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普通干线公路标准化设计指南(试行)(福建省公路管理局 福建省交通规划设计院2013年7月)

福建省普通干线公路标准化设计指南(试行)(福建省公路管理局 福建省交通规划设计院2013年7月)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5.8M
标准类别:交通标准
资源ID:236435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福建省普通干线公路标准化设计指南(试行)(福建省公路管理局 福建省交通规划设计院2013年7月)

2.4大型结构物与服务设施

2.4.1大型桥梁、隧道的设计方案应注重与沿线自然环境、 体设计的协调。

处理好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和协调,满足人民群众生产和生活的 需要。

2.4.3在适当的位置设置适宜的服务设施GB 51048-2014 电化学储能电站设计规范,以提高公路

2.5.1应根据项自地形、地质条件复杂的特点,对不同的路幅布置、 高路堤与高架桥、深路堑与隧道等作比选;各专业也应结合项目的 持点,对不同的路基防护形式、高填深挖、高墩大跨度及特殊结构 桥梁方案、隧道结构形式、互通方案等,进行全面的技术经济比选

和论证,从而选取合理的设计方案。新建项目路线比选方案总长一 般不小于推荐线总里程的1/3,改建路段可以不受此限制。

2.5.2路基设计宜避免高路堤与深路堑。当路基中心填方高度超过 20m、中心挖方深度超过30m时,宜结合路线方案与桥梁、隧道等构 造物或分离式路基作方案比选,

2.5.2路基设计宜避免高路堤与深路堑。当路基中心填方高度超过

2.6交通工程设施总体要求

2.6.1最大限度发挥普通公路集散、安全、经济的特点出发,提供

6.1最大限度发挥普通公路集散、安全、经济的特点出发,提 分的系统可靠性和安全性。

对于分期修建或分步实施的工程,应在初步设计阶段拟定分! 建方案,必要时进行比选论证,并做好相关规划和土地控制工作

对于旧路改扩建工程,应在初步设计阶段拟定改扩建方案,必 要时进行不同改扩建方案比选论证,如有利用原有构造物的要做好

2.9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

对于拟采用的新技术、新材料,要求在设计文件中提供专利说 明、技术鉴定等资料,未经审查批复不得采用。

1.1 应认真落实上一阶段会议纪要和审查意见,不遗漏任何

1.1应认真落实上一阶段会议纪要和审查意见,不遗漏任何 行的比选方案。

3.1.2要求线形顺捷、舒适、经济、合理、可行,宜在全线综合研 究,进行路线多方案比选。方案的必选论证应统筹考虑工程造价、 项目对地方发展的带动作用,以及公路运营、管养、环境与社会成 本、建设技术成熟度等因素,力求综合效益最佳。

3.1.3路线应结合地形,顺势布设,灵活运用技术指标

高填深挖和对自然景观的破坏

3.1.4应将特大桥、技术复杂大桥、长隧道、交叉(含立

位置和形式作为路线控制点,减少构造物建设难度,避免运营安全 隐惠。

初设阶段一般应进行隧道与明挖展线的方案比较。在安全环保的前 提下追求工程的经济性,降低工程造价。

3.1.6应注意对视距(含停车视距、超车视距)的检验,并采取对

3.1.6应注意对视距(含停车视距、超车视距)的检验,并采取对

6应注意对视距(含停车视距、超车视距)的检验,并采取 施确保视距要求。

策措施确保视距要求。

3.1.7设计速度≥60km/h的项目,设计文件应体现运行速度检验、 视距不良路段处理、紧急制动车道设置等相应内容,其他项自参照 热行。

件,设置必要的爬坡车道、紧急制动车道、加水休息区(服务区、 停车区)等沿线设施,

3.2.1路线平面线形布设时,应采用曲线为主,曲线长度宜占路线 总长的60%以上;尽量避免长直线,最长(按㎡为单位)不宜超过 20倍设计速度的长度;当直线长于上述值(含不设超高的曲线长度 时,其未端宜接较大的平曲线半径,避免采用小于设超高大于4%的 曲线半径,确保行车安全。

计算的超高过渡段长度,与设计规范规定最小缓和曲线长度的较大 值。

1同向平曲线:设计速度v=80km/h、60km/h时,地形条件允 午,应尽量满足不小于6v(以m计)的要求;地形困难,可按不小 于4v控制。对设计速度V≤40Km/h的旧路改建项自,利用旧路时同 向平曲线夹直线最小长度可按2.5V控制,

2反尚平曲线:应通过适当调整两端圆曲线半径、缓和曲线长 度,无其是灵活设置圆曲线两端不对称的缓和曲线长度,将反向曲 线敷设成满足要求的S形曲线,或是达到直线长度不小于2v的要求

3. 3. 1 纵面线形应充分利用地形、地势,合理采用坡率、坡长,力

求指标均衡,避免大坡率、长坡段;凹凸曲线设置合理,视觉顺适 同一曲线范围内纵坡变化不宜过多,竖曲线长度应满足规范要求 竖曲线总长度宜占路线总长度的40%以

3.3.2考虑到福建地区暴雨集中,纵断面设计应避免采月

3.2考虑到福建地区暴雨集中,纵断面设计应避免采用小于0. 纵坡,尤其对长路堑路段以及其他横向排水不畅的路段,宜采 小于 0. 5%的纵坡

3.3.3设计速度≥60km/h 时,竖曲线半径宜大于或等于视觉要求

3.3.4连续上(下)坡路段,应在各级坡最大坡长内设置坡度不大

于3%、长度大于最小坡长的缓和坡段,并避免陡坡与小半径 的组合。

3.5凹形竖曲线不宜设置在桥上,当受条件限制而无法避免时

3.3.6隧道洞口内外各3s设计速度行程范围的纵面线形应一致, 当纵坡大等于2%时,宜采用不小于5s设计速度行程。当条件困难 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应采用较大的竖曲线半径,满足隧道洞口所 需的识别视距的要求。

3.3.7应重视路段平均纵坡的检验,越岭路线连续上坡(下坡)路

互对应”,设计可结合项目具体情况,适当灵活掌握。 1当平、纵面指标均较低(平曲线半径小于2倍一般最小半径, 竖曲线半径小于视觉所需最小半径或5倍一般最小半径)时,宜使 平包竖严格对应 2 纵坡代数差大于等于2%的反向纵坡,应强调平、纵组合设 计。 3纵坡代数差小于1%的同向纵坡,且平曲线半径大于2 倍 般最小半径,或竖曲线半径大于16000m,受其它条件限制时,平、 纵组合可以适当从宽掌握。 4当平曲线半径大于6000m,或竖曲线半径大于25000m,受其 他条件限制时,可不考虑平、纵组合要求

