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GDW 10180-2017 66kV 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技术规定

Q/GDW 10180-2017 66kV 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技术规定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798.7K
标准类别:其他标准
资源ID:239368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Q/GDW 10180-2017 66kV 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技术规定

Q/GDW101802017

8绝缘配合、防雷和接地

3.1架空电力线路环境污利 的时污校分 区图并结合运行经验、污湿特征、 附盐密度等因素综合确定。35kV 和66kV架空电力线路绝缘子的型式和数量,应根据绝缘子的单位泄漏距离确定。瓷绝缘的单位泄漏距 离应符合本规定附录B.2的有关规定 3.235kV和66kV架空电力线路,宜采用悬式绝缘子。悬垂绝缘子串的绝缘子数量,在海拨高度1000m 以下空气清洁地区,宜采用表5所列数值。耐张绝缘子串的绝缘子数量,应比悬垂绝缘子串的同型绝缘 子多一个。全高超过40m的有地线的杆塔,高度每增加10m,应增加一片绝缘子。

表5垂绝缘子串的绝缘子数量

nh—海拔高度为1000~3500m地区的绝缘子数量,单位为片; n一一海拔高度为1000m以下地区的绝缘子数量,单位为片; H一一海拔高度,单位为千米(km)。 8.6通过污移地区的架空电力线路,宜采用防污绝缘子、有机复合绝缘子或采用其他防污措施。 8.7海拔高度为1000m以下的地区,35kV和66kV架空电力线路带电部分与杆塔构件、拉线、脚钉的 最小间隙TCACM 1249-2019 中医内科临床诊疗指南 药物性肝损害,应符合表6的规定。

表6带电部分与杆塔构件、拉线、脚钉的最小间隙

Q/GDW 101802017

Q/GDW 101802017

8.8海拔高度为1000m及以上的地区,海拔高度每增高100m,内部过电压和运行电压的最小间隙应 按本规定表6所列数值增加1%。 8.910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的过引线、引下线与邻相导线之间的最小间隙,应符合表7的规定。采 用绝缘导线的线路,其最小间隙可结合地区运行经验确定。3kV~10kV架空电力线路的引下线与3kV 以下线路导线之间的距离,不宜小于0.2m。

表7过引线、引下线与邻相导线之间的最小

表8导线与杆塔构件、拉线之间的最小间隙

,带电部分与接地部分的最小间隙,在海拔高度1000m以下的地区,应符合表9的规定: 对操作人员需要停留工作的部位,应增加0.3m~0.5m

表9带电作业杆塔带电部分与接地部分的最!

8.12架空电力线路,可采用下列过电压保护方式:

3.12架空电力线路,可采用下列过电压保护方式: a)66kV线路,年平均雷暴日数为30d以上的地区,宜沿全线架设地线。 b)35kV线路,进出线段宜架设地线。 C 在多雷区,3kV~10kV混凝土杆线路可架设地线,或在三角排列的中线上装设避雷器;当采用 铁横担时,宜提高绝缘子等级;绝缘导线铁横担的线路,可不提高绝缘子等级。 3.13杆塔上地线对边导线的保护角,宜采用20°~30°。山区单根地线的杆塔可采用25°。杆塔上两根 地线间的距离,不应超过导线与地线间垂直距离的5倍。 3.14有地线的杆塔应接地。在雷季,当地面干燥时,每基杆塔工频接地电阻,不宜超过表10所列数 值。小接地电流系统,无地线的杆塔,在居民区宜接地,其接地电阻不宜超过302。

表10杆塔的最大工频接地电阻

为电气连接并与接地引下线相连。部分预应力钢筋混凝二 土杆的非预应力钢筋可兼作接地引下线。

Q/GDW101802017

接地引下线可采用镀锌钢绞线,其截面不应小于25mm²。接地体引出线的截面不应小于50mm²,并应 采用热镀锌。 8.16通过耕地的架空电力线路,其接地体应埋设在耕作深度以下。位于居民区和水田的接地体应敷设 成环形。

