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GJ13-2014 约束砌体与配筋砌体结构技术规程.pdf

JGJ13-2014 约束砌体与配筋砌体结构技术规程.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5.9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41726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JGJ13-2014 约束砌体与配筋砌体结构技术规程.pdf

shear wall structure

由承受竖向和水平作用的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和混凝土楼 屋盖所组成的房屋建筑结构

墙体中预留的连续空腔内填充保温或隔热材料DB33T 736-2021 行政机关、场馆能耗定额及计算方法.pdf,并在墙的P 叶和外叶之间用防锈的金属拉结件连接形成的墙体

预埋在夹心墙内、外叶墙的灰缝内,利用可调节特性,消降 内、外叶墙因竖向变形不一致而产生的不利影响的拉结件

在多层砌体房屋墙体的规定部位,按构造配筋,并按先砌 后浇灌混凝土柱的施工顺序制成的混凝土柱

在房屋的檐口、窗顶、楼层或基础顶面标高处,沿砌体墙水 平方向设置封闭状的按构造配筋的混凝士梁式构件。 2. 1.9芯柱core column

砌块墙体的孔洞内浇灌混凝土称素混凝土芯柱,砌块墙体的 孔洞内插有钢筋并浇灌混凝土称钢筋混凝土芯柱。

2.1.10灌孔混凝士

2.1.10灌孔混凝土grouting concrete

由水泥、砂、细石等主要原材料配制的大流动性细石混 凝土。

2. 1. 11 挑梁

嵌固在砌体中的悬挑式钢解

cantileverbeam

cantilever beam

将墙体分割成若十个独立墙肢的缝,充许墙肢在其平面内目 由变形,并对外力有足够的抵抗能力

昆凝土的强度等级; 芯柱或灌孔混凝土的强度等级; 切体的弹性模量; 藿孔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 沙浆的抗压强度设计值; 昆凝土的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 切体的抗剪强度设计值; 彻体的抗震抗剪强度设计值; 藿孔砌体抗剪强度设计值; 普通钢筋的抗拉、抗压强度设计值; 受拉、受压边缘构件的钢筋强度设计值; 沟造柱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 受拉区、受压区翼缘的钢筋强度设计值 水平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 箍筋抗拉强度设计值; 砂浆的强度等级; 混凝土砌块砌筑砂浆的强度等级;

Ms 砌筑蒸压灰砂普通砖、蒸压粉煤灰普通砖砌体的 砂浆强度等级; MU 块体的强度等级

2.2.2作用和作用效应

β 墙、柱的高厚比; YRF: 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 . 中部构造柱或芯柱参与工作系数; S. 钢筋参与工作系数; 7 墙体约束修正系数; 7 剪力增大系数; 入 计算截面的剪跨比; n 墙体共同工作系数; 钢筋工作条件系数; 截面受压区相对高度; 51, 受压区相对高度的界限值; 混凝土砌块砌体的灌孔率、配筋率; ? 出平面偏心受压构件承载力影响系类 Co 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

3.1.1块体的强度等级,应按下列规定采用

3.1.1块体的强度等级,应按下列规定采用: 1 烧结普通砖、烧结多孔砖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1O; 2蒸压灰砂普通砖、蒸压粉煤灰普通砖的强度等级不应低 于MU15; 3 混凝土普通砖、混凝土多孔砖的强度等级不应低 于MU15; 4 约束砌体混凝土砌块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7.5; 5 配筋砌体混凝土砌块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10; 6多孔砖及蒸压砖还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墙体材料应用统 ·技术规范》(GB50574进行折压比控制。 3.1.2夹心墙外叶墙的砖及混凝土砌块的强度等级不应低 于MUIO

3.1.3砂浆的强度等级应按下列规定采用

1约束砌体的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不宜低于M5或Mb5; 2配筋砌体的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7.5 或Mb7.5

3.1.4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应按下列规定采用

1 构造柱、圈梁、连梁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 2芯柱或灌孔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b20。 3.1.5 约束砌体与配筋砌块体结构中的钢筋宜按下列规定 采用: 1构造柱和圈梁的纵筋宜采用HPB300级和HRB400级钢 筋,箍筋宜采用HPB300级钢筋; 2配筋砌块砌体结构的钢筋宜采用HRB400级和RRB400

级钢筋,也可采用HPB300级钢筋; 3重要部位及直接承受疲劳荷载构件的受力钢筋不宜采月 RRB400级钢筋

3.2.1单排孔且对孔砌筑的混凝土砌块灌孔砌体的弹性模量, 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f—灌孔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按现行国家标准《础

用,收缩率可按一0.2mm/m采用,摩擦系数可按表3.2. 采用,

3.2.2混凝土砌块灌孔砌体的摩擦系数

材科的其他计算指标,应按现行国家标准《砌体结构设 计规范》GB50003及有关的国家现行标准确定

计规范》GB50003及有关的国家现行标准确定

4.1.1根据建筑结构破坏可能产生后果的严重性,建筑结构应 按表4.1.1划分为三个安全等级,设计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选用,