3.4.1公路横断面设计应倡导路侧安全和运用宽容设计理念,做好 中间带、加减速车道、路肩及渠化、左右转弯车道、交通岛等各组 戎部分的细节设计,清除有碍行车的障碍物,提供足够宽度的无阻 碍的路侧安全区。

3.4.2分段采用不同路基宽度的衔接点宜选择在平面交又或互通

式立交的交通量变化处,当条件受限,无合适的交叉过渡位置时, 应选择在视距开阔的路段,在回旋线范围内过渡,过渡长度应与回 旋线长度相等,

基、桥梁的硬路肩与隧道的侧向宽度存在差异的,应采用适当的方 式(可参考《公路路线设计细则》(总校稿))加以弓引导过渡,并设 置明显的引导过渡标志,达到安全、顺适、美观、节约的目的

3.4.4长下坡路段:

1在长大纵坡路段两侧,在增加工程不大的情况下,尽量利用 地形、路基开挖、路侧取弃土场、临时用地等设置港湾式紧急停车 带,附带设置小型休息区等简易服务设施,在为故障车辆提供检修 场所的同时,也便于特殊情况下交通救援和疏导。 2连续上坡路段,为提高通行能力,利用取弃土场、有条件路 段,硬路肩宽度宜采用3.5m,紧急需要时作为爬坡车道使用。 3长下坡路段宜在右侧视觉良好的适当位置设置紧急制动车 道。

3.4.5特殊路基宽度

1当具有集散功能的或结合城镇市政道路的二级公路,经技术 经济论证,其路基可加宽,增加的车道应符合相应设计速度规定的 车道宽度。靠路肩一侧可利用加固后的路肩作为慢车道,并应在车 道与慢车道之间采用划线分隔。当四个及以上车道的整体式路基未 设置中央分隔带时,应设置双黄实线。

2四级公路的乡道和通行政村公路一般采用双车道6.5m路基 宽,交通量小且工程艰巨的其他农村公路可采用单车道4.5m路基 宽。

3.5运行速度检验与安全性评价

对路线指标采用值差异较大或困难路段的山区公路,根据路线 平、纵、横线形设计、大型结构物布设、预测交通量、车型组成结 构等进行运行速度模拟检验,评价其安全性,并提出安全保障措施

备失控车辆紧急应用。当路侧净区宽度的要求得不到满足时,必须 设置路侧护栏等安全设施。 6公路用地范围:路堤两侧边沟沟口外1.0m,无边沟时为路堤 坡脚外边缘以外1.0m:路堑边坡坡顶以外1.0m,有截水沟时(截水 沟距坡顶距离按≥5.0m控制)为沟口以外1.0m;桥梁为垂直投影面 积,改路用地;改河、沟用地;引、排水改沟及涵洞进出口引水设 施的用地。 7路基设计应从地基处理、路基填料选择、路基变形控制、路 基强度与稳定性、防护工程、排水系统、以及关键部位路基设计及 施工技术等方面进行综合设计。堤坝类的路基除应符合公路路基设 计规范外,还应符合城市、水利等防洪工程有关设计规范 8路基设计高度主要受桥梁、特殊路基、通航及设计水位、地 形等控制,设计应根据沿线地形、地貌、水文、地质等情况,结合 构造物设置、路基土石方平衡、路基稳定等综合确定。沿河及受水 浸淹的路段,路基(含拓宽改建公路)边缘标高应≥(设计水位 雍水高+波浪浸袭高+0.5m安全高),存在内涝的路段还应充分考虑 内涝水位的影响。沿河及受水浸淹的路基横断面上应示出设计水位 地下水富集路段,为保证路床处于干燥或中湿状态,路基最小填士 9路基填、挖方边坡高度直接关系到工程安全、工程投资及环 保景观,应对其进行合理控制,避免出现切割山体及破坏自然植被 的不良现象。路基填方边坡高度原则上控制≤30m,当地基、地形和 填料等较好情况下,路堤高度适当放宽。路基挖方边坡高度尽量控 制在≤30m,个别路段当影响造价较高,地质、水文条件较好情况下

(当岩体外露并有影像资料或钻探资料时),路堑边坡高度适当放宽

10公路路基拓宽改建设计,应根据原有公路沿线地质、水文 情况,采取合理工程措施,保证拓宽改建公路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 设计前应收集、调查原有公路有关资料及目前稳定情况,并进行水 文地质勘察,查明拓宽场地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分析评价 拼接路基或增建路基对原有路基变形和稳定的影响。设计时应注意 路基、路面综合设计。新旧路基、路面之间保持良好的衔接,并采 取工程措施减小之间的差异沉降,防止产生纵向裂缝。 11初步设计阶段对高填及深挖路基、陡坡路堤、特殊地质路 基设计应提出必要的方案比选论证

11初步设计阶段对高填及深挖路基、陡坡路堤、特殊地质 设计应提出必要的方案比选论证

4.2.1填方路基设计

1半填半挖高填路段、浸水路堤应选用渗水性良好的材料填 筑。 2根据填料种类、边坡高度和地基工程地质条件合理确定边坡 坡率及边坡分级高度,见表4.2.1。

Z 表4.2.14一般填方路基边坡设计表

3地基处理 ①地面横坡缓于1:5时,路基填筑前,应清除原地表耕植土, 厚度一般按20~30cm计,之后进行路基填前碾压。当为一般十质时 二级及以上公路其压实度应≥90%;三、四级公路应≥85%。当为 不良土质时,基底宜设置透水性材料垫层,当填土高度(含路面厚 度)小于重型车辆荷载作用的工作区深度时,应将不小于工作区深 度的地基表层十进行处理 ②地面横坡为1:5~1:2.5时,原地面应挖台阶,台阶宽度应 不小于2m,台阶高度视场地自然坡度及压实机具一层压实厚度的整 咅数确定。当基岩面上的覆盖层较薄时,应先清除覆盖层再挖台阶 或设置水泥混凝土台阶。当路基处在陡坡上且路基欠稳定时,应对 该路基的挖台阶及反压等进行特殊设计。 ③地面横坡陡于1:2.5的陡坡路堤,应进行稳定性验算,采取 昔施,保证路基的稳定 4)路基拓宽原有路堤时,应在原有路基坡面开挖台阶,台阶宽 度应不小于1m,

