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810-2020 叠合板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技术规程.pdf

DB34/T 810-2020 叠合板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技术规程.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4.6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41353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DB34/T 810-2020 叠合板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技术规程.pdf

2.2.2作用和作用效应

YRE 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 剪跨比; Psv 箍筋面积配筋率; Pw 叠合板式混凝土剪力墙竖向分布钢筋配筋率; nv 剪力增大系数; α1 受压区混凝土矩形应力图的应力与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 计值的比值; B1 受压区混凝土矩形应力图高度调整系数; B. 混凝土强度影响系数

GB/T 31547-2015 电动自行车内胎11一 结构第一平动或平动为主的自振周期(基本自振周期); T一结构第一扭转振动或扭转振动主的自振周期; T 场地的特征周期

3.1.1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 计规范》GB50010的有关规定。 3.1.2叠合墙板的预制部分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其它预制构 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30。叠合构件后浇混凝土强度等级不 宜低于构件预制部分混凝土的强度等级。现浇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 于C30,不应低于C25 3.1.3叠合墙板空腔内宜浇筑自密实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应符合现行 行业标准《自密实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283的有关规定;当采 用普通混凝土时,混凝土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应大于20mm,并应采取措 施保证后浇混凝土的质量。

拉结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预制保温墙体用纤维增强塑料连接件》JC/T 561的有关规定。不锈钢拉结件的材料性能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 定。

3.2.6防火材料、防水材料和保温材料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

3.2.6防火材料、防水材料和保温材料应符合

4.1.1叠合板式剪力墙结构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适当的刚度和良好的 延性,应避免因部分构件或接的破坏而导致整个结构丧失承受重力荷 载、风荷载和地震作用的能力。

表4.1.2叠合板式剪力墙结构房屋的最大适用高度(m)

4.1.3叠合板式剪力墙结构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计分类 标准》GB50223的规定确定其抗震设防类别。内类建筑叠合板式剪力墙 结构的抗震等级,应符合表4.1.3的规定。乙类建筑叠合板式剪力墙结构 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确定抗震等级

4.1.4叠合板式混凝土剪力墙墙肢的轴压比不宜超过表4.1.4的限值。

表4.1.4叠合板式剪力墙墙肢轴压比限

主:1.墙肢轴压比是指重力荷载代表值下墙肢承受的轴压力设计值与墙肢的全截面面积和 亢压强度设计值乘积之比值。 2.当预制墙板的混凝土与后浇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同时,取两者强度的较小值。

叠合板式剪力墙结构适用的最大高宽比

4.1.66度和7度抗震设防的叠合板式剪力墙结构高度大于60m时,8度 抗震设防的叠合板式剪力墙结构高度大于24m时,底部加强部位宜现 尧,采用叠合墙板的首层约束边缘构件宜与其相邻的现浇底部加强部位 相同。

于1.35; 2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规定的边缘构件阴 影区域采用现浇混凝土,并在后浇段内按规定要求设置封闭箍筋和拉接 钢筋; 3底部加强部位的剪力墙应采用现浇混凝土。6度设防地区房屋高 度为90~100m、7度设防地区房屋高度为80~90m时,采用叠合墙板的首 层约束边缘构件与其相的现浇底部加强部位相同;6度设防地区房屋高 度为100~110m、7度设防地区房屋高度为90~100m时,采用叠合墙板的 首层及上一层约束边缘构件与其相邻的现浇底部加强部位相同; 46度设防地区房屋高度超过100m、7度设防地区房屋高度超 过90m时,应进行专门技术论证,采取有效的加强措施。 4.1.8双面叠合墙板的厚度不应小于200mm,两侧预制墙板厚度不宜小 于50mm,后浇混凝土厚度不宜小于100mm。单面叠合墙板的内、外叶 预制墙板厚度不应小于50mm,后浇混凝土厚度不宜小于150mm,保温 层厚度应由节能计算确定。双面叠合墙板的两侧预制墙板和单面叠合墙 板内叶板的内表面应设置粗糙面,粗糙面凹凸深度不宜小于4mm。