9.1市区架空电力线路宜采用多回路杆塔和不同电压等级线路共架的多回路杆塔。塔位占地受限时, 宜采用钢管杆。 9.235kV及以上单回路杆塔,导线可采用三角排列或水平排列;多回路杆塔可采用鼓型、伞型或双三 角型排列。3kV~10kV单回路杆塔,导线可采用三角排列或水平排列;多回路杆塔,导线可采用三角 和水平混合排列或垂直排列。3kV以下杆塔,导线可采用水平排列或垂直排列。 9.3架空电力线路导线的线间距离,应结合运行经验,按下列要求确定: a)35kV和66kV杆塔的线间距离,应按下列公式(4)~(6)计算:

D≥0.4L+ 110 +0.65/F Dx ≥1 Dp + D h≥0.75D

(4) D 导线水平线间距离,单位为米(m); Dx 导线三角排列的等效水平线间距离,单位为米(m); Dp 导线间水平投影距离,单位为米(m); D2 导线间垂直投影距离,单位为米(m): LK 悬垂绝缘子串长度,单位为米(m); U 线路电压,单位为千伏(kV); fmx 导线最大弧垂,单位为米(m); 导线垂直排列的垂直线间距离,单位为米(m)。 b 使用悬垂绝缘子串的杆塔,其垂直线间距离应符合下列规定:66kV杆塔不应小于2.25m;35kV 杆塔不应小于2m 10kV及以下杆塔的最小线间距离,应符合表11的规定。采用绝缘导线的杆塔,其最小线间距 离可结合地区运行经验确定。

表1110kV及以下杆塔最小线间距离

d)3kV下线路,电杆两侧的两导线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0.5m。 e)380V及以下沿墙敷设的绝缘导线,当档距不大于20m时,其线间距离不宜小于0.2m。 .410kV及以下多回路杆塔和不同电压级同杆架设的杆塔,横担间最小垂直距离,应符合表12的规 定。采用绝缘导线的多回路杆塔,横担间最小垂直距离,可结合地区运行经验确定。

Q/GDW 101802017

表12横担间最小垂直距离

35kV和66kV架空电力线路,在覆冰地区上下层导线间或导线与地线间的水平偏移,不应小于 列数值。设计覆冰厚度为5mm及以下的地区,上下层导线间或导线与地线间的水平偏移,可根 经验确定。设计覆冰厚度为20mm及以上的重冰地区,导线宜采用水平排列。

表13覆冰地区上下层导线间或导线与地线间的最小水平偏移

3kV~66kV多回路杆塔,不同回路的导线间最小距离,应符合表14的规定;采用绝缘导线的 不同回路的导线间最小水平距离可结合地区运行经验确定。

表14不同回路的导线间最小距离

66kV与10kV同杆塔共架的线路,不同电压级导线间的垂直距离不应小于3.5m;35kV与10k 塔共架的线路,不同电压级导线间的垂直距离不应小于2m。

10.1.1各类杆塔均应计算线路正常运行情况、断线(含分裂导线时纵向不平衡张力)情况和安装情况下 的荷载组合等情况。 10.1.2各类杆塔的正常运行情况,应计算下列荷载组合: a)最大风速、无冰、未断线; b)最大覆冰、相应风速及气温、未断线; c)最低气温、无冰、无风、未断线(适用于终端和转角杆塔)。 10.1.3直线型杆塔的断线(含分裂导线时纵向不平衡张力)情况,应计算下列荷载组合: a) 断导线(含分裂导线时纵向不平衡张力)情况 单回路和双回路杆塔。单导线时,断任意一根导线,分裂导线时,任意一相有不平衡张力、地 线未断、无风、无冰。单导线的断线张力,应按照表15的规定确定。

单导线断线张力与最大使用张力的百分比值(%)