5当地下水影响路堤稳定时,应采取设置盲沟或截水盲沟等措

表 4. 2. 2 5 路基填料强度及压实标准(重型)要求表

注:①表列压实度系按《公路王工试验规程》(JTJ051)中重型击实试验法 求得的最大干密度的压实度: ②当三、四级公路铺筑沥青混凝土和水泥混凝土路面时,应采用二级 公路的规定值; ③路堤采用特殊填料或处于特殊气候地区时,压实度标准可根据试验 路的状况在保证路基强度的前提下适当降低。 5在碎砾石土或软质岩填料较缺乏且挖方以坚石或次坚石居 多或利用隧道石方洞渣的施工路段,可考虑作部分填石路堤设计, 设计应提出相应的施工工艺(是否存在二次破碎)及检验标准。 6当合同段弃方量较大时,可适当加宽填方边坡平台或放缓填 方边坡以消化弃方、增加路基稳定性及利于边坡植物防护。尤其在 陡坡上当路基欠稳定时,应结合地形和废方或放缓挖方边坡坡率进 行反压处理。 7应注意煤系地层等特殊土质路段的路堤填料选择及设计,路 堑路床的处理。 8为提供路面水稳性良好的支承载体,延长路面使用寿命,

级及以上公路设计上路床96区顶层30cm宜选用透水性良好的砂性土 或其他材料填筑,并独立计列工程量。当沿线存在丰富砂性土源时, 上、下路床应采用砂性土填筑,并独立计列工程量

4.2.2挖方路基设计

1路堑边坡形式及坡率应根据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边坡 高度、施工方法、排水措施,结合自然稳定边坡和人工边坡的调查 综合确定,必要时可采用稳定分析方法予以检算。 2路堑边坡坡率的选择在结合地层岩性、满足安全稳定性的前 提下,应灵活自然、因地制宜、顺势而为,同时,还应酌情兼顾植 物防护的需要。第一阶坡面、原则采用植物防护,尽量不采用工 砌体。路堑边坡应避免刀削式的单一坡,一般宜下陡上缓、逐渐过 度形成抛物线形以很好地融入周围自然。当路堑边坡段落较长时, 应注意路段内相邻边坡率变化过渡段长度≥40m。 3碎裂结构及存在控制性结构面的岩质挖方边坡应通过边坡 稳定分析计算确定边坡坡度及支挡防护形式:挖穿岩土界面的二元 结构地层,应对其上部覆土可能出现的溜、滑坡采取相应的支挡 工程措施。 4一硬质岩石挖方路段,邻近坡面部位应采用光面爆破施工技 术,以减小对自然山体的破坏,利于边坡稳定。光面爆破土石方应 在合同段挖方总数量栏中加以备注。当硬质岩挖方作为路基填料时 应选择能有效减小开挖方粒径的爆破施工工艺,以保证填料满足技 术要求。 5当挖方边坡较高时,可根据不同的土质、岩质和稳定要求开

挖成折线式或台阶式边坡,边坡外侧应设置碎落台,其宽度不小于 1.0m。 6台阶式边坡中部应设置边坡平台,边坡平台的宽度不宜小于 2m。路堑边坡当存在下列情况之一时,宜设置台阶式边坡: ①易被冲刷的土质坡面 ②欠稳定边坡 ③边坡高度超过20m的土质坡面 ④不良土质边坡 ③地下水丰富的土质边坡 ③当需要利用挖方作为填方的边坡 7当开挖石方路段临近建筑物或需保护的设施时,应采用预裂 爆破施工工艺,以保证它们安全。 8为检修方便,路堑边坡必要时增加检修通道

当路望路床的土层最小强度CBR满足规范要求且含水量适度时, 可采取翻挖后压实处理;当土层含水量较大或士层最小强度CBR不能 满足要求时,则应采取换填砂砾石或碎砾石等材料进行处理,处理 后上、下路床压实度均应满足压实度要求。当路床的土层为软弱士 质时,应对重型车辆荷载作用下的工作区深度范围对软弱十层进行 处理。

纵问填挖父界过渡段 (1)纵向填挖交界处应设置过渡段,其填方区长度应根据地面自 然坡度情况设置不小于10米,且应采用级配较好的砾类土、砂类土 或砂岩片碎屑填筑,当挖方区为强度较高的石质时,也可酌情采用 填石路堤。过渡段所用材料在合同段内选取,原则上不单独线外调 运或外购。 ②为避免填挖交界处路基不均匀沉降过大造成路面拉裂破坏 应豹情于路面底基层顶部或水稳层中部铺设Φ8mm钢筋网。 ③当纵向填挖交界处挖方为土质时,挖方区10m路床范围的士 质应挖除做换填处理 ④为避免孔隙水或基岩裂隙水渗入填方区软化路堤,纵向填挖 交界处应酌情设置横向排水渗沟,并于适当位置引出 2桥涵台背过渡段和挡十墙背 为减少路基在构造物两侧产生不均匀沉降,减轻跳车现象和保 证路面及桥涵头安全,提高车辆行驶的舒适性,桥梁和涵洞(通道) 两侧均应设置过渡段加强处理 桥涵台背过渡段和挡土墙背2m范围应根据就地取材原则,采用 砂性土或透水性材料填筑,填筑压实度应不小于路床压实度要求。 所用材料数量计入路基工程。 3横向半填半挖路基及拓宽改建路堤处理 ①挖方区为土质时,路床范围根据土质物理力学指标,采用翻 碾或挖除换填。

②为避免填挖交界处路基不均匀沉降过大造成路面拉裂破环 和增强路基整体性,应豹情在路面水稳底基层中部铺设Φ8mm钢筋 网。 ③为避免孔隙水或基岩裂隙水渗入填方区软化路堤,半填半挖 交界处应酌情设置顺路线纵向的排水渗沟,并于适当位置弓出。 ④填方区宜优先选用级配较好的砾类土、砂类土填筑,当挖方 区为强度较高的石质时,宜优先采用填石路堤。为了减少半填半挖 填方区的路堤沉降、变形协调和路基稳定,应加强半填半挖填方区 碾压措施,当填方区的边坡高度大于10m时,每填2m厚度,采用重型 玉路机碾压20遍进行压实补强 ③半填半挖填方区域下存在软弱土质时,应注意彻底处理,减 少工后沉降,避免路基开裂