4.2.1 结构平面布置宜规则,对称,减少偏心,刚度和承载力宜分布均 匀。 4.2.2平面长度不宜过长,突出部分长度不宜过大(图4.2.2),L/B、l/Bmax 和l/b限值宜符合表4.2.2的要求,

图4.2.2建筑平面示意

2.2平面尺寸及突出部位尺寸的比值限

4.2.3结构平面布置应减少扭转的影响。在考虑偶然偏心影响的规定水 平地震力作用下,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和水平层间位移,不宜 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2倍,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5倍。结构扭转 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与平动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之比,不应大于0.9。 4.2.4当楼板平面比较狭长、有较大的凹入和开洞而使楼板有较大削弱 时,应在设计中考虑楼板削弱产生的不利影响。楼板开洞总面积不宜超 过楼面面积的30%;在扣除凹入或开洞后,楼板在任一方向的最小净宽 度不宜小于5m,且开洞后每一边的楼板净宽度不应小于2m。 4.2.5结构的竖向体形宜规则、均匀,结构的侧向刚度宜下大上小,逐 渐均匀变化。 4.2.6当结构上部楼层收进部位到室外地面的高度H1与房屋高度H之比

4.2.6当结构上部楼层收进部位到室外地面的高度H与房屋

大于0.2时,上部楼层收进后的水平尺寸B1不宜小于下部楼层水平尺 的 75% (图 4.2.6) 。

图4.2.6结构竖向收进示意图

4.3.1剪力墙布置应沿两个主轴方尚或其他方尚双向布置,两个方尚的 则向刚度不宜相差过大。抗震设计时,不应采用仅单向有墙的结构布置。 4.3.2剪力墙布置宜自上而下连续布置,避免刚度突变。 4.3.3当叠合墙板与其平面外方向的楼面梁刚接时,应至少采取以下措 施中的一个,以减小梁端部弯矩对墙的不利影响: 1 沿梁轴线方向设置与梁相连的剪力墙: 2在墙与梁相交处设置扶壁柱,扶壁柱配筋应按计算确定; 3在墙与梁相交处设置暗柱,并应按计算确定配筋。 4.3.4高层叠合板式剪力墙结构不应全部采用短肢剪力墙:抗震设防烈 度为8度时,不宜采用具有较多短肢剪力墙的叠合板式剪力墙结构。当 采用具有较多短肢剪力墙的叠合板式剪力墙结构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规定的水平地震作用下,短肢剪力墙承担的底部倾覆力矩不宜 大于结构底部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 2短肢剪力墙宜采用现浇混凝土剪力墙;

3在墙与梁相交处设置暗柱,并应按计算确定配筋。 4.3.4高层叠合板式剪力墙结构不应全部采用短肢剪力墙;抗震设防烈 度为8度时,不宜采用具有较多短肢剪力墙的叠合板式剪力墙结构。当 采用具有较多短肢剪力墙的叠合板式剪力墙结构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规定的水平地震作用下,短肢剪力墙承担的底部倾覆力矩不宜 大于结构底部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 2短肢剪力墙宜采用现浇混凝土剪力墙; 3房屋最大适用高度应比本规程表4.1.2规定的最大适用高度降低 20m。 注:1短肢剪力墙是指截面厚度不大于300mm、各肢截面高度与厚 度之比的最大值大于4但不大于8的剪力墙: 2具有较多短肢剪力墙的叠合板式剪力墙结构是指,在规定的水平 地震作用下,短肢剪力墙承担的底部倾覆力矩不小于结构底部总地震倾 覆力矩的30%的叠合板式剪力墙结构