4.1.1根据建筑结构破坏可能产生后果的严重性,建筑结构应

表 4. 1.1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

注:1对于特殊的建筑物.其安全等级可根据具体情况另行确定: 2对地震区的建筑物.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T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B 50223根据建筑重要性区分建筑物类别

4.1.2约束砌体、配筋砌块砌体的平面外轴向力偏心距e应按 内力设计值计算,且约束砌体不应超过0.6y,配筋砌块砌体不 应超过0.7y。y为截面重心到轴向力所在平面外偏心方向截面 边缘的距离。

4.1.3配筋砌块砌体墙结构房屋的内力与位移分析可采用线强

性分析方法。应根据结构分析所得到的内力,分别按轴心受压 偏心受压、偏心受拉等构件进行正截面承载力和斜截面承载力计 算,并应进行结构变形验算

4.1.4约束砌体、配筋砌块砌体构件设计时,静力计算除应行

合本章的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GB50003的有关规定

4.2约束砌体静力计算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中砖砌体和钢筋混凝土构造柱 合墙的有关规定计算

4.2.2墙体中有水平配筋的约束砖砌体墙的受剪计算应按下式 验算:

4.2.2墙体中有水平配筋的约束砖砌体墙的受剪计算应拉

表 4.2.2钢筋参与工作系数

注:墙体高宽比指层高与墙长之比,对门窗洞边的小墙段指洞净高与洞 之比。

4.2.3厚240mm约束砖砌体墙的构造柱截面不小于240mm 240mm,或厚190mm约束砖砌体墙的构造柱截面不小于240mm> 190mm,其间距不大于4m且基本均匀设置于墙段中部时,其受 剪承载力可按下式验算:

式中: A. 中部构造柱的横截面总面积(mm²);对横墙和内 纵墙,A>0.15A时,取0.15A;对外纵墙, A.>0.25A时,取0.25A; f一中部构造柱的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 (MPa),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 范》GB50010的规定采用:

4.3.2轴心受压配筋砌块砌体墙正截面受压承载力应按下列公 式计算,

gog = 1+0. 001g

4.3.3配筋砌块砌体构件,当竖向钢筋仅配在中间时,其平面 外偏心受压承载力可按现行国家标准《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中无筋砌体构件受压构件的承载力验算公式进行计算,但 应采用灌孔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

(mm),对T形、I形、I.形截面,当翼缘受压时 取300mm,其他情况取100mm: 受压区纵向钢筋合力点至截面受压区边缘的距离 (mm),对T形、L形、I形截面.当翼缘受压时 取100mm,其他情况取300mm

图4.3.4矩形截面偏心受压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简图

2大偏心受压时应按下列公式计算(图4.3.4a):

式中:N 轴向力设计值(N); 灌孔砌块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MPa); f、f 竖向受拉、受压主筋的强度设计值(MPa 6 截面宽度(mm); f 竖向分布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MPa); AA' 竖向受拉、受压主筋的截面面积(mm);

当受压区高度."<2α时,其正截面承载力应按下列公式 计算:

式中:e 轴向力作用点至竖向受压主筋合力点之间的距离 (mm)。 3小偏心受压时.应按下列公式计算(图4.3.4b)

矩形截面对称配筋小砌块砌体墙小偏心受压时,也可近似按 下列公式计算钢筋截面面积:

式中:一相对受压区高度。 4.3.5T形、L形、工字形截面偏心受压构件(图4.3.5),当 翼缘和腹板的相交处采用错缝搭接砌筑和同时设置中距不大于

1.2m的水平配筋带.且截面高度大于等于60mm,钢筋不少于 2$12时,可考虑翼缘的共同I作,翼缘的计算宽度应按表4.3.5 中的最小值采用,其正截面受压承载力应按下列规定计算:

图4.3.5T形、L形、T字形截面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简图 1当受压区高度≤h时,应按宽度为的矩形截面 计算。 2当受压区高度~>h时,应考虑腹板的受压作用,按下 公式计算: 1)大偏心受压

图4.3.5T形、L形、T字形截面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简图 1当受压区高度≤h时,应按宽度为的矩形截面 十算。 2当受压区高度~h时,应考虑腹板的受压作用,按下 创公式计算: 1大偏心受压

式中:6 T形、I形、工学形截面受压区的翼缘计算宽度 (mm); T形、L形、工字形截面受压区的翼缘厚度(mm)

表4.3.5T形、倒L形截面偏心受压构件翼缘计算宽度bl

主:表中b为腹板宽度,构件的计算高度H,可

4.3.6偏心受压和偏心受拉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其斜截面受 剪承载力应根据下列情况进行计算: 1剪力墙的截面应满足下式要求:

V< 0. 25 f.bh c

(0. 6fth+0.12N会)+0. 9fh

4.3.7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跨高比大于2.5的连梁宜采用钢筋混 凝疑土连梁,其截面组合的剪力设计值和斜截面承载力,应符合现 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对连梁的有关规定。 4.3.8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采用配筋砌块砌体连梁时,应符合 下列规定: 1连梁的截面应满足下式的要求:

连梁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应按下

Vi, ≤ 0. 25fubl

Vi, ≤ 0. 8fubh + fyArha

A 配置在同一截面内箍筋各肢的全部截面面积 (mm²) ; fyv 箍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MPa); 沿构件长度方向箍筋的间距(mm)

5.1.1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砌体结构构件,其截面承载力应除 以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RE,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应按表5.1.1 采用。当仅计算竖向地震作用时,各类结构构件承载力抗震调整 系数均应采用1.0。

表5.1.1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

5.1.2抗震设计时结构的材料性能指标除应符合本规程第3章 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约束砌体的砌筑砂浆、钢筋砂浆面层砂浆强度等级不应 低于M10或Mbl0; 2配筋砌体的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10或Mb10。 5.1.3配筋砌块砌体抗震墙房屋,体型复杂、平立面不规则时 宜设防震缝。防震缝宽度应根据烈度和房屋高度确定,当房屋高 度不超过24m时,可采用100mm;当超过24m时,6度、7度 8度和9度相应每增加6m、5m、4m和3m,宜加宽20mm。 5.1.4配筋砌体结构构件,其配置的受力钢筋的锚固和接头, 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的规定 光产

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的规定 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5.1.5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层数和总高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1房屋的层数和总高度不应超过表5.1.5的规定; 2各层横墙较少的多层砌体房屋,总高度应比表5.1.5的 规定降低3m,层数相应减少一层;各层横墙很少的多层砌体房 屋,还应再减少一层; 3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7度时,横墙较少的丙类多层砌 体房屋,当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规 定采取加强措施并满足抗震承载力要求时,其高度和层数应允许 仍按表5.1.5的规定采用; 4采用蒸压灰砂普通砖和蒸压粉煤灰砖的砌体房屋,当砌 体的抗剪强度仅达到普通黏土砖砌体的70%时,房屋的层数应 比普通砖房屋减少一层,总高度应减少3m;当砌体的抗剪强度 达到普通黏土砖砌体的取值时,房屋层数和总高度的要求同普通 砖房屋。

5.1.9多层砌体房屋中砌体墙段的局部尺寸限值,宜符合表 5. 1. 9 的规定。

表5.1.9房屋局部尺寸限值(m)

注:1局部尺寸不足时.应采取局部加强措施弥补,且最小宽度不宜小于1/4层 高和表列数据的80%

高和表列数据的80%:

2出入口处的女儿墙应有锚固。

面的烟卤。 7不应采用无锚固的钢筋混凝土预制挑檐 8不应采用连体、转换等复杂结构体系。 5.1.11配筋砌块砌体抗震墙结构房屋抗震设计时房屋最大高度 不宜超过表5.1.11的规定: 1横墙较少或建造于V类场地的房屋GB/T 40273-2021 纤维绳索 术语,其最大高度应适当 降低; 2某层或某几层开间大于6.0m的房间建筑面积占相应层 建筑面积40%以上时,表中数据相应减少6m; 3房屋的高度超过表内高度时,应根据专门的研究,采取 有效地加强措施

配筋砌块砌体抗震墙房屋适用的最大高

5.1.12配筋砌块砌体抗震墙结构抗震设计时,结构抗震等级应 根据设防烈度和房屋高度按表5.1.12采用,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抗震等级为四级的抗震墙,除本章有规定外,均应按非 抗震设计采用; 2房屋高度接近或等于表5.1.12分界值时,应结合房屋不 规则程度及场地、地基条件确定抗震等级。

表5.1.12抗震等级的划分

5.1.13配筋砌块砌体抗震墙结构应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的抗震 变形验算,其楼层内最大的层间弹性位移角不宜超过1/800,底

层不宜超过1/1200。

5.1.14配筋块砌体抗震墙的短肢墙应符合下列规

5.2.1约束砌体与多层配筋砌块砌体房屋的地震作用计算,可 采用底部剪力法,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的有关规定。 5.2.2高层配筋砌块砌体抗震墙房屋地震作用计算,宜采用振 型分解反应谱法,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的有关要求。必要时应采用时程分析法进行多遇地震 下的补充计算。

5.2.1约束砌体与多层配筋砌块砌体房屋的地震作用计算,可 采用底部剪力法BB/T 0016-2018 包装材料 蜂窝纸板,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的有关规定。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