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4/T 1746-2020 高延性混凝土加固技术规程

DB64/T 1746-2020 高延性混凝土加固技术规程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3.1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39504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DB64/T 1746-2020 高延性混凝土加固技术规程

6.1.3合成纤维的力学性能应符合表2

6.1.3合成纤维的力学性能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合成纤维的力学性解

表3合成纤维的物理性能

6.2.1水泥宜选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并应符合GB175或GB/T13693的相关规定。 6.2.2骨料应符合GB/T14684的规定,并宜采用中砂,细度模数宜为2.3~3.0DB11 207-2010 油罐车油气排放控制和限值,骨料最大粒径不宜 大于3mm。 6.2.3高延性混凝土宜采用减水率不小于25%的高性能减水剂。外加剂应符合GB8076和GB50119的 规定。 6.2.4高延性混凝土中宜复合掺用粒化高炉矿渣粉、粉煤灰等矿物掺合料;粉煤灰等级不应低于II 级。粉煤灰和粒化高炉矿渣粉等矿物掺合料应符合GB/T1596和GB/T18046的规定。 6.2.5拌合用水应符合IGI63的规定。

DB64/T1746—20207高延性混凝土性能及质量检验7.1拌合物性能7.1.1高延性混凝土拌合物应具有良好的和易性,不得离析、泌水,纤维不得聚团,并应满足设计和施工要求。7.1.2用于砌体结构加固的高延性混凝土材料,其拌合物的稠度宜为28mm~33mm;用于混凝土构件加固的高延性混凝主材料,其拌合物的稠度宜为26mm~31mm。高延性混凝土拌合物稠度的测试方法应符合JGJ/T70的相关规定。7.1.3高延性混凝土拌合物中水溶性氯离子最大含量应符合表4的规定,拌合物中水溶性氯离子含量的测定方法应符合JGJ/T322的规定。表4高延性混凝土拌合物中水溶性氯离子最大含量水溶性氯离子最大含量(胶凝材料的质量百分比)/%环境条件配筋高延性混凝土配预应力筋不配筋的高延性混凝土的高延性混凝土干燥环境0. 30潮湿但不含氯离子的环境0. 200. 061. 00潮湿且含有氯离子的环境、盐渍土环境0. 10 除冰盐等侵蚀性物质的腐蚀环境0. 067.1.4高延性混凝土在施工时,应按产品要求的用水量拌合,不得在施工过程中随意添加水。7.2力学性能及耐久性7.2.1高延性混凝土的主要力学性能指标如表5所示。表5高延性混凝土的主要力学性能指标指标类别标准养护龄期性能指标等效弯曲韧性3d≥60. 0(kJ/m)60d≥40. 0等效弯曲强度3d≥5.5(N/mm") 60d≥6.5抗折强度 3d≥9. 0(N/mm)60d ≥11. 0 3d≥20.0立方体抗压强度(N/mm")60d≥50. 0注1:表中性能指标均指试验值,试验值的计算方法应符合第7.4.3条有关规定。注2:测试等效弯曲韧性、等效弯曲强度和抗折强度的试件尺寸为40mm×40mm×160mm;测试立方体抗压强度的标准试件尺寸为100mm×100mm×100mm,且不考虑尺寸换算系数。7.2.2高延性混凝土的耐久性能应满足表6的有关规定,同时应满足GB50010有关规定及设计要求,6

DB64/T17462020

表6高延性混凝土的主要耐久性能指标

a)强度等级为Ca50的高延性混凝王,其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f取值为27.6N/mm,轴心抗拉强 度设计值fa取值为3.8N/mm。 b)强度等级为C50的高延性混凝土泊松比可取0.14,受压和受拉弹性模量取值为2.20×10°N/mm²。

