竖向钢筋直螺纹接头,接头位置严格执行标准图集和规范要求,同一平面内竖向钢筋接头按50%错开,不小于35d(d为柱主筋),且不小于500。
<3>柱钢筋绑扎应注意起始箍筋位置、加密区及箍筋与主筋绑扎必须到位科学研究院施工组织设计,箍筋的开口应沿柱四角主筋通转布置。
墙竖向钢筋采用绑扎搭接,墙体钢筋绑扎前必须保证搭接长度、接头位置正确,锚固长度应符合规范要求。水平钢筋在外侧,竖向钢筋在内侧,水平钢筋要按照标准图集或规范的长度锚入紧邻的框柱或暗柱内。对墙内的孔洞要进行准确定位,然后对相应位置的钢筋长度和型式进行适当调整,检查合格后用脚手架临时进行准确固定并立直,开始绑扎箍筋。绑扎完毕,按照设计、图集或规范要求对洞口进行加固。
<4>墙柱模板支设、校正、验收完毕,全数检查墙柱钢筋骨架的歪斜、扭位现象,调整合格后按照要求绑扎保护层垫块,并在墙、柱上口设置墙柱钢筋定距框(固定钢筋位置,可周转使用),以及限位箍筋,并设置保护层垫圈。
<1>受力钢筋间距:±10mm;<2>保护层厚度:墙±3mm,柱±5mm。
6.9.2墙柱模板工程
(1)在基础砌体验收完毕后进行墙主模板支设。
(2)墙、柱及柱墩模板一律采用组合钢模板,模板横向布置DB43/T 2047-2021 森林康养技能培训规范.pdf,支设要点与基础梁基本相同。需要特殊说明以下几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