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流溪河大桥桩基技术交底2)漏斗用3㎜厚的钢板制成棱锥形,在距漏斗上口15cm处的外面两侧对称焊吊环各一个。漏斗的大小应该能够满足首批砼封底的要求。即根据桩径和导管埋深不小于1m的要求,确定料斗的容积。
1)导管用Φ300mm无缝钢管制作,每节长2.0~4.0m,配1~2节长0.5~1.5m短管,丝扣连接。
2)使用前对导管进行水密、承压和接头抗拉试验,保证导管不漏水。
3)导管安装后重庆市万州区体育中心主体育场工程土方施工方案,其底部距孔底留250~400mm的空间。
4)砼浇筑支架用型钢制作,用于吊挂钢筋笼,支撑悬吊导管,上部放置砼漏斗。
1)清孔目的:由于安放钢筋笼及导管,这段时间内,孔底又会产生沉碴,所以钢筋笼及导管就位后,利用导管进行第二次清孔。
2)清孔方法:在导管顶部安装一个弯头和皮管,用泵将泥浆压入导管内,再从孔底沿着导管置换沉碴。
3)清孔标准:孔深达到设计要求,孔底泥浆密度≤1.1,复测沉碴厚度在50mm以内,才能灌注水下混凝土。
12、钻孔应注意的事项
在钻孔施工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涌沙坍孔、钻孔偏斜、卡钻和掉钻、扩孔及缩孔等现象,在施工的过程中应采取以下措施,确保钻孔施工顺利进行。
(1)在埋设护筒时不能过浅,若过浅周围密封不严容易漏水,造成坍孔。
(2)提升钻头或下放钢筋笼时,应尽量保持垂直,不要碰撞孔壁。
(3)在松软砂层钻进时,应控制进尺速度,并用较好的泥浆护壁。
(4)在整个钻孔过程中,必须注意保持孔内水头。
(1)当桩身穿越小溶洞或者填充性较差的溶洞,一般情况下采用抛填粘土、抛填片石挤压处理;当桩身穿越较大空溶洞、半填充溶洞及桩身穿越串珠状溶洞时,溶洞上方土层有砂层时以及必要时可采用钢护筒跟进防护处理措施。
(2)在钻至溶洞顶部1m左右,应该用小冲程(0.5~1.0m)钻进,缓慢将洞顶击穿。
(3)在击穿全填充或半填充溶洞顶板前,应密切注意护筒内的泥浆面的变化。若泥浆面下降,应迅速补浆补水,根据溶洞的大小按一定比例回填黏土、片石和水泥后反复冲击挤压密实。当泥浆不再漏失后方可转入正常钻进。
(4)钻孔钻头穿越溶洞时应小冲程缓慢钻孔,防止偏钻。发生偏孔时,应回填黏土和片石至偏孔位置0.5m以上,再重新钻进。
(5)有浅埋岩溶地层或存在地面塌陷隐患的桩孔,应先加固后再进行钻孔。
(6)对于存在溶洞的柱桩,桩孔达到设计标高后,应探明桩底以下不小于5m深度范围内的岩层情况,确认没有溶洞后方可终孔,如发现桩底以下还有溶洞,应及时上报工区工程技术部。
(1)桩架不稳、部件松动等容易造成钻孔偏斜。在施工的过程中,应经常检查、纠正桩架使之垂直稳定,并对导架进行水平与垂直校正和对钻孔设备加以检修。
(2)在钻孔的过程中遇到土层软硬不均或碰到孤石、探头石时,应采取控制钻速,回填碎石或混凝土,使钻头受力均匀,防止钻头偏斜。
(1)钻头的尺寸不统一,焊补的钻头过大容易造成卡钻。
(2)下钻头太猛或钢丝绳过长,使钻头倾斜卡在孔壁上,在施工的过程中严格控制钻进速度。
(3)卡钻容易掉钻,卡钻后不能强提,只宜轻提。若提不动时,可用小冲击钻冲或冲、吸的办法将钻锤周围的钻渣松动后提出。同时在施工的过程中经常检查钻具、钢丝绳和联接装置。
(1)施工注意防止坍孔和钻锤摆动过大而造成扩孔。
(2)缩孔一般是钻锤磨损过大或因地质有软塑土等缩孔,在施工时应及时补焊钻锤,在软塑土层采用失水率小的优质泥浆护壁。
(3)钻孔作业必须连续进行,不得中断,钻进时,起、落钻头速度宜均匀,不得过猛或骤然变速。
(4)孔内出土,不得堆积在钻孔周围。
(5)因特殊情况必须停钻时,孔口应加保护盖,并严禁钻头留在孔内,以防埋钻;钻孔应一次成孔,钻孔达到设计深度后,应对孔位、孔径、孔深和孔形进行检查并及时详细地填写钻孔施工记录,交接班时交代钻进情况及下一班应注意的事项;孔位偏差不大于5㎝。
1)、现场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帽,电焊工工作时必须佩戴眼镜。 2)、泥浆池周围必须设有防护设施。成孔后,暂时不进行下道工序的孔必须设有安全防护设施,并有人看守。 3)、导管安装及砼浇注前,井口必须设有导管卡,搭设工作平台(留出导管位置),并且要求能保证人员的安全。 4)、配电箱以及其它供电设备不得置于水中或者泥浆中,电线接头要牢固,并且要绝缘,输电线路必须设有漏电开关。
5)、挖掘机及吊车工作时, 必须有专人指挥,并且在其工作范围内不得站人。 6)、砼运输车进出场必须打开转向灯,入场后倒车必须设设专人指挥。 7)、吊车及钻机工作之前必须进行机械安全检查。 8)、施工作业平台必须规整平顺,杂物必须清除干净,防止拆除导管时将工作人员绊倒造成事故。 9)、现场卸料(主要指钢筋和钢板、钢管)前,必须检查卸料方向是否有人,以避免将人员砸伤。
0138 大型水泥熟料仓施工组织设计五、施工环保、水保要求
①坚持做到“少破环、多保护,少扰动、多防护,少污染、多防治”,使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监控项目与监控结果达到设计文件及有关规定,做到教育培训率100%、贯彻执行率和覆盖率达100%。
②针对现场实际情况,施工时不对原地层造成较大的破坏;废水排放前要经过处理,确保当地居民的生活用水不被污染。
③对现场临时设施的搭设、施工便道的设置等,以“减少植被破坏,少占耕地”为原则合理
④保护生态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实行“三同时”制度,加强对施工人员水土保持的教育管理。
⑤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全面规划”原则,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确保水源、植被
⑥工程竣工后,对生产生活用地及施工便道等,按照当地水土保持主管部门的要求进行复耕或绿化,同时修建好排水系统,防止水土流失。
Q/SY 06017.2-2016标准下载⑦在设备选型时选择低污染设备。
⑧施工场地和运输道路经常洒水降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