7.3高延性混凝土进场检验

.3.1高延性混凝土进场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高延性混凝土进场时应复验,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用于施工。 进场的高延性混凝土应查验和收存型式检验报告、使用说明书、出厂检验报告(或产品合格证) 等质量证明文件。 C 进场复验应测试高延性混凝土标准养护3d龄期的等效弯曲强度、等效弯曲韧性、抗折强度、 立方体抗压强度,以表5中3d龄期的性能指标作为进场复验指标要求。进场复验的性能测试 方法应符合第7.4.1条的规定。 .3.2高延性混凝土性能检验每100t应为一个检验批,不足100t的应按一个检验批计,每一检验批 应为一个取样单位。高延性混凝土的取样应满足下列规定: a)取样方法应按GB/T12573执行。取样应有代表性,每一检验批取样总量不宜少于40kg。 6 每一检验批取得的试样应充分混合均匀,分为两等份,其中一份应按第7.4节规定的项目和方 法进行检验,另一份应密封保存至有效期,以备仲裁检验,

7.4高延性混凝土性能检验

7.4.1高延性混凝土材料进场检验及最终力学性能检验评定的标准试件制作和性能测试方法应符合下 列规定: a 按照GB/T50081的有关规定进行试件制作和立方体抗压强度测试,且高延性混凝土标准试件 尺寸为100mmx100mmx100mm,以该尺寸试件的强度测试结果确定高延性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 度,且不考虑尺寸换算系数。 按照GB/T50081的试件制作方法制作尺寸为40mmx40mmx160mm的标准试件,并按GB/T17671 的有关规定进行三点抗折试验,确定高延性混凝土的抗折强度。 C 按照GB/T50081的试件制作方法制作尺寸为40mmx40mmx160mm的标准试件,并按附录A的 方法进行抗弯试验,确定高延性混凝土的等效弯曲强度和等效弯曲韧性。 7.4.2 高延性混凝土材料力学性能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a 高延性混凝土材料力学性能检验应按第7.4.1条规定测试试件标准养护60d的力学性能。 b 同一批次用于立方体抗压、抗折和抗弯试验的试块应分别留置不少于3组,每组3个试块。 C 对高延性混凝土材料力学性能检验,除应留置以上试块进行标准养护测试力学性能外,尚应留 置同等数量和规格的高延性混凝土试块 条件养护,同条件养护时的等效养护龄期可取日

DB64/T 17462020

93的有关规定进 行等级评定,其评定结果应符合第7.2.2条的规定。高延性混凝土的耐久性试验中,抗冻试验采用“快 东法”,抗水渗透试验采用“逐级加压法”,抗氯离子渗透试验采用“快速氯离子迁移系数法(RCM法)”。 7.4.5实际工程需要检验高延性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时,应按GB/T50081的有规定进行试 件制作和试验测定,且高延性混凝土标准试件尺寸为100mmx100mmx300mm

8.1.1高延性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同时满足试配强度和韧性的要求,并应满足高延性混凝土拌合物性 能、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的设计要求。 8.1.2高延性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采用工程实际使用的原材料,并应满足国家现行标准的相关要求 8.1.3高延性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以干燥状态骨料为基准。 8.1.4高延性混凝土中纤维的体积率不宜小于0.5%,且应以试验结果最终确定

8.2.1高延性混凝土配合比应经试验确定。在缺乏试验依据的情况下,高延性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宜符 合下列要求:

高延性混凝土配合比应经试验确定。在缺乏试验依据的情况下,高延性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宜 要求: 高延性混凝土的水胶比不宜大于0.50,砂胶比不宜大于0.80。 高延性混凝土的水泥用量可按表7选取,并应经试配确定:

性混凝土的水胶比不宜大于0.50,砂胶比不宜 性混凝土的水泥用量可按表7选取,并应经试酉

表7高延性混凝土的水泥最小用量

c)水泥用量不宜天于450kg/m。 d)外加剂和矿物掺合料(粉煤灰,硅灰等)的品种、掺量应经过试配确定:矿物掺合料掺量宜为 拌合物总质量的20%40%。 3.2.2在试配过程中,应采用三个不同的配合比进行高延性混凝土强度试验,其中一个可为依据表7 计算后调整拌合物的试拌配合比,另外两个配合比的水胶比宜较试拌配合比分别增加和减少0.05。 3.2.3高延性混凝土设计配合比确定后,尚应采用该配合比进行不少于三盘高延性混凝土的重复试验 每盘高延性混凝土应至少成型一组试件,每组高延性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不应低于配制强度,