Q/GDW101802017

C 两分裂导线的纵向不平衡张力,对平地及山地线路,应分别取一根导线最大使用张力的40%及 50% d 多回路杆塔。单导线时,断任意两根导线;分裂导线时,任意两相有纵向不平衡张力。断线张 力或纵向不平衡张力仍按单回路和双回路杆塔的规定选用。地线未断、无冰、无风。 e 地线不平衡张力情况。不论带多少回路的杆塔,任意一根地线有不平衡张力,导线未断、无冰、 无风。地线的不平衡张力,应按照表16的规定确定。 针式绝缘子杆塔的导线断线张力宜大于3000N。

式(7)~(8)中: Wx一垂直于导线及地线方向的水平风荷载标准值,单位为千牛(kN); 一风压不均匀系数,应根据设计基准风速,按照表17的规定确定; βc—导线及地线风荷载调整系数,βc取1.0; 从2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按现行国家标准GB50009的规定确定,当基准高度不是10m时,应作 相应换算:

Q/GDW 101802017

ASC 导线或地线的体型系数,线径小于17mm或覆冰时(不论线径大小)应取uSC=1.2;线径大于 或等于17mm时,μSc取1.1; 导线或地线的外径或覆冰时的计算外径;分裂导线取所有子导线外径的总和,单位为米(m) L 杆塔的水平档距,单位为米(m); B 导、地线及绝缘子覆冰后风荷载增大系数;5mm冰区取1.1,10mm冰区取1.2,15mm冰区 取1.3,20mm及以上冰区取1.5~2.0; 风向与导线或地线方向之间的夹角,单位为度(°); Wo 基准风压标准值,kN/m2,应根据基准高度的风速V,m/s,按式(8)计算

表17风压不均匀系数

10.1.12杆塔风荷载的标准值,应按式(9)计算 Ws=Wo'zlls:Bz.B2.As

2杆塔风荷载的标准值,应按式(9)计算

Ws杆塔风荷载标准值,单位为千牛(kN); Wo基准风压标准值,kN/m2; us、As—分别为构件的体型系数和承受风压面积计算值,m²,体型系数按现行国家规范GB50009 确定;对重冰区覆冰工况下As应考虑为正常无冰条件下面积的2倍; βZ 杆塔风荷载调整系数。对杆塔本身,当杆塔全高不超过50m时,应按照表18对全高采用 一个系数;当杆塔全高超过50m时,应按现行国家规范GB50009的规定,采用由下到上 逐段增大的数值,但其加权平均值不应小于1.5。对基础,当杆塔全高不超过50m时,应 取1.0;全高超过50m时,应取1.3; B2一 构件覆冰后风荷载增大系数;5mm冰区取1.1,10mm冰区取1.2,15mm冰区取1.6,20mm 及以上冰区取1.8,20mm及以上冰区取2.0~2.5

表18杆塔风荷载调整系数B,

10.1.13绝缘子串风荷载的标准值,应按式(10)计算

W=Woμ z. B,:A

绝缘子串风荷载标准值,单位为千牛(kN); 基准风压标准值,kN/m2; Z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按现行国家标准GB50009的规定确定,当基准高度不是10m时,应作 相应换算; 导、地线及绝缘子覆冰后风荷载增大系数;5mm冰区取1.1,10mm冰区取1.2,15mm冰区 取1.3,20mm及以上冰区取1.5~2.0; 绝缘子串承受风压面积计算值,单位为平方米(m²)。 10.1.14直线型杆塔计算应考虑与线路方向成0、45°(或60°)及90°的三种最大风速的风向;对一般 耐张型杆塔可只计算90°一个方向;对终端杆塔可计算0°方向;对耐张杆塔转角度数较小时时宜考虑 与线条荷载张力相反的风向;对特殊杆塔宜考虑最不利风向。

Q/GDW 101802017

镀锌钢绞线强度设计值

单位:平方毫米牛(N/mm

单位:平方毫米牛(N/mm

10.2.8拉线金具的强度设计值,应取国家标准金具的强度标准值或特殊设计金具的最小试验破坏强度 直除以1.8的抗力分项系数确定。 10.2.9拉线宜采用镀锌钢绞线,其强度设计值应按式(11)计算