4.3.5叠合板式剪力墙结构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可取墙肢总高度的1

和底部两层二者的较大值;房屋高度不大于24m时,底部加强部 底部一层。

4.4.1门窗洞口宜均匀布置。墙体开洞时,上下层洞口宜对齐。 4.4.2开洞预制墙板洞口宜居中布置,洞口两侧的墙肢宽度不应小于 200mm。洞口上方连梁高度不宜小于250mm。不应采用转角窗。 4.4.3较长剪力墙宜设置跨高比较大的连梁将其分成长度较均匀的若干 墙段,墙段之间宜采用跨高比较大的连梁连接,各独立墙段的高宽比不 宜小于3,墙段长度不宜大于8m。

5.1节点、连接接缝的设计应满足刚度与承载力要求,并应具有较 延性。

4.5.1节点、连接接缝的设计应满足刚度与承载力要求,并应具有较好 的延性。 4.5.2节点、连接接缝的构造宜简单,受力明确,方便施工。 4.5.3 应采取措施保证楼板的整体性及其与墙体的可靠连接,

件自重标准值乘以动力系数后作为等效静力荷载标准值。构件运输、吊 运时,动力系数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并不宜小于1.5;构件翻转及安装过 程中就位、临时固定时,动力系数可取1.2。动力系数尚可根据实际情况 确定,适当调整。

5.2.3预制构件进行脱模验算时,等效静力荷载标准值应取

直乘以动力系数与脱模吸附力之和,且不宜小于构件自重标准值的 动力系数不宜小于1.2;脱模吸附力应根据构件和模具的实际情况 且不宜小于 1.5kN/m²。

5.2.4预制构件施工阶段验算时,施工活荷载可根据施工时的实

5.2.4预制构件施工阶段验算时,施工活荷载可根据施工时的实际情况 确定,且不宜小于 1.5kN/m²。

5.3.1叠合板式剪力墙结构、构件以及连接节点,根据受力状态的不 司,应分别进行使用阶段和施工阶段计算。 5.3.2对于叠合板式剪力墙结构、构件及连接节点,应根据设计要求进 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和承载力极限状态的验算: 1承载力极限状态包括:构件和连接的强度破坏和因过度变形而不 适于继续承载,结构和构件丧失稳定,结构转变为机动体系和结构倾覆。 2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包括:影响结构、构件和非结构构件正常使用 或外观的变形,影响正常使用的振动,影响正常使用或耐久性能的局部 损坏。

司,应分别进行使用阶段和施工阶段计算,

5.3.3预制构件应进行施工阶段的验算,并应符合现行国家

下弦钢筋,可作为受力钢筋,作为受力钢筋的桁架上、下弦钢筋的性能 及其连接,应符合受力钢筋的有关规定。

6叠合墙板及水平接缝承载力计算

6.1.1叠合墙板轴心受压承载力计算应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的有关规定进行计算。 6.1.2矩形、T形、I形偏心受压叠合墙板的正截面受压承载力和斜截面 受剪承载力,以及偏心受拉叠合墙板的正截面受拉承载力和斜截面受剪 承载力,应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 技术规程》JGJ3的有关规定进行计算。 6.1.3叠合连梁和现浇连梁的剪力设计值、连梁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应 按现行行业标准《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的相关规定进行 计算。

6.2叠合墙板承载力计算

6.2.1矩形、T形、1形偏心受压叠合墙板(图6.1.2)的止截面受压承载 力可按下列公式计算并应符合《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的 有关规定:

图6.2.1叠合墙板截面尺寸示意图(阴影部分为预制,空白部分为现浇)

图6.2.1叠合墙板截面尺寸示意图(阴影部分为预制,空白部分为现浇)