8.2.4高延性混凝土的配制抗压强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DB64/T17462020

Fam. ≥ famk +1.645g

Jamo 高延性混凝土的配制抗压强度; fa.k一 高延性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 a 高延性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标准差,宜通过试验确定;当无可靠试验依据时,可取 0.08fau.k° 8.2.5高延性混凝土的配制抗折强度、等效弯曲强度和等效弯曲韧性除应符合第7.2.1条相关规定外, 尚应符合设计要求。 8.2.6高延性混凝土配合比试配、调整时,试配的高延性混凝土试件的测试龄期宜取3d,最终以60 龄期的配制强度为准。 8.2.7高延性混凝土设计配合比确定后,应进行生产适应性验证

9高延性混凝土加固砌体结构

9.1.1本章适用于正常使用工况以及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的砖砌体和砌块体结构或构件的加固。 9.1.2采用高延性混凝土加固墙体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a)结构加固前应进行检测鉴定,根据鉴定结果确定加固方案。 b 采用高延性混凝土面层加固砌体结构时,面层厚度一般为10mm~25mm;当面层厚度大于30mm 时,应在高延性混凝土面层内增设钢筋网片,形成配筋高延性混凝土面层。 9.1.3对砌体结构加固之前,应将加固部位原有装饰面层铲除干净,并应剔除加固部位松散、风化严 重的块体和砌筑砂浆,必要时应对残损部位进行局部拆除补砌。 9.1.4对砌体结构农村危房,可按照附录B的有关规定,采用高延性混凝土进行构造加固

N≤ofrA. +αfA +a fA)

DB64/T17462020

9.2.2采用高延性混凝土面层或配筋高延性混凝土面层加固偏心受压构件(图1)时,其正截面受压 承载力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此时,钢筋的应力。(单位为MPa,正值为拉应力,负值为压应力),应根据截面受压区相对高度 5,按下列规定确定: 当>点、(即小偏心受压)时

当(即大偏心受压)时

其中截面受压区高度x,可由下式确定:

,=650800 ≤の≤ o,=fy 5=x/ha

(0) ... (6) .. (7) .... (8) ....(9) ...(10) ... (11) ...(12)

。 钢筋的应力,正值为拉应力,负值为压应力,单位为兆帕(MPa), A 砌体受压区的截面面积: 高延性混凝土强度利用系数,取α,=0.15; A 高延性混凝土面层受压区的截面面积; α 偏心受压构件钢筋强度利用系数,对砖砌体,取α,=0.90;对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砌体 取α,=0.80; eN 离轴向力作用点较远一侧钢筋的合力点至轴向力N作用点的距离; Sm 砌体受压区的截面面积对钢筋A重心的面积矩; Sds 高延性混凝土面层受压区的截面面积对钢筋A.重心的面积矩; % 加固后截面受压区相对高度的界限值,对HPB300级钢筋,取0.575;对HRB335级钢筋 取0.550;对HRB400级钢筋,取0.518; SmN 砌体受压区的截面面积对轴向力N作用点的面积矩; SaN 高延性混凝土面层受压区的截面面积对轴向力N作用点的面积矩; e 离轴向力N作用点较近一侧钢筋的重心至轴向力N作用点的距离; 轴向力对加固后截面的初始偏心距,按荷载设计值计算,当e<0.05h时,取e=0.05h; 加固后的构件在轴向力作用下的附加偏心距; β 加固后的构件高厚比; 加固后的截面高度; h。 加固后的截面有效高度; a和a' 分别为离轴向力N作用点较远和较近一侧钢筋合力点至截面外侧边缘的距离; A 距轴向力N较远一侧钢筋的截面面积; A 距轴向力N较近一侧钢筋的截面面积

DB64/T17462020

DB64/T17462020

图1加固后的偏心受压构件

9.3.1高延性混凝土面层或配筋高延性混凝土面层加固后,墙体的受剪承载力应按下式计 V≤V.+V. ·

中: 一墙体剪力设计值; 一原墙体受剪承载力,按GB50003计算; V 一采用高延性混凝土加固后提高的受剪承载力。 9.3.2采用高延性混凝土面层或配筋高延性混凝土面层加固后,墙体的受剪承载力提高值V应按下列 公式计算:

=0.7aafabh+V

式中: fa 高延性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f按第7.2.3条规定取值;当有可靠试验资料时, 值可根据试验结果确定; αd 高延性混凝土强度利用系数,墙体抗剪加固时,可取α=0.66; b h 采用面层加固的墙体水平方向长度; V 墙体采用配筋面层加固后,水平钢筋承担的剪力; α 钢筋强度利用系数,可取α,=0.9; 水平向钢筋的强度设计值; Ash 配置在同一截面内的水平向钢筋全部截面面积; S 水平向钢筋的间距。

DB64/T 17462020

9.5加固砌体结构抗震能力计算

9.5.1高延性混凝土面层或配筋高延性混凝土面层加固后的砌体结构楼层和墙段应按下列公 抗震能力指数:

β 一加固后楼层或墙段的综合抗震能力指数; 7 一加固增强系数,可按第9.5.3条计算: P 楼层或墙段原有的抗震能力指数,应分别按GB50023规定的有关方法计算; V、V2 分别为体系影响系数和局部影响系数,应根据房屋加固后的状况,按GB50023的有 关规定取值。 5.2采用高延性混凝土面层或配筋高延性混凝土面层加固后,按GB50011的规定只选择从属面积较 截面抗需受前承裁力可按下列公式验算,

V≤npRo V≤nayiyVed

计入构造影响时 V≤nViVVRo (19) 式中: V 墙段的剪力设计值; 7 加固后第i楼层第j墙段抗震能力增强系数,可按式(21)确定; VRo 墙段原有的抗震受剪承载力,可按GB50003有关规定计算;但其中的材料性能设计指标、 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应按JGJ116的有关规定采用 .3采用高延性混凝土面层或配筋高延性混凝土面层加固后,楼层和墙段抗震能力的增强系数可按 列公式计算:

正性混凝土加固后第i楼层抗震能力的增强系数 i楼层第i墙段高延性混凝土面层加固的增强系

DB64/T17462020基准增强系数,240mm厚墙体可按表8取值,也可按式(22)进行计算:A:0第i楼层中验算方向原有抗震墙在1/2层高处净截面的面积;Ago第1i楼层中验算方向面层加固的抗震墙j墙段在1/2层高处净截面的面积;1第i楼层中验算方向上的面层加固抗震墙的道数;two原墙体厚度(mm)9.5.4高延性混凝土面层或配筋高延性混凝土面层加固采用综合抗震能力指数验算时,有关构件支承长度的影响系数应作相应改变,有关墙体局部尺寸的影响系数应取1.0。9.5.5采用高延性混凝土面层或配筋高延性混凝土面层加固后,墙体抗震受剪承载力的基准增强系数n按下式计算:Va/0.85n = 1 +(22)VMEO注:原墙体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的平均竖向压应力。>0.8f时,基准增强系数n。应乘以0.8进行折减,为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式中:VMEO240mm厚原墙体的截面抗震受剪承载力,可按GB50003计算。n%也可按表8取值。表8高延性混凝土面层加固的基准增强系数n高延性混单面加固双面加固面层凝土立方原墙体砂浆强度/(N/mm")原墙体砂浆强度/(N/mm)厚度体抗压强(N/mm)(mm)度试验值0. 41. 02. 55. 07. 5100. 41. 02. 55. 07. 510(N/mm)101. 761. 591. 461.371. 331. 302. 692.322. 021. 831. 731. 6715 2. 141.891. 691. 561. 491. 453. 542. 982.522. 242.092.001. 0≥50202.522. 191. 911. 741. 661. 604. 383. 643.032. 652. 462.33252.902. 482. 141. 931. 821. 754. 293.543. 072.822.6610 2. 041. 801. 601. 481. 411. 373. 312. 772.332.061. 921. 8315 2. 562. 191. 901. 711. 621. 564. 463. 653.002. 592. 382.250. 5≥50203. 082. 592.201. 951.831. 754. 543. 663. 122.842.66253.602.992. 502. 192. 041. 934. 333. 653.303. 08102. 502.101. 791. 611. 521. 464. 333. 452. 762.352. 152.02153.252.652. 191. 911.771. 694. 683.643. 022.722.530. 2≥50203. 993.212. 592. 212. 031. 924. 533. 703. 293. 04254.743. 762. 982. 522. 292. 154. 373. 873.55注1:表中数据为高延性混凝土加固后的基准增强系数;注2:。为原墙体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的平均竖向压应力:注3:当。>0.8f时,表中基准增强系数应乘以0.8进行折减,,为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注4:表中“一”对应的n。取5.00。9.5.6。高延性混凝土面层或配筋高延性混凝土面层加固后,墙体侧向刚度的提高系数应按下列公式计算:240240实心墙单面加固7k =nko0.75(1)(23)twotwo13