4.2.5水鱼塘地段及沿河路基设

对于设计水位以下的边坡采用1:1.75~1:2.0的坡率,路基填料 采用透水性良好的材料进行填筑

4.2.6路基土石方计算与调配

1填方路基应扣除路面厚度范围内的断面面积,加上地面清表 断面面积;挖方路基应扣除地面清表断面面积,加上参与调运的路 漕断面面积。 2为保证路基压实度的超宽50cm填筑工程量应单独计列。 3清除表土工程量水田路段按30cm计,其余路段按20cm计,清 除表土及回填土方均应参与土石方调配。清表土处理应在设计文件

中明确,并符合“编办”要求。 4清淤、清除路基超宽填土、清除超载土方以及清淤回填、耕 地填前压实、软基沉降补偿等工程数量不参与十石方调配,在其它 相应表格内反应。但要考虑其对土石平衡影响。 4.2.7取、弃土设计 1取、弃土场至路基或构造物的距离不得影响它们的稳定,位 于斜坡上的弃土场应考虑斜坡的稳定。 2取、弃土场的位置应尽量选择在行车视线范围以外的荒地或 小山包,并采取必要的防护、地基处理(弃土场)、排水措施,其 表面必须进行绿化、美化处理,以加强环境保护、防止水土流失, 并计列相应的工程数量。 3对1类土的调运不得废弃处理,弃土场地表耕植土不得随意 填埋,应认真收集这些腐质土或地表耕植土,并将其集中堆放在指 定地点,以备将来地表回填、恢复植被和复耕,并在设计文件中予 以交待。 4对路基挖方材料中可利用作为路基挡防工程、排水工程的石 料,应分别进行利用,以降低废方数量、节省工程造价。 串三代一 5在取土场、弃土场地点选择中结合沿线城镇规划、农田水利 基本建设、水十保持等综合考虑。以沿线相对集中取十来解决路基 用土,弃土场进行专项设计,在较低位置设置拦土坝,以减少占地 面积。取、弃土地点尽量选择公路视线以外的荒山坡地。 6结合交通运营管理场地、养护等需要设置情况,进行取、弃 土场的综合设计,可更合理利用场地,减少用地。

4. 2. 7 取、弃土设计

7当弃土场设在有束口的山凹时,宜在山凹束口处设置支挡结 构,提高弃土场填筑高度,尽量多容纳弃方,减小工程用地

不良地质或特殊路基设计,应根据收集的地质资料进行相应的 分析、计算,并充分结合地形、地质、生态环境及施工、运营、养 护等因素,以综合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及社会效益为目标,认真 作好方案比选、研究工作,提出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处理方案, 必要时作专项工点工程设计

文 1一般规定 (1)对边坡高度超过20m的高填路堤或地面斜坡坡率陡于1:2.5 的陡坡路堤及土质挖方边坡高度超过20m、岩石挖方边坡高度超过 30m的路堑边坡(除边坡出露较完整基岩或无顺倾软弱结构面并提供 影像资料外)应进行个别勘察设计,当路基存在稳定问题时,原则 上应做到一坡一图,对重要工点还应进行稳定性监控设计。 (2)为减少高路堤差异沉降,除进行正常压实外,在不影响构 造物安全的路基段,考虑每填2m后采用重型压路机压实补强。 猫样自 首通公俗协化指? (3)对于陡坡路堤,除应对原地面开挖台阶进行设计和设置土 工格栅外,应根据地形、地质条件以及路基稳定性计算,在路基坡 脚处适当设置护脚、支挡结构物或地形条件许可时采用反压等防滑 措施。 (4)结合地形条件,从路线设计开始,路堑边坡应尽可能避免

“剥皮式”削坡设计;深挖路堑设计的重点应放在放缓边坡与收陡 坡率加固支挡的方案比选上,有条件时首推放缓边坡 (5)当路堑边坡有积水湿地、地下水渗出或地下水露头时,应 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地下渗沟、边坡支撑渗沟或仰斜式排水孔等排水 设施,并注意路床换填处理。 (6)为了更好地贯彻动态设计理念,对于高边坡设计,当地质 地形、水文地质等条件许可时,优先考虑放缓边坡坡率,保持边坡 自稳。当发现有影响边坡稳定的不确定因素时,可考虑预留加固工 程量,待施工过程详细了解分析后再决定是否实施预留加固措施。 2高填路堤 高填路堤(边坡高度一般超过20米)大致分为两种情况:其 为跨越谷地或台地的高路堤,地面横坡较缓,两侧填方边坡高差不 大,以下称这种类型的高路堤为“全断面高填路堤”;其二为半填 半挖或地面横坡坡率陡于1:2.5的斜坡高路堤,以下称这种类型的 高路堤为“斜坡高填路堤” (1)全断面高填路堤 1)当存在全断面高填路堤方案与桥梁方案比选的情况下,应根 据技术可行安全、经济、有利环保、沿线土石方欠余、征地和施 工等实际情况,酌情选用。全断面高填路堤方案的可实施性宜具备 以下几个前提条件: 1)该段落地基良好,承载力较高;或虽为软弱地基,但经处理 后,路基稳定和工后沉降量能满足设计要求。

③地势较平或成凹状,高填路基稳定性有足够保证。 ④被交道路及河沟流量不大,可设置涵洞。 ③段落前后沿线有大量废方。 ③高填方的设置不会对该区域的社会、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 响。 ③所占土地不宜为高产良田或其他地方规划用地。 2)为了提高全断面高填路堤的强度、整体性,减少工后沉降量 设计应结合沿线开挖的土质情况进行填料设计;施工应加强碾压, 条件允许时辅以强夯、冲击碾压、大吨位压路机增强补压等措施。 3)为提高全断面高填路堤抗裂缝能力,避免路堤自身不均匀沉 降致使路面开裂,宜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在路床顶面以下180cm高度 范围内或路面底基层布设加筋材料。 4)在有条件时,全断面高填路堤应较一般路堤路段提前施工 并进行沉降观测,根据观测资料对路线纵断面适当预提高,匀顺级 坡。 (2)斜坡高填路堤 斜坡高填路基包括了以下两种:陡坡高填路堤(两侧边坡均为 填方,地面横坡陡于1:2.5)、半填半挖高填路堤(一侧边坡为填 方,另一侧边坡为挖方,地面横坡陡于1:2.5)。 在设计方案可行前提下,斜坡高填路基设计除参照全断面高填 路基设计要求外,还应遵守以下规定:

身坡体不稳定,以及需要采用地基处理措施、支挡措施(抗滑挡土 墙、抗滑桩板墙等)或复杂地下排水系统设计的路段,应归入路基 特殊设计工点,针对具体情况进行专项工点设计。 ②陡坡高填路堤原地表必须按部颁有关规范要求开挖台阶,挖 台阶宽度与挖台阶高度的比例可根据实际地形和地质情况确定,原 则上不宜小于2m。 ③除应保证路堤边坡自身稳定外,还必须检算路堤整体沿基底 接触面滑动及路堤连同基底下软弱层或明显不利结构面滑动的稳定 性,抗滑稳定系数不得小于部颁有关规范要求。 ④应设截、排水设施,并酌情采用防渗措施;当开挖台阶后的 坡面存在渗水情况时,应设置渗沟、截水渗沟或盲沟,其尺寸应视 渗水量的大小酌情确定,将水排至路基之外。 ③半填半挖的薄填路堤段必须对台阶进行设计。 ③对半填半挖的薄填路堤路段,有条件时,宜优先采用支挡设 计方案,收缩坡脚提高路基稳定性,减少占地 ③填料应采用强度高、水稳性好的材料,有条件时,宜优先采 用填石路堤。 从 ③如果段落前后存在废方,宜结合有利地形对陡坡高填路堤段 进行反压设计,以提高路基稳定性,减少占地。 3深挖路堑 (1)为了降低路堑边坡高度,路线平、纵指标应合理选用, 有条件时,可采用分离路基、高低线路基或采用半幅路基、半幅桥

等设计方案。 (2) 在路线方案经比选确定的前提下,下列情况应严格控制 各堑边坡高度: ①受水文影响明显的土质边坡; ②含泥炭质土体的边坡; ③表层有明显崩体的边坡; ④高液限土边坡; ?膨胀土边坡; ③有明显软弱夹层的土质或岩质边坡; ③路基稳定受不利结构面控制的岩质边坡 ③滑坡体下缘的边坡 (3)路堑边坡应进行支挡或防护设计,在保证路堑边坡稳定的 前提下,应对路堑边坡进行绿化。绿化宜采取全灌或灌为主草为辅 的设计方案;若路线所经路段的地表以草为主,则路堑边坡可考虑 直草防护。

4. 3. 2 软地基

1一般规定 地形较平缓的软弱地基桥头填土高度一般控制在约6.0米左右 软基上一般路段路堤填土高度一般控制在6.5米以下。

(6)软基路段应计列土方沉降增量及预压土方。 2挖方及低填路段软土地基设计的要点 (1)挖方及低填路段的软土地基一般为山坳水田段落或山间 可地等过湿土,其工程性能差,地表水丰富、地下水位高等特点。 CBR值、压实度或十基回弹模量EO值满足不了设计相应层位要求。 (2)在路线方案上应尽量避免在软土层上设计挖方或低填路 基。 (3)当路线方案经过平、纵面综合比选,不可避免在软土层 中以挖方或低填路基形式通过时,应注意采取以下技术措施: ①注意对路床及以下软土地基的换填处理,处理深度不应小于 重型汽车荷载作用的工作区深度。 ②采取拦截地下水的措施,降低路床地下水标高或路床土质的 含水量。 (4)路堑边坡坡率应通过验算确定,坡脚宜设支挡结构 3填方路段软土地基设计的要点 (2)根据项目施工工期长短情况,合理选用软土地基处理方 案。 (3)为消除桥头跳车病害,桥头路段软土地基宜采用复合地 基处理方案,方案有:长螺旋CEG桩、预应力管桩、沉管CEG桩

2挖方及低填路段软土地基设计的要点

般桩身宜配钢筋)、砂桩、松木桩等。 (4)一般路堤段落的软土地基宜采用可测深的优质塑料排水 板、砂桩、碎石桩、换填、松木桩、砂垫层或刚性桩等软土地基处 理方案。 (5)工期较短时,宜采用砂桩、碎石桩、松木桩、爆破挤淤 或刚性桩处理方案。 (6)在施工工期较长(一般不少于两年半),软土厚度≤15 米,填十高度≤5.5米时,可采用塑料排水板处理方案,并视设计需 要辅以反压护道或加筋垫层等。 (7)在软土地基上填筑路堤,均应布设沉降盘,有条件时宜 增设测斜管,控制路堤填筑过程的路基稳定。 (8)对不同软弱地基处理方案衔接段落,原则上应采取有效 措施减少沉降突变,应设差异沉降过渡段,使差异沉降逐渐过渡, 满足行车舒适性要求。桥头路段工后沉降引起的纵坡变化率宜控制 在4%以内。具体措施有: ①相邻不同软弱地基处理方案的刚度不宜相差过大; ②桩处理深度的调整; 严通公路标准化指南 ③桩间距的疏密调整 ④采用高模量的加筋垫层; ③足够的超载预压。 (9)应重视凌空面对软土路基稳定不利影响。

(10)应注意反压护道自身稳定。 3福建省常见软土地基处理方案及适用条件 常见软土地基处理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换填垫层法 适用于所处层位较浅、厚度薄(一般≠3米)、容易挖掘的软士 地基,能根本改善地基,不留后患,效果比较好。 (2)抛石挤淤法 适用于常年积水的洼地,排水困难,淤泥呈流动状态,厚度较 薄,表层无硬壳,片石能沉达底部的厚度小于4m的软土地基。这种 方法在石料丰富、运距较短、工期紧张、不容挖掘的软土路段,尤 其是在施工机械无法进入的特别软弱地面上,或是表面存在大量积 水无法排除时,显得尤为施工简单、迅速、方便。 该方案属隐蔽工程,施工质量及检测方法均难控制,在一级公 路中应慎重采用。 (3)爆破挤淤法 爆破挤淤处理软土地基是通过置换一定深度的淤泥,使地基达 到设计承载力和满足地基在一定时间内的沉降要求的施工工艺。爆 波挤淤总固结时间短、见效快,且在工程运行阶段较排水固结法处 理的地基维护费用少、沉降小,安全可靠。 主要适用于地处海滩、河滩等开阔地带的地基处理,但应保证 在爆炸后抛填体的重力作用下淤泥可以被挤出待处理地基范围,并 且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