持久、短暂设计状况

N.=α f.brx

M。=αif.b'rx(hwo

式中 A's一受压区纵向钢筋截面面积; αs一—叠合墙板受压区端部钢筋合力点到受压区边缘的距离

bt一T形或I形截面叠合墙板受压区翼缘宽,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 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有关规定取值,并宜适当折减: eo一偏心距,eo=M/N; fyw一 叠合墙板竖向分布钢筋强度设计值: 我一一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当预制和现浇混凝土强度等级 不同时,取较小值; hf' T形或I形截面叠合墙板受压区翼缘的高度; 1w0 叠合墙板截面有效高度;hwo=hw一as 叠合墙板竖向分布钢筋配筋率; α1一 受压区混凝土矩形应力图的应力与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 值的比值。当混凝强度等级不超过C50时取1.0;当混凝土强 度等级不超过C80时取0.94;当混凝土强度等级在C50和C80之 间时,可按线性内插取值; B1一 随混凝士强度提高而逐渐降低的系数。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不 超过C50时取0.8;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80时取0.74;当混凝 土强度等级在C50和C80之间时,可按线性内插取值: 界限相对受压区高度。计算时,按现浇混凝土强度等级确定: Ccu 混凝土极限压应变,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 范》GB50010的有关规定采用。当预制和现浇混凝土强度等级 不同时,取现浇混凝土等级对应的极限压应变; 叠合墙板截面宽度:当计算连接钢筋承载力时,双面叠合墙板 截面宽度bw应取两层预制墙板之间现浇部分混凝土厚度,单面 叠合墙板截面宽度bw应取现浇部分混凝土厚度。

6.2.2 矩形截面偏心受拉叠合墙板的正截面受拉承载力可按下列公式计 算:

代中,Nou和Mwu可按下列公式计

N≤ eo Nou Mwu N< YRE eo M M

Nou = 2Asf, + Asw fw

AsW一一叠合墙板竖向分布钢筋全部截面面积; RE一一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取0.85。 6.2.3叠合板式剪力墙结构底部加强部位剪力墙截面的剪力设计值,抗 震等级一、二、三级时应按下式调整,抗震等级四级及无地震作用组合 时可不调整,一级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以上部位,剪力墙的组合弯矩设 计值和组合剪力设计值应乘以增大系数,弯矩增大系数可取为1.2,剪力 增大系数可取为1.3。

式中V 底部加强部位剪力墙截面的剪力设计值; Vw一底部加强部位剪力墙截面的剪力计算值; nvw 剪力增大系数,一级为1.6,二级为1.4,三级为1.2。 6.2.4偏心受压叠合墙板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应按下列公式进行计算: 1持久、短暂设计状况

中:N一叠合墙板的截面轴向压力设计值,应考虑地震作用效应 当N大于0.2fbh时,应取0.2f.b,h

合;当N大于0.2f.bwhw时,应取0.2fbwhw; A一一叠合墙板全截面面积: AwT形或I形截面叠合墙板腹板面积,矩形截面时应取A; Ash一一叠合墙板水平分布钢筋的全部截面面积; Jfh一一叠合墙板水平分布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2一一计算截面处的剪跨比。计算时,当入小于1.5时应取1.5,当 元大于2.2时应取2.2;当计算截面与墙底之间的距离小于 0.5hwo时,2应按距墙底0.5h。处的弯矩值与剪力值计算; S一一叠合墙板水平分布钢筋间距; RE一一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取0.85。

上式右端的计算值小于 时,取值等于 Ashh /vh yh S S 2地震设计状况

Ashhwo 时, 取值等于 S Ash hwo 8fm

0.8 fyh Ashhwo

6.3水平接缝承载力计算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的有关规定:

Vw, ≤0.6f,A, + 0.8N

(0.6f,A,+0.8N) YRE

式中:Vwi一水平接缝处剪力设计值; As一一水平接缝处的竖向连接钢筋与后浇边缘构件中的竖向钢 筋面积之和(不包括两侧翼墙); 竖向连接钢筋和后浇边缘构件中的竖向钢筋的抗拉强度 设计值; N一一与剪力设计值相应的垂直于水平接缝的轴向力设计值,压 力时取正,拉力时取负:当大于0.6fbho时,取为0.6fbho:此处f为混凝 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b为剪力墙厚度,ho为剪力墙截面有效高度。 YRE 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取0.85。