DB64/T 17462020

240 240 7k0

1一加固后墙体的侧向刚度提高系数; 一刚度的基准提高系数,可按表9取值: 9.5.7采用高延性混凝土面层或配筋高延性混凝土面层加固后,墙体的侧向刚度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K 采用高延性混凝土面层加固后墙体的侧向刚度 Em 砌体的弹性模量; 田 高延性混凝土面层的弹性模量; Am 砌体的横截面面积; A 高延性混凝土面层的横截面面积; G 加固砖墙的剪切模量,取G=0.4E; 7 截面剪应变不均匀系数,取n=1.2; α 竖向压应力影响系数,保守取α=1.0; H 墙体竖向高度: I、A 分别表示采用高延性混凝土面层加固后,组合

表9高延性混凝土面层加固时墙体侧向刚度的基准提高系数n。

K: 12EI+AG A. + A.

3采用高延性混凝土面层或配筋高延性混凝土面层加固墙体,应力求墙体刚度分布均匀,避免 转,必要时可按式(25)修正后的刚度进行剪力分配。 9抗震加固除需满足抗震承载力要求外,尚应符合GB50011及GB50023的有关规定。

DB64/T17462020

采用高延性混凝土加固墙体应符合下列一般规定: 原墙面有粉刷层时,应在加固之前将粉刷层铲除,并将墙面浮灰清理干净。 采用高延性混凝土面层加固墙体时,面层厚度均不应小于10mm。当面层厚度大于30mm时,宜 配置钢筋网片及拉结筋(图2),竖向钢筋可采用直径为6mm~10mm的HPB300级普通钢筋, 横向钢筋可采用直径为6mm~8mm的HPB300级普通钢筋;竖向钢筋及水平钢筋的间距不宜大于 300mm;双面加固时采用S拉结筋间距不宜大于900mm,单面加固时采用L形锚筋间距不宜大 于600mm,具体配筋应根据实际工程由计算确定。 加固用的钢筋,宜选用HPB300级、HRB400级普通钢筋。 原砌筑砂浆强度低于1.0MPa时,高延性混凝土面层与墙体之间宜采用局部嵌缝等方式进行处 理,嵌缝深度为10mm~15mm(图3)。每个嵌缝部位沿竖向剔不宜少于4条水平灰缝,沿水平 向剔不宜少于3条竖向灰缝,嵌缝部位宜按梅花状布置,相邻的嵌缝部位净间距不宜大于 600mmo

筋网片及拉结筋设置示意

高延性混凝土面层嵌缝

采用高延性混凝土加固时,应采取措施防止面层端部剥离破坏。如在墙上开槽将面层端部嵌入 墙内或采用嵌缝、L形倒角的形式加强端部锚固(图4)。墙上开槽将面层端部嵌入墙内的宽 度和深度均不小于30mm,面层端部采用L形倒角,锚固的宽度不小于120mm或锚至门窗框边。

【a)面层端部L形倒角

(b)面层端部嵌入墙内

图4防止面层剥离措施示意图

高延性混凝土加固遇门窗洞口时,单面加固应将面层延伸至洞口侧边锚固,双面加固宜将两侧 的面层在洞口处闭合(图5)

DB64/T 17462020

)门窗洞口做法(单面)