该方法涉及爆破与环境安全,采用应特别慎重,必须组织有经 验的专家和技术人员,进行专项施工方案技术评审,以明确各种技 未参数。只有在经过多种软基处理方案比选,综合考虑总工期、适 用性、经济性等多项因素具有明显优势时方可采用 (4)垫层加筋法 垫层内设置土工合成材料或钢筋网是常用提高地基承载力和路 堤极限高的方法,既可单独应用,也可与其他处理方法组合使用。 在软土沼泽地区,地基湿软,地下水位较高情况下可采用垫隔 覆盖土工布(或土工格栅)加固地基,可使荷载均匀分布,提高路 基刚度,利于排水,高填方路堤适当分层垫隔,效果更好。 钢筋网强度高、刚度大、施工方便,可在早期迅速发挥强度 提高地基承载力,利于快速填土。适用于工期较为紧张的工程项目 (5)排水固结法 排水固结法适用于处理较厚的淤泥、淤泥质土和冲填土等饱和 性粘土地基,但要求施工工期较长,能够保证有足够的预压时间。 般情况下,设置排水垫层、等(超)载压、打塑料排水板是最 常见的方法,往往组合使用。 福合地基通公路标准化指南 在软土较厚、工期要求较紧的情况下,应采用复合地基法对软 土地基进行加固处理。福建省公路软土地基处理一般采用的复合地 基有散体粒料桩(如砂桩、碎石桩)、水泥搅拌桩(如浆喷桩、粉 喷)、刚性桩(如粉煤灰砼桩(CFG)、PTC桩(预应力混凝士 管桩)、小直径混凝土灌注桩)等,一般优先用于桥头路段的软士

地基处理。 散体粒料桩在福建省软土中的处理深度一般在4~25米,软土的 不排水抗剪强度不宜小于15KPa,否则应慎重采用。 水泥搅拌桩适用于淤泥质土及含水量30~75%的软土,加固深度 般在15米以内;如软土有机质含量较高,应慎重采用。 刚性桩特别适用于处理深厚软土地基。粉煤灰砼桩(CFG桩)施 工质量容易控制,处理效果好,但施工工艺相对复杂,由于其现浇 施工,故整桩质量不如预应力混凝土管桩。PTC桩(预应力混凝土管 桩)施工质量容易控制,处理效果好,单桩承载力大,但单桩工程 费用较高。在个别CFG桩或PTC桩施工受限制的特殊路段(如施工平 台狭小或高压线等附近净空不够),可采用小直径(50cm)钻孔混 疑土灌注桩复合地基进行处理 (7)松木桩 在松木资源丰富的地区,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采用松木桩处 理某些软弱地基,不仅受雨季影响小、进度快、施工较为便捷,而 且费用也较为经济合理,符合“就地取材”的原则。尤其对于需要 抢工期的公路工程,不失为一种处理软基的有效手段。在地下水位 变化幅度较大或地下水具有较强腐蚀性的地区,不宜使用松木桩加 采用松木桩进行地基处理,其设计方法可按挤密桩复合地基进 行设计,长度应打穿软弱土层,桩的布置正方形与梅花形均可,梅 花形挤密程度较高,桩间距离不宜小于3倍桩径,一般取50~90cm

采用松木桩进行地基处理,其设计方法可按挤密桩复合地基 设计,长度应打穿软弱土层,桩的布置正方形与梅花形均可, 形挤密程度较高,桩间距离不宜小于3倍桩径,一般取50~90cm 4山坳段落软弱土地基的处理

山段落的软弱土地基存在稳定和沉降问题,在地质勘察和设 计方面应采取的具体措施如下: (1)对软弱土的勘探工作应适当加强,可以考虑以软土的要求 进行土工试验,必要时进行原位测试,以确保指标的准确性。 (2)在高路堤和斜坡路堤段落,应特别加强对软弱土分布、厚 度、性质、水位等情况的外业调查和地勘工作。 各种软土地基处理方案的具体设计方法应参见《公路路基设计 规范》、《公路路基施工设计规范》等交通部行业规范的有关规定 执行。 4.3.3其他类型特殊路基 1 滑坡及顺层岩体地段路基 应根据滑坡类型、规模、变形特征、水文地质、与路基的关系 等确定处治措施,如清方减载或反压、设置抗滑挡土墙、抗滑桩、 预应力锚杆(锚索)等加固方案,同时,应加强截排水设计。对于 处治困难的大型滑坡,还应从路线方案上加以综合考虑。 在符合路线标准的前提下应尽量增大路线走向与岩层走向的交 角,并尽量以填方形式通过;当岩层倾向路基时,应根据倾角大小 地形条件层间抗剪指标等情况对顺层清方方案与支挡防护方案进 行比选研究。 2岩溶路基 根据溶(土)洞的类型、规模、埋深、顶板厚度、冲填物有无 及冲填物类型等情况,可采用开挖回填、强夯法、注浆法、顶板爆

破填法以及跨越等措施处理。对于岩溶水的处治,若溶洞有明显 的出水口,用明沟、涵洞(管)或泄水洞将水排至路基以外;若溶 同水未出露地表,根据其埋深、水量大小采用截水渗沟、支撑渗沟 上水惟幕等措施治理。 3崩塌、岩堆路基 对崩塌、岩堆及危岩落石地段,可根据勘探结果分别采用清方 主(被)动防护网拦挡、随机锚杆支护等措施处理,尽量一次性彻 氏清理,不留后惠 4红粘土或高液限土及煤系土路基 路线通过红粘土或高液限土地区,应查明红粘土或高液限土分 布范围、成因类型、土体的结构层次特征、湿度状态及垂直分布、 土体中裂隙分布特征、地下水分布规律、物理力学性质及胀缩性等 资料。 红粘土和高液限土具有膨胀性时,应按膨胀土路基进行设计。 路基设计应注意边坡排水与支挡工程的综合设计,并与路面结构设 计相协调,减少路基过大变形或不均匀沉降而弓起路面结构性破坏 煤系土路堑边坡可适当放缓处理,并加强支护,挖出的煤系士 般作废弃处理。对于煤系地层高边坡,可视煤层性质考虑采用钢 锚管注浆、压力分散型锚索加固、抗滑桩等处理措施。 5膨胀土路基 膨胀土地区路基设计,应查明膨胀土分布范围、成因类型、土 体的结构层次、地下水分布及埋藏条件和膨胀土的矿物成分、物理 力学性质和膨胀特征等资料。

