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防水工程施工质量监理实施细则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截取文档部分内容,仅供参考
建筑防水工程施工质量监理实施细则建筑防水工程施工质量监理实施细则是确保建筑防水工程达到设计要求和规范标准的重要保障。本细则主要针对建筑防水工程的施工过程进行质量控制,涵盖材料、工艺、施工环境及验收等关键环节。
首先,监理人员需对防水材料的质量进行严格把关,包括核查材料合格证、检验报告及相关性能指标,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标准。其次,在施工过程中,监理应重点关注基层处理、防水层铺设、细部节点处理等工序,确保施工工艺符合规范要求。例如,基层应平整、干燥、无起砂现象;防水卷材搭接宽度、粘结强度需满足规定;阴阳角、管道根部等易渗漏部位需加强处理。
此外杭州钱塘江一桥南岸某住宅楼水电安装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监理还需关注施工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对防水材料的影响,并督促施工单位采取相应措施。同时,监理应对每道工序进行验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最后,防水工程完成后,监理应组织淋水或蓄水试验,验证防水效果,并形成完整记录。
通过严格执行本细则,可有效提升建筑防水工程质量,延长建筑物使用寿命,保障使用功能和安全性能。
计量不准(详见钢筋混凝土部分);
施工缝应留在墙上,不应留在底板上;
留缝形式不符合规范规定,也未用止水带;
设止水带(片)时,上下尺寸不匀、接头焊接不严或人为压倒;
止水带遇柱或墙墙交接处断开,处理不当;
止水带留在窗井墙上与外墙不交圈;
竖向施工缝未留在结构变形缝处。
方案错误:施工底板时分段浇灌,墙体任意留垂直施工缝,墙体混凝土不连续,不分层浇灌;
施工方案不当,未综合考虑浇捣路线、运输时间,搅拌时间,搅拌供应能力,分层厚度,最少分组数,振捣机具最低配置数造成混凝土初凝前不能保证上层混凝土覆盖并振捣完;
未合理安排混凝土施工轮流停歇时间。如清洗搅拌机时间,吃饭、交接时间;缺临时停电,停水,机械故障,供料不及时,中途遇雨等,应急处理措施;
事先未掌握水泥初凝、终凝时间或规范规定混凝土搅出到浇完最长允许时间;
橡胶(塑料)、钢板等止水带埋入墙体不居中,止水带损坏(钉眼、筋扎,撕裂等),接头不严;错牙不在洞口水平部位,或一条止水带多处接头;
止水带不交圈,接头不合理,或固定不牢,浇灌混凝土时位置偏移,或留缝不匀影响止水带作用;
止水带设置位置方向不当,有断筋现象。
支撑不当,影响防水效果
穿墙螺栓(套管)无止水措施;
不止水的穿墙螺栓切断后,无防渗漏填补措施;
穿墙螺栓套管无防渗漏填补措施;
模板内顶撑无止水措施;
钢筋保护层垫块不用防水砂浆做,厚薄不一,甚至漏放。
用钢板网封堵,溢出水泥浆不处理,在未浇混凝土一侧根部积为素浆层;
用钢板网封堵后面不设支撑,混凝土振捣不实;
后浇带未按规范形式留置;
后浇带甩槎不剔毛不清理、不湿润,或不设清扫坑,无法清理干净;
后浇带浇筑时间不当,未考虑工程主要荷载上满情况,气温情况,水泥品种的选用不当,或不按规定养护。
过墙管道及套管止水措施不当,管道与套管间隙止水处理不当;预留洞口无封堵止水措施或封堵不严不实。
混凝土墙体发生蜂窝、露筋、孔洞等问题,不按要求认真处理;
防渗漏补救处理,从开始即无准确方案及要求,过程中无检查记录,处理后无结论;
不剔凿到密实部位,不冲洗和不充分湿润;
后补混凝土不经试验室试配,人工拌制计量失控;
混凝土浇灌无有效结合措施;
剔凿后支模固定不牢,缝隙堵塞不严,造成跑浆;
振捣措施不力,达不到应有密实度;
振捣口处挑出的多余混凝土顶标高太低,顶部混凝土接槎振捣不实;
振捣口处挑出的多余混凝土剔凿过早,震动影响结合面及钢筋握裹;
混凝土养护措施及时间不够;
不按规定留置混凝土试块。
(12)施工缝、接槎做法错误
已浇混凝土强度不足即进行接槎,破坏原混凝土及与钢筋握裹;
对已硬化混凝土表面不清除水泥硬膜和松散混凝土,不冲洗干净,不充分湿润,不除净积水;
浇注前未用混凝土同标号的砂浆,或铺浆不匀,过厚或不铺,铺浆时间过长;
水平施工缝,模板夹不严;固定不牢,跑浆、混凝土不密实;
(13)冬期施工、保温、养护不当,影响防水混凝土质量。
施工缝处因有接头钢筋保温不严,接槎处混凝土受冻。
地下室防水混凝土底板不保温覆盖,侧面也未回槽,地基冻胀,底板拱裂;
混凝土内外温差超过25℃,出现温度裂纹;
混凝土未达到临界强度受冻,降低抗渗性能;
北园景观绿化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水泥砂浆防水层施工质量通病
砂浆配合比、水灰比不当。
基层表面清理不净,未充分湿润。
刚性多层做法防水层抹压遍数、程序、时间间隔,各层厚度不对,未组织好各层连续施工,尽量不留施工缝,施工缝甩头与接槎不符合要求。
掺防水剂水泥砂浆,防水剂掺量不准,拌合不匀。
钻孔桩施工组织设计(参考)阴阳角未做成圆弧或钝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