图5加固门窗洞口做法

6.2高延性混凝土加固受压构件时,尚应符合以下要求: 高延性混凝土面层加固砌体受压构件,宜采用双面加固,面层厚度不宜小于15mm;当采用单 面加固时,面层厚度不宜小于20mm。当存在以下情况时,不宜采用高延性混凝主面层单面加 固: 1 原砌筑砂浆强度不高于1.OMPa; 2)采用高延性混凝土加固梁下砌体偏心受压构件。 b 配筋高延性混凝土面层中纵向钢筋的上下端均应有可靠的锚固;上端应锚入有配筋的混凝土梁 垫、梁、板或牛腿内:下端应锚入基础内。 采用高延性混凝土面层加固,当面层厚度大于20mm时,宜采用拉结件增强面层与墙体的可靠 拉结,拉结件的间距不宜大于600mm,且宜为梅花状布置。对多孔砖砌体和砌块砌体墙,钻孔 位置应选择在竖向灰缝处。双面加固时拉结件宜为直径6mm的HPB300级普通钢筋制作的工字 形钢筋(图6c),单面加固时拉结件宜为直径6mm的HPB300级普通钢筋制作的T形钢筋(图 6d),单面加固时,应在原墙体上钻孔将T形钢筋锚入墙内,锚入深度不小于120mm,孔洞应 采用胶粘剂灌注填实。

图6高延性混凝土面层设置拉结件时的构造做法

当窗间墙高宽比大于等于4时,应采用高延性混凝土四面加固的形式进行加固(如图7),面 层厚度不宜小于20mm。高延性混凝土面层厚度大于30mm时,应设置竖向钢筋和水平闭合钢 筋,竖向钢筋和水平钢筋间距均不大于300mm,竖向钢筋直径不宜小于8mm,水平闭合钢筋直 径不宜小于6mm。

DB64/T17462020

DB64/T17462020

【a)采用面层加固时

b)采用配筋面层加固时

图7高宽比大于等于4的窗间墙四面加固做法

e)对独立承重砖柱,可采用高延性混凝土面层围套加固,面层厚度不宜小于20mm;当面层厚度 大于30mm时,宜配置纵向钢筋和闭合箍筋,竖向钢筋宜采用HRB400级钢筋、直径不宜小于 10mm,闭合箍筋的直径不宜小于6mm、间距不宜大于150mm,具体配筋应根据实际工程由计 算确定(图8)

(a)独立砖柱加固方法

(b)独立砖柱加固方法2

图8加固独立砖柱做法示意图

DB64/T 17462020

9.6.5原结构未设置构造柱且房屋高宽比大于GB50011及GB50023对房屋高宽比的限值要求时,应 在加固内、外纵墙墙体上下层楼盖处的高延性混凝土面层内设置竖向钢筋保证上下层加固面层的可靠连 接(图10),竖向钢筋在上下层加固面层的内伸入长度不应小于400mm,面层厚度不能满足钢筋保护 层厚度要求时,应在墙体上沿竖向开槽后将钢筋嵌入槽内,开槽宽度及深度均不宜小于30mm,竖向钢 筋宜采用HRB400级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0mm

DB64/T17462020

DB64/T17462020

楼盖处上下连接做法(

楼盖处上下连接做法(内

图10楼盖处上下连接做法示意图

6.6采用配筋高延性混凝土面层加固砌体结构时,竖向钢筋宜采用集中配置穿板连接筋的方式 板(图11),穿板连接筋宜采用HRB400级钢筋,直径为8mm~10mmSN/T 1675-2014 真鲷虹彩病毒病检疫技术规范,穿板连接筋的间距宜为60 于预制楼板宜从板缝之间穿过。穿墙连接筋的搭接长度1应符合GB50010的有关规定,且不小 d,d为穿墙连接筋的直径。