钢绞线强度设计值,单位为平方毫米牛(N/mm²); 1 钢绞线强度扭绞调整系数,取0.9; 2 钢绞线强度不均匀系数,对1×7结构取0.65,其他结构取0.56; fu 钢绞线的破坏强度,单位为平方毫米牛(N/mm)

11. 1基本计算规定

1.1.1杆塔结构设计应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法,结构构件的可靠度采用可靠指标度 量,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采用荷载代表值、材料性能标准值、几何参数标准值以及各种分项系数等表达 1.1.2结构的极限状态是指结构或构件在规定的各种荷载组合作用下或在各种变形或裂缝的限值条 丰下,满足线路安全运行的临界状态。极限状态分为: a)承载力极限状态:结构或构件达到最大承载力或不适合继续承载的变形; b)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结构或构件的变形或裂缝等达到正常使用的规定限值。 1.1.3结构或构件的强度、稳定和连接强度,应按承载力极限状态的要求,采用荷载的设计值和材料 虽度的设计值进行计算;结构或构件的变形或裂缝,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要求,采用荷载的标准值 和正常使用规定限值进行计算。

能力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11.2.1结构或构件的承载力极限状态,应采用下列表达式(12)

构或构件的裂缝宽度或变形的规定限值,单位为

SGK+W ZSoik≤

11.3杆塔结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控制

Q/GDW 101802017

杆塔结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无拉线直线单杆杆顶的挠度不应大于杆全高的5%o; 2) 无拉线直线铁塔塔顶的挠度不应大于塔全高的3%o; 3) 拉线杆塔顶点的挠度不应大于杆塔全高的4%0 4) 拉线杆塔拉线点以下杆塔身的挠度不应大于拉线点高的2%0: 5 耐张型塔塔顶的挠度不应大于塔全高的7%o; 6)单柱耐张型杆杆顶的挠度不应大于杆全高的15%o。 b 在运行工况的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构件的计算裂缝宽度不应大于0.2mm,部分预应力混凝 土构件的计算裂缝宽度不应大于0.1mm;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混凝土拉应力限制系数不 应大于1.0。

12.1.14 钢结构构件的长细比,不宜超过下列数值: a)塔身及横担受压主材150; b)塔腿受压斜材180; c)其他受压材220; d)辅助材250; e 受拉材400。 f 柔性预拉力腹杆可不受长细比限制。 12.1.2 拉线杆塔主柱的长细比,不宜超过下列数值: 单柱铁塔80; b) 双柱铁塔110: C) 钢筋混凝土耐张线杆160; d 钢筋混凝土直线杆180; e 预应力混凝土耐张杆180; 预应力混凝土直线杆200; g 空心钢管混凝土直线杆200。 12.1.3 无拉线锥型单杆可按受弯构件进行计算,其弯矩应乘以增大系数1.1。 12.1.4铁塔的造型设计和节点设计,应传力清楚,外观顺畅,构造简洁。节点可采用准线与准线交汇, 也可采用准线与角钢背交汇的方式。受力材之间的夹角不应小于15°。 12.1.5钢结构构件的计算,应计入节点和连接的状况对构件承载力的影响,同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GB50017的规定。 12.1.6环形截面混凝土构件的计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50010的规定。 12.1.7钢管杆的设计应考虑制造工艺、施工方法、运输安装以及运行维护和环境等因素。钢管杆各部 件应满足强度、稳定、刚度等方面的要求。设计采用新理论或新结构型式,当缺乏运行经验时,应经过 试验验证。