当路线通过膨胀土分布区域时,路基设计应避免大填、大挖, 以浅路堑、低路堤通过为宜,必须以防水、保湿、防风化为主,结 合坡面防护,降低边坡高度,连续施工、及时封团路床和坡面的措 施,以保证路基稳定。当路基填挖大、工程艰巨及稳定性差时,应 与桥隧方案比选确定。 6采空区路基 根据采空区的分布、规模、变化特点及地层岩性情况,可采用 充填、开挖回填、结构物跨越、注浆等方式处理,路线若经过尚未 开采的煤层分布区,则应留设公路保护煤柱 7滨海路基 滨海路基设计时应注意收集海洋水文资料,合理确定路基设计 标高,选择适用的路基断面及防护形式,注意海浪冲刷和临时工程 设计,保证路基的稳定性、耐久性、耐腐蚀性。路堤材料应选择渗 水性好的材料。路堤两侧有较大水头差时,应设置过水构造物。 8水库地区路基 水库地区路基设计应根据水库的特点和要求及水库对路基的影 响,考虑库水浸泡、渗透、水位升降、波浪侵袭、水流冲刷、珊岸 淤积和地下水雍升而引起的重度和强度的变化,并采取相应的防护 正刀日 加固措施。 4.3.4路基稳定监控方案 软基上路堤稳定监控频率及周期按软基处理有关设计图,而对 于边坡高度超过20m的路堤或地面斜坡率陡于1:2.5的路堤,以及半 填半挖路堤、挡土墙路段,地基对路堤存在稳定隐惠的路堤,当需

要进行稳定性监控时,其监控频率及周期安排如下: 1监控频率 (1)路堤填筑过程应在每填一层土之前观测一次。路堤填筑 停滞期较短,一个星期观测一次,停滞期较长,半个月观测一次。 (2)路堤填筑到路槽设计标高至铺路面这段期间,每半个月 或一个月(视路堤稳定情况酌情确定)观测一次。 (3)路面铺筑以后,每3个月观测一次。当遇到暴雨时,以上 监测频率加密 2监控周期 为了保证路基施工和营运的路基稳定性,监控时间安排为:路 基填筑至通车后2年

路基防护按工程防护与植物防护相结合的原则进行,有条件的 路段应尽可能采用植物防护,以最大限度地恢复自然生态环境

塔防护按, 路段应尽可能采用植物防护,以最大限度地恢复自然生态环境。 边坡防护原则上不采用对环境不利的锚喷形式。为控制造价: 在路基稳定情况下,尽量不采用强支护和高挡墙。 (1)路堑边坡坡度不陡于1:0.5的软质岩体路段及土质边坡可 采用植物防护,植物防护应根据地层岩性及边坡陡缓情况灵活选用 机械液压(客土)喷播植草、拱形骨架机械液压客土喷播植草、TBS 镀锌网植草等植物防护方案。

(2)边坡绿化应坚持“适树、适地、适量”,以达到满意的 绿化效果、避免物种入侵及减少养护管理工作。同时,边坡绿化不 能喧宾夺主成为视觉的焦点,应注意草、灌、养的搭配与结合,种 植形式应模拟原有植物群落构成,以与周围自然环境协调相融, (3)完整的硬质灰岩、弱风化厚层砂(砾)岩、花岗岩路段 路堑坡面开挖平整时,可任其裸露不作防护,体现出自然与个性, 其顶底部边坡平台应种植垂吊性藤蔓植物或攀援性藤蔓植物。当平 整度不够时,应采用TBS镀锌网植草及CS混合纤维植等植物防护。 (4)路堑上方有水鱼塘、水田的路段及渡槽、天桥范围路堑 边坡应加强支护 (5)普通锚杆框架植草防护仅用于坡脚为软质岩质的整体稳 定的路堑高边坡的预防加固处理,一般路段不得采用这种防护方式; 对于不稳定的边坡,则应另行处理。 (6)上边坡应尽量避免和减少工结构物,尽量不采用高挡 墙进行大段落防护,同时,其起、迄位置处应避免生硬的折线而应 作成圆弧造型或作隐入(挖方)处理,墙顶高低变化应按台阶式或 弧形化渐变过渡处理,避免出现突变。 (7)对于高液限土或易冲涮的坡面,宜采用拱型骨架植草灌 2路堤边坡防护 (1)边坡高度≤8.0米的路堤按撒播植草防护处理,同时应注 意路面水的拦截引排。

(3)受水流侵蚀或冲涮的沿河路基,应根据水文资料计算冲 涮深度,并采取必要的防冲涮工程措施:池塘路基边坡采用M7.5浆 砌片石工,厚度≥40cm满铺防护,沿河或水库路基边坡采用现浇 片石砼工,厚度≥40cm防护。防护高度为设计水位+雍水高+波浪 浸袭高+50cm安全高度。当路基边坡受到限制时,可采用路肩挡土墙 或路堤挡土墙防护,注意防冲刷设计以保证路基稳定。 (4)不受洪水浸淹的桥头锥坡后6.0m路堤范围内,边坡坡面 采用30cm厚、M7.5浆砌片石或预制块满铺,并增设检修踏步顺接 3路基挡土墙支挡加固工程 (1)根据地形、地质条件及工点特征、稳定性分析结论,选 择支挡型式 ①当挡墙高度h<15m时,采用C15片石混凝土浇筑 ②当挡墙高度h≥15m时,采用C20片石混凝土浇筑 ③路肩挡土墙宜采用衡重式墙,路堤挡土墙宜采用仰斜式墙 (4)砌石的石料强度采用不小于MU40 (2)经过城镇路段时,可采用视觉效果好、与当地建筑风格 猫自: (3)挡墙与桥台衔接时,两者的面坡应保持一致,避免出现 三角形折面这种不良现象。 (4)与路线发生干扰的高压铁塔、重要厂房、地下电缆、农 灌沟渠等地物,应在控制测量的基础上控制间距和拟定合理的防护 措施。