6.4叠合墙板与基础连接

6.4.1叠合墙板与基础连接时,竖向连接钢筋应伸入施工缝以上的叠合 墙板内锚固。连接钢筋与叠合剪力墙预制墙板内的纵向钢筋的搭接长 度,抗震设计时不应小于1.6laE。 6.4.2叠合墙板面外受弯时的计算墙厚应取内页预制墙板与后浇混凝土 的厚度之和,坚向连接钢筋应通过计算确定

5.4.2叠合墙板面外受弯时的计算墙厚应取内页预制墙板与后浇混凝士

乙叠合墙板及其连接构造

剪跨比入大于2.5日

剪跨比入不大于2.5时

V< 0.20βefbwhwo/VRE F2.5时

V≤0.15βf.b.h.. /VRE

式中:V一叠合墙板墙肢截面剪力设计值,应符合本规程6.2.3条的规定; f。一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当预制和现浇混凝土强度等级不 同时GB/T 38647.2-2020 信息技术 安全技术 匿名数字签名 第2部分:采用群组公钥的机制,取较小值;

bw一叠合墙板截面宽度: hwo一叠合墙板截面有效高度; βc一混凝土强度影响系数。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大于C50时取1.0; 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80时取0.74;当混凝土强度等级在C50和C80之 间时可按线性内插取用; a一计算截面处的剪跨比,即(MC/VCho),其中MC、VC应取同 组组合的、未按本规程6.2.3条的有关规定进行调整的弯矩、剪力计算 值,并取墙肢上下截面计算的剪跨比较大值。 7.1.2叠合墙板分布钢筋的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竖向和水平分布筋的配筋率,一、二、三级时均不应小于 0.25%,四级时不应小于0.20%; 2竖向分布钢筋间距不应大于200mm,水平分布钢筋间距不应大于 300mm,钢筋直径不应小于8mm。叠合墙板竖向、水平分布钢筋的直径 不宜大于墙肢截面厚度的1/10。 7.1.3房屋顶层叠合墙板以及长矩形平面房屋的楼梯间和电梯间叠合墙 板、端开间的纵向叠合墙板、端山墙叠合墙板的水平和竖向分布钢筋的 最小配筋率不应小于0.25%,钢筋间距不应大于200mm。 7.1.4叠合墙板的竖向与水平分布钢筋的配筋率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7.1.5叠合墙板的竖向和水平分布钢筋不应单排配置。墙体截面厚度不 大于400mm时可采用双排配筋;大于400mm但不大于700mm时,宜采 用三排配筋;大于700mm时,宜采用四排配筋。各排分布钢筋之间拉解 的间距不应大于600mm,直径不应小于6mm。 7.1.6矩形截面叠合墙板独立墙肢的截面高度hw不宜小于截面厚度b.的5 倍;当h/b.<5时,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的轴压力设计值的轴压比, 级时不宜大于0.4,二级时不宜大于0.5,三级时不宜大于0.6;当hw/bw≤4 时,不应按叠合墙板设计,宜按现浇框架柱进行截面设计,底部加强部位 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小于1.2%,一般部位不应小于1.0%,箍筋宜按墙

bw一叠合墙板截面宽度; hwo一叠合墙板截面有效高度; βc一混凝土强度影响系数。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大于C50时取1.0; 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80时取0.74;当混凝土强度等级在C50和C80之 间时可按线性内插取用; 一计算截面处的剪跨比,即(MC/VChwo),其中MC、VC应取同 组组合的、未按本规程6.2.3条的有关规定进行调整的弯矩、剪力计算 值,并取墙肢上下截面计算的剪跨比较大值。

(a)双面叠合墙板钢筋桁架布置示意图

b)单面叠合墙板钢筋桁架布置示意图

FZ/T 13024-2020 间位芳纶本色布图7.1.7叠合墙板钢筋桁架布置示意图

7.2叠合墙板连接构造

(b)L形墙(构造2)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