12.2.1钢结构构件宜采用热镀锌。大型构件采用热镀锌有困难时,可采用其他防腐措施。 2.2.2型钢钢结构中,钢板厚度不宜小于4mm,角钢规格不宜小于乙40x3。当斜材的长细比小于120, 且斜材与主材不同侧时,节点板的厚度宜比斜材角钢肢厚度大于一级。 2.2.3用于连接受力杆件的螺栓,其直径不宜小于12mm。构件上的孔径宜比螺栓直径大1mm~ .5mm 12.2.4主材接头每端不宜少于6个螺栓,斜材对接接头每端不宜少于4个螺栓。

Q/GDW 101802017

12.2.5受剪螺栓的螺纹不应进入剪切面。当无法避免螺纹进入剪切面时,应按净截面面积进行剪切强 度验算。 12.2.6环形截面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最小配筋量,应符合表21的要求

表21环形截面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最小配筋量

13.1基础型式的选择,应结合线路沿线地质、施工条件和杆塔型式等的特点作综合考虑。有条件时, 应优先采用原状主基础,一般情况下,铁塔宜采用现浇钢筋混凝主或混凝土基础;岩石地区可采用锚桩 基础或岩石嵌固基础;软土地基可采用大板基础、桩基础、沉井、螺旋锚等基础;运输或浇制混凝土有 困难的地区,可采用预制装配式基础或金属基础;电杆及拉线宜采用预制装配式基础;钢管杆可采用钢 套筒式、直埋式、桩基和台阶式基础。山区线路可根据铁塔型式及地形采用全方位长短腿铁塔和不等高 基础方式,以减少基面土方量。

YfTe≤A(Y K、Y s、Y c、*)

基础的附加分项系数,应按照表22的规定确定; 灌注基础上拨力标准值: Te一一基础上拔或倾覆外力设计值; A(K、C、K、...) 灌注桩基础上拨承载力函数; A(K、YsC..) 其它基础上拔或倾覆的承载力函数。当基础上拔承载力采用倒锥体土重法计 算时,上拔角可参考附录C中表C.1所列数值; 一一安全系数,取K=2; ?K一几何参数的标准值; ySYC 土及混凝土的重度设计值(取土及混凝土的实际重度)。当位于地下水位以下时,取有效 重度。

表22基础附加分项系数Y

13.3基础底面压应力,应采用下列极限状态表达式:

式中: 一基础底面处的平均压应力设计值; Ta 一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一地基承载力调整系数,宜取r=0.75。 b)当偏心荷载作用时,除应按照式(16)计算外,尚应按式(17)计算

Q/GDW 101802017

P一基础底面处的平均压应力设计值; fa一一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一地基承载力调整系数,宜取rf=0.75。 b)当偏心荷载作用时,除应按照式(16)计算外,尚应按式(17)计算 竹 Pmax≤1.2f./Y rf (17) 式中: Pmax 基础底面边缘的最大压应力设计值。 13.4基础采用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20。当钢筋采用HRB400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C25 13.5 岩石基础的地基应逐基鉴定。 13.6基础的埋深应大于土壤的冻结深度,且不应小于0.5m。严寒地区入土部分的混凝土电杆和基础 应采取防止冻胀的措施。 13.7跨越河流或位于洪泛区的基础,应收集水文地质资料,考虑冲刷作用,对可能被洪水淹没的基础 尚应计及漂浮物的撞击作用,并应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Pmax≤1.2f./Y rf

基础底面边缘的最大压应力设计值, 3.4基础采用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20。当钢筋采用HRB400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 25。 .5 岩石基础的地基应逐基鉴定。 ,6基础的埋深应大于土壤的冻结深度,且不应小于0.5m。严寒地区入土部分的混凝土电杆和 采取防止冻胀的措施。 ,7跨越河流或位于洪泛区的基础,应收集水文地质资料,考虑冲刷作用,对可能被洪水淹没的 应计及漂浮物的撞击作用,并应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14杆塔定位、对地距离和交叉跨越

4.1转角杆塔的位置应根据线路路径、耐张段长度、施工和运行维护条件等因素综合确定。直线杆塔 的位置,应根据导线对地面距离、导线对被交叉物距离或控制档距确定。 14.210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的档距,可采用表23所列数值