4.5路基路面排水设计

1一般规定 (1)公路排水设计应根据沿线地形、地质、气候、水文等条 件,在充分调查沿线水系、排灌系统的基础上,结合路线及桥涵位 置,进行路基路面排水综合设计。 (2)排水设计重现期:路面排水5年,路基地表排水15年。 (3)路基排水应系统完整,敏感路段如塘堰、水库路段排水 系统应自成体系,路基、路面水不得排入饮用水库、塘内。 (4)各种地表排水设施截面尺寸应根据设计流量通过水力计 算确定。边沟、排水沟、截水沟以矩形断面为主(一般采用40×40cm、 40×60cm、60×60cm、60×80cm、80×80cm等),当汇水流量较大 时考虑采用梯形断面。 (5)应注意各种排水设施进出水口的处理,并加强各种排水 设施间的衔接过渡处理,应有详细的设计处理图,确保排水畅通和 养护工作量最小。 (6)排水沟、边沟、截水沟及急流槽等排水设施工材料应 符合《公路排水设计规范》要求,宜采用混凝土结构。当路堑边坡 高度大于24m或石料缺乏路段,可采用钢筋混凝土或混凝土截水沟。 (7)排水沟等应引排至原天然沟渠,用地纳入征地数量。

1)路基地表排水采用边沟、排水沟、截水沟、跌水与急流

槽、沉砂池等排水设施。 (2)边沟、截水沟型式应从安全、视角效果、与周围环境协 调及利于养护的角度综合考虑,路堤坡脚外不受排水影响并可自然 排泄时可不设边沟,不受坡面水影响的石质路堑或坡顶汇水面积较 小的可不设截水沟。挖方段和填方段原则采用矩形明沟。当需跨越 通行时,应采用盖板暗沟。 (3)每一挖、填方路段采用同一边沟型式,避免边沟型式频 繁变化、衔接过渡困难,同时,也利于路容美观。 (4)边沟、排水沟、截水沟纵坡不宜小于0.5%(特殊情况应 不小于0.3%),长度一般不宜超过300m,最长不超过500米。若受 条件限制排水距离过长时,应通过计算调整排水设施的截面尺寸。 (5)路堑顶截水沟距坡顶距离按≥5.0m控制。在结合地形条 件、汇水情况的基础上尽量做到小型化、隐形化,同时,还应特别 重视截水沟设置位置的合理性,避免在不恰当的位置设置截水沟。 (6)挖方边坡平台截水沟根据平台宽度和地质情况采用凸起 式或下沉式、填方边坡护坡道外倾并予以硬化处理。 (7)挡防构造物墙背排水:针对近几年挡防构造物墙背排水 效果不理想的现状,应切实加强设计处理,可考虑于墙背最低一排 泄水孔处增设沿路线纵向的带软式透水管的永久性排水渗沟加强排 水或采用其他措施加强处理。 (8)路基地下水排水:当路基范围内出露地下水或地下水位 较高,影响路基、路面强度或边坡稳定时,应根据工程地质、水文 地质条件及路基挖填高度设置暗沟、渗沟、盲沟、排水垫层等地下

排水设施。 (9)当边沟与沟渠、道路相交时,将边沟水直接排入排水沟 中,若遇灌溉沟渠时,则应将边沟考虑设置成向两侧排除,或利用 涵管穿越沟渠,当边沟水必须穿越道路时,应设置边沟涵。 3路面排水 (1)一般路段路面排水原则上采用分散排水方式,即双向横 坡路段的路面水均以漫流的形式直接排入挖方路段的边沟、填方边 坡或填方边坡骨架泄水槽后引至路基以外。当路线经过饮用水源时 应注意环保设计,不得将水引入饮水水源内。 (2)二级及以下公路(未设中央分隔带时)采用中央向两侧 双向路拱坡度,鉴于我省自然雨量较为充沛,四车道以下路拱坡度 为2%,四车道以上为2.5%。对于路面设置分隔带且因平曲线超高所 形成的单向横坡路段,其曲线外侧路面水的排出则结合分隔带处的 排水系统进行设计。 (3)对双向四车道以上路幅,在超高过渡的变化处,当合成 纵坡≤1%时,为利于路面排水顺畅,应按特殊路拱法设计。 (4)路面结构内部排水 讲从化 为排除路面接缝、裂缝或空隙渗水及由路肩或路基渗入并滞留 在路面结构内的自由水,应设置完善的路面边缘排水系统。 4分隔带排水 (1)采用中间植草、栽灌木的分隔带应进行分隔带下的系统 排水设计,使下渗水与路基隔离,确保路基稳定和路面安全

(2)成单向路拱横坡的超高路段,应在分隔带边缘处设置纵 向排水沟,并通过集水竖井、横向排水管、急流槽、清污井将水弓引 至路基范围外。横向排水管出口的设置位置应充分结合路堤边坡骨 架泄水槽位置及地形条件,并注意在开口部设计纵向排水沟。

1在低填、浅挖路段,宜结合自然环境、十地类别、十石方情 兄等酌情将边坡放缓,形成舒缓自然的曲面与原地貌融为一体,既 美化环境,又提高行车安全性, 2采用土工格栅加固高填路堤、斜坡路堤及填挖交界过渡段 时,应详细研究其设计处理方式,并在设计图中示出和说明。同时 应特别注意对土工格栅用量的合理控制。 3护肩及路肩挡土墙应与交通工程设计单位协调配合,做好护 栏立柱预留孔及预埋件的设计。

JG/T 228-2015 建筑用混凝土复合聚苯板外墙外保温材料5.1.2根据使用要求以及沿线气候、水文、地质等自然条件

量,并遵循因地制宜、合理选材、方便施工、利于养护、节约投 原则,选择安全、舒适、经济、耐久的路面结构。有审查验收“ 纪要”确定的路面结构时,可按“会议纪要”要求设计,并在 中交待设计过程

5.1.3一初步设计阶段路面结构方案、类型应提出方案比选论

1.4普通公路路面结构形式和厚度,应根据公路设计等级、交 荷载等级及使用功能确定。有条件的工程项目,尽量采用沥青 土高级路面,提高公路服务水平。

5.1.5二级及以下公路,按正常路幅布设时GB/T 22578.3-2020 电气绝缘系统(EIS)液体和固体组件的热评定 第3部分:密封式电动机-压缩机,全路幅式路面结构铺

5.1.5二级及以下公路,按正常路幅布设时,全路幅式路面结构铺

1.5二级及以下公路,按正常路幅布设时,全路幅式路面结构 但应注意留出路肩标志、防护设施设置的位置,该位置外露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