9.7施工及施工质量验收

7.1采用高延性混凝土加固砌体结构的施工应符合下列一般规定: a 高延性混凝土加固砌体结构的施工工序应符合下列规定:铲除原墙抹灰层一→凿缝或开 (安装钢筋网或拉结件)→清理浮灰→浇水润湿墙面→压抹高延性混凝土→保 护。

b)高延性混凝土加固砌体结构工程应按下列规定进行施工质量控制: 1)结构加固设计单位应按审查批准的施工图JB/T 8354.1-2013 抛喷丸清理及强化用金属磨料 第1部分:钢丝切丸,向施工单位进行技术交底;施工单位应编制施 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技术方案,经审查批准后组织实施; 2) 高延性混凝土加固砌体结构采用的钢材和高延性混凝土材料应按照GB50550和第7.3条 的有关规定进行现场见证取样复验,材料送样应经监理工程师签封;复验不合格的材料不 得使用:施工单位或生产厂家自行抽样、送检的委托检验报告无效

DB64/T 17462020

3)加固施工前,应对原结构、构件进行清理、修整和支护;清理、修整和支护的具体要求应 符合GB50550的有关规定; 4 结构加固工程的每道工序均应按本规程及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进行质量控制;每道工 序完成后应进行检查验收;必要时尚应按隐蔽工程的要求进行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允许进 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5)相关各专业工种交接时,应进行交接检验,并应经监理工程师检查认可。 高延性混凝抗压加固砌体结构时,同条件养护的高延性混凝土试块立方体抗压强度达到 50N/mm²时,方可恢复楼、屋面卸除的荷载。 9.7.2 采用高延性混凝土加固砌体结构的施工准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加固施工使用的机具应满足施工需要,且性能应稳定可靠。 加固施工过程中应做好安全防护工作,作业人员应正确使用安全防护用品。 C 施工单位技术人员应仔细阅读设计文件和相关产品使用说明书,并根据施工现场和加固构件的 实际情况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施工人员应经过安全质量技术交底,并应经培训掌握施工操作要 领。 抗压加固时应卸除构件活荷载,必要时应设置临时支撑。 施工操作脚手架应符合施工方案要求,搭设完成并经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f) 宜在施工现场加固构件旁采用相同材料和施工工艺制作施工样板。 9.7.3 采用高延性混凝土加固砌体结构施工时应符合下列施工要点: 加固部位原构件表面应进行清理和修补,并应符合GB50550的有关规定。 b 当设计需要设置钢筋网或拉结件时,其制作和安装的施工要求应符合GB50550对钢筋网安装 的有关规定。 ) 压抹高延性混凝土面层前,应提前对构件表面反复浇水润湿,并待构件表面湿润无明水后再进 行面层施工。 d 高延性混凝土应采用强制式搅拌机搅拌,搅拌机转速不宜小于45r/min,宜按以下投料顺序进 行搅拌:先加入水,在搅拌过程中加入干混料(骨料、水泥、矿物掺合料等);待拌合物搅拌 均匀后加入纤维,采取措施使纤维分散均匀、手摸无聚团后停止搅拌。 e 高延性混凝土面层厚度大于15mm时,宜分层压抹,每层压抹厚度不宜超过15mm,后一层压 抹应在前一层压抹后4h内进行,最后一层之前压抹的高延性混凝土表面不应收光。 f 高延性混凝土面层或配筋高延性混凝土面层施工完成后,应在高延性混凝土终凝后及时对其进 行保湿养护,养护时间不应少于7d。 9.7.4采用高延性混凝土加固砌体结构时,应按第7章的规定对高延性混凝土材料性能进行检验,检 验结果应满足本规程相关规定,同时应满足设计要求。 9.7.5采用高延性混凝土面层加固的砌体结构,应按下列要求进行施工质量验收: a 施工质量验收应按检验批进行。每检验批为50个自然间(大面积房间和走廊按30㎡为一间) 不足50间的也划分为一个检验批。 文 b 墙面基层处理应进行隐蔽工程验收。 高延性混凝土与加固构件的结合面粘结质量应良好,锤击检测判定为结合不良(空鼓)的面积 不应超过总测试面积的10%。 抽检数量:每一检验批5面墙。 检验方法:用小锤轻击查空鼓。 d 高延性混凝土面层的厚度应满足设计要求,抽样合格率不应小于90%。 抽检数量:每一检验批5面墙,每一面墙不应少于5处。 检验方法:用钻芯取样及卷尺测量的方法测定。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