表2310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的档距

a 可能发生滑坡或山洪冲刷的地点; b)容易被车辆碰撞的地点; C 可能变为河道的不稳定河流变迁地区; d)局部不良地质地点; e)地下管线的井孔附近和影响安全运行的地点。 4.4 线路中较长的耐张段,每10基应设置1基加强型直线杆塔。 4.5 当跨越其他架空线路时,跨越杆塔宜靠近被跨越线路设置。 14.6导线与地面、建筑物、树木、铁路、道路、河流、管道、索道及各种架空线路间的距离,应按下 列原则确定: a 应根据最高气温情况或覆冰情况求得的最大弧垂和最大风速情况或覆冰情况求得的最大风偏 进行计算; 计算上述距离应计入导线架线后塑性伸长的影响和设计、施工的误差,但不应计入由于电流、 太阳辐射、覆冰不均匀等引起的弧垂增大; C 当架空电力线路与标准轨距铁路、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交叉,且架空电力线路的档距超过200m 时,最大弧垂应按导线温度为+70℃计算 14.7导线与地面的最小距离,在最大计算弧垂情况下,应符合表24的规定,

Q/GDW 101802017

表24导线与地面的最小距离

导线与山坡、峭壁、岩石之间的最小距离,在最大计算风偏情况下,应符合表25的规定。 表25导线与山坡、峭壁、岩石间的最小距离

表25导线与山坡、峭壁、岩石间的最小距离

14.9导线与建筑物之间的垂直距离,在最大计算弧垂情况下,应符合表26的规定。 表26导线与建筑物间的最小垂直距离

表26导线与建筑物间的最小垂直距离

14.10线路在最大计算风偏情况下,边导线与城市多层建筑或规划建筑线间的最小水平距离,以及边 导线与不在规划范围内的城市建筑物间的最小距离,应符合表27的规定。线路边导线与不在规划范围 内的城市建筑物间的水平距离,在无风偏情况下,不应小于表27所列数值的50%。

表27边导线与建筑物间的最小距离

14.11导线与树木(考虑自然生长高度)之间的最小垂直距离GB 1886.51-2015 食品添加剂 2,3-丁二酮,应符合表28的规定。 表28导线与树木之间的最小垂直距离

2导线与公园、绿化区或防护林带的树木之间的最小距离,在最大计算风偏情况下,应符合表 定。

表29导线与公园、绿化区或防护林带的树林之间的最小距离

Q/GDW10180——201714.133导线与果树、经济作物或城市绿化灌木之间的最小垂直距离,在最大计算弧垂情况下,应符合表30的规定。表30导线与果树、经济作物或城市绿化灌木之间的最小垂直距离单位:米(m)线路电压3kV以下3 kV~10 kV35 kV~66kV距离1. 51. 53. 014.14导线与街道行道树之间的最小距离,应符合表31的规定表31导线与街道行道树之间的最小距离单位:米(m)最小距离检验状况线路电压线路电压线路电压3kV以下3 kV~10kV35 kV~66kV最大计算弧垂情况下的垂直距离1. 01. 53. 0最大计算风偏情况下的水平距离1. 02. 03. 514.1510kV及以下采用绝缘导线的线路,除导线与地面的距离和重要交叉跨越距离之外,其他最小距离的规定,可结合地区运行经验确定。14.16。架空电力线路与铁路、道路、河流、管道、索道及各种架空线路交叉或接近的要求,应符合表32的规定。19

Q/GDW101802017

5.1杆塔上应设置线路名称和杆塔号的标志。35kV和66kV架空电力线路的耐张型杆塔、分支杆塔、 免位杆塔前后各一基杆塔上,均应设置相位标志。 15.2新建架空电力线路,在难以通行的地段可修建人行巡线小道、便桥或采取其他措施。

Q/GDW 10180—2017

MT/T 1193-2020 矿用钻孔深度声波检测仪典型气象区见表A.1。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典型气象区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